4月1日晚上,开国少将,原沈阳军区副政委,老红军邹衍逝世,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从此长眠。
那么,为什么说邹衍的一生是传奇的呢?答案非常明确,因为他与其他革命功勋一样,为新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1957年,作家曲波创作出版著名的小说《林海雪原》,立即引起了轰动。此后几年,小说连续再版,销量达数百万册,后来又被拍成了电视剧,塑造了许多经典人物。
当然,这其中便有著名的土匪头子“座山雕”。鲜为人知的是,这个在东北地区无恶不作的土匪头子的原型,名叫张乐山,正是被邹衍带队抓获并亲手批准处决的。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邹衍率部进军东北,任牡丹江军区政治部主任。这期间,他在参加围困长春、辽沈战役的同时,还完成了一件特别出彩的工作:全程参与并指挥了东北全域的剿匪工作,并处决了恶贯满盈的土匪头子“座山雕”。
那么,处决座山雕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呢?邹衍将军曾写了一本书叫《我的回忆》,这本书由当时的沈阳军区政治部在2012年编辑出版。书中有这样的描述:“座山雕被活捉之后关押在牡丹江军区看守所,保卫科同志审讯时我还去看了一次,这是个60来岁的老头子,尖鼻子、白山羊胡子、两腮凹陷,他山里情况熟,身板好,活捉他非常不容易。决定处决他,主要是考虑这个人恶贯满盈,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还担心关押时间长了,一旦逃走,就不好办了。后来军区特别军事法庭,在牡丹江市召开了群众大会公审了座山雕,对他执行死刑。事后发布了执行死刑布告,上面签署的是我的名字。在牡丹江时由我署名的死刑布告就这一份,所以印象深刻。”
邹衍1930年参加红军,当时他只有15岁,还是一个红小鬼。说起他当兵,还有一个曲折的过程。
1930年秋天,邹衍跟着崇贤赤卫队,去配合攻打吉安。当时,吉安城工事坚固,赤卫队攻了9次没有攻下来,伤亡惨重。
邹衍便与其他赤卫队成员一起想到了火牛阵。就是在牛尾巴上绑上鞭炮,点燃以后,让惊恐的牛群冲向敌阵。这一招果然奏效,吉安城外围工事全部被近百头火牛踏毁,赤卫队员牢牢地控制了吉安城外围,切断了吉安城与外界的联系。
后来,红四军、红五军主力及时从湖南赶了回来,顺利攻破并控制吉安城。
拿下吉安城后,赤卫队的成员大部分都被编入红军队伍,只有邹衍,因为年龄太小,红军表示不接收。后来,他缠住红军一位首长,天天哭嚷着参加红军,首长见他入伍心切,就心软了,接收他到红12军政治部当了一名宣传员。
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邹衍被调到江西省军区,为时任江西省军区政治部主任的罗荣桓当警卫员。后来,又给总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当通信员,并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一路上,他在与首长的朝夕相处中,学到很多打仗的办法,也学到了很多为老百姓翻身解放的道理。而这期间,邹衍在战斗中成长,屡立战功,广昌河战斗中,正是他及时发现敌人向我包抄,及时叫醒正在休息的罗荣桓,罗立即部署兵力掩护撤退,部队免遭被围歼的危险。战后,罗荣桓亲自为他记功。
红军拿下遵义城后,正是邹衍拿着李富春的亲笔信,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将信交给了周恩来,请示总政机关是否进城。周恩来急命邹衍,马上回去告诉李主任,务必在城外扎营,城内很乱,防敌人破坏偷袭。总政机关及时调整部署,在遵义城外一个村里休息,敌人阴谋破坏我总政机关的计划流产,邹衍再立一功。
开国大典前夕,邹衍被任命为公安部队中央纵队政委,正是他与纵队司令一起,呕心沥血狠抓北京的安全保卫工作,胜利迎接了中央进驻北平,确保了开国大典和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的绝对安全。
新中国成立后,邹衍一直奋斗在隐蔽斗争战线上,指挥抓捕了数百名国民党特务。值得一提的是,他指挥抓捕了海上派遣特务3组80名,而且都是一网打尽,一个不留,做得干净彻底。
那个时候,国民党喜欢空投特务,可是邹衍编织了密集的防护网,空投的特务几乎都被邹衍抓获,特别是活捉美国中央情报局空投下来的间谍唐奈和费克图,受到了周总理的表彰,还上了人民日报的头版。
1955年,邹衍被授予少将军衔。先后担任50军政委,沈阳军区副政委等职,于1988年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