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身为国君却很孩子气,晏子的上司齐景公,到底是个什么人呢?

身为国君却很孩子气,晏子的上司齐景公,到底是个什么人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的百态 访问量:2089 更新时间:2023/12/20 12:05:40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分裂动荡的时期,由于历史环境的特殊性和社会条件的影响,这一时期发生了不少带有时代特征的传奇故事,也产生了不少性格独特的奇人逸士,比如晏子就为我们所熟知。但是今天我们不谈晏子,来聊聊他背后其中一位国君——齐景公。齐景公也是个“有趣”的角色,据说他长得很帅,做事不按常理出牌,想要治国享乐两者兼顾……那么他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人生经历如何?是否有着什么独特的魅力?现在就让我们对其进行更深一层的了解。

一、和大臣老婆有关的上位

齐景公名杵臼,是齐灵公的儿子,但他并非嫡子,且在齐灵公和齐景公的过渡之间还有另外一位国君——齐后庄公。齐后庄公名光,是杵臼的哥哥,齐灵公在位时,王位的继承主要是围绕吕光与灵公的另一个儿子子牙展开的,因为齐灵公无嫡子,又在立继承人这件事上摇摆不定,一定程度上使得朝廷党争加入立嗣,导致局面更加混乱,齐后庄公的上位就受此影响,齐景公也是如此,且他们两兄弟的上位都离不开一位叫崔杼的大臣。

崔杼查看史书记载

当初,崔杼为与高厚争权迎回光做太子,即齐后庄公。上位后不久,“庄公通之,数如崔氏,以崔杼之冠赐人”,庄公与崔杼的妻子棠姜私通,还将崔杼的帽子送给别人,这就惹恼了崔杼,于是他便联合他人将齐后庄公杀害,将庄公的弟弟,也就是杵臼,立为新君,自己则成为右相。齐景公就这样登上王位,他此时不足十岁,是朝廷内明争暗斗的牺牲品。可以说,大臣的家事对他的上位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如此因由,确实让人意想不到。我们也能从其中看出崔杼权势之大,可以左右王位立废。

当然后来由于家族内讧等诸多原因,崔氏家族被灭,“齐人徙葬庄公,僇崔杼尸於市以说众”,崔杼死后仍遭到了报应,这便是后话了。

二、与晏子亦师亦友的关系

晏婴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他辅佐过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而为我们所津津乐道的关于他的故事传奇,大多都发生在景公时代。当然他们两人的故事确实有趣,且给我们以深远的示。

整体来看,齐景公并非昏庸无能的国君,晏子的劝谏,他大多都能听得进去且及时改正,他们二人在君臣关系之外,也给人一种亦师亦友的感觉。

晏子见齐景公画像

齐景公的“孩子气”在和晏子的相处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晏子春秋》载,曾有一次,齐景公爬树掏鸟窝,抓到一只雏鸟,他见雏鸟尚年幼,心生恻隐,将小鸟放了回去。这件事被晏子听说了,他便前来见齐景公,景公知道晏子要来,担惊受怕,以为他是要教训自己耽于幼稚的玩乐,没成想晏子非但没有责怪景公,反倒夸赞他“君探雀鷇,鷇弱,反之,是长幼也。吾君仁爱,曾禽兽之加焉,而况于人乎!此圣王之道也。”晏子说他有仁爱之心,推及鸟兽,更何况是对人。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首先,齐景公身为君主,却做出爬树抓鸟的小孩子行为,可以说是不符合身份的事情了,给人一种“反差”的可爱,而晏子作为经常劝谏的大臣,没有呵斥君王的行径不符合身份,反而是从这件事情中看出景公的仁爱 之心,并加以表扬,有循循教导之感,让人莞尔。

除此之外,还有景公问下雪三日为何不冷等故事,让人一方面感觉这些话和做的事情不像是国君能做出的,一方面感慨晏子的劝谏有方,同时景公也都知错就改,这样的君臣关系无疑不是齐国能延续的重要原因之一。

情景剧中的晏子使楚

公元前500年,晏子去世,齐景公痛哭曰:“吾失夫子则亡,何礼之有”,足见君臣之间情谊深厚,同时也可以看出,晏子对齐景公、对齐国的意义重大,这点齐景公也有着清醒的认知。

三、一个复杂的“混合体”

我们说到,齐景公是一个有魅力的人,他的魅力正体现在他身上多种个性的糅合——他既想要实现像齐桓公那样的雄图霸业,又酷爱饮酒作乐;他总是做出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但是在军政大事上也绝不含糊,有着自己的观点;他听得进劝谏,有些毛病却坚决不改……再加之他国君的身份,使得这些在他身上的特点显得更鲜明,更出人意料。换言之,他不是小说或影视剧中特别完美优秀的完全正面人物,而是有着一些小缺点和让人啼笑皆非的想法的“普通人”,本应是高高在上的国君给人以这种感觉,自然就产生了“有趣’的意味。

齐景公问政孔子

有一件事情最能体现他的想法超出常人。因为齐景公容貌姣好,一次被人一直盯着看,景公好奇,问这人为何盯着他,这人回答道“言亦死,而不言亦死,窃姣公也”,直言他觉得齐景公好看才做出这样的举动,齐景公感到冒犯,认为这人对他有非分之想,实在过分,于是便想要杀掉他。此时晏子及时劝谏,齐景公便放弃了杀掉这个人的想法,但是他却提出了另外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惩罚——他让此人以后洗澡时给他搓背。如此“惩罚”,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齐景公的想法,总是超出常人。除此之外,他还让儿子骑在自己背上,装作在骑牛,“孺子牛”的说法由此而来,让人哭笑不得。

孺子牛讽刺漫画

但是齐景公绝非没有政治才能,他曾问晏子自己是否能做到像齐桓公那样的霸业,说明他并非短视只知取乐之人,他也怀着振兴齐国的夙愿,他有联晋伐燕的想法,也曾问礼鲁国,鲁国内乱时还帮忙安置鲁昭公,在晋国面前,他依据形势逞强示弱……如此一系列的举动使得他在国内国外都赢得了好名声,极大地提升了齐国的地位。

在治国理政方面,他同样也有一些缺点,他坚持“我全都要”:既想要满足自己享乐的需求,又想要做出一番事业,因此他在任用诸如晏子、国弱这样的名臣的同时,身边也聚集起了一些如梁丘据、裔款这样的酒肉臣子。且他晚年时期沉溺饮酒作乐,大兴土木修建宫室,致使百姓叫苦不迭。

夹谷会齐

前面说道,齐景公做事显得“孩子气”,在王位继承问题上他也延续了一贯的作风,他出于个人的好恶,不听大臣劝告,坚持立自己宠爱的幼子荼为太子,结果难以服众,致使其死后诸子纷争,大大削弱了齐国公室的的实力,最终在多种因素的催发下,产生了田氏代齐的结局。可以说是他人生最后一次错误的任性了。

田氏代齐

文史君说

齐景公年幼登位,后来摆脱傀儡的身份,另起高楼,且善于任用一些名臣能将辅助政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齐国综合实力的提升;他虚心听晏子的劝谏,知错就改,整体来说,是一个较为开明的君主形象。同时,他也有着孩子气的一面,做出一些我们难以理解的言行举止,让人讨厌不起来。但是他同样也存在着某些缺陷,比如贪图享乐,对百姓关怀不够等等。屦贱踊贵、“苛政猛于虎”等典故都是出自他的时代,可见他在治国方面并非完人。他就是这样一个含有优缺点的鲜明人物形象,给人以极大的真实感。

参考文献:

《晏子春秋》:中华书局,2016年1月

邵先锋:《试析齐景公长期执政的原因》,临淄学院,2000年7月

艾新强:《齐景公的统战谋略》,广西社会主义学院,2014年5月

聂世君:《“顽皮“国君齐景公的生前幸运与身后遗祸》2016年9月

(作者:浩然文史·河南师大春秋学社)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标签: 晏子齐景公齐国崔杼晏婴景公

更多文章

  • “曾向青齐采邑过、借君此日为廉吏”诗颂晏子

    历史解密编辑:齐鲁壹点标签:晏子,晏婴,孔子,齐国,吴国,墨子

    中国古代圣贤画像——晏子春秋时期齐国名相晏子,他廉洁奉公、勤政爱民,“以节俭力行重于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不仅对齐地勤俭节约风俗影响大,更是“廉政”思想提出第一人,对后世影响极大,2014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中国历史十大清官》中,作者中央纪委监察部贺清龙法学博士将“晏子”列为中国历史

  • 晏子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字言字语标签:晏子,晏婴,齐国,齐王

    晏婴,子平仲平,春秋齐景公时为相国,因德高望重,世人享称为晏子。晏子有一个赶车的人,史书不记他的姓名,只称呼他为御者。御者有一个贤德的妻子。晏子为了辅佐齐景公治理好国家,非常注重招纳贤士。御者自幼聪敏,善读好学,颇有才华。他听说相国重用人材,便投到晏子门下,一心想做一番富国强民的事业,谁承想,晏子却

  • 民间故事,齐灵公背后的男人,人丑志坚的晏子

    历史解密编辑:听风月满佳人标签:晏子,齐国,管仲,崔杼,晏婴,先秦,周朝,齐灵公,民间故事,春秋战国,历史故事

    晏子出使楚国春秋时期,齐国上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灵王有意羞辱,便在宴会结束之后,接见晏子之时故意出言不逊:“齐国是不是很缺人才啊,为什么要派你这样一个矮子来出使我们国家的呢?”晏子不慌不忙答道:“您实在是错了,齐国人才济济,每人淌一滴汗就可以挥汗如雨,每人呼出去一口气,就可以翻云覆雨,只是我们有一个

  • 晏子那么厉害,为什么不能像管仲一样,让齐国再次称霸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晏子,管仲,齐国,晏婴,崔杼,庆封

    大家都听过晏子使楚的故事,晏子就是晏婴。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晏子是一个身材短小,但是却智慧过人、口才一流的人。春秋时期,齐国能力最出众、名气最大的两个大臣,就是管仲和晏婴。管仲曾经辅佐齐桓公,让齐国称霸天下。那么,为什么晏婴这么厉害,就不能让齐国再次称霸天下呢?首先,国君更替较为频繁。晏婴任职时

  • 宠妾想看马夫驾驶16匹马拉的马车,国君:等晏子卧病在床的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尚宫女史标签:晏子,马夫,齐国,马车,宠妾,齐景公

    齐景公是齐国历史上在位时间仅次于齐前庄公的国君。齐前庄公在位64年,在位期间,正是西周末期到春秋初期,他没什么大的作为,但因为在位时间极长,让齐国得以在稳定的局势下慢慢恢复了元气,为后期齐僖公小霸打下了基础。而齐景公在位58年,在位期间,正是春秋末期,周天子势微,卿族势大,诸侯难以完全掌握国政。齐景

  • 楚王羞辱晏子就是羞辱齐国,他为啥不离开硬要留下接受3次羞辱?

    历史解密编辑:趣史研究社标签:晏子,齐国,崔杼,庆封,齐景公,楚灵王

    “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是孔子对于晏子的评价,翻译过来大概意思是,拯救黎民百姓却不自夸,言行弥补三位君主的过失而不居功自傲,晏子果然是真的君子啊。“君子”,才德兼具方能称其为君子,君子论其本心论其行迹而不论容貌,君子胸怀大义行事光明磊落,这位被孔夫子称为君子的齐国大夫势必气

  • “两桃杀三士”:齐相晏子兵不血刃除掉三员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承承故事汇标签:晏子,齐国,晏婴,宰相,齐景公,景公

    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场斗争从很大程度上讲就是阴谋诡计的大争斗。阴谋诡计并不是奸臣贼子的专利,很多忠臣对此也用的极为纯熟。他们所共同奉行的游戏规则是:“不管阳谋还是阴谋,只要能胜就是好谋。”晏婴(公元前578-公元前500年),字仲,即后世所说的晏子,齐国夷维(今山东莱州)人,出身齐大夫之家,为春秋战国时

  • 历经三朝而不倒,晏子的处世智慧有多高明?搞定领导的学问啊

    历史解密编辑:子霄读史标签:晏子,崔杼,齐国,丞相,国君,历史故事

    做宰相的人,情商有多高?到了这种高位的人,在为人处事上,往往是能方能圆。用一句大俗话来说就是:原则是死的,人是活的,并不是所有的事都要公事公办。这样的人,既能坚持方,也能适当变通,变方为圆。有方有圆,百事不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有这样一个故事,确实值得我们深思。晏子是齐国的一代名相,我们学过《晏子使

  • 《晏子春秋》中八句名言,孔子叹服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中华诗文学习标签:孔子,晏子春秋,晏婴,晏子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述春秋后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婴的言行事迹的古典文献,书中记载了很多晏婴劝告君主勤政,不要贪图享乐,以及爱护百姓、任用贤能和虚心纳谏的事例,成为后世人学习的榜样。晏婴(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尊称晏子,春秋时代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

  • 晏子: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演员你是呀标签:晏子,晏婴,齐国,诸葛亮,景公

    三国时期诸葛亮在南阳隐居,常吟《梁甫吟》:出齐东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中阴谋,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者?相国齐晏子。话说齐景公手下有三员猛将:古冶子、公孙捷、田开疆。有一次齐景公乘舟渡黄河,将最爱的马系在船头。行舟之时,开始下起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