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92年春天,齐国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齐顷公邀请自己的母亲萧桐叔子坐在帷幕中观看一场戏。
原来齐国迎来了三位使者,分别是晋国的卿大夫郤克、鲁国使者和卫国使者。
这三位使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身体有点不同于常人:郤克驼背、鲁国使者跛足、卫国使者一只眼睛瞎了。
按理来说,一国之君接待他国使者,不管人家身体有怎样的缺陷,都应该像对待正常人一样,至少不去歧视,也不应该抓住这一点说事。
但齐顷公似乎毫不顾忌,他竟然找了三个和他们差不多的人来做引导者,即让有驼背的人去引导郤克,让跛足的人去引导鲁国使者,让瞎了一只眼睛的人去引导卫国使者,这已经是赤裸裸的羞辱了。
更羞辱的是,当他们由引导者引导着走上台阶的时候,帷幕中的萧桐叔子看到这一幕,直接笑了出来,还和身边的侍女肆无忌惮的谈论他们的身体缺陷。
郤克作为晋国这样的大国卿大夫,如何忍得下去这样的羞辱?他发誓:“此辱不报,誓不再渡黄河。”
郤克没有按照原定的计划在齐国多待,而是留人在齐国继续完成出使齐国的使命,然后他自己先一步回到了晋国,怂恿晋景公攻打齐国。
但晋景公没有同意,郤克退而求其次要求带领自己的家族去攻打齐国,总之就是要报仇,但也被晋景公拒绝了,晋景公有自己的考量,他忙着和楚庄王争霸,显然攻打齐国的时机还没到。
郤克见不能攻打齐国也没有丧气,毕竟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他有的是时间谋划报仇的事情。同年秋天,郤克成为晋国的执政卿,执掌晋国国政,这给了郤克更多的复仇机会。
当时,齐国四名使者出使晋国,被郤克在河内直接杀死了。
齐国羞辱晋国的使者,晋国就直接杀死了齐国的使者,这本是不应该发生的,但谁让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诸侯国之间攻伐不断,争霸不停。
楚国联合齐国对抗晋国,也就怪不得晋齐之间如此不对付了,而这种不对付让郤克更容易报仇。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591年的春天,晋景公终于在郤克的撺掇下攻打齐国,不过这次攻打更像是小打小闹,齐顷公提出让公子强到晋国为质,晋国就撤了兵,郤克对这样的结果自然不怎么满意,但他也知道见好就收。
再两年后,也就是公元前589年的春天,齐国讨伐鲁国,鲁国向卫国告急,不久之后,鲁国和卫国通过郤克向晋景公求援,晋景公作为大国国君,自然不会视而不见,于是答应派出七百辆战车攻打齐国。
对此郤克拿先君和城濮之战说事,要求将战车数量提高到八百辆。
晋景公想了想就答应了,让郤克率领中军、范文子辅佐上军、栾书率领下军、韩厥为司马救援鲁国和卫国。
这一仗打得很激烈,晋国一度差点落败,原因是晋军的最高长官郤克在战场上受伤了,他的战车上,解张是驾驭战车的御者,郑丘缓是车右(骖乘),郤克是车左(一车之首)。
郤克受箭伤之后血流到了鞋子里,疼痛让他不愿意再继续前进,但车上的两个人不同意,解张直接表示刚开战他的手肘就被箭射伤了,直接折断了箭杆继续前进,他认为郤克应该“忍着点”。
郑丘缓也表示自从开战,一遇到不平的路,他就下来推车,也很辛苦。大家都很辛苦,应该忍着点。随后解张继续说:
“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意思很简单,只要还没有死,就应该继续前进,不能退,郤克就是不愿意也只能继续前进,他也明白他一退,晋军士气就没了,很可能这战就败了,所以战车继续前进,齐军大败之后,晋军依旧追赶齐军。
另一边,齐顷公差一点就被晋军抓住了,他的战车上,邴夏是御者,逢丑父是车右,韩厥驾战车追赶齐顷公的战车。
齐顷公很是勇猛,直接射死了韩厥战车上的车左和车右,让韩厥从了孤家寡人,綦毋张丢了战车,就准备搭乘韩厥的战车,韩厥让綦毋张站在他的身后,随即他就去放稳车右的尸体。
就在这个空档,另一边的齐顷公战车上有了动静,车右逢丑父和车左齐顷公互换了位置。
等韩厥追上齐顷公的战车的时候,就将逢丑父当成了齐顷公,而逢丑父也就趁机让齐顷公去华泉取水,韩厥觉得只要看好“齐顷公”就可以了,自然不在意“逢丑父”去干什么。
也因此,齐顷公躲过一劫,去取水的时候被带回到了齐国的军队中,而逢丑父则被韩厥带到了郤克面前,郤克一看就知道弄错了,想直接杀了逢丑父,逢丑父就说了:“我替国君死却被杀,那么以后为人臣子的就不会有忠于国君的人了。”
这句话很简单,他愿意代替国君承担祸患,这种行为理应在列国间被赞扬,如果因此被杀,那谁还愿意为国君尽忠呢?
郤克一听觉得很有道理,就将逢丑父释放了,逢丑父赶紧回到了齐国的军队中。
实际上逢丑父代替齐顷公被俘后,齐顷公也没有撇下逢丑父不管,他在晋军中三进三出寻找逢丑父。
齐国国君到底也是大国国君,所以齐军护卫着齐顷公寻找逢丑父的时候,无论是狄人还是卫国军队,都没有伤害齐顷公,也因此齐顷公没有被抓住。
等到逢丑父回到齐国的军队中后,齐顷公就命齐军回国都,当他看到临淄的守军的时候,直接吩咐:“你们努力吧,齐军战败了。”
当齐顷公的车继续前行的时候,遇到一个女子拦路,侍卫让女子让路,这个女子就问:“国君免于祸患了吗?”说:“免了。”
她又问:“锐司徒免于祸患了吗?”说:“免了。”
听到这里,女子似自言自语地说:“如果国君和我父亲都免于祸患了,还要怎么样呢?”说完就跑开了。
齐顷公觉得这名女子懂得先君后父,很是知礼,就让身边人查一查她的身份,经过调查知道她是辟司徒的妻子,齐顷公就将石窌这个地方作为封邑赐给了她,她怎么也没有想到,会有这样一番际遇。
得了一块地的女子高高兴兴回了家,而齐顷公就没有那么高兴了,因为郤克领着晋军一路追到了齐国,进攻马陉。
齐顷公不得不让国佐把宝器、乐器和土地送给战胜国(晋国、鲁国和卫国),并告诉国佐,如果战胜国不愿意讲和,那就随便他们怎样吧。
等国佐见到郤克的时候,郤克很明确的表示不同意这种讲和,如果要讲和,齐国必须答应晋国两个条件:其一,让萧桐叔子到晋国做质子;其二,齐国境内的田陇全部东向。
这样的条件实在是欺负人了,国佐自然是拒绝的,他给出的理由很简单,萧桐叔子是齐国国君的母亲,从对等地位来说,就相当于晋国国君的母亲,一国之君的母亲到别国做质子,这是不孝的,将周天子的命令置于何地?
而田陇则是先王因地制宜定下的,如果为了兵车进出的便利就让田陇全部东向,这就是违背了先王的政令,这是不道义的。
总之,齐国不可能应下这两个条件,如果晋国再如此相逼,齐国就是拼死也要再战,鲁国和卫国也站出来劝郤克。
郤克想了想,尽管他很想将萧桐叔子带回去报仇,但正如齐人所说,他原本是以正义之师伐齐,若以暴虐无礼而结束,实在不是大国所为,对晋国并无好处。
因此,郤克最终决定只让齐国归还侵占的鲁国和卫国的土地,这次攻打齐国也算是善始善终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事件之后,齐顷公有了很大的改变,在外以天子的礼节拜见晋景公,厚礼于诸侯,对内开放自己的游猎园林,减轻赋税,赈济慰问孤寡残疾,拿出国家的积蓄救济百姓。
由是,百姓归附,诸侯不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