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宣太后临终前要求男宠殉葬,魏丑夫不愿意,后来怎么样了?

秦宣太后临终前要求男宠殉葬,魏丑夫不愿意,后来怎么样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尚宫女史 访问量:2772 更新时间:2023/12/26 22:07:06

宣太后芈八子除了和义渠王有一段情并生了两个儿子外,还有一个男宠比较有名,只不过名字不太好听:魏丑夫

说起来,秦宣太后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女子,至少在先秦时期,她是第一个被称为太后的人,也是第一个以女子之身掌政的人。

秦惠文王时期,她还只是后宫一个安分守己的妃子,秦昭襄王时期,她执掌秦国国政四十一年,不可谓不强悍,为了秦国的发展壮大她是真的操碎了心。

甚至不惜牺牲色相与义渠王有了那么一段,还生了两个儿子,都说女人在爱情面前往往是不理智的,但秦宣太后很理智。

在秦国和义渠之间,她坚定地选择秦国;在儿子秦昭襄王和情夫义渠王之间,她毫不犹豫地选择秦昭襄王。

最终,秦宣太后在甘泉宫诱杀义渠王,秦昭襄王趁机发兵攻打义渠,轻轻松松就解决了义渠这个秦国的西部大患,让秦国的东进没有了后顾之忧。

也因此,即便秦宣太后和义渠王有那么一段情,还生了两个孩子,依旧没有人会责怪她,反而觉得她为秦国牺牲了很多。

当然,在秦国国内,秦宣太后也是有男宠的,历史上有记载的一个就是魏丑夫。魏丑夫是秦宣太后晚年时期的一个男宠,而且很可能是秦宣太后被夺权之后才有的男宠。

秦宣太后很喜欢魏丑夫,喜欢到什么程度呢?那会,秦宣太后已经七八十岁,很老了,身体也很不好,她病重快去世的时候,曾下令让魏丑夫为自己殉葬。

这个要求其实并不过分,先秦时期本就有殉葬制度,活人殉葬在列国间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墨子·节葬下》中说:

“ 若送从,曰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

就秦国来说,比较典型的有两例:秦武公病逝后,从死者六十六人;秦穆公病逝后,从死者百七十七人。

秦穆公病逝后殉葬人数达到了177人,这个数量是很惊人的,其中有秦穆公的妃子、侍卫,还有朝中重臣。

也因此,秦国当时人才损失很严重,后来这件事还被人写成了诗,即《诗经》中的《秦风·黄鸟》。

后来秦始皇建立秦朝,他病逝后,殉葬的人更多。其实殉葬不只是先秦时期有,后世也很多,尤其是帝王死后,很多妃子会殉葬。

这个制度时有时断,清朝初期还存在着殉葬制度,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帝甚至多尔衮死后,都有活人殉葬,当初多尔衮的母亲也被皇太极逼着为努尔哈赤殉了葬。

后来还是康熙帝下令废除人殉,大规模的活人殉葬才算是真正结束了。从这里来看,活人殉葬这个残忍的制度和习俗在古代社会是普遍存在的。

纵然秦宣太后只是一名女子,但她毕竟执掌秦国国政41年,在秦国也是一个超然的存在,她要求活人为她殉葬倒也是正常的,按理说,满足她这个需求倒也正常,但魏丑夫不愿意啊。

他活得好好的,怎么愿意为了秦宣太后付出自己的生命?他还没有爱秦宣太后爱到为她死的程度,殉情这种事情他怎么可能愿意去做?

但他又能怎么办?总不能直白的拒绝吧?那样的话,他可能都活不到秦宣太后死,为此事,他是愁的不行,差点就白了头,后来他找到大臣庸芮,希望庸芮帮自己想想办法。

庸芮想了想,觉得这个事情很简单,他答应魏丑夫去说服秦宣太后,很快,庸芮就见到了秦宣太后。

庸芮先是关心了一下秦宣太后的身体,然后不动声色的讲话题引到殉葬这件事上,他问:“太后您觉得人死后还会有知觉吗?还能感知到人世间的事情吗?”

秦宣太后觉得庸芮的这个问题有点傻,但她还是认真回答说:“人死了当然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庸芮听了也就没客气地说:

“像太后这么明智的人,明知道人死了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为什么还要毫无理由地把自己所爱的人置于死地呢?”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又接着说:

“假如人死后真的还知道一些什么的话,那么先王恐怕早就对太后您恨之入骨了,太后赎罪还来不及呢,哪里还敢和魏丑夫有什么私情?”

秦宣太后听了庸芮的话,有片刻的愣神,接着就是心虚。

秦惠文王虽然已经病逝多年,但她到底还是负了秦惠文王,在他死后给他戴了绿帽子,如果说和义渠王在一起是为了秦国的大业,那魏丑夫就真的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心。

现在她快要死了,还想让魏丑夫为自己殉葬,这更是对不起秦惠文王,想到这里,秦宣太后也就打消了让魏丑夫为自己殉葬的想法。

公元前265年十月,秦宣太后病逝,葬于芷阳骊山。

参考资料:《史记》、《战国策》、《诗经》、《墨子》

标签: 魏丑夫秦宣太后殉葬秦国太后

更多文章

  • 秦昭襄王为什么不杀魏丑夫?其原因有三,与其自身品质也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魏丑夫,芈月,太后,嬴稷,芈八子,秦王

    说起魏丑夫,必谈“昭王母”:昭王母故号为芈八子,及昭王即位,芈八子号为宣太后。——《史记·卷七十二·穰侯列传》这位“昭王母”,便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奇女子——史书称她为“秦宣太后”,电视剧中唤她什么“芈月”。姑且叫她“芈月”吧,毕竟一部大型历史电视剧《芈月传》让她一下子红遍大江南北,将她从浩如烟海尘封

  • 秦朝太后芈月临终前想要男宠殉葬,男宠魏丑夫不愿意,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爆史君带你读历史标签:魏丑夫,秦宣太后,芈月,芈八子,太后,嬴稷

    前些年孙俪主演了一部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一炮而红,它就是《芈月传》。也靠着这部电视剧,让历史上的秦宣太后芈八子被成功洗白。但历史上的芈八子,不仅风流成性,而且十分残忍,甚至在临终前都打算让男宠魏丑夫为她殉葬。尽管这算得上对魏丑夫的“赏赐”,但魏丑夫却并不愿意。毕竟他还年轻,根本不想为一个老太婆殉葬。那

  • 春秋战国时期把自己坑死的四位君主,论作死只服晋景公!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晋景公,秦武王,赵武灵王,君主,齐国,赵雍

    齐桓公姜小白在春秋时期大名鼎鼎,九合诸侯、尊王攘夷。然而晚年昏庸宠幸竖刁、易牙、开方,致使三人专权,齐桓公本人被幽禁饿死。五位公子争夺君位大闹朝堂,齐国一度混乱,失去霸主地位。齐桓公的尸体存放67天后才入殓,怎一个惨字了得。晋景公姬獳生病做了个噩梦,于是召桑田巫询问诊断,巫师认为他将吃不到新麦了。晋

  • 晋景公真的是掉进粪坑淹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枕星河梦标签:晋景公,左传,粪坑,厕所

    晋景公(?—公元前581年),姬姓,名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第二十六代君主(公元前599年—前581年在位),晋文公之孙、晋成公之子,于公元前599年继其父晋成公在位。这位老哥在柳棼、颖北之战击败楚国、平定赤狄、克楚制霸,简直一代霸主之姿,简直是但生前如此霸气的老哥,却以一种笑话般的结局去世:掉进粪

  • 晋景公之死-把死亡演绎成喜剧

    历史解密编辑:水中月眼前人标签:晋景公,秦国,左传,晋国,君主

    晋景公在春秋战国时也是一个很厉害的君主。雄才大略的春秋晋国晋景公,也是很有本事、有才能的人,却来了个晚节不保,淹死在厕所,把死亡实力演绎成喜剧,他的死法巨奇葩成了千古笑柄。晋景公的死啊,在左传里边儿写得很详细,很精彩。说这个景公生病的时候做了个噩梦,醒来之后请巫师前来解梦。巫师这么一占卜,哎呀,不好

  • 晋景公赏功少一人:他力阻晋国救宋失盟友,力主灭赤狄得天下之脊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晋国,齐国,楚庄王,诸侯国,周王室,晋景公

    公元前595年,楚庄王令大夫申舟出访齐国。临行前,楚庄王特意命申舟不得向宋国借道。楚庄王是故意的:申舟之前就与宋国有仇,过道宋国还不向人家借道,这就是找死。果然,申舟一到宋国,就被宋人杀了。得知使者被杀,楚庄王怒发冲冠,于这年9月紧急率军围攻宋国。 宋国在被楚人围攻了数月后,紧急派使者向长久以来的

  • 终结春秋霸主楚庄王的晋景公,英雄一世,死的却很奇葩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楚庄王,晋景公,楚国,晋国,诸侯

    春秋时期诸侯战争的一条主线就是晋楚争霸晋文公称霸晋文公重耳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军,确立了晋国的春秋霸主地位,从此也拉开了晋楚百年战争的大幕。百年间双方实力彼此消涨,战争互有胜负,使终是贯穿春秋时期楚国与中原争斗的主线。楚庄王称霸公元前613年雄才大略的楚庄王继位,在他的治理下,楚国蒸蒸日上。而晋国的晋

  • 春秋时晋景公为何诛杀赵家晋景公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赵家,赵括,齐国,赵武,周朝,先秦,晋景公,屠岸贾,春秋(书),中国古文献

    晋景公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国王,在他当上皇帝以后,就害死了赵家,留下了《赵氏孤儿》这个传奇故事。那么,晋景公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诛杀赵家?晋景公简介:晋景公名叫姬獳,又名姬据,是晋成公的儿子,姑姑是庄姬,姑父是掌握兵权的赵家赵朔,表弟是赵氏孤儿赵武。关于晋景公诛杀赵家,《左传》中是如此记载的

  • 成就比肩晋文公,只因死法被后世嘲笑千年,晋景公的奇异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晋景公,左传,史书,医缓,国君,后世

    对于史书,我们一般都是觉得死板、枯燥,可最近我偶然在看《左传》这本先秦时期的编年体史书时却发现,其中记载了一个有意思甚至有点荒诞、诡异的事情。按道理说鬼神之事肯定是不可能出现在史书中的,可《左传·秦医缓和》篇却开头就是一段晋景公做噩梦梦到厉鬼的事。这也就让后世对于对于晋景公溺死在厕所之事提供了无限的

  • 晋景公讲礼吗?当然还是讲的,只是讲错了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海叔说春秋标签:晋景公,齐国,楚庄王,周天子,晋国

    春秋之时,列国推崇周礼。虽说诸侯纷争,但在“礼”之一事上,大家还是很尊奉的。即便如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这样的霸主人物,在对外征战之中,也是要提出“尊王攘夷”的。所谓周礼,即是以周天子为核心。所有的礼,皆自天子出,天下臣民皆要尊奉周礼。当时之列国诸侯,周礼乃是必须科目,很多诸侯国都曾派遣王族子弟到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