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09年,秦武王设置了丞相岗位,并任命樗里疾为右丞相。樗里疾是秦孝公的小儿子、是秦惠文王的弟弟,是秦武王的叔叔,是秦国宗室重臣,这其实打破了很多人印象中,自商鞅变法之后,秦宗室就被排挤出管理层的错觉,其实直到秦始皇时期,秦国宗室也一直是秦国的柱石,所以不论是吕不韦、嫪毐想造反都是非常难的,但是秦二世的时候,诛杀了绝大部分宗室重臣,这也导致赵高专权的时候,没有人敢站出来反对的尴尬局面。
公元前308年,秦国和魏国在应城会盟,两国合谋一起讨伐韩国,秦国派甘茂为主将、向寿为副将讨伐韩国。甘茂让向寿带话给秦王“魏国已经听从我的安排了,但是讨伐韩国就算了吧。”秦武王一听,知道里面是有事,于是派人把甘茂接到息壤问什么原因。甘茂说:“宜阳是个大县,其实力相当于一个郡。现在大王命令臣不远千里去攻打,恐怕很难取胜。鲁国有个人跟曾参同名的人杀了人,邻居就把这个消息告诉曾母,曾母继续织布,不做理会,因为她坚信儿子不会杀人。但是等到有好几个人跑过去跟曾母说曾参杀人了,曾母竟然相信了,放下机杼翻墙逃跑了。过去魏文侯派乐羊子讨伐中山国,经过三年乐羊子得胜还朝,魏文侯拿出一筐弹劾乐羊子的奏章,乐羊子非常感动,向魏文侯行跪拜大礼说:‘打下中山不是我的功劳啊,是您的功劳啊。’而我甘茂是个外来的人,恐怕樗里子、公孙们用韩国的事情攻击我,恐怕您就要听从他们的建议了,到时候讨伐韩国的事情一定半途而废,倒是胡您失信于魏王而我要遭受韩国国相公仲的怨恨。”秦武王一听就明白了,赶紧向甘茂表示:“甘爱卿,您放心,我不会听他们的,我对天发誓。”于是秦武王和甘茂在息壤对天盟誓。到了秋天甘茂和庶长封前去攻打宜阳。
公元前307年,到了五月甘茂和庶长封还没有攻下宜阳,结果樗里子和公孙果然跑到秦武王那里告甘茂的黑状。秦武王派人召甘茂撤军,甘茂恢复说:“大王,您是不是忘了去年跟我在息壤的约定了吗?”秦武王接到甘茂的回复很惭愧,于是不但没让甘茂撤兵,还给甘茂大量的增援,结果甘茂一鼓作气攻破宜阳,斩首六万首级。韩国国相公仲亲自到秦国请求和谈。
甘茂攻破宜阳之后,秦国跟周王室领土相连。秦武王兵发东周,准备实现父亲夺取九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野望。但是秦武王平时喜欢玩举重,任鄙、乌获、孟说都因为擅长角力而被封大官。看到九鼎很大,于是手痒,非要举鼎,结果刚举起来力竭,鼎砸断了小腿,没救过来死了。秦武王没有儿子,于是秦国贵族迎立在燕国作人质的秦武王的弟弟赢稷为新任秦王,就是历史上的秦昭襄王,秦昭襄王的老妈就是芈月,又被称作芈八子或者宣太后。
秦武王时期秦国百姓流传一句谚语,力则任鄙智则樗里子。说武功最高的莫过于任鄙,但是聪明的人莫过于樗里子。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于樗里子的记录不多,但是秦武王短短的三年执政时期,多是依仗樗里子和甘茂。秦武王这个人非常不靠谱,举重把自己砸死了,但是他并不是一个没有雄心的人,他的愿望就是实现张仪为他老爹规划的拔宜阳、夺三川郡,兵发周王室,震慑天下,成就王业。
这个故事中甘茂展示了教科书级的对上管理,想要出人头地,争取到立功的机会很重要,但是比这更重要的是要把功劳拿到手里。特别是在你马上要成功的时候,你心里要清楚面对马上到手的好处你的同僚一定会嫉妒的,而他们出手干预的概率非常高,他们的手段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摘桃子,第二种是干脆就把事情搅黄。如果你想保住胜利果实,就要学会对上管理,获得直属领导的认可、信任和支持,把自己的利益跟他绑定到一起。甘茂就是清楚的知道秦武王最想要的就是建功立业,而攻打宜阳是夺取三川郡的最关键节点,所以只要自己能做到,秦武王一定会不惜代价的支持自己,这就是把自己的利益跟领导的利益绑定到一起,第二是提前给领导打预防针,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做铺垫,让领导知道这些风险都在你做计划的时候就已经预见到了,这样你的领导就不会在猝不及防的时候做出对你不利的应对措施。当然如果事先铺垫了,领导忘了,就要及时的找出当时的邮件、文件提醒领导,这些情况你们都是有预案的。没有人愿意轻易推翻自己的承诺,如果你做到了,你的领导一定大概率的按照原定计划执行。
在管理学中这就是风险管理和对上管理。风险管理一般分以下几个步骤:规划风险管理、风险识别、风险定性分析、风险定量分析、规划风险应对、控制风险(及时复盘进入下一轮风险管理)。本文就不展开了,风险管理不仅仅是管理学范畴,在很多工作中都适用。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私信我,专门写一篇文章展开说一下。对上管理是一门学问,目前没有成体系的归纳,待归纳好了,再出一篇文章,专门阐述。
而如故你做的事跟领导的利益不一致,恐怕后果就会极其严重,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岳飞。岳飞北伐违背了他老板赵构的根本利益,所以他干的越好,他老板越生气,最后不惜杀掉他,这就是费力不讨好。当然本文不讨论岳飞与赵构的是非,而是想说岳飞在职场管理学上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