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申不害为兄求官,韩昭侯断然拒绝:你觉得韩昭侯做得对吗?

申不害为兄求官,韩昭侯断然拒绝:你觉得韩昭侯做得对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千层琳琅 访问量:1752 更新时间:2023/12/9 0:34:29

战国时期的一天,韩国的国相申不害韩昭侯说:“君上,我家大哥还是一个平头百姓。我没有求过你什么,我想给他求一个官,您觉得怎么样?”

韩昭侯听了之后,断然拒绝:“不行!我作为君主,不能徇私,不然以后还怎么管理群臣百姓!”

申不害的脸色很不好看,他觉得韩昭侯只是下意识的反应,所以,决定再次尝试一下:“老大,你这样的话,太不给我面子了吧!”

要知道申不害可是一般人,他可是帮助韩昭侯主持变法强国的最大功臣!申不害在韩国实行变法,整整十五年,国治兵强,绝对是鞠躬尽瘁的好臣子。

当然了,作为韩国的领导,韩昭侯应该讲这个人情!

但是,韩昭侯却说:“你别不高兴啊,我这是跟你学的,你不是告诉我,要严格遵守法律制度,不能徇私舞弊,难道你现在要推翻你之前的观点吗?”

申不害听了,也觉得韩昭侯也没有错,于是,马上韩昭侯道歉:“您做得对,您真是一个英明的君主。”

这段故事,我觉得应该是发生在申不害变法初期,应该是申不害对韩昭侯诚心的一次试探,当然,也不排除申不害确实有这个想法,想让大哥帮助自己一起维持变法。

当年的韩国变法可以说是无限度的接近成功,至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且是坚持了15年,让旁边的魏国都有点忌惮了,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韩昭侯这个人情商有点低,做事比较轴,说一就是一,死活不懂得变通,加上申不害又铁面无情,所以,韩国变法有了一定的成绩,让韩国短期强大起来。

但是,作为一个领导,咱们从韩昭侯的角度来考虑,他这么做,难免情商有点低、不近人情。

做大事该不该讲人情?

对我们领导来说,这个故事值得反思:不讲人情,难免不近人情!但是,很多时候,不讲人情,才能成大事,话说出来不好听,但这也是做成大事的道理,很多事成在人情上,往往也败在人情上。

要做大事,要不要讲人情?

你认可韩昭侯的做法吗?

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读史感悟。

更多文章

  • 聂政刺杀侠累的背后:波及韩哀侯后又令周王畿分裂,却成就了许异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聂政,王畿,许异,周王畿,侠累,周王室

    公元前371年的一天,韩国突然派人前往周王畿,当面谴责东周君。这位东周君,可不是当时的周烈王。早在春秋时期,王权就已没落。周王室虽然名义上还是天下共主,可事实上已沦为各大霸主的附庸。加之王室多次爆发争位内乱,不断削弱自身,周王室的存在就显得更加尴尬。尤其是周定王去世后,数位王子争立,王室再次爆发内乱

  • 战国七雄中,韩国也曾辉煌过,韩哀侯灭了曾经的春秋霸主!

    历史解密编辑:洪都烟客标签:韩国,秦国,魏国,韩王,嬴政,郑国,先秦,韩哀侯,战国七雄,汉高祖刘邦,周朝诸侯国君主列表

    在战国七雄中,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最强盛称霸的时期,有的国家在很早时候很强大,但最后成为小国,而又的国家,开始就被其他国家看不起,但最后成为了最强的国家。战国时代时间跨度比较长,但是在这七个国家中,韩国貌似一直都是非常弱的,那么他为何能够成为战国七雄呢?其实韩国由于自己最强盛的时候。在战国后期,大家知

  • 可爱到可笑的燕王喜:你杀了儿子太子丹,秦始皇就会忘了荆轲?

    历史解密编辑:小恩说历史官方标签:嬴政,荆轲,太子丹,王翦,秦军

    公元前228年,王翦率秦军灭赵的同时,燕国太子丹也在易水为荆轲送行。为了刺杀秦始皇,荆轲不仅带了燕国的地图,还带上了樊於期的项上人头,和徐夫人铸造的淬毒匕首。这把淬毒匕首锋利无比,耗费太子丹百金求购,只要破皮即可毒杀嬴政。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太子丹还找来了燕国勇士秦舞阳,协助并监督荆轲刺秦王。在易水之

  • 村民4次发现窖藏,挖出40件青铜器,专家:主人是燕王喜和太子丹

    历史解密编辑:学幻帝国标签:嬴政,荆轲,窖藏,周朝,先秦,青铜器,太子丹,燕王喜,秦始皇统一六国

    相信荆轲刺秦王的典故,几乎都应该有所听过吧?就是燕国刺客荆轲受燕王喜和太子丹的命令去刺杀秦始皇嬴政,最后的结果的确是没有成功,但是却也为后人塑造了荆轲这么一个超级的英雄形象。后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作为幕后指使者的受燕王喜和太子丹自然是非常的害怕,因为秦始皇嬴政怎么可能饶得了他们,为此两人自然是选择了

  • 燕王喜为什么要派兵偷袭赵国?

    历史解密编辑:海叔说春秋标签:赵国,秦国,大军,燕国,先秦,周朝,平原君,燕王喜,四大名将

    长平之战后,赵国国力大为削弱。此时之燕国,是燕武成王在位。这位燕武成王还是燕国少有的一代有为之君。燕武成王带领燕国大军大举向辽东扩张、向东胡进军,此时之燕国疆域达到了历史上的峰值。但是,当年燕武成王刚刚即位的时候,列国尤其是赵国人是有怨言的,甚至还发动了对燕国的战争。《史记》:“惠王七年卒。韩、魏、

  • 燕武成王的时代来到了!

    历史解密编辑:水清梦蓝PLUS标签:燕武成王,燕武,齐国,燕昭王,乐毅,燕国

    有的人本来就是上位不稳,燕武成王上位源于一场政变。这场政变在史书中没有具体的记载,只有“燕将成安君公孙操弑其王”一言,而公孙操大概率拥立的国君即为后来的燕武成王。燕武成王方当即位,韩魏楚三国即联盟攻打燕国,赵国亦在国际层面表达不满,而后数年之间又有齐国人攻打燕国之事,可见燕武成王在列国诸侯眼中,并非

  • 乐毅被燕惠王猜忌后,为何选择投奔赵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乐毅,燕惠王,赵国,齐国,魏国,燕昭王,秦国,周朝,先秦

    乐毅伐齐,是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韩、赵、魏四国共同伐齐。此战,五国大军和齐国大军激战于济西,结果齐国输掉了济西之战。乐毅率燕军乘胜攻克齐72城,直入都城临淄。并烧齐都宫庙宗室,掠珍宝巨财一空,尽归燕国。燕昭王封乐毅为昌国君。燕国至此达到鼎

  • 读史|即墨之战:燕惠王助攻,昭王死,乐毅逃,田单火牛败燕复齐

    历史解密编辑:木兮书影标签:乐毅,田单,齐国,骑劫,周朝,先秦,燕惠王,燕昭王,周昭王,即墨之战,四大名将

    公元前279年,即墨城出现这样惊人的一幕:1000多头身披红绸,双角顶着尖刀,尾巴上燃着火,在伴随着一阵阵喧天锣鼓军号声冲出城门,发狂般冲向燕国军队的大营。燕国军队被打得措手不及,士兵们被逼得四处逃窜。骑劫带领的燕军溃散逃命,胶着了五年的即墨之战落下帷幕,齐国军队在田单的带领下,收回了被五国联军攻占

  • 王羲之楷書《樂毅論》筆勢分析:觀樂生遺燕惠王書

    历史解密编辑:未名斋主书法研究标签:楷书,笔势,写法,楷書,王書,晋朝,乐毅论,王羲之,樂毅論,书法家,偏旁部首

    王羲之楷书《乐毅论》笔势分析,精临示范:观乐生遗燕惠王书观:左右结构。十个笔势。左边,横爻势、两个竖笔势、立人势、竖笔势、奋笔势;右边,钩裹势、奋笔势、屈头势、虿毒势。多横画,注意横笔间距。“观”字笔势分析乐:前面几期中已经有三个乐字,看这两个“乐”字的笔势分析,可以看到上部两边“幺”与下部“木”笔

  • 今子欲释古之学而行子之意庸知子用非为是用是为非乎不慎其初虽

    历史解密编辑:梦茹说娱标签:联考,释古之,金太阳,湖南省

    湖南省2023年5月高二年级金太阳联考(角标:♡)提前答案解析汇总:heimaojiaoyu.com.今子欲释古之学而行/子之意庸知子用非为是/用是为非乎/不慎其/初虽欲悔之/难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