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中国文化思想流派众多,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而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刻的便是“儒、释、道”三家。
战国时期的庄子则是道家文化的灵魂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
提到庄子,现代人最耳熟能详的典故便是“庄周梦蝶”,以及他与惠子的“子非鱼”之辩。
这两则故事充分体现了庄子哲学思辨之深邃,辩论思维之高超。
其辩论水平之高,就连同时代辩论“天花板”级别的孟子,都未敢与其正面交锋。
庄子主张“道人合一、顺乎自然、返璞归真”,其对宇宙之道,人与自然的本性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认识。
而《警世通言》中就记载了庄子与妻子田氏的一则故事,引发了对人性道德的思考与评判。
“逍遥王”庄周
庄子是东周战国中期宋国人,宋国是前朝商汤贵族的封地,宋国贵族士大夫阶层的文化思想底蕴还是深厚的。
从庄子的学识推断,庄子肯定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其家庭背景应该是贵族士大夫阶层。
庄子虽然学识渊博,但他并不热衷于仕途,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就是管理漆园的小官,官衔上可能和孙悟空的“弼马温”差不多。
庄子虽没做过大官,可不代表他没有这个能力。当时许多国君都知道庄子学富五车,争相聘请他来做官。
楚威王就曾派使者请庄子做楚国的相国,但被他拒绝了。
他给使者的答复是:“赶紧走开,我宁愿像乌龟一样在泥塘里打滚寻乐,也不受做官的约束。
虽然庄子不愿意做官,但他并不是消极避世之人,记录他思想学说的著作《庄子》,也大篇幅地阐明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治国理政的道理。
但当时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统治者的治国思想已经离道太远,庄子不想与其同流合污,所以拒绝入仕做官。
庄子不热衷做官,却乐于做一个逍遥自在的学者,他喜欢游历各国研究学问,他对当时各学派都有深入的研究,并有独到的见解。
某天,庄子在外游学路过一个坟冢时,被一个奇怪的场景吸引了。在坟前有一个年轻的妇人,她竟然在用扇子给坟冢扇风。
难道是怕坟内的亡人太热?为了一探究竟,庄子便上前询问妇人。
妇人开始还不好意思回答,但在庄子的追问下,便道出了其中原委。
原来,坟中的亡人是这妇人的丈夫。丈夫死前曾对她说:等我的坟头干了,你就可以再嫁。
听到这里,庄子并没有多说什么,辞别妇人后便往家中赶路。
路上,庄子心中除了觉得这件事可笑,还陷入了对人伦道德的深思。
假死试真妻
庄子回到家后,就把在路上的这件事当笑话讲给妻子田氏听。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妻子听后十分认真地对庄子保证:将来若庄子先去,自己一定为其守节,绝不再嫁。
通晓宇宙玄机的庄子,就连当下之事都不执着,更何况身后之事。
妻子是否守节本就无所谓,但听了妻子这么一说,却引起了他的深思。
寻求伴侣,过幸福生活,是人的本性,也是人之常情。顺乎天道、人性的道德标准,可以被很好地执行,那是自然的结果。
而反自然、反人性的所谓道德标准,真得可能被接受并落实吗?
庄子知道与妻子辩论这些道理是徒劳的,还影响家庭和谐。但他又好奇妻子是不是真愿意为他守节。于是,庄子就想出了假死试妻的主意。
庄子立即着手实施“计划”,他找来了自己的好友楚王孙和医生,做了一番安排。
不几日,庄子突然得了“重病”,医生诊断为不治之症,让妻子抓紧准备后事。
几日后,庄子果然“病故”,妻子也是悲痛欲绝,十分伤心。
伤心归伤心,可也要抓紧为庄子办事后事,于是妻子将庄子的“尸体”敛入事前准备好的棺椁,摆入灵堂凭吊。
在前来吊唁的贵族绅士中,楚王孙是最引人注目的一位,他不仅风度翩翩、风流倜傥,而且家境殷实、出手阔绰,是一个理想的终身伴侣。
楚王孙在吊唁完庄子后,还主动向田氏嘘寒问暖,表现出了一种特殊的“关照”,尽显暧昧之意。
田氏新丧夫,还沉浸在悲痛之中,本来还立志为夫守节,不打算有非分之想。
可也架不住楚王孙这种“钻石王老五”级别的优质男性诱惑,便半推半就地接受了楚王孙的“爱慕”,动了改嫁于他的念头。
就在田氏还憧憬着与楚王孙双宿双飞、享受美妙人生的时候,突然传来了一个“噩耗”,楚王孙也得了“重病”,经医生诊断也将不久于人世。
田氏又陷入了深深地悲痛,感叹命运对自己如此不公。
原配夫君刚去世,幸运的是“钻石王老五”楚王孙愿意接纳她。可好日子还没开始,楚王孙又无法依靠了。
就在她一筹莫展的时候,却传来了一线生机。楚王孙的病有医治的办法了,但是要用人的脑髓做为药引子。
这下田氏又犯了愁,这么稀奇的药引子上哪儿去找。
如果取活人的脑髓,那是肯定不行的,杀人偿命的道理她还是懂的。
医生说死人的脑髓也可以,但必须是刚死没多久的,尸体还没有腐坏。
田氏思来想去,竟然把主意打到了自己刚刚亡故的丈夫身上,她心想,反正他已经亡故,不如用他的脑髓救治楚王孙,也算物尽其用。
事不宜迟,田氏找来刀斧劈开了庄子的棺椁,当他准备取庄子的脑髓时,却发现庄子并不在棺中。
这时庄子突然出现在田氏面前,吓得田氏赶紧丢掉手中的刀斧。
紧接着,楚王孙和医生等人也出现在了田氏面前,惊恐未定的田氏瞬间明白了一切,原来这都是庄子的有意安排。
她联想到自己之前对庄子守节的承诺,顿时感到羞愧难当。
道是天的规律,德是人的品行
妻子在自己刚“死”不久,就另寻新欢,并且还不惜用刀斧劈开自己的头颅,取脑髓为新欢治病。
庄子虽然满腹经纶,洞悉天道人性,但妻子的行为还是让庄子难以接受。
后来,庄子的妻子去世时,庄子非但不悲戚,还鼓盆而歌,可能与庄子假死试妻的事也有关系。
主宰宇宙的是一个“道”字,世间一切,当然也包括人,都离不开“道”,这一切都是在“道”的作用下自然而成的。
“道”是宇宙的主宰,映射到人的身上就是“德”。所以人要具备德行,这才是合乎天道的。
做为现代人,我们已经没有必要考究庄子“假死试妻”这则故事的真实性。
而是应该通过这则故事引起我们的深思,做人还是应该具备良好的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