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鞅申不害皆是法家,同时变法,最后结果却是秦灭了韩!

商鞅申不害皆是法家,同时变法,最后结果却是秦灭了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浅意时光 访问量:2409 更新时间:2024/2/18 8:44:21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商鞅申不害变法的差异,开始后文的阅读吧!韩国缺乏一种开明的政治氛围,尤其是在用人制度上,“贵亲”之风盛行,重要官职几乎都由公族掌控。韩国在用人制度上的保守,与它在晋国的经历有关。虽同出晋国,韩氏以公族的身份受到分封,而赵氏与魏氏并非晋的同姓,两家的强大源于晋无公族和对异姓的重用,这是晋国最终被取而代之的重要原因。

韩国对公族的重用是借鉴晋国灭亡的历史经验的结果,韩国的君主企图以重用公族来避免江山易姓。然而,保守的用人制度本身就是影响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韩国在战国之初也推行了一些改革措施,但效果远不及赵、魏。《韩非子·守法》载:“晋之故法未息,而韩之新法又生;先君之令未收,而后君之令又下。”法令的混乱,必然导致在使用过程中的随意性。

同时,从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晋局面形成,到公元前362年韩昭侯继位之前,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韩国君位六次易手,共经历了七位君主的统治,君主的平均在位时间约为13年,君主更迭频繁无疑也会影响政令执行的连贯性。另外,这一阶段韩国内部最大的问题是公族势力强大,君权一度受到极大牵制。君权受到限制,也是改革无法顺利进行的重要原因。韩哀侯被杀,是公室在试图推行削弱公族势力的过程中造成的悲剧。总之,用人制度闭塞、法令混乱、公室与公族矛盾尖锐,这一时期韩国的改革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面对改革的差强人意,公元前355年,韩昭侯任用申不害为相,对内进行新一轮的整顿。

申不害在韩国的改革和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几乎是同时进行的,但改革的结果却相差甚远。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为秦吞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申不害改革不但没能使韩国的国力增强,反而步入衰退的渠道。

申不害与商鞅虽同属法家,但两人的思想重心不同,申不害重“术”,商鞅重“法”。“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法与术不同。法的对象是民,而术的对象是臣;法要君臣共守,术是君主独操;法应公开透明,术却隐藏君主心中。”

商鞅之法与申不害之术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对象在范围上远远广于后者,确切的说,商鞅变法涉及的对象是包含国君在内的各个阶层,而申不害改革主要针对的是臣。秦、韩两国的君主推行改革的目的也不相同。当景监问:“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商鞅答道:“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耳。”可见,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的目的是要“富国强兵”,因此商鞅变法也是围绕这一目标设定和推行的。虽然国家的强大受益最多的还是君主,但商鞅变法并不是以一国一姓的王室为切入点。

申不害“学术以干韩昭侯,昭侯用为相”,可知,申不害之所以被韩昭侯所用是因为其“术”,而申不害的“术”是以加强君权为核心的。依申不害善于察颜观色的个性来看,他是先窥得了韩昭侯所需,对症下药。申不害的“术”虽也有“因任而授官,循名责实”的内容,就其改革的核心来看,完全是以人主的利益为主导。正如郭沫若先生在《前期法家的批判》中指出的那样:商鞅的法是以国家为本位的,以富国强兵为目标,而申不害的主张完全是以人主为本位的。申不害这种完全以人主为本位的主张契合了韩昭侯企图以加强对官员的控制来强化君主权力的要求,所以经过改革,韩国在中央集权的专制体制形成的同时,却带来了国力的下降也就不难理解了。

就改革内容来说,商鞅变法与申不害改革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商鞅对社会基层进行严密的控制。商鞅颁布法律,制定连坐法,在用法上采用轻罪重刑原则。商鞅认为,实施轻罪重罚,人民就不敢去触犯法律,从而加强国家对下层社会人民的控制。第二,调动社会下层人民的积极性。在对社会下层人民进行严密监管的同时,又设置了军功爵和奖励耕织的政策。设立军功爵制,依照士兵在战场上杀敌的数量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和政治上的权力,这大大增强了人民对战争的热情,秦国也由此练就了一支战斗力强大、有着“虎狼之师”称号的军队,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军事基础。

另外,商鞅还规定没有军功的贵族不再享受宗族的特权。在这一政策的引导下,充分调动了社会下层群体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了晋升以及步入社会统治阶层的途径。另外,抑制商业发展、奖励耕织政策的实施鼓励了人民耕种的热情,粮食产量的提高和耕种面积的扩大,能为国家提供更多的余粮,保证战争无后顾之忧,从而也达到“富国”的目的。商鞅的高明之处在于充分调动社会下层对其改革的参与热情,找到了国家利益与民众利益的契合点,在某种程度上将国家的利益与民众的利益联系起来,在对民众进行“利用”的同时,也为其打开了一条进入政治生活的途径。

标签: 商鞅商鞅变法变法秦国法家

更多文章

  • 【战国时代】11制度执行之殇——申不害的自相矛盾

    历史解密编辑:衣赐履读通鉴标签:宰相,张居正,法度,韩昭,申不,堂兄

    前351年,韩昭侯任命申不害当韩国宰相。申不害原是郑国人,研究黄老之道,自行向韩昭侯推荐。昭侯任命他当宰相,内政上进行改革,外交上觅取和平,十五年间,终因申不害在世,韩国跃升为一等强国。有一次申不害推荐他堂兄当官,韩昭侯拒绝,申不害老大不高兴,对韩昭侯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韩昭侯说,我在你这里学到

  • 变法图强的时代,申不害在韩国做了什么?浅述申不害及其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青瓷清茶倾城标签:变法,魏国,商鞅,秦国,齐国,商鞅变法

    公元前453年,赵襄子联合了韩、魏两家灭掉了智家,曾经强大的晋国从此分崩离析,战国七雄的格局已经开始渐渐的形成了。三家分晋之后,赵国获取了晋国以北的土地,而韩国则取得了晋国南部的土地,而与之的魏国则是取得了剩下的土地,至此曾经强大的晋国被韩赵魏瓜分完毕。和智家的死磕,赵国虽然出力最多,但是他们自身的

  • 申不害变法下的韩国,为何第一个就灭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义说历史标签:秦国,商鞅,韩国,申不害变法,法家,申不

    战国时代,韩国经过申不害变法后而一跃成为强国,有劲韩一说,天下劲弩皆出自韩国,可仍旧没有改变韩国灭亡的命运。为什么和商鞅一样都是法家代表,商鞅变法能让秦国一统天下,可申不害变法下的韩国却在七雄争霸中第一个就灭亡呢?01.秦国拥有践行法家思想的社会基础秦人自古崇尚勇力,而且有着很深的戎狄习俗。这使得他

  • 申不害变法却基于黄老之术?与其说是变“法”,不如说是变“术”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黄老之,魏国,申不害,郑国,申不害变法,魏惠王

    三家分晋之后,韩国国力最弱。甚至连后来被韩国吞并的郑国,都曾屡屡击败韩军。韩国之弱,由此可见。不但如此,在进入战国后,韩国政坛还发生过一件惊天大案:公元前371年,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严遂雇佣聂政刺杀了相国侠累,还连带杀死了韩哀侯等等数十位韩国政要!幸亏韩国太子若山被大夫许异一脚踢倒,才避免了韩

  • 申不害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韩国,秦国,商鞅变法,申不害变法

    申不害是百家争鸣时期有名的法家代表,他才能出众,提出的变法措施使得当时的韩国国力大增,十数年间,没有受到大国的侵略,使得韩国从一个四面环敌的小国成长为了一个大国,但是因为韩国先天上的缺陷,再加上政策上对于统治者的高要求,所以申不害的变法最后还是没有成功。申不害变法申不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是早

  • 法家之围城:申不害的“术”,为何没能彻底改变韩国?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商鞅,秦国,商鞅变法,变法,申不

    先秦诸子百家的出现,伴随着社会的大变革。春秋时,诸侯之间好歹沾亲带故,战争还能点到即止,周天子好歹还是名义上大哥,还能就维持国际秩序发挥一些作用,争霸的诸侯还愿意拿天子盖章。但随着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周王室的信誉和形象大大受损,诸侯之间的战争再不是争霸即可,进入了弱肉强食的兼并丛林,不变法不图强,就

  • 商鞅用法,申不害用术,那用势的慎到,究竟有什么厉害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标签:商鞅,慎到,齐国,秦国,科学家,春秋战国,申不害用术

    (古邯郸城)战国时期,赵国都城,邯郸。邯郸是河北省的一个城市,很多人打趣说,河北这个省很没有存在感。现在有没有存在感作者不知道,但在古代,河北却是一个风云际会的地方。就比如它治下的这个邯郸城,从战国开始,就一直充满了传奇色彩。邯郸的赵王宫建造的富丽堂皇,蓬荜生辉,邯郸的街道更是星罗棋布,集市更是熙熙

  • 一次“示弱”的外交,成就了一位“郑之贱臣”,申不害强韩的15年

    历史解密编辑:不忘信仰标签:魏国,秦国,齐国,外交,魏惠王,韩昭侯,商鞅变法,历史故事

    翻开《史记·韩世家》,我们就会发现,战国时期在大国夹缝之中求生存的韩国真不容易,不是被魏国欺负,就是被秦国教训。生活过得那叫一个憋屈。估计当时的韩人最后悔的就是,怎么偏偏就出生在了韩国呢,担惊受怕不说,受尽白眼也不提,但分分钟都可能丢了小命,这就让韩国民众无法接受了。不过韩国能够跻身战国七雄之列,还

  • 历史上真实的申不害变法和《大秦帝国》中的有何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大秦帝国,魏国,齐国,魏惠王,韩国,商鞅,申不害变法,申不害变,大秦帝国(小说),古装剧

    上回说到韩哀侯经过长期谋划之后突袭灭郑,这时郑国京邑(今郑州荥阳东南京襄城)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吏,此时这个小人物还根本入不了韩哀侯的法眼。韩国灭掉郑国后这个人成了韩国最底层的一名普通公务员,他的名字叫申不害。在《大秦帝国》中申不害和商鞅一样是四处游学的世子,其实他在被韩国起用变法之前就已混迹于韩

  • 战国思想家申不害,所主持的变法究竟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变法,申不害,魏国,魏惠王,齐国,法家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图强,都先后实施了变法。比如著名的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和商鞅在秦国变法。今天与大家说说战国思想家申不害在韩国实施的变法。我们讲述的重点是:申不害所主持的变法,究竟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请听下面详细分解。一.变法背景与人选确定申不害之所以能在韩国实施变法,基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