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国明明推行了“申不害变法”,为何还是战国七雄中最弱的国家?

韩国明明推行了“申不害变法”,为何还是战国七雄中最弱的国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三三三 访问量:2873 更新时间:2023/12/26 2:31:18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之后的时期。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也即大部分弱小的诸侯国,基本上都被周边的大国兼并了。到了春秋末期,魏赵韩三家联手消灭智氏,并在战国初期瓜分了晋国,成为魏国、韩国、赵国这三个诸侯国。与此同时,田氏代齐的发生,促使战国七雄的局面得以形成,也即秦国、齐国、韩国、魏国、赵国、楚国、燕国七雄并列。在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的较量,往往还讲究一个名正言顺。

但是,到了战国时期,战国七雄的战争则是更加残酷和频繁了。于是,为了适应战国时期的特点,战国七雄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变法,以此增强自己在战国时期的竞争力。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就是一场非常成功的变法。在商鞅变法后,秦国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并因此一统天下。那么,问题来了,几乎同时期的商鞅变法和申不害变法,为何秦国强大?韩国依然是战国七雄中最弱小的国家呢?

首先,申不害,原为郑国京(今河南荥阳东南)人,战国中期法家著名代表人物。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灭亡,郑地纳入韩国版图,韩国的版图扩展到中原一带,与楚国接壤。但是,韩国与其他大国相比,无论从疆域面积,还是从国力上讲,都不能算是强国(地理位置使韩无扩张空间)。此时,各国的变法运动风起云涌,不变法就有落后和被别人吃掉的危险。在已经进行的变法中,魏国的李悝变法是比较成功的一个榜样。李悝是法家人物,所以,韩昭侯也想用一个法家人物主持变法。他选中了法家重要的代表人物——申不害。

公元前351年,韩昭侯任用申不害为相,在韩国实行变法。与此相对应的是,商鞅自卫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于是,便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因此,从变法开始的时间上,申不害变法和商鞅变法几乎是在同一时期进行的。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天壤之别,也即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诸侯国,而韩国则是最弱的诸侯国。

对此,在笔者看来,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韩国的地理位置相对较差,这促使申不害变法能够带来的帮助是极为有限的。对于韩国来说,由于地处中原,韩国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 所以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疆域面积也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一个,所以在公元前230年,韩国成为山东六国中第一个被秦所灭的诸侯国。因为周边都是比较强大的诸侯国,这意味着韩国不仅难以扩张自己的疆域,反而要担心周边大国蚕食自己的疆域。所以,韩国能够在战国时期坚持到公元前230年才灭亡,已经是不错的成绩了。

相对于韩国,秦国的地理位置则比较优越。面对山东六国,秦国坐拥易守难攻的函谷关。并且,秦国的核心区域位于今甘肃、陕西等地,这在整体海拔上要高于中原之地,也即秦国进攻中原比较容易,而中原之地的诸侯国想要进攻秦国,则比较困难。当然,相对于韩国,秦国的扩张空间也是比较广阔的。对于秦国来说,可以向北进攻匈奴等游牧民族,向西进攻义渠国等戎狄,也能够向南吞并巴国、蜀国。

在商鞅变法后,秦惠文王这位君主就发起了秦灭巴蜀之地。此战,秦国成功吞并了巴国、蜀国等诸侯国,也即将今四川、重庆等地都纳入到秦国的疆域了。在此基础上,秦国的疆域面积,甚至能够和楚国一较高下了。但是,对于韩国来说,因为地处中原之地,只能勉强消灭了郑国,接下来就没有合适的进攻方向了。所以,不同的地理位置,成为秦国和韩国实力差距悬殊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对于申不害变法本身来说,就是一场不够彻底的变法,这注定难以从根本上改变韩国。就申不害变法的核心内容来说,无疑是帮助韩国君主掌握如何任用、监督、考核臣下的方法。

诚然,这可以帮助韩国选贤任能,提高韩国上下的运转效率。但是,这一变法显然太过依赖于韩国君主本身了,也即如果韩国君主是一位平庸甚至昏庸的君主,那么申不害变法很可能无法起到什么作用了。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申不害变法过分强调“术”,没有相应制约,那么臣下也可以运用权术来应付君主。所以,申不害教韩昭侯用术的结果,使相当一部分大臣也变得老奸巨猾起来。基于此,在申不害变法之后,韩国也没有诞生什么一流的人才,也即依然平平无奇。

最后,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申不害在韩国变法十几年,国家太平,兵力强盛。而且,韩国还在扩张上取得不小成绩。公元前353年,攻东周,取陵观、刑丘(今河南温县东北)、高都(今河南洛阳南)、利(不详),公元前346年,韩国又与魏国联合出兵,攻取了楚国的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不过,在战国时期,其他诸侯国变法所取得的成就实在太大了,这让申不害变法自然是相形见绌了。

比如赵国在胡服骑射之后,打造了一支精锐之师,不仅消灭了有着战国第八大强国之称的中山国,还击败了林胡、匈奴等游牧民族势力,这奠定了赵国在战国中后期的地位,而就商鞅变法来说,军功授爵的推行,直接提升了秦军将士的战斗积极性,促使秦国将士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成为山东六国都非常畏惧的虎狼之师。综上,在笔者看来,这就好比其他诸侯国在变法之后,都前进了一大步,甚至好几步,但是韩国在申不害变法之后,仅仅向前迈出了一小步,这自然无法改变韩国在战国七雄中的排名中。此外,再加上韩国本来就是战国七雄中疆域最小的诸侯国,也即本来底子就薄弱,提升的成绩还比较有限,这促使其一直是当时最弱小的诸侯国了。对此,你怎么看呢?

更多文章

  • 商鞅申不害皆是法家,同时变法,最后结果却是秦灭了韩!

    历史解密编辑:浅意时光标签:商鞅,商鞅变法,变法,秦国,法家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商鞅和申不害变法的差异,开始后文的阅读吧!韩国缺乏一种开明的政治氛围,尤其是在用人制度上,“贵亲”之风盛行,重要官职几乎都由公族掌控。韩国在用人制度上的保守,与它在晋国的经历有关。虽同出晋国,韩氏以公族的身份受到分封,而赵氏与魏氏并非晋的同姓,两家的强大源于晋无公族和对异姓的重

  • 【战国时代】11制度执行之殇——申不害的自相矛盾

    历史解密编辑:衣赐履读通鉴标签:宰相,张居正,法度,韩昭,申不,堂兄

    前351年,韩昭侯任命申不害当韩国宰相。申不害原是郑国人,研究黄老之道,自行向韩昭侯推荐。昭侯任命他当宰相,内政上进行改革,外交上觅取和平,十五年间,终因申不害在世,韩国跃升为一等强国。有一次申不害推荐他堂兄当官,韩昭侯拒绝,申不害老大不高兴,对韩昭侯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韩昭侯说,我在你这里学到

  • 变法图强的时代,申不害在韩国做了什么?浅述申不害及其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青瓷清茶倾城标签:变法,魏国,商鞅,秦国,齐国,商鞅变法

    公元前453年,赵襄子联合了韩、魏两家灭掉了智家,曾经强大的晋国从此分崩离析,战国七雄的格局已经开始渐渐的形成了。三家分晋之后,赵国获取了晋国以北的土地,而韩国则取得了晋国南部的土地,而与之的魏国则是取得了剩下的土地,至此曾经强大的晋国被韩赵魏瓜分完毕。和智家的死磕,赵国虽然出力最多,但是他们自身的

  • 申不害变法下的韩国,为何第一个就灭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义说历史标签:秦国,商鞅,韩国,申不害变法,法家,申不

    战国时代,韩国经过申不害变法后而一跃成为强国,有劲韩一说,天下劲弩皆出自韩国,可仍旧没有改变韩国灭亡的命运。为什么和商鞅一样都是法家代表,商鞅变法能让秦国一统天下,可申不害变法下的韩国却在七雄争霸中第一个就灭亡呢?01.秦国拥有践行法家思想的社会基础秦人自古崇尚勇力,而且有着很深的戎狄习俗。这使得他

  • 申不害变法却基于黄老之术?与其说是变“法”,不如说是变“术”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黄老之,魏国,申不害,郑国,申不害变法,魏惠王

    三家分晋之后,韩国国力最弱。甚至连后来被韩国吞并的郑国,都曾屡屡击败韩军。韩国之弱,由此可见。不但如此,在进入战国后,韩国政坛还发生过一件惊天大案:公元前371年,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严遂雇佣聂政刺杀了相国侠累,还连带杀死了韩哀侯等等数十位韩国政要!幸亏韩国太子若山被大夫许异一脚踢倒,才避免了韩

  • 申不害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韩国,秦国,商鞅变法,申不害变法

    申不害是百家争鸣时期有名的法家代表,他才能出众,提出的变法措施使得当时的韩国国力大增,十数年间,没有受到大国的侵略,使得韩国从一个四面环敌的小国成长为了一个大国,但是因为韩国先天上的缺陷,再加上政策上对于统治者的高要求,所以申不害的变法最后还是没有成功。申不害变法申不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是早

  • 法家之围城:申不害的“术”,为何没能彻底改变韩国?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商鞅,秦国,商鞅变法,变法,申不

    先秦诸子百家的出现,伴随着社会的大变革。春秋时,诸侯之间好歹沾亲带故,战争还能点到即止,周天子好歹还是名义上大哥,还能就维持国际秩序发挥一些作用,争霸的诸侯还愿意拿天子盖章。但随着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周王室的信誉和形象大大受损,诸侯之间的战争再不是争霸即可,进入了弱肉强食的兼并丛林,不变法不图强,就

  • 商鞅用法,申不害用术,那用势的慎到,究竟有什么厉害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标签:商鞅,慎到,齐国,秦国,科学家,春秋战国,申不害用术

    (古邯郸城)战国时期,赵国都城,邯郸。邯郸是河北省的一个城市,很多人打趣说,河北这个省很没有存在感。现在有没有存在感作者不知道,但在古代,河北却是一个风云际会的地方。就比如它治下的这个邯郸城,从战国开始,就一直充满了传奇色彩。邯郸的赵王宫建造的富丽堂皇,蓬荜生辉,邯郸的街道更是星罗棋布,集市更是熙熙

  • 一次“示弱”的外交,成就了一位“郑之贱臣”,申不害强韩的15年

    历史解密编辑:不忘信仰标签:魏国,秦国,齐国,外交,魏惠王,韩昭侯,商鞅变法,历史故事

    翻开《史记·韩世家》,我们就会发现,战国时期在大国夹缝之中求生存的韩国真不容易,不是被魏国欺负,就是被秦国教训。生活过得那叫一个憋屈。估计当时的韩人最后悔的就是,怎么偏偏就出生在了韩国呢,担惊受怕不说,受尽白眼也不提,但分分钟都可能丢了小命,这就让韩国民众无法接受了。不过韩国能够跻身战国七雄之列,还

  • 历史上真实的申不害变法和《大秦帝国》中的有何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大秦帝国,魏国,齐国,魏惠王,韩国,商鞅,申不害变法,申不害变,大秦帝国(小说),古装剧

    上回说到韩哀侯经过长期谋划之后突袭灭郑,这时郑国京邑(今郑州荥阳东南京襄城)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吏,此时这个小人物还根本入不了韩哀侯的法眼。韩国灭掉郑国后这个人成了韩国最底层的一名普通公务员,他的名字叫申不害。在《大秦帝国》中申不害和商鞅一样是四处游学的世子,其实他在被韩国起用变法之前就已混迹于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