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名人智慧:邹忌以美讽喻谏威王

古代名人智慧:邹忌以美讽喻谏威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闲读与苦读 访问量:4961 更新时间:2023/12/12 3:56:08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

邹忌是战国齐威的国相,齐威王不善于听从别人的劝谏,邹忌便想法让威王广采群言,以便战胜诸侯。他想起来前些日子他的妻、妾、朋友对他赞美的事,何不以此来劝威王呢?

事情是这样的,邹忌是位仪表堂堂的美男子。这天早上,他穿戴好了衣帽照着镜子,问他妻子:“我跟城北的徐公比,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呀!”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自己不相信,又问他的妾,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来访,邹忌同他聊天,问客人:“我和徐公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啊!”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认为不如他漂亮。照照镜子看看,觉得差得更远。晚上,他躺在床上左思右想,终于悟出了其中的原委:“妻子说我漂亮,是因为偏爱我;妾说我漂亮,是因为怕我;客人说我漂亮,是因为想求我帮助。”想到这里,他联想起威王,他该受多少蒙蔽啊!

于是,邹忌进朝廷去拜见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想求我帮助,都说我比徐公漂亮。现在齐国方圆一千里,城池一百二十座。宫里的后妃和左右侍候的人,没有谁不偏爱大王;朝廷上的臣子,没有谁不怕大王;国境之内,没有谁不向大王请求帮助,从这点看起来,大王受到的蒙蔽可厉害啦!”

听了邹忌的话,齐威王连声说好,就下了一道命令:“武百官和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错的,受上等赏;写信规劝我的,受中等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让我听到的,受下等赏。”命令刚下达时,群臣纷纷进谏,宫门口和院子里像闹市一样人来人往;几个月以后,隔些时候,才间或有人进谏;一年之后,虽然有人想说却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燕、赵、韩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了别人”。

邹忌从家庭亲友间的微妙关系领悟到政治上的一番大道理,因而讽谏齐王,说明国君必须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现场说法,类比真切,形象生动。

未完待续……

本号是一个传播优秀文学传承传统文化的平台。 阅读是一件重要的小事,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

标签: 邹忌威王齐国齐威王

更多文章

  • 邹忌讽齐王纳谏,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邹忌对齐国影响很大吗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邹忌,齐国,魏国,秦国,齐威王,齐王建,历史故事

    公元前355年,齐国一个叫邹忌的大臣,某天来找齐国当时在位的齐威王,说自己之前早上照镜子的时候,发现自己很帅。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对于这个故事,绝大多数中国人应该都听过,因为语文课本上有这个课文,而且需要全文背诵。这篇课文的原文,出自《战国策》,讲得大概就是战国时期,有一个叫邹忌的

  • 项伯行侠与张良交,鸿门舞剑背叛项羽,护驾刘邦封地射阳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项羽,刘邦,项伯,张良,范增,樊哙

    南宋学者徐钧有诗云“霸上孤军势莫支,鸿门一剑事尤危。射阳不与留侯旧,楚汉兴亡未可知。”这首诗说的就是鸿门宴的事情,射阳为项伯,留侯为张良。在鸿门宴中,项羽的谋士范增给项羽使眼色,让项羽赶紧杀死刘邦,但是项羽装作没看见。后来范增让项庄舞剑杀死刘邦,但是由于项伯的阻挡项庄未能得手。鸿门宴就是一场没有硝烟

  • 项伯是项羽的“小叔叔”,为何名字叫“项伯”?

    历史解密编辑:啦啦萌小宠标签:项羽,项伯,刘邦,吴广,孔子,曹操

    还老根据《史记索隐》所载:崔浩云“伯﹑仲﹑叔﹑季,兄弟之次,故叔云叔父,季云季父”,即“伯”的确“老大”的意思。而《释名释亲属》对“伯﹑仲﹑叔﹑季”的解释分别是:“伯,把也,把持家政也;仲,平也,位在中也;叔,少也;季,癸也,甲乙之次,癸最在下,季亦然也。”不过,“伯﹑仲﹑叔﹑季”的排序不是固定的,

  • 鸿门宴前夜,刘邦与项伯约为儿女亲家,后来咋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刘邦,项伯,项羽,张良,鸿门宴,汉惠帝

    文|小河对岸鸿门宴,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场饭局,其直接影响了秦末之际的天下归属。而影响鸿门宴结局的走向,却又是项伯的通风报信。项伯,名缠,是项羽的叔父。因张良曾对其有恩,而张良又在刘邦军中,恐张良被殃及。故将楚军打算次日攻击刘邦军队的消息告知了张良,而张良却以逃亡不义为由,一心为刘邦谋划,并劝说项伯

  • 鸿门宴保下刘邦的项伯,在项羽死后,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刘邦,项羽,项伯,范增,韩信,秦朝,汉朝,鸿门宴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就是秦朝,但是可惜的是,这个王朝因为刑法太过苛刻,再加上这个王朝的皇帝胡亥是一个昏君,所以秦王朝仅仅存在了十五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在这之后就出现了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楚汉之争。范增楚国有一个非常有名气的谋臣叫做范增,虽然他是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头,但是非常有谋略。面对日益强大

  • 救过刘邦的项伯,明明是项羽的“季父”,为何却是“项老大”?

    历史解密编辑:东岸瞭望台标签:项羽,刘邦,项伯,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王翦

    如果没有项伯的通风报信,汉高祖刘邦可能在鸿门宴前就被项羽击杀在灞上了,即便是刘邦果如一些人认为的如有神助,其统帅的沛公军也将受到重创,日后争夺天下的道路也会变得艰难。如果没有项伯在鸿门宴会上拿身体遮挡刘邦,阻挠项庄一次次刺向刘邦的剑锋,或许刘邦也殒命在鸿门宴会上了,争夺天下的雄心壮志只能由刘交、萧何

  • 项羽的死亡绝对和“家贼”项伯少不了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项羽,张良,项梁,刘邦,范增,陈胜,秦朝,汉朝,项伯少,春秋战国

    为什么说项伯是“家贼”为什么说项伯是家贼呢!说道项伯就不得不说说历史上声名赫赫的“鸿门宴”了。张良曾经在项伯杀人后帮他逃过法律的制裁,项伯当然会投桃报李,在知道范增要设宴诱杀刘邦后,赶忙去告诉张良,并劝说张良跟自己走,但是张良知道了就相当于刘邦也知道了。其实,在深思一下项伯的举动,项伯真的只是单纯的

  • 作为项羽的亲叔叔,项伯为何要在鸿门宴上帮刘邦脱险?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项羽,刘邦,项伯,鸿门宴,楚汉之争,关中

    熟悉历史的读者对''鸿门宴''都不会陌生,这场刘邦和项羽的饭局到今天仍被人津津乐道。鸿门宴上的跌宕起伏,和它背后表达的含义使得这个词在现代也被广泛应用。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鸿门宴的关键人物——项伯。项伯是项羽的亲叔叔,从这个角度来看项伯并没有理由背叛项羽。项伯并不是在鸿门宴上临阵倒戈突然保护刘邦的,在

  • 刘邦与项伯:稳固信任关系的秘诀——虚实结合,公私并重

    历史解密编辑:妈耶冯宝宝标签:刘邦,项伯,项羽,张良,刘备,鸿门宴

    怎样的信任关系才算稳固?——不仅口头互相认可,还能于公于私都认同,从而在行动上保持一致。汉高祖刘邦给我们做了教科书式的示范。这个故事发生在“鸿门宴“的前夕。话说在秦末诸侯纷争时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攻伐之后,项羽成为名义上的诸侯统帅。刘邦,虽然有争天下的雄心,但实力还不够,所以表面上也臣服项羽。然而,

  • 项伯是项羽叔父,为何要三番五次帮助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项伯,项羽,刘邦,张良,项梁,嬴政,春秋战国,汉朝

    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在项伯跟前,估计这伙计会一脸懵逼:“是啊,我咋替刘邦抢了自家的龙椅呢?我咋就连祖宗都混丢了呢?”本山大叔一脸坏笑说:你脑子太乱了,咱从头给你捋一捋,看能不能给你找回爹。项伯的爹,就是死于王翦之手的楚国名将项燕,临死前,项燕发下赌咒:“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项燕有三个儿子,老大项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