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项伯是项羽的“小叔叔”,为何名字叫“项伯”?

项伯是项羽的“小叔叔”,为何名字叫“项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啦啦萌小宠 访问量:3300 更新时间:2023/12/25 1:46:42

还老

根据《史记索隐》所载:崔浩云“伯﹑仲﹑叔﹑季,兄弟之次,故叔云叔父,季云季父”,

即“伯”的确“老大”的意思。

而《释名释亲属》对“伯﹑仲﹑叔﹑季”的解释分别是:“伯,把也,把持家政也;仲,平也,位在中也;叔,少也;季,癸也,甲乙之次,癸最在下,季亦然也。”

不过,“伯﹑仲﹑叔﹑季”的排序不是固定的,有时会有些变化。

班固《白虎通.姓名》就说“適(嫡)长称伯,伯禽是也。庶长称孟。”

即,正妻所生的老大,就称“伯”;小妾所生的老大,就称“孟”。

比如,大家都知道孔子曾被冠以“孔老二”的不礼貌称呼,那是因为他在家中排二,他的字有“仲”,为“仲尼”,他的上面有一个异母哥哥,字为孟皮。孟皮是小妾所生。

孔子的儿子孔鲤,字伯鱼,是正妻生的老大(实际上,孔子也只有这个儿子)。

孙策字伯符,是正妻生的老大;孙权名仲谋,是家里的老二。

曹操字孟德,显然是庶出的老大。

周武王名叫仲发,《史记管蔡世家》记:“武王同母兄弟十人,……其长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发,次曰管叔鲜,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铎,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处,次曰康叔封,次曰冉季载。冉季载最少。”即武王兄弟中,从老三到老八,全用了“叔”,到老十才用了“季”字。(注:老四周公旦是尊称,由下文“封叔旦於鲁而相周为周公”知其名为叔旦)

可见,当兄弟太多,“伯﹑仲﹑叔﹑季”四字分不过来时,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季为最幼,中间的全叫叔。

不过,《春秋命曆序》记:“皇伯、皇仲、皇叔、皇季、皇少,五姓同期,俱驾龙,号曰五龙。”即传说中的皇氏五龙,最幼少的叫“少”而不叫“季”。

同样,汉高祖刘邦一共四兄弟,大哥刘伯,二哥刘仲,他是老三,叫刘季,另有一个弟弟叫刘交,

即“季”在这里既不是老四,也不是老幺。

但不管怎么样,“伯”一定是老大。

也就是说,项伯,一定是他家里的老大。

有人可能会说,看《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的记载,“伯”是项伯的字,项伯的名是缠,即“伯”作为表字时,就不是“老大”的意思。

这种说法显然是错误的。

查《史记高祖本纪》,开头就记“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看,“季”可不就是刘邦的字?可它表“老三”了。

还有,上面说到的孔伯鱼、孙伯符,也都是字,都表“老大”。

那么,项伯既是他家里的老大,为什么却是项羽的叔叔呢?论理,项羽应该叫他伯伯才对。

而且,《史记项羽本纪》在介绍项伯时说:“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在介绍项梁时又说:“其季父项梁。”怎么都是“季父”?应该其中一个叫“叔父”,另一个更小的叫“季父”才更合适。现在都是“季父”,则此“季父”与彼“季父”那个为大,哪个为小?

问题的答案,也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关于项羽家族的命运,原文是这样写的:“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乃封项伯为射阳侯”,即项羽那一支以外的项氏没有遭到诛杀,项伯还被封为了射阳侯。

这说明,项伯和项羽不是同一支的。

也就是说,项伯与项羽的父亲不是亲兄弟。

这么一来,答案很明显了,项伯的年纪是比项羽的父亲小,在同宗兄弟中属于项羽的父亲的弟弟,所以项羽称之为“季父”,但他是他父亲的长子、他家里的老大。

还有,在秦汉年间,“季父”就是“小叔叔”的意思,一个人可以有多个“小叔叔”(“季父”),单以“季父”的称谓是体现不出这些小叔叔年龄孰大孰小的。所以,要问项伯和项梁的年龄孰大孰小,只能通过项羽家族的发展史来进行推测了。

最后说一句,彭越的字为仲,即彭越应该是家里的老二;吴广的字是叔,则吴广至少应该有两个哥哥。

标签: 项羽项伯刘邦吴广孔子曹操

更多文章

  • 鸿门宴前夜,刘邦与项伯约为儿女亲家,后来咋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刘邦,项伯,项羽,张良,鸿门宴,汉惠帝

    文|小河对岸鸿门宴,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场饭局,其直接影响了秦末之际的天下归属。而影响鸿门宴结局的走向,却又是项伯的通风报信。项伯,名缠,是项羽的叔父。因张良曾对其有恩,而张良又在刘邦军中,恐张良被殃及。故将楚军打算次日攻击刘邦军队的消息告知了张良,而张良却以逃亡不义为由,一心为刘邦谋划,并劝说项伯

  • 鸿门宴保下刘邦的项伯,在项羽死后,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刘邦,项羽,项伯,范增,韩信,秦朝,汉朝,鸿门宴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就是秦朝,但是可惜的是,这个王朝因为刑法太过苛刻,再加上这个王朝的皇帝胡亥是一个昏君,所以秦王朝仅仅存在了十五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在这之后就出现了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楚汉之争。范增楚国有一个非常有名气的谋臣叫做范增,虽然他是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头,但是非常有谋略。面对日益强大

  • 救过刘邦的项伯,明明是项羽的“季父”,为何却是“项老大”?

    历史解密编辑:东岸瞭望台标签:项羽,刘邦,项伯,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王翦

    如果没有项伯的通风报信,汉高祖刘邦可能在鸿门宴前就被项羽击杀在灞上了,即便是刘邦果如一些人认为的如有神助,其统帅的沛公军也将受到重创,日后争夺天下的道路也会变得艰难。如果没有项伯在鸿门宴会上拿身体遮挡刘邦,阻挠项庄一次次刺向刘邦的剑锋,或许刘邦也殒命在鸿门宴会上了,争夺天下的雄心壮志只能由刘交、萧何

  • 项羽的死亡绝对和“家贼”项伯少不了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项羽,张良,项梁,刘邦,范增,陈胜,秦朝,汉朝,项伯少,春秋战国

    为什么说项伯是“家贼”为什么说项伯是家贼呢!说道项伯就不得不说说历史上声名赫赫的“鸿门宴”了。张良曾经在项伯杀人后帮他逃过法律的制裁,项伯当然会投桃报李,在知道范增要设宴诱杀刘邦后,赶忙去告诉张良,并劝说张良跟自己走,但是张良知道了就相当于刘邦也知道了。其实,在深思一下项伯的举动,项伯真的只是单纯的

  • 作为项羽的亲叔叔,项伯为何要在鸿门宴上帮刘邦脱险?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项羽,刘邦,项伯,鸿门宴,楚汉之争,关中

    熟悉历史的读者对''鸿门宴''都不会陌生,这场刘邦和项羽的饭局到今天仍被人津津乐道。鸿门宴上的跌宕起伏,和它背后表达的含义使得这个词在现代也被广泛应用。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鸿门宴的关键人物——项伯。项伯是项羽的亲叔叔,从这个角度来看项伯并没有理由背叛项羽。项伯并不是在鸿门宴上临阵倒戈突然保护刘邦的,在

  • 刘邦与项伯:稳固信任关系的秘诀——虚实结合,公私并重

    历史解密编辑:妈耶冯宝宝标签:刘邦,项伯,项羽,张良,刘备,鸿门宴

    怎样的信任关系才算稳固?——不仅口头互相认可,还能于公于私都认同,从而在行动上保持一致。汉高祖刘邦给我们做了教科书式的示范。这个故事发生在“鸿门宴“的前夕。话说在秦末诸侯纷争时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攻伐之后,项羽成为名义上的诸侯统帅。刘邦,虽然有争天下的雄心,但实力还不够,所以表面上也臣服项羽。然而,

  • 项伯是项羽叔父,为何要三番五次帮助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项伯,项羽,刘邦,张良,项梁,嬴政,春秋战国,汉朝

    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在项伯跟前,估计这伙计会一脸懵逼:“是啊,我咋替刘邦抢了自家的龙椅呢?我咋就连祖宗都混丢了呢?”本山大叔一脸坏笑说:你脑子太乱了,咱从头给你捋一捋,看能不能给你找回爹。项伯的爹,就是死于王翦之手的楚国名将项燕,临死前,项燕发下赌咒:“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项燕有三个儿子,老大项荣,

  • 项羽到死都没有弄明白:亲叔项伯为啥要坑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和竹雨说萌宠标签:项羽,项伯,张良,项梁,章邯,范增,秦朝,汉朝,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吃里扒外的项伯,心里到底在想啥?他背叛项羽背后的动机到底是什么从关系上来讲,项伯是项羽的亲叔叔,项伯跟刘邦根本没有半点交情;从立场上来看,刘邦跟项羽是“敌对”的双方,双方各有阵营、剑拔弩张;从势力上来讲,项羽是不世出的猛将,素有霸王之称,甩刘邦八条街。不管怎么看,项伯都没有帮助刘邦的理由,可他偏偏帮

  • 项伯帮刘邦明明是叛变行为,项羽也知道,为何不处理叛徒项伯?

    历史解密编辑:原始人侃历史标签:刘邦,项羽,项伯,张良,鸿门宴

    要弄清鸿门宴后项羽为什么没有杀项伯,首先我们要搞清楚项伯是谁?鸿门宴前后项伯都干了什么?史载,项伯是项羽最小的叔叔,不是堂叔、是亲叔叔!项伯和项羽的父亲是亲兄弟。至于是一母同胞还是同父异母,还真不好说。从年龄来看,很可能是同父异母。不管和项羽的父亲到底是不是一个妈,项伯是项羽的亲叔叔是不争的事实。而

  • 项梁项伯兄弟,为什么不帮自己的侄子项羽,却助刘邦得到了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项伯,项羽,刘邦,项梁,章邯,楚怀王

    项梁和项伯都是项氏宗族,他们确实帮过刘邦,但要说他们不帮项羽,却帮刘邦夺天下,就不对了。项梁是在刘邦弱小的时候帮了他一把。秦二世元年七月,随着陈胜举起反秦的大旗,散落在各地的六国贵族也纷纷起兵,反抗秦朝统治。这其中就包括项梁项羽叔侄。因为项家世代为将,再加上项羽、项梁又都十分有才能,东阳陈婴、英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