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膑被庞涓砍了膝盖骨,还在脸上刻了字,后面复仇的时候有多恨

孙膑被庞涓砍了膝盖骨,还在脸上刻了字,后面复仇的时候有多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慢聊的历史 访问量:4104 更新时间:2024/2/11 12:21:29

孙膑庞涓砍了膝盖骨,还刻字在脸上,这是一桩同门的仇恨。

孙膑和庞涓这两个人的名字,估计很多人都听说过。而且对于“田忌赛马”、“围魏救赵”这样的历史故事,你是不是也非常清楚呢?是的,这两个历史故事以孙膑、庞涓为主角而展开的。

“田忌赛马”、“围魏救赵”这两个故事我们后面有详述,先看一下孙膑与庞涓的“5个小馒头”的故事。(先不论那个时候有没有馒头,故事就是传说而已。)

“师兄,今天师傅只给我们准备了5个馒头?这怎么够吃?”

庞涓皱着眉头,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

孙膑看了看这大小不等的5个馒头。心中也暗自诧异,因为按照他和师弟的饭量,每天中午至少应该有8个馒头。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师父知道他们读书很苦,故而从不在饭量上压榨他们。

今天是怎么回事呢?师父是不是有什么其他的想法?作为师兄的孙膑,比庞涓聪明一些,也更爱思考问题,更得师傅的喜欢。但还没等孙膑想明白,师傅就从门外走了进来。

“你们两个,书背的怎么样了?”鬼谷子有些严厉地问道。

庞涓迅速低下了头,躲避师傅的目光。孙膑微微点头,刚想开口,只听师傅说,先吃饭吧,粮吃完了,我已打发童子下山去买,今天午饭就这5个馒头,你们先将就一下。说罢便。踱着方步,又出了书房。

师傅在说话的时候庞涓就已经盯着那一堆馒头了。眼瞅着师傅的脚步消失在门外,庞涓赶快抢了一个最大的馒头,毫不客气地吃了起来。当然说是最大,其实也比其他的馒头大不了太多。

按他的饭量,他甚至想把这5个馒头一下都拿走,可是师傅这里规矩极严,吃饭必须吃掉一个馒头,再吃下一个,不能争抢,要让师傅发现了,或者师兄告他一状,他庞涓非吃不了兜着走。

庞涓一边大口啃馒头,一边偷偷的看孙膑,他的这个师兄看似木讷,其实心中点子多得很,日常的抽查提问或者背书,他的表现往往比自己好。

想到这里,庞涓暗暗咬牙。只见孙膑想了一会儿,庞涓手里的大馒头都快吃到一半儿了,他才抓起一个馒头往嘴里送。庞涓看了,心里暗自窃喜,孙膑抓起的这个馒头不大,甚至可以说是5个馒头里最小的。

庞涓知道孙膑这人比较瘦,吃的还慢。庞涓把腮帮子填得鼓鼓的,“今天你终于要饿肚子了”,庞涓想到这里,心里一阵窃喜。

唐涓手里的大馒头吃完,孙膑的小馒头也差不多,不过还是庞涓快一点,他顺手抓起了另一个比较大的馒头,对他开了下一轮攻势。一方面有和孙膑较劲的心理,另一方面又确实是想多吃馒头。

这庞涓吃得越来越快,简直是狼吞虎咽,毫不像个读书人。但在他的余光里,孙膑吃的好像也越来越快了。只过了一会儿,庞涓手里这个馒头就又快被他解决了,可是他觉得肚里只有半饱,正当他想去伸手拿第3个馒头的时候,发现第3个馒头已经没有了!

庞涓抬头一看,这个馒头正在自己师兄孙膑手上,他正慢条斯理地吃着这个馒头,像是在欣赏自己的战利品。

庞涓又气又急,怎么这个馒头到他的手里去了?

这时鬼谷子哈哈大笑,从门外进来,说道:

“妙极,妙极,孙膑知道自己吃饭速度慢,就从小的馒头开始吃,斗智不斗力,颇有老夫风范啊。”

孙膑放下馒头拱手道,“多谢师傅教诲。”庞涓恨恨地看了一眼孙膑,也急忙说道,“是是是。师傅教训的是。”

庞涓学成下山,首先来到魏国。凭借自己的才能,很快得到魏惠王的赏识,并担任大将军。

庞涓在魏国虽然享受荣华富贵,并受人尊敬。但是有一件事一直让他隐隐不安,那就是师兄孙膑快要下山了。

庞涓知道孙膑的才能在自己之上,如果孙膑下山了就显得自己弱了。不论是孙膑和自己在一起共事,还是为他国服务,那么都对自己是不利的。

于是一个歹毒的想法在庞涓的心里升起,并且很快付之于行动。庞涓假意邀请孙膑来魏国,并且说已经为他铺好了路。

当孙膑喜滋滋地来到师弟的身边的时候,庞涓立即对他进行了诬陷,并且动用了私刑,挖去了他的膝盖骨,并且在他的脸上刻上了字。

庞涓往死里整孙膑,让他成了残疾人,看他怎么样施展自己的报负,怎样和自己争。

孙膑明白了一切,最后在庞涓把他扔到猪圈里的时候,假装疯癫,与猪同槽吃食,吃诸粪,胡言乱语。

这样,庞涓以为孙膑真的被自己整疯了,于是放松了警惕。于是,孙膑就利用齐国使者来魏国的时候偷偷的见了使者,并且说服使者把自己带到了齐国。

孙膑终于逃脱了牢笼,来到了齐王的弟弟田忌的门下。于是就有了田忌赛马的故事。

孙膑给田忌支招,让田忌用自己的下等马与齐王的上等马的比赛,让田忌的中等马与齐王的下等马比赛,让田忌的上等马与齐王的中等马比赛。

最后三局两胜,田忌取得了胜利。齐王知道了来龙去脉之后,就开始重用孙膑。

庞涓为魏国服务,孙膑为齐国服务,再后来跟他们两个各为其主,进行了两次大战,两次都以孙膑的胜利而告终。这两次交锋分别叫桂陵大战和马陵大战。

桂陵大战,发生在公元前354年,就是围魏救赵的故事。魏国为了扩张,开始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和楚国求救。齐王派田忌、孙膑去解救赵国。孙膑建议攻打魏国的首都大梁,田忌听从了孙膑的建议,最后成功曲线解了赵国之围。

马陵大战,发生在公元前343年,庞涓为了雪耻,魏国攻打韩国,韩国一看大事不妙,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派田盼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去援助韩国。

在孙膑的策划下,他们先是在马陵打败了韩国太子申来率领的军队,随后用减灶计,让庞涓误认为齐国的士兵大量逃亡,诱使他追击。

而后孙膑故伎重施,在马陵伏击庞涓。庞涓不长记性,再次中计,在马陵被乱箭射成了刺猬。

这两次战斗不仅让孙膑扬名于天下,证明了他确实比庞涓厉害,也损耗了魏国的元气,打击了魏国向外侵略扩张的野心。

庞涓与孙膑,两个鬼谷子的得意门生,却因为一个心术不正,一个心里不设防,成了一对冤家。

不得不说,庞涓这个人心理阴暗,心胸狭窄仇恨,只是觉得师兄比自己强就要陷害,可以说丝毫没有顾及同门之情。

孙膑被庞涓挖了膝盖骨,脸上刺字之后成了残疾人,历尽重重磨难,多年之后,终于射死了庞涓,报了当年之仇。此时,孙膑的内心是复杂的,可以用8个字来概括:仇恨、内疚、释然与孤独。

1、对庞涓,孙膑的内心是仇恨的。

这仇恨是痛彻心扉的痛,是杀人诛心的痛。

那个仇恨应该是恨不得把庞涓剥皮抽筋。可以说,孙膑与庞涓无冤无仇,在庞涓看来,他们之间的仇恨应该是因为孙膑的优秀而出现的。

庞涓的心是狭隘的,他容不得孙膑优秀,他就怕孙膑以后比自己强以后,自己不能再出风头,于是他想到了先下手为强,就开始陷害师兄孙膑。

庞涓对孙膑的陷害是刻骨铭心的,其手段是非常残忍的。如果不是孙膑异常聪明,装疯卖傻,住猪圈吃猪粪,庞涓不会放松了对孙膑的警惕。如果那孙膑不会时刻留意外面的动静,暗中让齐国使者帮自己逃离魏国,孙膑也不会有翻盘的那一天。

而在孙膑复仇的路上,他本来可以一次性就把庞涓杀死,但是他在把庞涓打败之后,把庞涓俘虏之后又放回,就是让他体会的那种慢慢的被人冷落,慢慢的他的荣华富贵从眼前消失的那种痛苦的过程。

在第2次孙膑把庞涓打败之后,采用了让他万箭穿心的死法。只是不给他留一点活的余地,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孙膑对庞涓的仇恨的程度之深。

2、对庞涓,孙膑是内疚的

孙膑与庞涓注定是有同门之谊,同门如手足,最后到了兄弟相残的地步,孙膑的内心肯定也是非常不愿意看到的。

不论怎么说,庞涓最后死于孙膑之手,孙膑的内心是内疚的。孙膑或许在心中无数次的畅想,如果庞涓不是对自己如此无情,自己也不会对庞涓这样无义。

但是孙膑内疚归内疚,那只是他自己在某一个比较失落的夜晚,偶尔想起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个仇是一定要报的。

3、对庞涓,孙膑是释然的

每当孙膑感觉对唐涓内疚的时候,他都会想起他们师兄弟在老师鬼谷子的门下一起苦读的那些日日夜夜。

有时候酒后,孙膑也会捶打着自己毫无知觉的双腿,黯然地流泪。自己不明白一个人的嫉妒心竟然有这样重,竟然能对自己的同门师兄下如此重的手。

泪眼婆娑中,他仿佛看到了师傅鬼谷子轻轻的在他耳边说话,孙膑又释然了,师傅说:“自作孽不可活,你不要内疚,对庞涓来说,你这是替天行道,你不灭他,天也会灭他。”

4、对庞涓,孙膑是孤独的

庞涓死了,孙膑是孤独的。他们这对冤家斗了十几年,最后虽然孙膑胜了,但是他也付出了身体残疾的代价,他累了,他太累了。

在孙膑看来,他们二人没有赢家,孙膑多么希望这是一场梦,是一场噩梦,醒来之后他和庞涓还是好兄弟。

孤独的孙膑没了庞涓这个对手,一样高兴不起来。孙膑复仇之后,他不想再有

像庞涓一样的第2个敌人,他想一个人孤独下去,直到终老。

不得不说,孙膑杀人诛心,慢慢地夺走了庞涓的荣华富贵,夺走了他的高傲之情,最后夺走了他的性命,真是不可谓不狠。

但这一切都是庞涓自己做的孽,是他应得的,是他咎由自取。

标签: 孙伯灵庞涓田忌魏国鬼谷子齐国

更多文章

  • 长大再读《田忌赛马》:孙膑计谋真又蠢又坏,难怪庞涓挖他膝盖骨

    历史解密编辑:小爱历史说说标签:孙伯灵,庞涓,田忌赛马,田忌,齐国,魏国

    “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第五》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鬼谷子的弟子们前往各国施展自己的抱负,其中包括孙膑和庞涓两位师兄弟。庞涓是孙膑的师兄,二人本是好兄弟,却因为功名利禄而相爱相杀。之前,我们所知道的就是孙膑被好友庞涓介绍到魏国从政,却被

  • 庞涓断孙膑腿,孙膑用几十年布局复仇,为何同门相残成战国常态?

    历史解密编辑:阿飞文史标签:庞涓,魏国,战国,相残,同门,孙膑,孙伯灵,四大名将

    在战国时期,同门相残的情况并不罕见。其中一位著名的例子就是庞涓与孙膑之间的恩怨。庞涓是一个军事家,曾经在魏国为将,后来又成为了赵国的大将。孙膑则是另一位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也曾为赵国效力。庞涓和孙膑都是同门师兄弟,他们都学习过一样的战术技巧,但最终却因为一个腿而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庞涓曾经误用孙膑的

  • 山东挖出一竹简,解开庞涓残杀孙膑真相:孙膑被挖掉膝盖骨真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庞涓,孙伯灵,田忌,魏国,鬼谷子

    导语历史上总会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没有被载入历史教材之中,而我们今天所要介绍的时间,就是这样一个鲜有人知的历史事件。孙膑,很多人都听过这个名字,兵圣孙武的后代,以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的头衔闻名,军事能力可见一斑。但他在历史上被人所知的身份不只是军事家,同时他还是一位有仇必报之人。与同门师兄弟庞涓间的恩怨

  • 庞涓不杀孙膑,将其处以膑刑,为何不怕孙膑复仇?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庞涓,孙伯灵,魏国,田忌,齐国

    公元前342年,韩魏爆发战争,韩国屡战屡败,不得不向齐国求援,齐威王于是派田忌、田朌为主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率军援助韩国。在这一战中,孙膑才华表现得淋漓尽致,采用围魏救赵战略调动庞涓,又用增兵减灶诱惑庞涓轻兵冒进,最终在马陵道上一举击杀庞涓,报了当年膑刑之仇。回读这段历史,固然为孙膑的计谋喝

  • 庞涓断孙膑腿,孙膑用数十年布局复仇,为何师兄弟相残成战国常态

    历史解密编辑:水墨疏窗标签:庞涓,魏国,齐国,田忌,孙膑,孙伯灵,鬼谷子,四大名将

    引言:随着周王室的势力逐渐衰弱,各诸侯王逐渐压抑不住自己的野心,走上了争霸的道路,天下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最强大的七个国家被称为战国七雄,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国家之间利益关系极其复杂,有时形成同盟,有时反目成仇。战国比起春秋时期,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的思维也随之改变。春秋时期,儒

  • 成年再读《田忌赛马》:孙膑计谋真又蠢又坏,难怪庞涓挖他膝盖骨

    历史解密编辑:晓晓聊历史标签:庞涓,齐国,魏国,孙膑,孙伯灵,田忌赛马,四大名将

    成年再读《田忌赛马》:孙膑计谋真又蠢又坏,难怪庞涓挖他膝盖骨读《史记》,说《史记》,今天我为大家讲解《史记·孙膑列传》的故事。学过中学语文的朋友都知道,在战国时期有个《田忌赛马》的故事。而这则故事出自《史记·孙膑列传》。当时,孙膑遭到同门师兄庞涓的陷害,在魏国被挖掉了膝盖骨,脸上也刺了字。之后因为一

  • 1972年山东挖出一竹简,才知庞涓残害孙膑真相,被挖膝盖骨真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庞涓,孙伯灵,魏国,田忌,齐国

    战国时期的孙膑是一个大军师,乃兵家之大成者。历来无论是文献上还是影视剧里都在讲述孙膑的故事,而且多数是比较正面、聪明的形象。但是真正历史上的孙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当年庞涓设计残害孙膑,是否是属实?这些需要有力的物证才能得出事实结果。据说我国山东曾挖掘出过一段竹筒,里面揭开了孙膑被割掉膝盖骨的真

  • 被庞涓砍了膝盖骨,还刻字在脸上的孙膑,后面复仇的时候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图鉴标签:庞涓,孙伯灵,魏国,齐国,田忌,魏惠王

    被庞涓整得那么惨, 孙膑恨得咬牙切齿,发誓一定要弄死庞涓的。孙膑和庞涓的老师可不简单,他是战国时期最神秘的人物,也是我国历史上最厉害的纵横家,谋略家和兵法家,名叫王诩,俗称鬼谷子。鬼谷子号称有百家学问,他的徒弟随便拿出来一个都是战国风云人物,除了孙膑和庞涓之外,还有苏秦,张仪和毛遂等人。孙膑和庞涓仇

  • 《大秦帝国》从庞涓败于桂陵死于马陵道看魏国的庙堂倾轧

    历史解密编辑:六月的自留地标签:庞涓,魏国,齐国,秦国,魏惠王,孙伯灵

    从古到今,人们总是对桂陵之战和马陵道之战津津乐道,一边惊叹于孙膑的战术之奇妙高超,一边又谈论着庞涓与孙膑之间的恩怨仇恨,很少有人从魏国庙堂去分析这两场战争。《大秦帝国》详细描述了两场战争的起因,魏国的军事布局,战争经过和结局,今天从魏国庙堂决策看看这两场战争。第一场,桂陵之战,这是孙膑围魏救赵的杰作

  • 庞涓的真实身份,被史书隐藏得太深,难怪会得到魏国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庞涓,魏国,齐国,孙武,吴国,史书,孙伯灵,魏惠王,历史故事

    庞涓与孙膑同窗学习兵法,随后庞涓率先下山,投奔了魏国,但令人意外的是,作为军校毕业生的庞涓,一毕业就成为魏国将军,率领6万魏武卒,攻取了战略要地安陵、襄陵,谈判拿到林中,让他名声鹊起,进入当世名将级别。战国时期,中国社会是“王侯将相真有种”,还处于贵族政治时代,尤其是领兵将军,往往更是有着不凡的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