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大再读《田忌赛马》:孙膑计谋真又蠢又坏,难怪庞涓挖他膝盖骨

长大再读《田忌赛马》:孙膑计谋真又蠢又坏,难怪庞涓挖他膝盖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爱历史说说 访问量:3319 更新时间:2024/2/11 12:21:45

“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鬼谷子的弟子们前往各国施展自己的抱负,其中包括孙膑庞涓两位师兄弟。庞涓是孙膑的师兄,二人本是好兄弟,却因为功名利禄而相爱相杀。

之前,我们所知道的就是孙膑被好友庞涓介绍到魏国从政,却被庞涓陷害,被人挖去髌骨,也就是膝盖那一块。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总是替孙膑感到不值,觉得他怀才不遇,又被师兄所坑,着实觉得他是个苦命的“傻白甜”。

然而,真正的情况并非如此,孙膑并不是我们之前认为的那样单纯,他其实是个有野心的阴谋家,从他的计策、谋略,便可以清楚的感受到这一点。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孙膑献计田忌,也就是著名的《田忌赛马》。

一、田忌赛马不为人知的一面

当时,孙膑被庞涓陷害之后,不仅被挖了髌骨,而他的名声也受到影响。他不再是各国拭目以待的座上宾,而是遭受过刑罚的“不法分子”。然而,孙膑自然清楚自己所处的情况,他也清楚的知道自己要离开庞涓所处的国家,而到其他地方去。

所以,等到齐国使者到大梁后,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见,劝说齐国使者。由于孙膑口才好,才华出众,所以齐国使者觉得此人是个有用之才,便偷偷地把他载回齐国。

等到孙膑来到齐国以后,便在齐国将军田忌府中“工作”。由于孙膑名声在外,田忌也是非常赏识他,并且待如上宾。然而,孙膑对于田忌也是不断献计,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田忌赛马”。

相传,田忌经常与齐国众公子赛马,并设重金赌注。但是,田忌的马儿却总是跑不过齐国众公子的马。有一次,田忌与齐王赛马,又一次战败。此时的孙膑经过一番考察,便像田忌提出一个建议,也就是我们熟悉的“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原来,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马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对田忌说:“其实不同等级的马儿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太大,如果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用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用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岂不是可以轻松获胜?”

果不其然,三场比赛结束后,田忌以一场败而两场胜,最终赢得齐王的千金赌注。从那以后,田忌更加重用孙膑,更是把他举荐给齐威王,让孙膑成为齐国的“军师”。

一直以来,我们熟知的“田忌赛马”所展现出来的都是为人处世的智慧,包含着超高的谋略,但其实,在这场赛马的背后,也将孙膑的阴谋和狭隘展现的淋漓尽致。

二、看似帮助实则是“坑”

从田忌赛马的角度来看,孙膑帮助他战胜了齐王的马,是他的功臣。但如果从田忌日后发展的角度来看,孙膑其实给田忌挖了一个大坑。虽然田忌赢了一场赛马,但却得罪了顶头上司齐王。如果把齐国看作一个大的职场,尽管已经是将军的田忌也不会有更好的发展。

不管是职场还是朝堂,得罪上司就是大忌,然而,作为鬼谷子门生的孙膑又怎么不清楚这一点。即便如此,孙膑还是建议用田忌“计谋”赢得齐王,看似为田忌扳回一场胜利,其实已经在无形之中将田忌推入“大坑”之中。

但是,在孙膑献计田忌让他的马儿战胜齐王马儿的同时,也让他将自己的谋略充分的展现在田忌和齐王面前。首先,田忌对于自己的这个谋士更是青睐有加,紧接着更是把他推荐给齐王。可以说,孙膑通过田忌赛马这件事情,一跃成为齐国君主和大将军青睐的对象。如此看来的话,孙膑才是“田忌赛马”这场比赛最后的赢家。

说来也奇怪,孙膑作为田忌帐下的谋士,为什么要如此坑害田忌呢?

其实,孙膑献计田忌,并且成为齐国朝堂上举足轻重的人物,这都是有目的的,在这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击败魏国,报髌骨被挖的大仇。

三、崭露头角,大仇得报

公园前354年,魏国大军在庞涓的带领下围攻赵国,由于赵国同齐国交好,齐国有义务也有理由出兵帮助赵国。然而当时情况紧急,齐国直接去赵国“帮忙”显然已经来不及。于是乎,孙膑提出一个建议,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

果不其然,在孙膑的建议下,齐国大军力挫魏国军队,并且生擒庞涓。可以说,这次的胜利对于孙膑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是他报仇雪恨的一场战役,更是他报仇的开始。

一年以后,庞涓带领魏国军队卷土重来,与孙膑针锋相对,在马陵对峙。然而这一次,作为师弟的孙膑再一次战胜师兄庞涓。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战役中,孙膑以减灶之法迷惑了庞涓,导致庞涓战死。随后,齐军趁势掩击,导致魏军大败,甚至连太子都被俘虏。

与此同时,孙膑大仇得报,这个时候也是孙膑的高光时刻,但是孙膑并没有选择功成身退,而是为田忌献上最后的计策。

四、献上最后一计,最终销声匿迹

众所周知,田忌与孙膑二人带领齐国大军力挫魏国,让魏国没有争霸的资本。与此同时,也意味着田忌等人立下不世功勋,对此,孙膑心中再次有了计谋。这一次,孙膑为田忌献策,想让田忌利用手中兵马,军中战功去做一番大事。其实说白了,孙膑“鼓励”田忌造反。关于这一段,史料有着详细记载。

《史记·孙膑列传》记载:“将军无解兵而入齐。使彼罢弊老弱守于主。主者,循轶之途也,击摩车而相过。使彼罢弊老弱守于主,必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然后背太山,左济,右天唐,军重踵高宛,使轻车锐骑冲雍门。若是,则齐君可正,而成侯可走。不然,则将军不得入于齐矣!”

然而,孙膑的意思非常明显,为了安全起见,他建议田忌不要放弃兵权,要再接再厉,直接掌握齐国的军政大权。

当然,田忌没有听从孙膑的建议,在田忌回国之后,由于功高震主,遭到齐王的猜忌。就在这个时候,田忌选择造反,可是早已错过最好的时机,只能逃离齐国。

与此同时,作为鬼谷子得意门生的孙膑也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或许,在田忌功成名就后,孙膑就已经清楚的回到齐国的结局。所以,孙膑早早的离开田忌,并未跟随他回到齐国,由此,孙膑也得以免除颠沛流离之苦。

结语:

通过田忌赛马和孙膑建议田忌造反的事情来看,可以发现孙膑并没有我们之前认为的那样的“单纯”。也可以说,他是一个阴谋家,从他建议田忌如何与齐王赛马开始,他就有着自己的算盘。当时的他只为迅速“出道”,可以击败魏国以报大仇。等到大仇得报,他又建议田忌造反,其实是想获得从龙之功,位极人臣。

可以说,从头到尾都是孙膑的阴谋,他不为田忌也不为齐国,只为他自己。如果这样说的话,我们对孙膑的看法也不得不重新改观。

参考资料:《史记·孙膑列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孙伯灵庞涓田忌赛马田忌齐国魏国

更多文章

  • 庞涓断孙膑腿,孙膑用几十年布局复仇,为何同门相残成战国常态?

    历史解密编辑:阿飞文史标签:庞涓,魏国,战国,相残,同门,孙膑,孙伯灵,四大名将

    在战国时期,同门相残的情况并不罕见。其中一位著名的例子就是庞涓与孙膑之间的恩怨。庞涓是一个军事家,曾经在魏国为将,后来又成为了赵国的大将。孙膑则是另一位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也曾为赵国效力。庞涓和孙膑都是同门师兄弟,他们都学习过一样的战术技巧,但最终却因为一个腿而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庞涓曾经误用孙膑的

  • 山东挖出一竹简,解开庞涓残杀孙膑真相:孙膑被挖掉膝盖骨真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庞涓,孙伯灵,田忌,魏国,鬼谷子

    导语历史上总会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没有被载入历史教材之中,而我们今天所要介绍的时间,就是这样一个鲜有人知的历史事件。孙膑,很多人都听过这个名字,兵圣孙武的后代,以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的头衔闻名,军事能力可见一斑。但他在历史上被人所知的身份不只是军事家,同时他还是一位有仇必报之人。与同门师兄弟庞涓间的恩怨

  • 庞涓不杀孙膑,将其处以膑刑,为何不怕孙膑复仇?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庞涓,孙伯灵,魏国,田忌,齐国

    公元前342年,韩魏爆发战争,韩国屡战屡败,不得不向齐国求援,齐威王于是派田忌、田朌为主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率军援助韩国。在这一战中,孙膑才华表现得淋漓尽致,采用围魏救赵战略调动庞涓,又用增兵减灶诱惑庞涓轻兵冒进,最终在马陵道上一举击杀庞涓,报了当年膑刑之仇。回读这段历史,固然为孙膑的计谋喝

  • 庞涓断孙膑腿,孙膑用数十年布局复仇,为何师兄弟相残成战国常态

    历史解密编辑:水墨疏窗标签:庞涓,魏国,齐国,田忌,孙膑,孙伯灵,鬼谷子,四大名将

    引言:随着周王室的势力逐渐衰弱,各诸侯王逐渐压抑不住自己的野心,走上了争霸的道路,天下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最强大的七个国家被称为战国七雄,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国家之间利益关系极其复杂,有时形成同盟,有时反目成仇。战国比起春秋时期,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的思维也随之改变。春秋时期,儒

  • 成年再读《田忌赛马》:孙膑计谋真又蠢又坏,难怪庞涓挖他膝盖骨

    历史解密编辑:晓晓聊历史标签:庞涓,齐国,魏国,孙膑,孙伯灵,田忌赛马,四大名将

    成年再读《田忌赛马》:孙膑计谋真又蠢又坏,难怪庞涓挖他膝盖骨读《史记》,说《史记》,今天我为大家讲解《史记·孙膑列传》的故事。学过中学语文的朋友都知道,在战国时期有个《田忌赛马》的故事。而这则故事出自《史记·孙膑列传》。当时,孙膑遭到同门师兄庞涓的陷害,在魏国被挖掉了膝盖骨,脸上也刺了字。之后因为一

  • 1972年山东挖出一竹简,才知庞涓残害孙膑真相,被挖膝盖骨真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庞涓,孙伯灵,魏国,田忌,齐国

    战国时期的孙膑是一个大军师,乃兵家之大成者。历来无论是文献上还是影视剧里都在讲述孙膑的故事,而且多数是比较正面、聪明的形象。但是真正历史上的孙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当年庞涓设计残害孙膑,是否是属实?这些需要有力的物证才能得出事实结果。据说我国山东曾挖掘出过一段竹筒,里面揭开了孙膑被割掉膝盖骨的真

  • 被庞涓砍了膝盖骨,还刻字在脸上的孙膑,后面复仇的时候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图鉴标签:庞涓,孙伯灵,魏国,齐国,田忌,魏惠王

    被庞涓整得那么惨, 孙膑恨得咬牙切齿,发誓一定要弄死庞涓的。孙膑和庞涓的老师可不简单,他是战国时期最神秘的人物,也是我国历史上最厉害的纵横家,谋略家和兵法家,名叫王诩,俗称鬼谷子。鬼谷子号称有百家学问,他的徒弟随便拿出来一个都是战国风云人物,除了孙膑和庞涓之外,还有苏秦,张仪和毛遂等人。孙膑和庞涓仇

  • 《大秦帝国》从庞涓败于桂陵死于马陵道看魏国的庙堂倾轧

    历史解密编辑:六月的自留地标签:庞涓,魏国,齐国,秦国,魏惠王,孙伯灵

    从古到今,人们总是对桂陵之战和马陵道之战津津乐道,一边惊叹于孙膑的战术之奇妙高超,一边又谈论着庞涓与孙膑之间的恩怨仇恨,很少有人从魏国庙堂去分析这两场战争。《大秦帝国》详细描述了两场战争的起因,魏国的军事布局,战争经过和结局,今天从魏国庙堂决策看看这两场战争。第一场,桂陵之战,这是孙膑围魏救赵的杰作

  • 庞涓的真实身份,被史书隐藏得太深,难怪会得到魏国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庞涓,魏国,齐国,孙武,吴国,史书,孙伯灵,魏惠王,历史故事

    庞涓与孙膑同窗学习兵法,随后庞涓率先下山,投奔了魏国,但令人意外的是,作为军校毕业生的庞涓,一毕业就成为魏国将军,率领6万魏武卒,攻取了战略要地安陵、襄陵,谈判拿到林中,让他名声鹊起,进入当世名将级别。战国时期,中国社会是“王侯将相真有种”,还处于贵族政治时代,尤其是领兵将军,往往更是有着不凡的血统

  • 庞涓下山鬼谷子送他了八个字:遇羊而荣,遇马而瘁,结果句句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醉扒仙标签:庞涓,鬼谷子,孙伯灵,魏惠王,秦国

    提起哲学,可能大家会脱口而出苏格拉底、柏拉图等等。而在中国古代,老子、孔子、鬼谷子等先哲同样是世界著名的哲学大师。其中鬼谷子不仅对战国时期有很深远的影响。他的学生们也大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他的学生——庞涓。在庞涓下山时,鬼谷子送他了八个字:遇羊而荣,遇马而瘁,结果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