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子横气盛招兵祸,楚怀王好强食苦果!太子横是怎么当上楚襄王的

太子横气盛招兵祸,楚怀王好强食苦果!太子横是怎么当上楚襄王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八卦爱豆秀 访问量:2040 更新时间:2023/12/7 10:40:29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

上一讲谈到,秦国又一次突破了道德底线,拿外交活动设圈套,挟持了楚怀王,逼他割让巫郡和黔中郡。这是好大一片土地,如果楚怀王同意了,基本就等于把楚国西部通通送给了秦国。楚怀王又羞又恼,索性死猪不怕开水烫,死活不松口。

这就要怪秦国做得太莽撞了,虽然够奸够坏,但不够聪明。这一套组合拳又是诱骗,又是侮辱,把楚怀王最后一点尊严都扯下来,踩在地上摩擦,无论换谁都会气炸了肺,宁可拼个鱼死网破,哪怕是杀敌一千自损八万呢。

再看楚国这边,大臣们担忧的还不止是一个秦国。

眼下的局面是:国君被扣在秦国了,秦国漫天要价,太子正在齐国当人质,权力中心一下子形成了真空。这个时候假如秦齐联手,一道对付楚国,楚国恐怕会有亡国的风险。

在传统的政治操作里,国君如果外出,太子通常坐镇国都,但战国年间波诡云谲,新局面层出不穷,特别考验应变能力。常规思路是:国不可一日无主,哪怕随便推一个王子上台也好,或者推一位元老贵族摄政也好,反正无论如何都别让王位空着。国家有主了,对内才能维系人心,对外才能调兵遣将,求援才有主体资格。

所以楚国大臣商量出来的方案是:推选一个王子上台吧。

这件事并不像看上去那么容易,因为当时的国都里竟然没有楚怀王的嫡子,只有庶子,新任楚王只能在楚怀王的庶子里挑。

楚国在这种事情上比不得赵国那么开放,还是相当在意嫡庶之别的。要不是实在没辙,也不至于出此下策。但是,昭睢坚决反对这个方案,理由是:国王和太子都被困在外国,这就够咱们这帮人好好反省的了,如果再违背王命,拥立庶子,就更不应当了。

最后终于商量出来一个办法:给齐国发去讣告,通报楚怀王的死讯。

在那个信息传递并不通畅的年代,如果楚国大臣合谋,骗齐国说楚怀王死了,齐国一时之间确实不容易发现真相。纵然纸里包不住火,但等到火烧起来的时候,楚国的目的应该就已经达成了。

发讣告到底有什么用呢?周朝一直都有这种外交传统,诸侯国里凡是国君过世,新君继位这种大事,都要给其他诸侯国发通报。人家收到通报,史官就会在档案里记上一笔,《春秋》的很多内容就是这么来的。所以齐国从楚国这里接到讣告,并不会感到意外,正常反应就会是把太子横送回楚国继位。只要齐国一向善待太子横,在这种时候正好趁机拉近齐楚关系,把太子横培养成一位亲齐的楚王。

但是,不是刚说到战国年间波诡云谲,新局面层出不穷吗?

是的,齐国这边也出幺蛾子了。

齐湣王召开御前会议,征求大家的意见。果然有新奇的意见,说齐国不妨扣留太子横,让楚国拿淮北的地盘来换。这个路数,实在没资格鄙视秦国。

孟尝君并不赞同,理由是:楚国如果不愿意,不要太子横了,另外拥立一位楚王,那样一来,不但太子横对齐国的价值瞬间清零,齐国还白白背上了不义的名声。孟尝君的原话是:“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所谓“空质”,就是毫无价值的人质。

这话在战国史上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前边讲过,孟尝君的父亲靖郭君田婴在齐国总理任上的时候,就纠结过怎么处置魏国人质,虽然想过撕票泄愤,但终归还是顾虑“抱空质而行不义”。

站在齐湣王的立场,也许能下狠心,能耍流氓,但孟尝君一辈子小心经营自己的人设,向世人展现的是一个义薄云天的伟岸形象,自己的地位和财富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这个人设维系着的,所以无论如何人设都不能垮。那么我们不难推测,孟尝君一定会反对拿人质换土地的方案。

但提案人还不死心,说自己还有后招:就算楚国人不肯拿土地换太子,拥立了一位新国王,那也无妨,我们大可以跟这位新楚王做交易,只要把下东国——也就是楚国东部跟齐国接壤的一片土地——割让给我们齐国,我们就帮他杀掉太子横。否则的话,我们会联合韩、魏两国一起拥立太子横,把他这个伪王赶下台。

能够想出这种主意的人,按说不会是无名之辈。但《资治通鉴》没交代,这不奇怪,因为这段内容是从《史记·楚世家》抄过来的,《楚世家》里就没交代。但是,相似的内容在《战国策》里也有,这位聪明人正是大名鼎鼎的苏秦。只不过我们已经没法知道到底是司马迁漏记了苏秦的名字,还是某个话术培训班给自家的讲义内容添上了苏秦的名号,然后这份讲义被《战国策》收录了进去。

无论如何,这一计确实够毒辣,很有几分成功概率,只不过这位出谋划策的人——无论他是不是苏秦本尊——没考虑到孟尝君背着好大一个人设包袱,是怎么都不肯去冒这份风险的,更何况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就算赌赢了,也无非是齐国得了便宜,自己却捞不到多少好处。这种买卖,精明如孟尝君是不会干的。

最后,齐湣王依从了孟尝君的意见,送太子横回国。楚国人立太子横为王,这就是楚顷襄王,也可以称他为楚襄王。楚襄王的政治生涯虽然很糟糕,却因为跟巫山神女有暧昧,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经典形象。历朝历代,诗人一发情,就特别爱拿楚襄王当典故。这是后话,我们先看当下的事情。

我们当然想问:齐国有没有跟太子横做什么交易呢?齐国从这件事里到底获得了哪些好处呢?《资治通鉴》没提,但《战国策》给出了一段非常离奇的记载。这段记载很难说有几分真,几分假,但重要的是,它给出了一种很特别的解决难题的思路。

话说太子横要回国了,去向齐湣王辞行。齐湣王提了一个条件:“回国可以,但你得答应我,把楚国东部的土地割500里给我们齐国。”

这种情况,太子横答应也不是,不答应也不是,标准解决方案就是先拖一拖。太子横说:“我有傅,我得回去问问他。”

前边讲过,赵武灵王给赵何选傅,先选了周绍,后选了肥义。太子横的傅姓慎,称为慎子,但并不是诸子百家里的那位慎子。这位慎子之于太子横,相当于周绍之于赵何。慎子思路清晰,先抓主要矛盾,说回国给父亲送葬,这是头等大事,怎么能够吝惜土地而不给父亲送葬呢?

太子横于是答应了齐湣王:割地,没问题。

等到太子横回国继位了,正式成为楚王了,齐国使者就来索要土地了。

楚王又去请教慎子,慎子说:“明天召见群臣,请大家出出主意。”

我们倒不能责怪慎子推卸责任,因为局面变了,太子横变成楚王了,当初的私相授受变成国家大事了,自然也该按照国家大事的规矩来商议和处理。这有先例,春秋时代的晋惠公就这么做过,商议结果就是翻脸不认账,这就让河西之地的归属权出现了严重争议——后来秦国和魏国反复争夺河西之地,都觉得自己占理,根苗就出在晋惠公那次翻脸上边。

话说回来,楚顷襄王集思广益,结果子良、昭常、景鲤先后单独进谏,分别给出了3种意见。

子良的意见是:不能言而无信,割地是要割的,割完之后咱们再堂堂正正把它打回来。

昭常的意见是:不能割地,不然楚国的领土面积就只剩一半了,我愿意去守卫领土。

景鲤的意见是:不能割地,但是,仅凭楚国的力量怕是守不住,我愿意去秦国搬救兵。

现在我们可以留心一个细节:齐湣王和楚顷襄王前后都有集思广益,但方式截然不同。齐湣王是请大家一起讨论,头脑风暴模式,这种模式的缺点特别明显:

一是很多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屈从于从众心理和服从权威的心理,真实想法并没有得到表达,二是一旦起了争执,争执双方很容易陷入意气之争,不想输,辩论因此会偏离方案本身。而楚顷襄王不一样,给了每个进谏者独立空间,让他们可以不受干扰地畅所欲言。

如果换成头脑风暴模式的话,那么不难想见,子良会攻击昭常和景鲤小市民嘴脸,言而无信,有失国格;昭常和景鲤会骂子良迂腐,国格倒是不失,但把国失了;子良和昭常又会骂景鲤认贼作父,凭什么跑去仇人那里求助;景鲤一定反诘昭常,说保家卫国要凭实力和智慧,不能只凭盲目的自信。几个回合下来,每个人都该脸红脖子粗了。

再看楚顷襄王,听到了3种方案,各有各的道理,也各有各的不足,最要命的是各有各的方向,南辕北辙,没法互补。到底应该怎么抉择,还是回去问慎子吧。

慎子的回答是:不用挑了,咱们就把3种方案一起用上好了。

这个回答,真把顷襄王气得变颜变色。

那么,慎子到底是在戏弄顷襄王,还是真能做到三合一呢?我们下一讲再谈。

上期回顾:楚王该不该赴秦王的约?楚国意见不一,结局更出乎意料!

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下期再会!

标签: 楚怀王齐国秦国孟尝君苏秦

更多文章

  • 楚悼王不死,吴起变法不止,楚国是否是第二个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楚国,秦国,楚王,齐国,先秦,周朝,楚悼王,吴起变法

    春秋战国的故事告诉我们:凡是没有变法,或者变法不彻底的国家到最后都是死路一条;凡是变过法的,不管最终有没有成功,但曾经都强盛过。齐国因管仲变法,而击退戎狄,九合诸侯,称霸春秋;秦国因秦穆公改政,而“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吴国因伍子胥变法,而大破楚、越两国;越国因范蠡改革,而成功灭吴,争霸中

  • 楚悼王、楚威王、楚怀王—战国时期对越国打击最大的三位楚国君主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楚悼王,楚威王,楚怀王,楚国,齐国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仍,为了求生存、发展、称霸,各国也在根据自身利益的驱使下,不断调整与各国之间的关系,或结盟,或对抗。而在南方一直称霸的楚国和一度称霸的越国之间,也上演了一出由盟友到敌人的戏码。楚越两国之间关系的转换点是前510年至前475年,也就是春秋晚期至战国初期吴国和越国之间的战争,

  • 吴起趴在楚悼王尸体上,如何就影响了楚国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楚悼王,吴起,楚国,齐国,魏国,秦国

    #秋日生活打卡季#吴起为什么要趴在楚悼王尸体人?因为在溺死之前,人总是想抓住一根救命稻草的。吴起是什么人?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之一。他初仕于鲁国时,曾大败齐国;之后前往魏国,屡次击败秦国;再后来转投楚国,被楚悼王任命为令尹,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短时间内成功增强了楚国国力,使

  • 出将入相的吴起,为何会趴在楚悼王的尸身上?是为了报复还是自保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摆渡标签:楚悼王,吴起,魏国,史记

    当吴起趴在了楚悼王的身上时,他也是打算赌一把。赌什么呢?他就赌这帮楚国的旧贵族不敢对楚悼王的尸体动刀子,结果他赌输了。吴起是万万没想到啊,他的改革已经把这帮旧贵族给搞疯了,明知道楚国有“丽兵于王尸者夷三族”的法令(丽兵就是将武器施加于人的意思),可这帮旧贵族,显然是被欺负惨了啊,宁可被夷三族,也要把

  • 吴国攻破楚国国都后,秦哀公为何帮助楚昭王复国?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秦哀公,楚国,吴国,秦国,楚昭王,伍子胥

    按照史料记载,秦哀公之所以帮助楚国,似乎是楚国大夫申包胥绝食七日所感动,实际上事情哪有那么简单,毕竟当时的吴国也算是个强国,如果没有利益驱使,秦国岂会动兵。其实只要搞清楚当时的局势,这个问题并不难理解,当时秦楚结盟以抗晋,而晋国则扶持吴国共谋楚国,秦国之所以出兵,不过是为了避免唇亡齿寒,保住一个盟友

  • 柏举之战:吴王阖闾伐楚,楚国战败,楚昭王出逃

    历史解密编辑:Summer的圈子标签:楚昭王,阖闾,吴王,楚国,吴国,囊瓦

    周景王二十三年,楚平王听信了奸臣费无极的谗言,想要杀了太子建,还捕杀了太子太傅伍奢以及伍奢的长子伍尚,伍奢的次子伍员(伍子胥)则逃到了吴国,这件事情竟然导致后来楚国国都沦陷敌手。为了给父兄报仇,伍员一直极力地鼓动吴王讨伐楚国,公子光杀了吴王僚继位之后,十分器重伍员,让他参与国政,还对他言听计从,当时

  • 黄坤明王伟中黄楚平王荣等省领导看望慰问老同志

    历史解密编辑:金羊网标签:省委,黄楚平,黄坤明,王伟中,李玉妹,习近平,王荣(1958年)

    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12月24日至25日,省委书记黄坤明,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楚平,省政协主席王荣等省领导先后以不同形式看望慰问朱森林、卢瑞华、高祀仁、黄华华、朱小丹、齐心、李灏、张帼英、卢钟鹤、黄丽满、欧广源、黄龙云、李玉妹、林树森、范希贤等老同志,代表省委向他们致以崇高

  • 为什么伍子胥非要执导春秋两大刺杀案件?只因他对楚平王恨得入骨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伍子胥,楚平王,楚平,吴国,阖闾,专诸

    一、伍子胥转进如风,一夜白头入吴国因为楚平王比较昏庸,还乱搞男女关系,最终将目标放在了太子建的身上,身背绿帽的太子建十分生气,没得办法,只好逃跑了,本来这事已经告一段落了,无奈耿直中正的大臣伍奢看不过去了,非要出来劝导一波,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事情在春秋时期是屡见不鲜,可惜大家还是前赴后继,最后

  • 春秋传奇:费无极谮言陷世子,楚平王丧伦娶儿媳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楚平王,楚平,世子,无极,秦国,平王

    春秋传奇:费无极谮言陷世子,楚平王丧伦娶儿媳是时,中原多事故,晋不能与谋,晋昭公即位六年而薨,世子去疾即位,是为晋顷公。顷公初年,韩起、羊舌肹俱卒。魏舒为政,荀跞、范鞅用事,以贪冒闻。祁氏家臣祁胜私通于邬臧之家室,祁盈执住祁胜。祁胜行赂于荀跞。荀跞谮言于晋顷公,反而捉了祁盈。羊舌食我交好于祁氏,为之

  • 匪议东周(三十七)楚灵王并非昏暴之君,楚平王才是昏庸无能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楚灵王,楚平王,楚平,暴之君,吴国

    在一般的历史观认为,春秋时期的楚灵王是昏暴之君的典型。他对内穷奢极欲,对外穷兵黩武,为自己被人篡国夺位埋下了祸根,下场非常凄惨。然而当我们总结楚灵王一生的时候却发现他并非一无是处,在楚国历史上也算是很有作为的国君。反而是篡夺君位的楚平王,虽然篡位之前众望所归,但上位后的作为却是昏庸无能,这也为后来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