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荆轲刺秦看燕太子丹的领导策略

从荆轲刺秦看燕太子丹的领导策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八卦爱豆秀 访问量:3707 更新时间:2024/1/14 5:47:15

中国古代历史上为了利益而做出各种抉择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数不胜数,有人因为自己的抉择而赢得天下,也有人因为自己的结局让自己万劫不复!商汤奋起反抗,从而取代夏朝建立商朝,周武王姬发不愿再接受商朝的领导选择起兵,最后完成自己的目标,建立中国奴隶社会的巅峰国家周朝。

这些只是成功的实例,还有更多是未成功的实例,就如今天要探究得荆轲刺秦,这件事情的背后是战国末期诸侯国之一的燕国太子丹所做的一个抉择,只是这个抉择最终没有实现自己想要目标!

其实通过商汤、周武王等人的结果来看,做抉择并不是只要选择另一条路就可以了,还需要做抉择之人拥有足够强的领导能力!因而本篇内容主要是从荆轲刺秦看燕太子丹的领导策略!

荆轲刺秦的背后原因来看燕太子丹的领导策略

1,燕太子丹为质子没有大局观

其实太子丹与嬴政有着一段少年兄弟之谊,在战国末期,因为政治纷争的原因,燕国把太子丹作为质子留在赵国,所谓质子就是人质,也就是说燕国国君把自己儿子作为人质来换取与赵国的和平;

与此同时,秦国的王子嬴异人在赵国早已为质多年,还生下一个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嬴政,而太子丹与嬴政的年龄相仿,又都是质子身份,有着同病相怜之情,所以两人在赵国的少年时代相处得非常好,堪称少年兄弟!

按照这样的情谊,嬴政在成为秦国国君之后,完全可以照顾太子丹,可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没承想成年之后的嬴政已是帝王心态,不在意什么少年兄弟之谊,因此成年的太子丹又成为秦国的质子,太子丹想着套近乎让嬴政放自己回去,没想到嬴政回答道:等乌鸦白头、骏马长出头角,你就可以回燕国了!

其实就是不会放太子丹回去,因而两人彻底成为仇人,而事后太子丹找到机会选择私自逃回燕国。

太子丹的行为直接让燕国站在秦国的对立面,让燕国国君姬喜没有回旋余地,所以说太子丹为了自己的私利不顾燕国大局!

2,太子丹收留樊於期再次做出错误选择

太子丹作为燕国储君,最先考虑的是燕国的安危,其他一切可能威胁燕国安全的行为,都是错误的选择!

如果这个樊於期是一个能帮助燕国力挽狂澜能人,太子丹收留他也是无可厚非,可问题是此人能力有限,而且是秦国通缉的重要罪犯,因而太子丹收留这个樊於期,不仅没有体现出他自身的领导策略,还把秦国对燕国的仇恨进一步提高!

因为樊於期在秦国犯下三大罪,每一个罪名都能抄家灭族,一是军事失误引发严重后果,按照军法当处死;二是对秦王的从轻发落不领情,反而教唆长安君谋反,引发秦国内乱,这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三是在秦国散布秦王嬴政是吕不韦的儿子,这就是在狠狠地击打秦王嬴政的心灵,也是在扰乱秦国内政,又是十恶不赦之罪!

如此可怕之人,太子丹就因为仇恨秦王,所以收留樊於期,他这样做是逼着燕国上下以更快的速度陷入秦国威压的困境之中,然后太子丹自己则可以方便利用燕国的势力与自己同仇敌忾针对秦王!

从荆轲刺秦策划过程来看燕太子丹的领导策略

1,太子丹荆轲刺秦的真实目的

通过上面的分析,貌似太子丹在小编的眼中完全是一个自私自利之人,但其实太子丹是一个人拥有复杂性格之人,他既想要对秦王嬴政进行报复,又想好挽救燕国的危机,可是他自身没有解决这个难题的能力,也就是说他缺乏足够强的领导策略,所以才造成自己尴尬的局面!

不过太子丹对秦王嬴政的仇恨是不会减轻的,所以在他逃回燕国之后,就开始筹划如何对秦王嬴政实施报复,经过一番考量,于是“荆轲刺秦”的方案出现在太子丹的案前。在世间流传最广泛的故事是“荆轲直接刺杀秦王”,可是在太子丹筹划的方案当中,是存在两个目的!

第一个目的,是希望荆轲能挟持秦王嬴政,让秦王嬴政把已经打下的地盘还给各大诸侯国,太子丹认为这样能让战国回到最初的乱局,燕国就能有喘息和发展的机会;

第二个目的是直接刺杀秦王,让秦国发生内乱,太子丹认为这样也能解决燕国的当前困境!

只是太子丹作为领导者,他的战略眼光还是差很多,因为秦国统一天下不是靠秦王嬴政一个人,而是秦国努力奋斗六世得来的结果,所以即便秦王被杀,秦国统一天下的步伐不会停止;而且退一万步来说,秦王嬴政假如真的归还所有地盘,也只是暂时的权宜之计,秦王嬴政再夺回来只是时间问题!

因此,通过太子丹荆轲刺秦计划的两个目的可以看出,太子丹把这个事情想得过于简单,缺乏作为领导者应该具备的战略眼光!

2,太子丹在筹划荆轲刺秦时的选人用人

第一,看中田光;当太子丹极度想报复秦王嬴政之时,找到自己的老师鞠武,问鞠武应该如何打击秦国,而鞠武是提议联合还没有被消灭的诸侯国,以及外部的少数民族势力,但是当时太子丹已经等不及了,想着要尽快解决问题!

于是产生刺杀秦王的想法,鞠武作为老师也没有阻止,而是向太子丹推荐刺客人选,这个人便是田光;

鞠武说田光非常的英勇,以前做过很多英雄事迹,这个重任非田光莫属,鞠武的推荐促使太子丹毕恭毕敬地迎接田光,向田光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田光当时已经年迈,知道自己无法完成这个重任,于是向太子丹推荐的荆轲。

最终选定荆轲;而田光在见到荆轲并表明自己的来意之后,直接选择自杀,而他自杀原因是太子丹不信任田光,因此田光需要以死来保证这个行动秘密,而鞠武是燕国的权力高层人物,又是太子丹老师,所以太子丹信任鞠武。

以及在与荆轲商定所有事宜之后,荆轲一直没有出发,太子丹就怀疑荆轲想退缩,于是逼着荆轲赶快出发然事实上是荆轲在等着一位重要的合作伙伴,这位伙伴可以提高他的这次任务的效率,可惜因为太子丹的无端猜疑而没有等到!

由此可见,太子丹没有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而这一点是领导策略中用人的关键!

荆轲刺秦事件背后的其他真相

1,燕太子丹是一个虚伪之人

首先,他痛恨秦王嬴政,所以就收留樊於期,而当时太子丹收留樊於期给了一个说法,理由是樊於期乃自己的朋友,樊於期则是因为走投无路只能接受太子丹的救济,只是樊於期不会想到他这一去跟留在秦国是同样的结局!

从樊於期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十恶不赦之人,但是他对太子丹的信任还是值得赞扬的,否则他不会来到燕国!

但是当荆轲答应刺秦之后,向太子丹要了两个东西,一个是燕国地图,一个是樊於期的头颅,而太子丹这时展现他虚伪的一面,嘴上说不忍心,但是暗示荆轲去找他,因而在荆轲的游说之下,樊於期自杀身亡。

其次,太子丹为了刺杀秦王,选择了田光和荆轲,而太子丹为了让田光心甘情愿去做这件事情,竟然做出很多超乎常规的表面礼仪去对待田光,田光作为一个充满正义感的燕国臣民,太子丹的虚假礼仪深深的触动他的内心。

所以感动地推荐了荆轲,而太子丹对荆轲使用同样的套路,让落魄不堪的荆轲享受到表面上的荣光,加上荆轲本就是忠勇义士,因而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最后牺牲在秦国!

一个虚伪的领导者,而且自身的领导策略又存在问题,所以太子丹难以成就大业!

2,太子丹也是一个单纯的领导者

太子丹自从逃回燕国,就一心想要报复秦王嬴政,虽然他的出发点带着私心,不过也是为了解除燕国的困境,但是太子丹也许是鬼迷心窍,或者说是被仇恨蒙蔽了双眼,总之他把这件事情想得过于简单!

整个过程没有考虑他父亲燕国君主的想法,就是自己与老师在那我行我素,既然太子丹不顾及燕国君主姬喜的感受,那么作为父亲还要考虑大局,因此在荆轲刺秦失败之后,虽然太子丹联合代国提前抵御秦军。

但是在秦军面前不堪一击,因而代国被逼出卖太子丹,以及燕国君主姬喜也写信给太子丹,让太子丹以死谢罪!至此,一心要复仇要打击秦国的燕太子丹彻底消失在人间!通过太子丹的结局,可以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太子丹就是一个单纯的人!

综上所述,从荆轲刺秦事件中可以看到一个为了信守秘密甘愿付出生命的田光,可以看到一个明明在秦国十恶不赦,但是在燕国可以心甘情愿贡献自己头颅的樊於期,还可以看到一个为了诺言,可以奉献自己一切的勇士荆轲!

同时,还能看到一个复杂的燕太子丹,正因为燕太子丹的复杂,所以燕太子丹所表现出来的领导策略也是复杂的;或者说是燕太子丹的领导策略欠缺很多东西,不过荆轲刺秦的失败,也是因为秦国已经强大到其他国家无法改变才导致的!

更多文章

  • 秦始皇嬴政和燕太子丹的兄弟情谊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嬴政,燕太子丹,秦国,秦王,荆轲

    #纪录片推荐##观后感#燕太子丹姬姓,燕氏,秦汉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女子刚好相反,所以燕太子丹叫做燕丹。燕丹和秦始皇嬴政两个人是儿时玩伴,燕丹是战国时燕国太子,而嬴政出生于赵国,当时的嬴政还叫做赵政。燕丹由于是燕国太子的身份在赵国做质子,曾多次庇护幼时的嬴政免于赵国太子赵澄的欺负,两人因为遭遇相似

  • 燕太子丹简介燕太子丹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燕太子丹,秦国,太子丹,秦王,秦军,荆轲

    燕太子丹简介燕太子丹(?-公元前226年),姬姓,名丹,燕王喜之子,战国末期燕国太子。当时秦已攻灭韩、赵等国,次将及燕。秦灭韩前夕,被送至秦国当人质,受辱后于燕王喜二十三年(前232年),回到燕国。他以暗杀秦王政来阻挡秦国的兼并之势,曾策划过荆轲刺秦王事件,事情败露后,燕王喜担心秦国出兵攻打燕国,便

  • 一统前的躁动,嬴政和太子丹是狱友,荆轲为什么怕盖聂?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荆轲,盖聂,嬴政,秦王,太子丹,秦国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的影响力衰落,各诸侯国们不断为了自己的利益开始相互攻伐,至此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后来因吕不韦的原因,使本来为赵国人质的异人当上了秦王,异人死后,他的儿子嬴政继位。年轻的嬴政和其他君王不同,他陷入权贵带来的奢华,没有贪图安稳度日带来的宁静,更是对诸侯争霸不感兴趣。他眼中的所看重

  • 刺客荆轲为何甘愿为素昧平生的太子丹去送死

    历史解密编辑:胆大的小虫标签:荆轲,太子丹,刺客,秦王,高渐离,嬴政

    本文来说说刺客荆轲,其实在我们印象当中,觉得荆轲刺秦好像是理所应当的事,但其实当最初有人跟他讲到请他去刺杀秦王嬴政的时候,荆轲他在心里最开始是不同意的。不同意怎么办呢?那就得回复这位诉求人,诉求人是谁呢?燕国的太子丹。荆轲是怎么回复的呢?演绎一下,大概是这样:太子殿下,你这事太大了,这是国家大事,我

  • 太子丹导演的荆轲刺秦是历史闹剧?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荆轲,太子丹,秦王,刺秦,秦国,高渐离

    ( 荆轲,高渐离 )春秋时鲁国大将曹沫在与齐国多次作战中屡战屡败,丢城失地,害得鲁庄公卑躬屈膝割地求和。曹沫在齐桓公与鲁庄公签订割地条约时,脑子一热冲上盟坛“执匕首劫齐桓公”,逼迫齐桓公悉数归还鲁国所有失去领土。齐桓公被迫口头答应,又恼羞成怒打算出尔反尔。在管仲极力劝谏下,才将侵占的鲁国领地以及曹沫

  • 太子丹为报燕国,易水送别荆轲刺秦,慷慨悲歌名垂后世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荆轲,燕国,太子丹,秦王,刺秦,秦舞阳

    荆轲是战国末期卫国朝歌人,战国时期著名刺客。秦灭赵以后,矛头直指燕国。当时燕国太子丹正在秦国做人质,后来逃回燕国。眼见秦国就要统一六国,秦军已经逼近易水,太子丹害怕灾祸要降临到燕国头上。太子燕觉得不能坐以待毙,要主动出击,这样还有一丝生机。所以他找来荆轲,希望荆轲能帮助他完成这个任务。一、燕丹礼遇秦

  • 姬喜昏庸,燕国不治,策划刺秦王的太子丹得民心,为何不取而代之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燕国,太子丹,秦国,荆轲,燕王,君主

    战国末年,燕国在战国七雄中是最为贫弱的国家,曾经燕国的督亢之地是整个七雄版图内非常富庶的农耕之地,燕国的农业经济也因此非常发达,依靠强势的农业经济发展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其可以一直远离中原的战乱。但随着社会结构的变革和其他国家的强大,燕国无法再置身事外,因此,进入战国后期之后,燕国的地位岌岌可危,到

  • 秦王嬴政仇人那么多,为什么只有太子丹派出刺客?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嬴政,太子丹,秦王,秦国,荆轲,司马光

    公元前227年,刺客荆轲受燕国太子丹的委托,带着燕国地图和秦国叛将樊於期的首级去见秦王。就在秦王展开地图的时候,荆轲突然拿出藏在里面的匕首准备行刺,然而刺杀行动并没有成功,荆轲当场被侍卫所杀。随后秦王派大军攻打燕国,燕王为了避免兵祸,被迫杀掉太子丹。刺秦事件谋划方无一幸免。荆轲刺秦王是中国历史上非常

  • 战国末期,秦王嬴政和太子丹,为何从朋友变成敌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秦王,嬴政,太子丹,秦国,荆轲,燕王,燕国,战国,秦始皇,先秦,周朝

    荆轲刺秦,这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历史典故。公元前227年,也即战国末期,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临行前,燕太子丹等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好友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节拍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嬴政

  • 秦始皇还没派兵攻打燕国,为何太子丹要派荆轲刺杀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嬴政,荆轲,燕国,太子丹,秦王,秦国

    《荆轲刺秦王》出自《战国策·燕策三》,记述了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这一悲壮的历史故事。公元前227年,在燕国太子丹的安排下,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临行前,燕太子丹等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从而留下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样的千古名句。在来到秦国后,秦始皇在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