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历史上十大家族的教育方式:曾子家族

中国历史上十大家族的教育方式:曾子家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鉴史官 访问量:327 更新时间:2024/1/21 16:13:35

曾子家族与孔子家族具有很多相似之处,都非常注重道德教育、家庭伦理,都具有延绵两千多年的家谱。

但比较而言,曾子家族中,仅仅曾参本人在唐代之后获得了配享孔庙的资格,没有孔子家族“文宣公”、“衍圣公”这种官方给予的世袭地位,显得比较草根,而且,曾子的后代到处迁徙、流动性大,不存在一脉相承、固定不变的家教方法,也因此,更能彰显曾氏门风的独到特点。

曾参

从曾子的儿子们开始,曾家陆续迁往西北及南方,三代孙曾举为楚国令尹,八代孙曾慎,在福建任太守,此后至十五代孙,随着父祖们在各处任地方官员,曾子家族开始逐渐分布到陕西、河北、河南、江西、广东、湖北、湖南等地,其中江西、福建两地较为集中。

曾子的子孙中,比较有名的是其七十代孙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更是金句层出不穷的治家修身宝典。

曾国藩家书

1

肯下笨功夫

曾子名为曾参,是孔子的高徒,他与父亲曾点一同投到孔子门下当学生。

遗憾的是,曾子的天资并不高,孔子曾经评价过他:“

参也鲁。

”认为他性格比较憨拙,不够聪明。从曾子不多的轶事中,可以看到他为人缺乏灵气,更缺乏灵活与变通精神。

比如曾子小时候与父亲曾点一起锄地,误锄了庄稼苗,曾点气急之下,用大杖打在他背上,将曾子打昏在地,但曾子苏醒之后,竟然还向父亲赔罪道歉,担心父亲的心情不好,为父亲弹琴唱歌,表示自己身体无碍。孔子看他太过愚孝傻气,气得要把他撵出门墙,后来教训来请罪的曾子说,就算是圣君舜,碰到父母发怒,也是“

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而曾子这样苦苦忍受,令父亲气头上做出难测之事,万一被打死了、陷父不义,反而是一种大不孝,这才令曾子明白过来。

曾子对自己的天份有自知之明,平时以勤谨来补拙,好学多问,笨人下笨功夫,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就,不但著述了“四书”之一的《大学》,整理了《孝经》,还把孔子的儒家学说系统化、逻辑化,并提出了

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正心、

诚意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儒家学说体统。“

止于至善”和“修齐治平”

不但是历代士大夫的人生格言,也是今天很多大学的校训。

四书五经

遗传的力量非常强大,就算隔了两千年,到了曾子的70代孙曾国藩,也同样表现出了敏慧不足、脑袋不灵光的智力特点,曾国藩背书作文都比一般人慢半拍,他自评“秉质愚柔”、“儒缓”、“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他人顷刻立办者,余或沉吟数时不能了”。左宗棠经常笑话他“才短”、“才太缺”、“不知变通”,梁超也说曾国藩“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

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前后考了十六次才中秀才,曾国藩比父亲稍强,也足足考了七次、到二十二岁才中秀才,比起十四岁中秀才、而且是一次成功的左宗棠,智力才具上的确差距鲜明。

但正如王阳明所说:“成大事者,都是笨人。”自认鲁钝的曾国藩,便特别肯下笨功夫,他有一套自己的读书方法:“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行军打仗也是如此,自称“十余年来,但知结硬寨、打呆仗,从未用一奇谋,施一方略制敌于意计之外。”

但这种笨功夫的背后,是极为强大的自律精神与百折不挠的旺盛斗志,“能吃天下第一等苦,乃做天下第一等人”,自认笨拙,便规避了投机取巧的侥幸心态、建立了拼搏上进的逆商意识,比起捷才敏锐的小聪明,这种金石不移的勤谨信念更为珍贵。

曾国藩格言

最终,曾子成为了儒家五圣之一,曾国藩则是公认“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的半个圣人。

2

以忠信立身

“曾子杀彘”的故事里,可以看出他非常注重“言传身教”的力量,重视诚信,即使对不懂事的幼儿也一定要兑现口头承诺。

曾子事亲至孝,对人忠恕,人品正直可靠。

虽然孔子认为曾子资质“鲁”,气恼他的“不懂变通”,但也因此,曾子得到了孔子的最大信任,孔子临终前,不但将孙子孔伋托付给了曾子,还将儒家学术衣钵也传给了曾子。

而曾子也不负孔子的期望,不但尽授所说,将孔伋教育成了儒学大家,还将孔子的学说发扬光大,承上启下,弘扬儒学之道,成为“宗圣”,他一生勤勉、成果累累,却甘于传灯人的位置。

曾子极为尊敬先师,孔子死后,儒分为八,孔子的很多大弟子开始自立门户,子夏等人认为曾子相貌很像孔子,打算请他去自立学说、另创门派,但曾子断然拒绝。他也反对立有子为师,还指责子夏在西河一带设帐讲学、名声显扬,可却没有人知道子夏的师父是谁,令子夏十分惭愧。

孔子曾经要曾子用一句来总结儒家的宗旨,曾子答道:“忠恕而已。” 就算在孔子身后,他同样保持着对师父的尊敬与虔信,可见其品性表里如一。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这一点,也是曾国藩的为人处世之道。

曾国藩部下称“

曾公仁,人不忍欺

。”,曾一度与曾国藩断交的左宗棠,为曾国藩写挽联称:“

谋国之忠,

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身后,曾国藩也得到了封建社会文臣的最高级谥号“

文正公

”,足见朝廷对他的信任。

曾国藩故居

虽然曾国藩的行为准则局限于时代,只能成为效忠满清政府的能臣,但正是“

诚敬”、“诚拙

”的名声令他获得了下放的兵权,令他在湘军中具有号召力、公信力,后来才能有一番大作为。

3

淡薄物欲,方能洞明学问

曾子的生活极为俭朴,《庄子》中记录过曾子的生活:“

曾子居卫,缊袍无表,颜色肿哙,手足胼胝。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拎而时见,纳屡而踵决,曳继而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石。

”说曾子三天不做一口热菜饭,十年不做一件新衣服,全身虚肿,手脚长满老茧,戴起帽子、帽缨就掉了,套上鞋子、脚丫子就露出来了,生活上可谓朴素到了极点,但他放歌之际,却十分有音乐感染力。

曾国藩平生也有抠门节俭的名声,他每个女儿出嫁,给的嫁妆都不超过200两银子,在家书中更是多次嘱咐家人要勤俭立家:“

第一莫着华丽衣服,第二莫多用仆婢雇工”、“勤俭自持,习劳习苦”。

曾国藩故居

他们的这种节俭,不是真正出于物质的匮乏或吝啬,而是为了淡薄物欲,达到

“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

”的境界。

曾子穿破衣服耕种,鲁君派人送给他封邑,称“

以此修衣

”,曾子再三推辞,坚不肯受。曾国藩对待有难的亲友也十分慷慨。

淡薄物欲,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追求洞明世事学问。

爱因斯坦说过:“

简朴而平易的生活,对每个人的身心都是有益的。从儿时起,人们所追求的那些东西—财产、外在的成功以及奢侈的享受,对我而言都不屑一顾……思考才是最高的享受,那种随波逐流的人,有大脑肯定是个错误,因为对他来说只要有脊髓就够了。

物欲,大多属于低层次追求,单单有一根脊髓就够了,只有如曾子般过着极简生活,淡薄清心,才能追求思考的极致,感受到学习思考的乐趣。

4

自讼式反思,圣贤之路

曾子曾经说过:“

吾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从前几段可以看到,这三件事,曾子全都不折不扣地完成了,忠人之托、诚信交友、精研学问,这是他每日正己修身的收获。

三省吾身

曾子在孔子七十二高徒中,其道德名声有口皆碑,所以被称为“

宗圣

”。

曾国藩平生也以写日记的方式来修心修身,日记中记载他在室内“

反复自讼

”,三十二岁时为自己立下“

日课十二条”

,下决心“

三戒

”,不断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自讼式反思,反复修正。

曾国藩像

这种精神上的自讼自责是严格的、挑剔的,曾子三省己身之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曾国藩也以同样的苦修来督促自己改过自新,

苟日新

日新

,又

日新

”,经过不断的修枝剪叶,他们的人格才变得正气凛然,具备了“

忠恕”、“勤谨”、“诚信”

等美德。

这种内心修炼是艰苦的、枯燥的,是为了克己复礼,实现“仁”的儒家理想,为了成为“内圣”的君子。

而最终,他们通过坚持不断的自我约束、自我改进、自我修炼,达到了

“立功、立德、立言”

的圣贤最高境界。

这种类似于宗教苦修一般的追求,正是“

修齐平治”

的中国士大夫精神。

感谢阅读!点个关注再走呗~

标签: 曾子孔子儒家曾国藩子夏

更多文章

  • “宗圣”曾子的治学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冷暖小故事标签:曾子,孔子,宗圣,夫子,儒学,治学之道

    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名参,字子舆,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世尊为“宗圣”。曾子天生资质并非聪颖,《论语·先进》篇记载孔子对其评价也只有“参也鲁”三字。然而,值得人深思的是,为何生性鲁钝、资质平平的曾子,最终能得到“宗圣”的儒学大

  • 忠恕之道 | 曾子的直下承当

    历史解密编辑:古典读书治学生活标签:曾子,孔子,孟子,论语,子思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是《论语》中最精彩的一处对话了,若“佛陀拈花,迦叶微笑。”然后佛就说:“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教外别传,以心印心,已咐嘱摩诃迦叶。”两千五百年前的华夏和古印度是何其的相似!孔门,

  • 嘉祥和平邑:相争曾子故里,不如弘扬曾子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专注谈话三十年标签:曾子,山东,孝经,忠信,曲阜,嘉祥和平邑

    这几年,曾子故里之争一直被炒的沸沸扬扬。嘉祥和平邑两地的文人墨客更是搬史料,扒经籍,忙的不亦乐乎。我们先来看一下曾子这个人物: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曾子主张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

  • 明朝疑案:嘉祥申报曾子故里,费县地方为何舆论哗然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曾子,嘉祥,费县,嘉祥县,山东,孔子,故城,武城,明朝疑案,嘉祥(日本),日本政治人物,日本国家元首

    《明史》卷二百八十四《儒林传·曾质粹》载,明成化初年事,“山东守臣上言,嘉祥县南武山西南,元寨山之东麓,有渔者陷入穴中,得悬棺,碣曰‘曾参之墓’。”大明朝成化年间,山东嘉祥县考古重大发现,当地官员具奏上疏朝廷,说有个渔民在本乡南武山掉进一个塌陷洞穴,其中有悬棺及墓碑,赫然写着“曾参之墓”,认为儒家四

  • 嘉祥县纸坊镇:曾子文化润“心田”“四型”党员当先锋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网标签:纸坊镇,党员,嘉祥县,先锋,党支部

    大众网·海报新闻见习记者 王冉冉 通讯员 焦文凯 济宁报道近年来,嘉祥县纸坊镇为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再提升,积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内涵,将传统文化融入党员素质提升工程中,探索开展“曾子文化修身行动”,激励党员在基层各项工作中争当“弘毅、民好、忠恕、诚信”四型党员,争做“红色先锋”。对于在防洪抗旱等

  • 专家学者齐聚曾子故里 共商装配式建筑智能化发展大计

    历史解密编辑:闪电新闻标签:嘉祥,构件,混凝土,建筑智能化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27日讯5月26日-28日,第二届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智能建造技术交流现场会在嘉祥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曾子故里,研讨展望装配式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共同促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全产业链发展。本次会议突出高端引领,举办高规格专家论证、高端技术交流、高端签约等活动,邀请3

  • 嘉祥县城的新地标,曾子文化广场,市民健身与休闲娱乐的最佳之地

    历史解密编辑:李大脚标签:嘉祥,石雕,公园,地标

    嘉祥曾子广场曾子广场,位于济宁市嘉祥县呈祥大道与萌山路交叉路口处,石雕艺术公园的西侧,是市民健身及休闲娱乐的最佳之地,以孝德文化为主线,生态山水为基底,是一处既展现嘉祥文化精髓,又满足多元化休闲娱乐的城市综合公园,现在的曾子广场,已成为嘉祥县城新地标整个广场分为四个区域,有文化体验区-休闲娱乐区-文

  • 前北大中文系主任陈晓明:曾子当成孔子,怼资本的文学评论像坐台

    历史解密编辑:咱们事实有力量标签:陈晓明,孔子,中文系,北大,北京大学,教授

    这两天有幸读到了前北大中文系主任(2016-2020)陈晓明的一些文章,之惊艳,之销魂,让本号按耐不住,无法不请大家一同品鉴。1以严谨的事实为依据。先简单看看陈晓明的简历。陈晓明,男,1959年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早年有过知青经历,1978年春进入大学(77级),1983年开始攻读硕士学

  • 他是北宋名相,出生时被认为是曾子再世,死前流星坠落在其住所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王曾,曾子,赵恒,宋仁宗,宰相,尚书

    自隋唐时期初创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科举一直是我国封建时期选拔官吏的重要制度。一般而言,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大阶段,明清时期,通过乡试者被称为举人,而通过最终的殿试后便被称为进士。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分别被称作解元、会元、状元,如果能够在三场考试中都取得头名,便被称作“连中三元

  • 临沂的西大门,“宗圣”曾子故里,内有山东第二高峰

    历史解密编辑:山河足迹标签:曾子,平邑县,临沂,故城,香山,泰山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这县,为临沂市西大门,东邻费县,西连泗水,南与枣庄接壤,北与新泰交界,位于四市交界且处于区域中心。县域历史悠久,西周属颛臾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孔子“七十二贤”中的曾子、原宪、仲由、澹台灭明,近代爱国将领左宝贵都诞生在这里。陈毅、徐向前、罗荣桓、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