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驻香港记者 张豪
海报/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倩
1997年出生在广州的曾子莉,似乎与香港有着不解之缘。
在她出生一个月后,香港回归祖国了;在她咿呀学语时,开始学唱《红日》,深受香港文化熏陶;香港对内地开放自由行后,她成了第一批幸运儿;高中毕业以后,她来到香港学习生活……
今年是香港回归25周年,曾子莉的人生也步入新的阶段,刚毕业不久的她,选择留在香港工作,期待与特区共成长。
与香港有着不解之缘
1997年曾子莉出生在广州,为了迎接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家人推后一天在6月30日给她摆了满月酒。“外婆跟我说,摆完酒后,一家人就聚在电视机前倒数,欢庆香港回归。”曾子莉说。
仿佛从她的满月酒开始,曾子莉与香港隐约有着不解之缘。作为“回归宝宝”,香港回归祖国多少年,她就多少岁,每次到纪念日欢庆时,她感觉自己也能沾点光。
让她印象最深的是2007年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时,香港迪士尼乐园就曾给所有1997年出生的儿童送上全年的免费通行证。
曾子莉小时候在迪士尼游玩照片。受访者供图
曾子莉从小深受港片港乐的熏陶,对香港的风土人情充满向往。“小时候拿到零花钱就跟哥哥去便利店买咖喱鱼蛋、车仔面,然后坐在路边,幻想自己是电影中的一员,坐在香港的街头。”曾子莉笑着说,可能是因为语言相通,地理位置优势,她成为了香港对内地开放自由行后的第一批幸运儿。
曾子莉回忆,第一次父母带她来香港是2004年的圣诞节前后,那一年天气很冷,她成为了在太平山顶的某雪糕店里极少数的顾客。“当时没有什么地方可以避寒,只有雪糕店里还有空位子,就进去了。雪糕真好吃呀,在广州吃不着这家店,佩戴上路边买的磁扣式胸针,扭一下可以一闪一闪圣诞袜子和圣诞帽胸针,觉得可新潮了。”
为香港融入湾区发展贡献力量
高中毕业后,曾子莉便选择来到香港读书,开启了她的香港学习生活之旅。
生活便捷是她对香港的第一印象。她说,香港住房虽小,但周边配套设施却非常完善。香港共有18区,将近有200座街市(菜市场),几乎每隔几条街就会有一个大型街市,蔬菜水果五金铺生活用品应有尽有。公共交通在香港分布得也很全面,地铁、巴士、小巴基本可以承包了香港所有地方的交通。
在读书期间,曾子莉爱上了运动。“我发现香港本地学生大多热爱运动,受他们影响,我也经常和朋友一起相约爬山、去海滩、玩溪降,可以体验到不同的生活方式。”曾子莉笑着说。
曾子莉。受访者供图
对在广东、香港两地生活的曾子莉来说,两地的生活差距越来越小。“比如,我发现香港居民也用起了电子支付,交通工具也可以通过电子支付乘搭,还建立了社区外卖平台,学习集运购买内地电商商品。”曾子莉说。
香港故宫将于今年7月2日对外开放,曾子莉已经与几位香港朋友约好一起去“打卡”。她表示,相信未来能让香港市民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能吸引内地居民来香港参观,展现两地一家亲。
今年是香港回归25周年,也是她在香港度过的第五年,“回归宝宝”变成了“回归青年”,曾子莉的人生也步入新的阶段。刚毕业不久的她,选择留在香港工作,现是粤海置地财务资金部高级会计文员,期待与特区共成长。
曾子莉在香港工作照。受访者供图
对于未来,曾子莉充满信心,“希望能够一边工作一边进修学业,不断提高自身技能,希望能用自身所学,为香港融入大湾区发展贡献一份力”。
(羊城晚报联合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出品)
编辑:郭文瑜
来源:金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