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孟尝君的江湖名声有点太夸张了吧

孟尝君的江湖名声有点太夸张了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清川知行 访问量:152 更新时间:2023/12/6 18:04:19

战国四大公子,

平原君图名,春申君求富,信陵君一心为国家,而孟尝君一切的出发点都只是为了自己

因为鸡鸣狗盗的故事,孟尝君的名声家喻户晓,历史走过了两千多年,至今,他依然是人们口中的“明星”人物。

但实际上,

他响彻江湖的名声和他的所作所为根本就不匹配

先说司马迁当年采风时的一段所见所闻吧——

司马迁来到孟尝君当年的封邑薛地的时候,他看到和所接触到的人都是一些没有素质且一言不合就与人拳脚相向的暴烈之徒。

简直和鲁国那样的礼仪之邦没法比。

为此,司马迁特意“采访”了当地人,得到的答案是:

“孟尝君当年‘招聘’的都是一帮奸邪之徒,前后足有六万多户人。”

这就好比,一个人不断地给一池清水中滴入墨水,时间长了,池水的颜色也完全变为了黑色。

这次采风直接突破了司马迁对孟尝君的认知:

“江湖上盛传,孟尝君这人以好客自喜,果然名不虚传呐。”

确实,而且孟尝君为了让这些门客甘心为自己卖命他还总结了一套收买人心的方法论——

每次,他和新来的门客谈话的时候,屏风背后总会站着一个人在悄悄做笔记,将门客家里的相关情况详细记录在案。

很快,这个门客的家人就会收到孟尝君馈赠的厚礼。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老板悄悄地给你的家人做了一些事情,你知道后肯定会大为感动。

既然他都能这样对待你的家人,那么你跟着他肯定也会前途无量,至少,吃饭不成问题。而且,你一定会觉得,你的老板是一个有心且无比细心的人。

也就是说,

孟尝君开局就将人心给收买了

▲孟尝君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剧照

高,实在是高。

为了显示对宾客的尊重,

孟尝君在生活上也与大家是同一个标准

。曾有人对此持怀疑态度,闹情绪,当孟尝君将自己的伙食展示给他看的时候,这人直接就羞愧自杀。

相信这件事情上了“头条”之后,孟尝君的名声只会更大。

结果是,大家都觉得孟尝君对自己很重视,都争着为孟尝君卖命,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到极限。

一时间,天下人都争着“入职”孟尝君的“公司”,孟尝君的门客很快就达到了数千人的规模。

说实话,孟尝君对待“员工”的这套方法论确实值得现在的老板们学习,这对于凝聚人心,提高员工的积极性的确非常奏效。

但是,孟尝君门客的成分却很复杂,都是一帮亡命之徒,在老家混不下去从而来孟尝君这里讨口饭吃。

即使像那两个擅长学狗叫、学鸡打鸣的无用之人,孟尝君也照样一视同仁。

有意思的是,孟尝君从秦国逃命的时候,正是这两个人解决了孟尝君的心头之忧。

其实,也只是误打误撞而已,如果没有函谷关逃命事件,那两个人在孟尝君府上永远都是被鄙视的对象。

和平原君一样,

孟尝君也是一味扩张门客队伍的数量,而根本不注重质量

平原君门客数千,但却在出使楚国时生生就凑不齐二十个人规模的团队;孟尝君手底下也就一个叫冯谖的人能拿得出手,正是这个冯谖后来一手操盘了孟尝君再次被齐重用并恢复相位的事实。

反观信陵君,他的门客群体充满了各个领域的精英,有善于出谋划策的,有擅长军事的,有勇力过人的......

总之,每当信陵君有燃眉之急的时候,总会有人及时站出来为信陵君分忧。

▲信陵君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剧照

怎么说呢,

平原君和孟尝君是以利益捆绑众人,而信陵君则是以一颗真诚之心打动别人

。信陵君亲自为看大门的侯嬴牵马,和隐身于市井中的公、薛公打成一片,这些事当时都是轰动一时。

不同的待人态度,得到的人才质量也绝对是相差巨大

而同样好名的平原君在个人操守上却高出孟尝君好几个段位——

邯郸之战,赵国有亡国之危,平原君在不断求救于信陵君的同时还亲自率领团队去楚国搬救兵;在战斗进行到最紧张时刻,平原君直接散尽家财将自己的家人和门客全部组织起来去保卫邯郸。

在爱国这方面,平原君确实没得说。

可你再看孟尝君干的啥事——

齐湣王在灭掉宋国之后彻底飘了,更不把孟尝君放在眼里了。孟尝君在恐惧中逃往了魏国,并出任了魏国丞相一职。然后,他转头就联合秦国、赵国、燕国一起讨伐齐国。

对,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国伐齐”。

诸位,孟尝君也是齐国的王族子弟,他也下得去手?

五国伐齐导致的后果是:

齐湣王被杀,齐国直接从东方大国的地位上跌落下来,从此再也无力与诸侯争雄

对,就是躺平了。

呵呵,给秦国干了件好事。

战争结束之后,孟尝君直接以自己的封地为根基闹起了中立。齐襄王因为畏惧孟尝君又重新将他请了回来,重用。

这觉悟,根本就没和人家平原君在一个段位。说白了,人家平原君虽然能力一般,好名声,但起码爱国呀。

▲平原君电视剧《大秦赋》/剧照

可你孟尝君竟然联合诸侯直接打残了自己的母国。

是,你和齐湣王之间是有矛盾,可你看人家信陵君是怎么做的——

魏王对弟弟的个人能力和影响力是各种忌惮,在击退秦军之后不仅不重用而且是各种猜忌。而信陵君宁愿忍着,以酒色自残,他也绝不做一丝伤害魏国的事。

即使当年在窃符救赵之后他也没有将十万大军据为己有而是放归了魏国。

说实话,以信陵君的个人能力和影响力他到哪国都会得到重用,但他没有,因为当时,七国之间相互攻伐已经成为常态,他才不会做对不起母国的事。

反观孟尝君,有奶便是娘,为了个人私怨更是对自己的母国举兵相向。

再说孟尝君干过的一件很过分的事——

有一次,孟尝君路过赵国,平原君对他进行了隆重的招待。由于久闻孟尝君的大名,赵国人自然将他和“高大”、“威猛”、“英俊”这些词关联,所以也都争着想要一睹孟尝君的真容。

可现实却让他们是大失所望,孟尝君的长相和他在江湖上的传说根本就不成正比。于是,大家都开玩笑地说:

“以为孟尝君很魁梧呢,原来,这么猥琐,小丈夫耳。”

孟尝君直接怒了,率领他的门客就冲向了人群,一口气就击杀了数百人。在灭掉一个县之后才扬长而去。

瞧,这人有多敏感,普通老百姓说的话你也能放心上,再说,人家也是在开玩笑呀,说明他还是不自信。这次击杀无辜百姓的事实直接就给他打上了“残暴”的标签。

再说,那还在人家赵国的地盘上呢,你可真不把平原君的面子当回事呀。

恶有恶报,孟尝君死后,他的儿子们为了争名夺利将薛地搞得是鸡飞狗跳。齐国、魏国趁机会联合对薛地用兵,一举灭之。

▲齐湣王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剧照

孟尝君多年的经营不仅一朝归零,他的后代更是被斩尽杀绝,直接绝嗣。

而正是这位孟尝君,他的父亲当年根本就不想让他活下来——

孟尝君的父亲田婴有四十多个儿子,当孟尝君于五月五日这天生下来的时候,田婴直接交代老婆:

“这一天生的孩子,对父母不好,就别养活了。”

但母亲还是悄悄将孟尝君养大。面对父亲的不待见,孟尝君一语惊人:

“您说我长到像门一样高的时候就会对父母不利,那您把门加高一下不就OK了。”

田婴直接受惊。

孟尝君的聪明很快就在诸位兄弟中拔尖,而且是名震诸侯的那种,本来他是没有继承权的,但却在巨大名声的助力下被父亲立为了接班人。

只是,孟尝君没有将聪明才智用在工作上,而是一力经营自己的名声和富贵,完了还对自己的母国举兵相向。

名不符实呀。

(全文完)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

”。谢谢!

平原君这人怎么样?

标签: 孟尝君信陵君齐国魏国秦国平原君

更多文章

  • 孟尝君才华横溢,却没能抵挡住秦国的诱惑,差点把命丢在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秦国,齐国,秦王,宰相,孟尝君

    孟尝君出身于齐国贵族。但孟朝君刚出生的时候,照当时的习俗,当孟尝君的身高和门槛一样高的时候,就会带来不幸。父亲一听说,当即就决定要把它扔掉。但是母亲却舍不得,毕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坚持把孟尝君给养大了。孟尝君成年之后十分不理解,为什么父亲会不要自己这么一个亲生儿子。他父亲被问得不耐烦了就把事实告

  • 【战国时代】20鸡鸣狗盗之雄——孟尝君田文

    历史解密编辑:衣赐履读通鉴标签:孟尝君,齐国,秦国,田忌,齐宣王

    衣赐履按:通鉴中对孟尝君的记述非常简略,我感觉有必要丰满一些,就以《史记·孟尝君传》为基础来讲述。就我的感觉,史上对孟尝君的赞誉多过诋毁。其实,所谓诋毁,也就是王安石的那篇《读孟尝君传》,读者可以带着安石的观点去读,去思考,看看是不是那么回事。读《孟尝君传》大家都说孟尝君看重人才,所以人才都归附他,

  • 掌控者的价值观,孟尝君能容忍门客的抛弃,却杀了嘲笑他身材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孟尝君,齐国,魏国,庞涓,孙伯灵

    孟尝君养食客三千,闻名天下。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孟尝君为什么养食客3000?因为,他有一个牛掰的父亲!孟尝君叫田文,父亲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王室血脉,个人能力爆棚,公元前341年,与田忌、孙膑攻打魏国,在马陵之战,杀了魏国最能打的将领庞涓。很多朋友对孙膑和庞涓故事,是有误解的。本文,不会展开,但是

  • 孟尝君为何落得被灭族的下场?看清他的真面目,就不会觉得意外了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孟尝君,齐国,魏国,秦国,诸侯国,齐宣王

    《史记》记载:“文卒,谥为孟尝君。诸子争立,而齐、魏共灭薛。孟尝绝嗣无后也。”孟尝君田文死后,他的儿子们为了争继承人位置打得头破血流,齐国和魏国乘机发兵讨伐灭了其封邑薛邑,昔日风光无限的战国四公子之一被灭族绝嗣了!这很奇怪,孟尝君是齐国人,魏国人趁火打劫,齐国人为何对本族子弟下黑手呢?以孟尝君的江湖

  • 两次合纵,为什么苏秦规模更大却失败,孟尝君就能让秦割地求和?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苏秦,孟尝君,秦国,合纵,齐国,燕国

    孟尝君田文倾家产来奉养数千食客,深得东周士人之人。然而,孟尝君奉养食客并非单纯地想沽名钓誉,而是想为自己、为齐国赢来更大的利益。孟尝君时代,除秦国一枝独秀以外,战国其他诸强都或多或少经历过大挫折,连齐国也不例外。秦国一家独大,不出意外就成了山东诸国的“眼中钉,肉中刺”,合纵抗秦的呼声在崤山以东也越来

  • “孟尝”不一定指孟尝君

    历史解密编辑:一堂在哪呢你标签:战国,太守,秦琼,孟尝君,司马迁,珠峰登顶者:20万请向导也不一定活

    隋唐英雄秦琼、《水浒传》柴进,都有“小孟尝”美称。此称号源自战国孟尝君田文。但史上另外还有一个名人孟尝。《幼学琼林》:“孟尝廉洁,克俾合浦还珠”句,某书将其中“孟尝”译作孟尝君,闹了个大笑话。此“孟尝”为成语“合浦还珠”主角,《后汉书?循吏传》有孟尝传。 ???其实,孟尝君其人心胸狭隘,司马迁《史记

  • 孟尝君真正的门客:冯驩

    历史解密编辑:凯姐落叶啊标签:宝剑,齐国,薛地,冯驩,孟尝君,王安石

    孟尝君逃回齐国,对鸡鸣狗盗二人大加封赏,他将门客分成三个等级:一等人才住的房子叫“代舍”,吃肉乘舆。二等人才住的房子叫“幸舍”,吃肉但是不乘舆。三等人才住的房子叫“传舍”,只能吃粟米,没有肉。孟尝君根据各人的贡献度和能力大小来划分门客的等级,比如鸡鸣狗盗二人因为本次的贡献就被赐予“代舍”。这时候,又

  • 秦国为什么会跟孟尝君翻脸?孟尝君:谁不想当王!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孟尝君,秦国,齐国,赵武灵王,商鞅,赵国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上一讲谈到,孟尝君不顾所有人的劝阻,连苏秦这样的名嘴都拦不住他,毅然决然踏上了西行之路,到秦国就任丞相。转过年来,周赧王十七年(前298年),孟尝君的麻烦马上就来了,险些害他丢了性命。《资治通鉴》在这一年里记载了3件大事,第一件就是孟尝君的

  • 战国时期著名的齐国贵族,以孟尝君之名威震天下,门下人才如云

    历史解密编辑:拾柒笑点录标签:秦国,战国,孟尝君,魏无忌,平原君,齐国贵族,四大名将

    田文是战国中期齐国贵族。其父田婴是田寅琦的小儿子,参加过马陵之战,不久升任相国,封薛(今山东滕县南)。田文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和封地,叫薛公,叫孟尝君,被齐岳王田地任命为总理。田文建大楼,广纳宾客,开创战国养士之风,与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结为友好,一时形成一种影响。“鸡狗海盗”这个成语起源于孟尝君田文

  • 孟尝君:魏王宠信的双胞胎不服我?看我怎么收拾他们!-读战国50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孟尝君,魏王,齐国,魏国,秦国,燕昭王

    孟尝君孟尝君田文身上的著名故事,除了“鸡鸣狗盗”和“狡兔三窟”,还有一个“联合赵燕救魏”的故事。话说齐湣王七年(前294年),齐国发生一桩骇人听闻的劫持案——堂堂齐国国君齐湣王居然被一个名“田甲”的人给劫持了。齐湣王大难不死,想起之前曾有人告状,说他的堂兄弟、齐国国相孟尝君意欲谋反,齐湣王便怀疑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