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盖世奇才,怎么会教育出诸葛瞻这个怪胎?育儿要注意三大忌

诸葛亮盖世奇才,怎么会教育出诸葛瞻这个怪胎?育儿要注意三大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如汝侃娱乐 访问量:1170 更新时间:2024/2/13 9:22:01

诸葛亮大名,几乎全中国的人都知道他。

然而,提起他唯一儿子的,不熟悉的三国的人恐怕很难知晓。

他叫诸葛瞻

诸葛瞻虽然是奇才诸葛亮的唯一独苗,但这个才二代官二代的名声远远不如他父亲,甚至在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中出场的次数都不多,唯一出场的一次,充满了悲剧性,就是他带着他的儿子诸葛尚一起殉国。

诸葛瞻为什么存在感这么低?答案源于他的平庸能力弱,如果他有一项拿得出手的战绩,罗贯中就会给他加更多的戏,让他在书中大放异彩,各位看客不妨看看关兴和张苞,历史上他们也很平庸,不也看在关公和张飞的面子上也是加戏加buff吗。

只可惜,《三国演义》虽然把诸葛瞻一生的高光时刻展现得淋漓尽致,但纵观历史,诸葛瞻是一个依靠着父辈荫庇、苟活于世的官二代,甚至诸葛瞻离蜀汉罪人就差一点。

如果理解诸葛瞻从小到大的成长轨迹,就会发现:诸葛亮是一名好统帅,好臣子,却不是一名合格的父亲。

生孩子的年龄太晚了

诸葛亮一生忙于季汉的基业中,虽然千古流芳,但结局并不完美。

连生儿子,都是异常艰难,早年不得已过继了兄长的儿子诸葛乔为嗣子,延续自家香火,同时也是有个依靠,可惜诸葛亮夫妇虽然把诸葛乔当做自己的儿子,但深恐其成为庸人,对他的管教异常严格。

甚至为了他能够出人头地,让诸葛乔同士兵们—起,参加与督运军粮地艰苦工作,可惜,这个优秀的年轻好苗子,不久就英年早逝。

诸葛亮非常伤心,他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感叹自己年余中年却连一个子嗣都没能留下,不得已,他和黄月英虽然已经早早过了适宜生孩子的年龄,却也想尽一切办法,直到四十五岁才最终诞下长子。

诸葛亮年轻的时候,就以事业为重,黄月英也支持丈夫的匡扶汉室的大业,所以,两个人一直也没能在盛年要一个孩子。

同时笔者也想到当下一些男女年轻人,又何尝不是诸葛亮那样的情景,为了发展,不顾父母的催促,等到三十老几,甚至是四十岁,才知道要做好怀孕生子的准备。

这个时候,不仅诸葛亮的精力早已跟不上年轻时的意气风发状态,况且北伐的军务都比年轻的时候更为沉重,刘备病逝,几乎所有的担子都由中年诸葛亮一力肩挑,哪有什么时间去照顾一个孩子呢?

况且黄月英也是一名高龄产妇,那个时候年轻妇人生子就是半脚踏进鬼门关,更何况同样也是中年的黄月英呢,能产出健康的孩子,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

这也是现代很多高龄父母最为严谨致命的问题之一。所以,祖父母要求父母早点生孩子,并非完全错误,这也是几千年中国家庭教育积淀下来的正确理念。

患得患失的教子理念,直接坑害了儿子一生

诸葛亮面对这个来之不易的孩子,对他的教育却并没有多大珍惜,相反,出自高龄产妇腹中的诸葛瞻生下来聪慧,健康,这在现代医学角度来说,已经是难得了。

可诸葛亮,却面对孩子的天性聪慧,却不是显得特别高兴,相反,他却认为他过早成熟,将来成不了大器,虽然诸葛亮的怀疑不是没有道理,但孩子尚未长大,却做出如此定论,未免太过潦草。

虽然这样说有点过,毕竟诸葛亮还写了《诫子书》,短短几十字,也是希望儿子能够做一个品格优良的好孩子,蜀汉未来的好国柱。要不然怎么会出现为国尽忠,血染绵竹的壮烈诸葛瞻。

通过《诫子书》可以看出,诸葛亮即有心将诸葛瞻培养成大器之才,但又有想让儿子成为普通人、安安稳稳过一辈子的想法,这不自相矛盾吗?

他拥有的成就,无论他做不做为,他的儿子,无论年龄大小,无论处在何地,都因为他亡父的身份都无法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诸葛亮考虑太多,患得患失,这也怕那也怕,但又不实践于儿子的教育成长,诸葛瞻这个官二代的平庸能力就注定要形成。

诸葛亮的去世,使得这个原本缺爱的孩子变得越来越扭曲,诸葛乔的英年早逝,也会诸葛亮不当的教育理念大有关系。

由此可见,学历高、名气大;并不代表就懂家庭教育,况且父母过于优秀,或是对待孩子的成长患得患失,或是太过于相信自己给孩子设计的成长道路,这样的想法无疑是失败的。

只说不做的失败教育

从诸葛瞻中年殉国那段充满骚操作的军事行动来看,他是半分也没有继承其父亲的优秀军事理念和战术。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况且,如果有好师傅教导,诸葛瞻本来可以成为一个如霍弋、甚至是姜维这样的一代将才。

也许也有看客说,孩子太小,怎么去学习太过复杂的军事谋略?

这是一个天大的借口!诸葛亮完全可以一点点熏陶儿子一些知识,看一下霍去病年纪轻轻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代军神?这是汉武帝从小就教他怎么去学习军事上的一些理论,还叫许多师父来进行辅导,远的不说,姜维的成才也离不开远戍边境的父亲的亲身教导。

说道姜维,他也是诸葛亮培养出来的好苗子,诸葛亮在姜维投降之时,就费心费力地对这个关门弟子进行系统性的培养。

除了将最关键的仓库管理交给姜维外,还注重对他的军事、声乐、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培养。

问题是,诸葛亮太过注重姜维的培养,却忽略了跟随他多年的旧弟子马谡和他的亲儿子,姜维被偏爱,导致马谡突然的扭曲和诸葛瞻未来的敌视。

诸葛亮没有把自己的毕生所学传给自己的儿子,这无论如何都是说不过去的,就算诸葛亮岁数大,体弱多病,他也可以拜托姜维把自己的毕生所学传给儿子,一个是弟子,一个是儿子,如果好好相处,莫过于亲兄弟的关系,况且,通过姜维对诸葛亮的执念,他因为恩师的托孤,他也力求把诸葛瞻这个小师弟好好照顾培养。

但,看到最后,诸葛瞻和姜维的关系,真的很遗憾啊。

太可惜的是,在诸葛瞻8岁的时候,诸葛亮就病逝在五丈原。8岁,正是诸葛瞻身体、心灵开始成长的关键时期。

由此可见:成才,不仅需要自我努力,更需要名师的指导,同时还需要环境磨砺。诸葛亮这三点都有,诸葛瞻都没有,而且最缺环境磨砺。

如果资质平庸也就罢了,如果资质天赋本身就很高,就像诸葛瞻一样,作为名人父亲,再想去压制孩子成长,本身就是错误的,这不是在帮助孩子,反而是对孩子的伤害或者说是迫害。

所以,只培养道德品质的父亲诸葛亮不仅不合格,还一手把儿子推入了绝境。

亡父盛大名气,带给儿子是一块搬不走,挪不开的石头

诸葛亮死后,刘禅感念诸葛亮的辅佐恩德,他怜悯诸葛瞻年少丧父,便把诸葛瞻带到皇宫抚养,长大后让诸葛瞻继承了武乡侯的爵位。

等到诸葛瞻十七岁,他还让诸葛瞻娶自己的女儿当了驸马,在官位上更是逐步提升,最后以卫将军的身份统领蜀汉除姜维统帅兵马外的所有兵马。

在蜀后主刘禅的心里面,诸葛家就是整个蜀汉的顶梁柱,对“亚父”诸葛亮的无限信服,让他对亚父的儿子诸葛瞻同样信心足足。

问题是,诸葛亮除了教育儿子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真的什么都没有教,或许说根本没来得及教。

名人之后,要做个普通人真的很难,川内的老百姓几十年来都怀念诸葛丞相这个为国为民的好官,他们甚至还把诸葛瞻当作诸葛亮的替身,无论西川地区有什么利民利国的政策,都会归结于毫无付出的官二代诸葛瞻。

这对诸葛瞻来说,这是蜜罐,诸葛亮所在《诫子书》上的

的观念无疑的背道而驰,富贵的生活可以消耗着诸葛瞻的意志,这虽然是刘禅善待恩人后人的一个举动,但诸葛亮的名声同样带给诸葛瞻的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压力,诸葛瞻在这样的蜜罐和压力下,就会不思进取。

同样,不思进取的诸葛瞻看到,有着父亲一般智慧和能力下北伐的姜维立下一个功劳又一个功劳下,就会像鬼魅一样提醒着诸葛瞻,父亲对自己的忽视,对非亲生儿子的偏爱。

就会毫无疑问地恨透了姜维,因此这样的偏执,也养成了诸葛瞻自大的缺陷,他可以冷拒黄崇的妙计,可以无视李球张遵等将领的劝阻,毅然无脑地对邓艾进行阻击,可结果却连翻山越岭疲惫不堪的魏军都无法进行抵抗,诸葛瞻虽然殉国,但仍改变不了他是季汉罪人的一个事实。

虽有骨气,但无能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诸葛瞻的养成无疑是一场悲剧,父母的及时教导对于孩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标签: 诸葛亮诸葛瞻姜维蜀汉刘禅黄月英

更多文章

  • 诸葛瞻带着蜀汉的御林军,为什么打不赢邓艾的疲惫之师?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邓艾,蜀汉,姜维,大军,三国,诸葛瞻,诸葛亮,御林军

    公元263年,掌握魏国大权的司马昭发动了灭蜀之战。此战,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对此,蜀汉一方的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险道作为屏障,阻击魏军主力。值得注意的是,在魏蜀两军主力对峙于剑阁时,邓艾亲自率领精锐部队绕道阴平,凿山开路,奇袭江油。在绵竹之战击败诸葛瞻后,邓艾兵临成都。因为成都已经

  • 虎父犬子是不是冤枉了他?无力救国的三国名臣诸葛亮后代诸葛瞻

    历史解密编辑:萨沙标签:诸葛亮,诸葛瞻,蜀汉,姜维,刘禅,邓艾

    本文作者为黄昏深处,主编为萨沙,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虎父犬子是不是冤枉了他?无力救国的三国名臣诸葛亮后代诸葛瞻三国小人物志0081:无力救国的名臣后代——诸葛瞻诸葛瞻,字思远,是三国时代大名鼎鼎的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儿子。同时,他也是蜀汉后期的一位重臣,袭爵武乡侯,并迎娶了蜀国的公主。只不过,貌似在地位

  •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与诸葛亮的爱徒姜维,为何尖锐对立?

    历史解密编辑:豫史档案标签:诸葛亮,姜维,诸葛瞻,蜀汉,邓艾

    诸葛瞻是诸葛亮唯一的亲生骨肉,诸葛亮早年没有子嗣,所以从大哥诸葛瑾那里过继诸葛乔作为自己的儿子。公元228年,年仅24岁的诸葛乔英年早逝,所幸诸葛瞻在诸葛乔病逝的前一年出生,后继有人的诸葛亮,在诸葛瞻出生后不久,就开启了北伐之路。蜀汉后期人才凋零,虽然诸葛亮极力改善人才匮乏的状况,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

  • 为什么大家认为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名过其实?他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思考这个世界标签:邓艾,姜维,蜀汉,黄皓,三国,诸葛亮,诸葛瞻,诸葛恪,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作者:西城【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诸葛瞻(227年-263年),字思远,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早年迎娶公主,拜骑都尉,袭爵武乡侯。景耀四年(261年),与辅国大将军董厥并为平尚书事,统领中央事务。后主宠信黄皓,诸葛瞻无所匡正。魏将邓艾伐

  • 诸葛瞻战死后,诸葛亮还有其他后代吗?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诸葛亮,诸葛瞻,诸葛瑾,蜀汉,刘禅,邓艾

    诸葛瞻战死后,诸葛亮并没有绝后,其后代一直繁衍下去,流传至今。一、诸葛瞻其人其事诸葛亮发动第一次北伐的头一年,诸葛瞻诞生了,而诸葛亮已经46岁,可谓中年得子。在诸葛亮去世的那一年,诸葛瞻才8岁,算是幼年丧父吧。诸葛瞻小时候非常聪明,可是父亲诸葛亮并不以为意,反而感到非常担忧,认为这并不是好事。过早的

  • 不懂古文解释不清:诸葛瞻跟邓艾在绵竹决战,为啥埋住士兵小腿?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邓艾,蜀汉,绵竹,陈寿,三国,诸葛瞻,诸葛亮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有一个“经典战例”开始流传:诸葛瞻在绵竹之战中,面对曹魏大将邓艾的攻击,下令出战士兵把小腿埋住,大家都以立正姿势抵御魏军浪潮一般的冲击,结果最后全军覆没,诸葛瞻和儿子诸葛尚全部壮烈殉国,张飞的孙子张遵也在那一战中为蜀汉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张遵的叔叔张绍很没骨气或者很无奈地跟着刘禅

  • 诸葛瞻:诸葛亮的长子,身负众望,却被诸葛亮早早断言不堪大任!

    历史解密编辑:白泽述异标签:蜀汉,姜维,邓艾,三国,诸葛亮,诸葛瞻,诸葛瑾,天文学家

    263年,诸葛亮之子诸葛瞻被邓艾击败,退守绵竹,收到邓艾来信:你父亲不过是武乡侯,只要你投降,我让你当琅琊王!诸葛瞻有些恍惚,不禁浮思连翩。琅琊郡,一个令诸葛瞻陌生却又熟悉的地名,那是诸葛氏的家乡。70多年前,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去世,只能与2个姐姐及弟弟诸葛均跟着叔父诸葛玄背井离乡,离开了诸葛氏世代

  • 东吴朱据,为何屡次遭到奸人陷害,最终惨遭不幸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朱据,孙权,吴国,孙和,东吴,丞相

    朱据,三国时期东吴政权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他是东吴前将军朱桓的堂弟,大都督朱异的堂叔。根据历史记载,这朱据气度颇为不凡,体格极为强壮,对于辩论更是颇为擅长。公元前222年,他担任五官郎中,后来孙权觉得他文武全才又再次得到升迁。在孙权正式建立吴国登基为帝之后,格外赏识朱据的才华,便将女儿嫁给他为妻,

  • 弹劾丞相顾雍、诬陷驸马爷朱据,令吴郡四姓胆寒的小人物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合乐情感标签:顾雍,朱据,吴郡,丞相,孙权,太守,史说三国

    说起明朝,大名鼎鼎的锦衣卫大家肯定耳熟能详,三国里,魏吴两国也有类似的机构:校事(魏、吴有校事官,似北魏之候官,明之厂卫)两汉有专门的监查机构,如御史系统与司隶校尉,校事其实是曹操新设的一个机构。213年,曹操称魏公,然而彼时心存汉室的人物为数不少。曹魏的二把手荀彧更是因阻挠曹操进爵魏公,遭到隐诛。

  • 喜报!祝贺齐齐哈尔富力万达嘉华酒店投标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齐齐哈尔富力万达嘉华酒店标签:财务部,销售部,招标

    齐齐哈尔富力万达嘉华酒店市场销售部副总庄妍女士齐齐哈尔富力万达嘉华酒店市场销售部政府关系总监王磊女士齐齐哈尔富力万达嘉华酒店财务部副总监热烈祝贺齐齐哈尔富力万达嘉华酒店投标成功2022年10月30日齐齐哈尔富力万达嘉华酒店入围 日遗化武作业保障项目定点饭店,齐齐哈尔富力万达嘉华酒店将以十倍的用心,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