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瞻战死后,诸葛亮并没有绝后,其后代一直繁衍下去,流传至今。
一、诸葛瞻其人其事
诸葛亮发动第一次北伐的头一年,诸葛瞻诞生了,而诸葛亮已经46岁,可谓中年得子。在诸葛亮去世的那一年,诸葛瞻才8岁,算是幼年丧父吧。
诸葛瞻小时候非常聪明,可是父亲诸葛亮并不以为意,反而感到非常担忧,认为这并不是好事。过早的成熟,对于小孩的成长而言并不是值得称道的优点,毕竟小孩就应该有小孩该有的童真,弄得像大人一样,对于未来的成长不一定有好的帮助。
诸葛亮反而担忧诸葛瞻将来很难成大器。
诸葛亮担忧诸葛瞻将来难以成大器,而诸葛瑾则认为自己的儿子诸葛格将来难以保家。
看来,在对待儿子的看法上,诸葛亮和诸葛瑾兄弟俩对自己儿子的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印证了他们的预言。
对于孩子的成长,诸葛亮也感到无能为力,毕竟国事需要操劳,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多,而对儿子教育的时间又那么少,况且身体也是一年不如一年,恐怕再也没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去教导诸葛瞻了。
诸葛瞻在十七岁的时候娶了公主为妻,并且被授予骑都尉的职位,此后不久,诸葛亮先后担任羽林中郎将,射声校尉、侍中等职位。
诸葛亮虽然已经去世了很多年,可是蜀中百姓依然怀念他,把这个思念都寄托到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的身上。如果朝廷出了好的政策,大家都认为这个是诸葛瞻的功劳的,即使这个政策和诸葛瞻无关,可是老百姓依然这么认为,并且互相传颂。
诸葛瞻的仕途非常顺利,从尚书仆射,军师将军,到卫将军,和辅国大将军董厥共同执掌尚书台的事情,统领国事。
然而,宦官黄皓搅乱朝政,作为卫将军的诸葛瞻却没有很好的匡扶,因此导致政事日益昏庸,国力也日渐衰弱。
公元263年,司马昭派十八万之众进攻蜀汉。邓艾率领率领精锐士卒偷渡阴平向成都进发,诸葛瞻统领成都卫戍部队带着尚书张遵、尚书郎黄崇、羽林右部督李球前往绵竹抵抗。
诸葛瞻带着部队到达涪县之后踌躇不前,这让尚书黄崇非常着急,连忙劝说诸葛瞻尽快占领险要地方抵抗邓艾军。
可是,诸葛瞻拒绝了黄崇的意见,坚持和邓艾军野战,结果连连败北,最后在绵竹之战中,诸葛瞻和儿子诸葛尚战死于城下。
其他跟随的将领尚书张遵、尚书郎黄崇、羽林右部督李球也一起战死。
诸葛瞻作为诸葛亮唯一的亲儿子,尽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志向,不愧一门忠烈。
为了纪念诸葛瞻,后人在绵竹修建了诸葛瞻父子墓祠,以歌颂他们的高风亮节。
二、诸葛亮有哪些后代?
诸葛瞻去世后,诸葛亮就绝后了?其实不是,诸葛瞻虽然去世了,但是诸葛亮依然还要后代流传下来。
诸葛亮的继子
在没有生下诸葛瞻之前,诸葛亮就向哥哥诸葛瑾要了一个儿子作为继子,这个儿子就是诸葛乔,是诸葛瑾的二儿子。诸葛乔过继到诸葛亮的名下后,诸葛亮悉心的培养,可是在公元228年的时候去世了。
不过,诸葛乔虽然去世后,但是他留下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诸葛攀。
然而,由于诸葛瑾一门由于诸葛格的事情受到牵连导致满门被诛杀,为了延续诸葛瑾的血脉,就恢复了诸葛攀的身份,成为诸葛瑾的后代。
但是即使如此,诸葛攀也没有再回到江东,而诸葛攀的儿子诸葛显,在蜀汉灭亡之后被迁徙到河东定居。
诸葛亮的亲儿子
在正史中,只记载了诸葛亮有一个儿子,就是诸葛瞻,可是清代学者张澍在他的著作中《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卷一·杂记》却提到诸葛亮还有一个幼子诸葛怀以及女儿诸葛果。
在蜀汉灭亡后,诸葛怀拒绝了西晋朝廷的征召,终身没有出仕,终老于家中,享年79岁。而诸葛果则得道成仙,当然这个是世间传说而已,当不得真。
诸葛瞻的后代鉴于正史记载的则有诸葛尚和诸葛京,而诸葛尚在绵竹之战中和父亲诸葛瞻一起战死了。而诸葛瞻并没有后代留下来,毕竟那个时候诸葛尚才十九岁。
次子诸葛京在蜀汉灭亡之后被迁徙到河东居住,此后受到西晋朝廷的征召,开始担任郿县令,后来又担任江州刺史。
然而,除了诸葛尚以及诸葛显之外,诸葛瞻还有一个幼子,同样在正史中并没有出现,只是出现在清代学者张澍的著作《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卷一·杂记》中,他提到了幼子诸葛质。
按照张澍的说法,刘禅之子刘恂不愿意投降,就带着随从人员逃往南中,并且派诸葛质前往南中联络孟获之子孟虬。然而这个说法经不起推敲,原因是诸葛尚作为老大战死的时候才十九岁,作为老三的诸葛质才多大就为使者?况且,刘恂同刘禅去了洛阳,而且后来还被刘禅立为安乐公的继承人。
可见,诸葛质的存在完全是存疑的。
三、诸葛亮的后代怎么样了?
蜀汉灭亡之后,西晋为了更好地治理蜀地,就将荆襄集团的大部分人迁往河东地区居住,一方面是为了缓和荆襄集团和益州集团之间的矛盾,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废掉荆襄集团在蜀地东山再起的基础。
蜀地诸葛家族也在这次迁徙的范围,包括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的后人,继子诸葛乔的孙子诸葛显以及自己的后代如诸葛京都迁徙到河东地区。
河东郡毗邻京都洛阳,可见,司马炎对于蜀汉这帮人还是非常忌惮的,看得这么紧。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西晋以及东晋时期,爆发了五胡之乱,人口发生了大规模的流动,许多北方人士纷纷迁移到长江以南地区躲避战乱,诸葛亮的后人们再次迁徙,分散到全国各地。
历经千年的战乱和瘟疫,很多后裔消失了,也有一部分流传下来,最后在浙江建德及兰溪一带发现了诸葛亮的部分后裔。
根据浙江兰溪诸葛村发现的《高隆诸葛氏族宗谱》的记载,从宋代开始,诸葛亮的一部分后裔主要定居在建德、兰溪、龙游三市县相邻的50公里范围内,人数高达八千之多,他们多是诸葛亮的第49代和第50代孙,甚至51代人。
四、总结。
诸葛瞻和长子诸葛尚战死之后,诸葛亮并没有因此而绝后,其次子诸葛京依然存在并且延续了诸葛亮的血脉。
诸葛京和族人一起迁徙到河东郡居住,此后经过千年的迁徙再迁徙以及繁衍生息,终于,他们的一部分后裔落脚于浙江,过着安定祥和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