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禅都投降了,为何罗宪还会继续镇守白帝城长达两年之久?

刘禅都投降了,为何罗宪还会继续镇守白帝城长达两年之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听说跟你说谈 访问量:390 更新时间:2023/12/23 0:34:57

三国是历史上极为出名的乱世,东汉末年天下三分,魏蜀吴三国呈鼎立之势。不过,刘备去世之后,蜀国的竞争力便慢慢减弱了。刘禅上位之后,诸葛亮尽职尽责辅佐,不敢有丝毫懈怠。即便如此,蜀国还是走上了下坡路。后来诸葛亮也离世,蜀汉政权就更没了主心骨,没多久就亡国了。然而,即使在刘禅、姜维等人投降之后,还有一个人死守白帝城,不愿投降。这个人便是巴东太守罗宪,蜀国灭亡之后仍旧在白帝城坚守了两年,他为什么如此执着?有何用意吗?

图片:刘备病重白帝城剧照国破之后仍然坚守旧城,罗宪可谓是蜀汉最忠义之臣。当然,他坚守白帝城也不仅是为了名节,还有其他重要原因。第一点就是白帝城对于蜀汉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地位举足轻重。早年关羽败走麦城,而后被孙权所杀。刘备不仅损失了一名威猛之将,还损失了一重要城池荆州。另外,刘备与东吴大军交战也处于劣势,大败而返,不得不撤离。在撤到白帝城后,刘备便不愿在继续前行了,而是在此休养调整,一年之后于此地去世。后来,白帝城也成为了继成都之外的另一个都城。这里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刘备抵达白帝城后就不愿继续前行了呢?

图片:刘备抵达白帝城剧照至于刘备的用意,我们只能通过史料来推断。与东吴大军交战失败,刘备或许心有不甘,想要在这里休养一番,调整好后欲与东吴大军再次交战。又或许是因这次战败,让刘备失了面子,没有颜面再回成都去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安扎在此,防止东吴大军进一步攻打进来。当然,这些都是猜测,真实的原因已经随着刘备的逝去永远尘封于泥土之中了。刘备临死前,白帝城也发生了一件重大历史事件,也就是史料中的“白帝城托孤”。其中,刘备主要有两点嘱托,第一点自然是交代诸葛亮,让他好生辅佐刘禅,并且总管蜀汉朝政之事。第二点则是封李严为中都护,不仅负责内外军事,还要负责白帝城的守卫安全。

图片:刘备封李严为中都护剧照可见,刘备临死前还心心念念白帝城的安危。其实,刘备心中所想的不仅是镇守好白帝城,言外之意是想让他继承自己的遗志,等待时机向东吴发起反攻的号角。对于刘备的临死嘱托,李严自不敢怠慢,积极在白帝城修建各项防御工事,并且广积粮草,俨然在为反攻做准备。但是,反攻最后还是没能发起。因为诸葛亮把军政大权都给揽到自己手中了,而刘备念念不忘的“反攻”也被搁置,甚至被取消了。诸葛亮的策略是与东吴交好,稳住后方,然后把心思全都放在了北伐之事上。实行北伐其实是为了让蜀国政权得以延缓几年,而且这以攻为守的军事策略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图片:诸葛亮总揽军政大权剧照因为蜀汉与东吴的关系逐渐缓和,所以白帝城的战略地位也不如以前那么重要了。但是,大摩擦虽然没有,小摩擦还是不断的有。在北伐的后期,蜀汉已经处于疲软状态,不管是兵力还是综合国力都跟不上步伐了。此时,东吴也好不到哪去。但为了突出存在感,会时不时的在蜀汉边境制造出一些小事端。所以,这时白帝城的战略地位再一次上升。虽然与东吴交好,但是不代表对方不会背叛,防守这一块不能一片空白,不然就被对方钻空子了,自然白帝城得以再一次加强守备。所以说,白帝城如此重要,这也是后来罗宪在蜀汉灭亡后仍然坚守的原因之一。

罗宪曾经在朝中任职,但后来被排挤了。因为朝中黄皓势力强大,罗宪不愿依附对方,便遭到挤兑,被贬到了巴东,在此地担任太守一职。但是罗宪为人正直,并且果敢不已,慢慢受到大将军阎宇的赏识,并得到重用,成为了他的副手。后来,魏国大军凶猛而来,蜀汉大军难以抵挡。大将军阎宇见情况紧急,也率兵前去增援。此时,巴东一带的军务就全部交由罗宪处理。但是阎宇还没有赶到成都,后主刘禅就已经选择投降曹魏了。可罗宪并未投降,而是选择坚守。当时,吴国派人来与罗宪商量,说是要联合抗曹,但是有一个条件,就是让出白帝城。

图片:黄皓挤兑罗宪剧照对于东吴的这个做法,《晋书》中曾有相关评论:“外托救援,内欲袭宪”。就是说,联合抗魏并不是本意,本意是想拿下白帝城。罗宪自然不应允,并且誓死不从。那么罗宪为何不答应东吴的要求呢?让出一座城池,然后共同对抗魏国,还有复国的希望。罗宪之所以不愿这么做,其实是有一个深层次的用意,就是为了天下尽早归于一统,使得百姓不再受到战争的伤害。当时魏国实力最为强大,就算罗宪联合东吴也不是敌手。既然如此,为何还要以卵击石呢?只会增加无谓的牺牲。所以罗宪反过来抗击东吴,并且坚守白帝城。

图片:抗击东吴坚守白帝城剧照东吴垂涎白帝城,派兵硬攻。但是屡次被罗宪击退,之后孙权又派兵增援。即便如此,罗宪还是选择死守,并且在毫无守军的情况下又坚守了六个月之久。直到魏国大军进攻荆州时,攻打白帝城的东吴大军才选择撤离。白帝城解围之后,罗宪也做出了选择,投降魏国。毕竟,后主刘禅早就归降魏国了,他仍坚守了两年才降,在名声上多了一个“忠义”称号。

图片:孙权派兵攻打白帝城剧照此外,他坚守白帝城并且抗击东吴,也是进一步促进魏国统一天下。他这么做是为民着想,从天下之民的角度出发。当时刘禅选择投降也是为了不伤及无辜,可见蜀汉政权还是偏向于百姓的,这一点做得非常好。所以说,三国中后人最喜欢的乃是蜀汉,而史书也多是如此。这点让后世百姓也竖起了大拇指!参考文献:《中国通史》,《史记》,《战国策》,《三国演义》等

标签: 刘禅罗宪白帝城蜀汉刘备诸葛亮

更多文章

  • 王者之心:蜀汉后期的头号守城大将罗宪,不用人海战术还真不好抓

    历史解密编辑:奕道君心本尊标签:罗宪,蜀汉,吴国,三国,大将,爱情片,王者之心,魔法题材电影,剑与魔法电影

    亡国之将还能打胜仗,这在三国历史上可真是罕见,永安的罗宪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尽管蜀汉后期人才凋敝,然而罗宪还是凭借着自己异常出色的守城指挥水平,多次击退了吴国的入侵。更为值得称道的是,他击退吴国的时候,蜀汉实际上已经灭亡,这完全是孤立无援的独自坚守。后世的诸多三国题材游戏,都给了罗宪极为上佳的

  • 罗宪原本是蜀汉的良将,为何面对救援蜀汉的吴军,他要抵抗到底?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笑春风标签:罗宪,蜀汉,吴军,曹魏,东吴,刘禅

    罗宪是蜀汉最后的良将,他文武全才,曾经担任过刘禅的太子舍人、宣信校尉。在黄皓乱政的时候,因为不阿附黄皓被贬为永安太守。蜀汉亡国后,他死守永安,阻挡东吴军西进。东吴打着援救蜀汉的旗号,罗宪作为昔日蜀汉的忠臣,为何宁死也不投降东吴呢?一、罗宪忠于自己的职守。罗宪被贬到永安后,由于他的才能出众,担任了永安

  • 【三国说-34】三国刘备阵营南北屏障之忠勇父子霍峻霍弋

    历史解密编辑:粤卫平台标签:刘备,霍峻,霍弋,蜀汉,诸葛亮,刘表

    【三国说】栏目精彩回顾:三国乱世时期,于刘备阵营,有一位知名度很低的将领足以与黄忠、魏延、文骋并称荆州四大实力派名将,因为其过早谢幕,以至往往为众人所疏忽。他就是刘备集团守御之王者霍峻。霍氏父子在不同时期,分别担负蜀汉南北两个方向的防御,边境无恙,固若金汤,堪为南北之屏障。下面就来聊聊霍峻霍弋父子。

  • 霍弋原本可挽救蜀汉,可惜蜀汉内部矛盾加剧,导致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烟花谈历史标签:霍弋,蜀汉,刘禅,邓艾,魏国,刘备,晋朝,诸葛亮,史说三国

    诸葛亮是蜀汉历史上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不仅智谋过人,而且善于运用兵法,几乎将整个西南地区都纳入了蜀汉版图之中。他留下了许多卓越的人才,其中一个就是霍弋。霍弋被诸葛亮聘为记室后,与诸葛亮的养子诸葛乔一同为他效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霍弋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和忠诚的精神,得到了诸葛亮的高度赏识和信任。

  • 霍弋麾下到底有多少精兵强将?占据交州长达8年,完全可救蜀汉

    历史解密编辑:科普怪谈标签:霍弋,蜀汉,邓艾,钟会,曹魏,司马昭,刘禅,交州,晋朝,三国

    公元263年,已经操控曹魏王朝大军的司马昭迫不及待的希望取得一场战争,让其能够成功淡化杀掉曹魏皇帝的污点,同时凭借辉煌的战绩成功的登上皇帝宝座。于是乎,下定决心向蜀汉王朝发动战争。这次灭国之战,司马昭派出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人马攻蜀,总兵力多达18万。一看这架势,就知道司马昭对灭蜀,势在必得。事实

  • 胡咧两晋(十章)众臣建议司马炎除掉刘渊,为何王浑为其担保举荐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刘渊,匈奴,胡咧,三国,司马炎,王浑(贞陵亭侯)

    五胡乱华是中国古代史上最为黑暗的时期之一,也是最大规模的民族大融合的开始。而整个过程伴随着西晋的灭亡和国家的支离破碎,给中原百姓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刘渊作为开启这个乱世的匈奴人,他在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从史料上看,在刘渊率领匈奴五部起兵攻打西晋之前,西晋朝廷的众臣就已经对其有了很深的猜忌和防范。他

  • 三国志·魏书·刘司马梁张温贾传

    历史解密编辑:小迷糊的小世界标签:张温,太守,豫州,刘司马梁,丞相,张温贾

    三国志·魏书·刘司马梁张温贾传刘馥字元颖,沛国相人也。避乱扬州,建安初,说袁术将戚寄、秦翊,使率众与俱诣太祖。太祖悦之,司徒辟为掾。后孙策所置庐江太守李述,攻杀扬州刺史严象,庐江梅乾、雷绪、陈兰等聚数众万在江、淮间,郡县残破。太祖方有袁绍之难,谓馥可任以东南之事,遂表为扬州刺史。馥既受命,单马造合肥

  • 三国乱世里,三大超级神算排行榜,才能或不再管辂之下

    历史解密编辑:洪都烟客标签:孙权,刘备,荀攸,曹丕,关羽,夏侯威,朱建平,三国乱世,曹操手下

    三国时期有很多的奇人异士,他们皆具备常人没有的能力,他们能掐会算,精通象数理占,又通天文,晓地理,所以每占必准,他们的算卦才能或许在袁天罡之上,因此留下了很多应验的故事,今天笔者就来举例说明。朱建平善相面《三国志》:“朱建平,沛国人也。善相术,于闾巷之间,效验非一。太祖为魏公,闻之,召为郎。文帝为五

  • 三国四大术士的笑话:死华佗给活关羽疗伤八岁管辂预测夏侯渊死期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华佗,关羽,夏侯渊,管辂,左慈

    看三国演义,知道三国时期有四大方术之士:于吉、左慈、管辂、华佗。其中的华佗曾经给关云长刮骨疗毒,左慈敢戏耍曹操,于吉曾咒死孙策,管辂曾预测夏侯渊之死。但是细看《三国志》《后汉书》等史料,才知道这四大术士的传说居然有三个是假的,如果是真的就成了死华佗给活关羽刮骨疗毒、八岁的管辂预测夏侯渊之死。按照正

  • 故事:古代占卜故事三则——管辂,柳林祖,隗照

    历史解密编辑:啦啦萌小宠标签:管辂,柳林祖,占卜,卜算,异苑

    管辂管辂通晓用卜卦观察自然现象来推测事物。初时,有个妇女丢了一头牛,让管辂给卜算一下。管辂说:“你到东边山丘的坟墓中去看看,你丢的那头牛就在那悬空躺着呢。”到那里一看,果然看到牛在坟坑内悬空躺着呢。这位丢牛的妇女反而对管辂起了疑心,报告了官府。官府派人来察验,才知道他是用卜卦推算出来的。又有一次,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