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瑾打仗败多胜少,却当上了大将军,他为何深受孙权的信任?

诸葛瑾打仗败多胜少,却当上了大将军,他为何深受孙权的信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1949 访问量:3970 更新时间:2024/2/14 3:01:13

一般来讲,大将军是古代各朝经常设置的武将职务名称,通常情况下是最高军事统帅,拥有统兵之权。

历朝历代,当上大将军的武将代表有韩信卫青、姜维等人,这些人都有一个相似点——会打仗。

大将军是武将的重要职位,一般皇帝会给那些能征善战,对自己忠心的高级将领。然而,三国时期,东吴皇帝孙权让诸葛瑾当了大将军,这就有些不正常了。

汉末三国时期,诸葛瑾是诸葛亮之兄,在东吴孙权帐下效力,深得信任。在军事上,屡战屡败,没有战功的诸葛瑾,为何能挤掉朱然全琮等将领,当上大将军?

诸葛瑾是名副其实的常败将军

诸葛瑾并非武将出身,早年跟随孙权时没有带兵经验,他一生中有多次带兵作战的经历,却鲜有胜绩。

建安二十四年,吕蒙奇袭荆州的关羽,诸葛瑾随军前往。这次作战的主将是吕蒙,诸葛瑾也只是随军前往,没有作战领兵的记载,输赢都和他没有太大关系。

吕蒙夺取荆州后,孙权大赏诸将,诸葛瑾得到了非常优厚的赏赐,封了宣城侯,以绥南将军的身份代替吕蒙担任南郡太守,率军驻扎在公安。

如果说诸葛瑾首次带兵没什么经验,战功不突出的话,那他后续指挥的四次作战,让人大跌眼镜,作为军事高级将领是完全不合格的。

公元222年,魏国和东吴在江陵交战,驻守公安的诸葛瑾奉命支援江陵城内的朱然,结果大军被夏侯尚击败,战船被烧毁颇多,要不是后来潘璋等人用计让夏侯尚退军,诸葛瑾真是一点面子都没有了。

诸葛瑾吃了败仗,孙权并没有责备他,而是以保全师顺利入境的理由表彰了他的功绩,算是一个奇闻。

公元226年,曹丕去世后,孙权出兵攻打襄阳,让诸葛瑾领兵。战场上诸葛瑾畏畏缩缩,不敢与司马懿交战,结果被杀得大败,东吴大将张霸被斩,损兵数千。

此战后,孙权还是没有责怪诸葛瑾,升他为骠骑将军。按照一般将领,损兵数千,折了大将,难免不被问罪,而孙权信任诸葛瑾,并没有责备他。

此外,诸葛瑾在公元236年和241年都曾率军与魏军交战,都是打了败仗,没有什么战功。屡战屡败的诸葛瑾是东吴武将集团中的“另类”,他不像陆逊、朱然等人一样功勋卓著,却屡屡升官,这是什么原因呢?

诸葛瑾为何深受孙权信任?

打仗不行,官却越做越大的诸葛瑾,要是他真的没有什么其他本事的话,那是不可能的,孙权是一个精明之人,在识人方面非常有一套,他看重的人必有可用之才能。

孙权之所以信任诸葛瑾,主要有两个原因:

诸葛瑾是孙权的亲信,孙权必须要用他

众所周知,孙权并非创业之主,他的位置是继承哥哥孙策的。

孙权继位后,江东形势非常复杂,支持他的人很少。当时的江东有三大势力,分别是江东本地士族、江北南迁士族和孙策的旧部。

孙权与本地江东本地士族没有太大联系,他们并不支持孙权,孙策旧部张昭等此前欲废孙权,与孙权之间有很大的隔阂。

唯独江北迁移士族,主要人物有诸葛瑾,他们在孙权还没继位时就有良好的关系。因此孙权继位后,江北迁移的士族成了孙权的嫡系,诸葛瑾自然会受到重用和信任。

诸葛瑾是孙权知己,二人私交甚厚

军事能力一般的诸葛瑾,为人方面却是八面玲珑,在东吴很吃得开。

东吴各方势力与诸葛瑾之间的关系都不错,有什么矛盾都会去请诸葛瑾替自己解释游说,一来二去,诸葛瑾在东吴成了老好人,深受大家的信任。

孙权与诸葛亮的私交也很好,二人可以说是“神交”,孙权的心里话不好对旁人说,唯独可以与诸葛瑾相谈。每当孙权有什么郁闷事无法开口时,诸葛瑾总能宽慰他,替孙权解开心中的郁闷。

夷陵之战前,诸葛瑾因与诸葛亮之间的关系,专门写书信给刘备,被东吴将领告密,认为是诸葛瑾与刘备私通。

孙权得知此事后,并没有疑心诸葛瑾,而是非常信任他,说了一句“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

一向多疑的孙权,在得知将领告诉诸葛瑾与刘备“勾结”后,并没有疑心,而是选择相信诸葛瑾,可见孙权是真的相信诸葛瑾不会背叛自己,这份信任是非常难得的。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后,诸葛瑾就被拜为大将军,领豫州牧,在他之上的只有上大将军陆逊。

结语

陆逊是江东士族,孙权即便不信任他也要重用,况且陆逊赫赫战功,孙权为了突出他的地位,独创了一个“上大将军”,凸显他的尊贵身份。

与陆逊相比,诸葛恪在军事上完全没有优势,他能力压东吴群将,在武将中屈尊于陆逊之下,靠的不是战功,而是孙权对他的信任。

孙权在位期间,非常信任以鲁肃、诸葛瑾等人为首的江北迁入士族,他们与孙权的利益是一致的,这个群体是真心为孙权效力的。

标签: 诸葛瑾孙权大将军陆逊吕蒙孙策

更多文章

  • 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三兄弟因何被史家称作“龙虎狗”?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刘备,刘表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字孔明,东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在徐州琅琊国阳都县(今山东沂南)。诸葛是复姓。据文献记载,诸葛氏的先祖本姓葛。早在渺远的夏朝时,诸侯中就有一位葛伯,其子孙以封国为氏。到殷商时,诸侯中亦有葛伯,后来汤武革命时被征服,失去了封国。春秋时,葛国失而复得,

  • 孙权重用诸葛恪,诸葛瑾却感叹:我儿不能兴旺我家,必使我家灭门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孙权,诸葛恪,诸葛瑾,诸葛亮,蜀汉

    222年,诸葛亮致信孙权:“你让我侄子诸葛恪管粮草就是个错误!”诸葛亮为何如此说自己的侄子呢?然而,比诸葛亮评价更糟的是其父诸葛瑾:“我儿子会使诸葛家族遭到灭门之祸。”诸葛恪作为孙权手下名臣诸葛瑾的长子,从小接受的教育非常好,而且他也异常聪明。有一次,孙权故意难为诸葛恪,问他:你叔叔诸葛亮与你父亲诸

  • 刘备夷陵之战惨败,诸葛亮事先却不阻止,只因哥哥诸葛瑾的一封信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刘备,诸葛亮,诸葛瑾,夷陵之战,法正

    夷陵之战堪称三国历史的又一大转折点,当时面对曹丕代汉自立这样的一个大历史背景。打着兴复汉室为旗号的刘备,却率军举国伐吴,而且还在猇亭惨败,被陆逊一把火烧得近乎全军覆没。不仅国力大损,还搭上了吴班、冯习、马良等一众青年将领,导致蜀国在后期人才凋零,军力疲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蜀国丞相的诸葛亮,在此战中

  • 诸葛瑾和诸葛亮为什么会同时服务于东吴和蜀汉?-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学文标签:诸葛瑾,诸葛亮,蜀汉,孙权,刘备,东吴

    很多人对于诸葛亮都非常熟悉,因为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做了很多神话,以至于诸葛亮料事如神的事迹深入人心。但很多人不知道诸葛亮还有个哥哥诸葛瑾,是孙权身边的红人,很受孙权的器重。诸葛兄弟俩一个人服务于蜀汉,一个服务于东吴,都做到了高位,即使在蜀汉和东吴交战的时刻,双方的领导依然非常信任他们,这

  • 诸葛瑾带兵必败,为何还能当上东吴大将军?只因他具备这三个优点

    历史解密编辑:萌叔说历史标签:诸葛瑾,孙权,大将军,诸葛亮,东吴,吕蒙

    诸葛瑾虽然在历史上的名望不及弟弟诸葛亮,但是在当时那个年代,诸葛瑾也并非碌碌之辈,一路做到了东吴大将军的位置,而诸葛瑾一生带兵打仗,除了跟随吕蒙有一次躺赢之外,其他的基本都输了,孙权为何还如此重用他呢?带兵必败的诸葛瑾诸葛瑾带兵天分属实不高,但运气好,第一次就参与了吕蒙袭击荆州的军事行动,混了战功,

  • 诸葛瑾去世后,他的后人都是什么结局?大多不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诸葛瑾,诸葛恪,孙权,诸葛亮,蜀汉,丞相,孙峻,汉朝,三国

    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的东吴重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兄,太傅诸葛恪之父。建安五年(200年),为了躲避中原战乱,诸葛亮进入江东。经弘咨推荐,开始辅佐孙权。诸葛瑾胸怀宽广,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吕蒙病逝后,诸葛瑾出任南郡太守。

  • 诸葛瑾在东吴的下场,诸葛亮早有预料,这就是他跟随刘备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诸葛瑾,诸葛亮,刘备,孙权,东吴

    诸葛亮是诸葛亮丰的后人郎邪阳都人,诸葛家门阀。虽然不是二袁家这种大门阀,孙权也不敢小视诸葛家地方势力。打个比方诸葛家不是袁绍这种级别大门阀,但也起码是曹操这种级别小门阀。诸葛家是可以利用来对付江东传统势力的,毕竟荆州和江东是两股不同的势力,在孙权重用诸葛瑾、诸葛恪之前,并没有看到他们在东吴有多大的势

  • 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分别效力蜀吴魏,各自家族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诸葛恪,孙权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闻名天下,但其实诸葛世家不仅仅诸葛亮一人名扬四海,还有他的两位兄弟,诸葛诞与诸葛瑾。诸葛瑾乃诸葛亮的亲兄长,诸葛诞是诸葛亮的同宗兄弟,但都是属于诸葛世家族人。诸葛世家真的是将整个三国都玩弄于股掌之中,这三位诸葛先生,一人归蜀,一人投吴,一人为魏,三国鼎立,他们也三足鼎立。而且当时有句

  • 诸葛瑾官至大将军,仅次于陆逊,孙权为何如此信任“常败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陆逊,孙权,刘备,三国,东吴,诸葛瑾,大将军,常败将军,曹操手下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陆逊被拜为上大将军、右都护,领荆州牧,这毫无疑问是吴国第一重臣。封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这实在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因为纵观诸葛瑾领兵作战的经历,几乎没打过一场胜仗,却成为仅次于陆逊的武将。诸葛瑾的战绩有多惨?公元222年,曹丕大举征吴,曹真、夏侯尚等围朱

  • 诸葛瑾和诸葛均,作为诸葛亮的兄弟,为何不跟随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诸葛瑾,诸葛亮,诸葛均,曹操,刘备

    在秦国之后隋朝之前这几百年时间里,中原王朝实际上是由门阀士族把持朝政,士族们相互联姻相互推荐,共同垄断了统治权,连皇帝都是他们的代理人。东汉末年这种情况更明显,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举荐曹操,曹操又反过来举荐司马懿、司马朗,司马懿又辅佐曹丕,曹叡又重用司马懿的两个儿子。诸葛亮也是出身于士族,祖父、父亲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