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刘备曾经短暂地拥有过徐州,后来因为吕布偷袭又丢了,连家眷都陷在城内。转眼间从土豪变成负二代,这对于当时33岁身怀大志的刘备来说,打击不小。幸好,一位贵人出现并帮助了刘备。他不仅给了刘备很多钱,数千名仆人,而且还把妹妹嫁给了刘备。
这个贵人,就是当时徐州城的大富豪糜竺。从那一天起,他和他弟弟糜芳也都矢志不渝地跟着刘备。当时,曹操为了拉拢糜竺,还上表皇帝,让糜竺做太守,让糜芳做彭城相,兄弟二人都拒绝了。
他们跟着刘备,颠沛流离,逃到江夏,逃亡小沛,逃离新野,一路逃跑。日子很苦,但是兄弟二人始终没有背叛刘备。刘备入主荆州之后,为了报答糜竺,让他做了安汉将军,地位比诸葛亮都高。
后来,糜芳任南郡太守,屯兵江陵。当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糜芳背叛了关羽。结果很惨,关羽败走麦城,父子被杀。尽管刘备没有怪罪糜竺,但糜竺却因此羞愧而死,季汉损失惨重。糜芳到吴国也不好过,几次被虞翻羞辱。
看到这里,不禁会有疑问:糜芳跟着刘备二十多年,吃尽了苦头都没有离开,更没有背叛,为什么最后要背叛关羽呢?
这个问题,其实《三国志》里就有答案。
第一点,关羽一直看不起糜芳
关羽这个人,本领很高,也有统军才能,但是他不是完人,也有缺点,而且这个缺点很致命,那就是他看不起士大夫,简单理解就是那些有声望的文化人。
看不起别人也就算了,看不起同事,可能会很严重。
这些同事中,关羽向来看不起傅士仁和糜芳,可能觉得两人没啥本事,还能做大官吧。一次两次看不起人家也就算了,长时间看不起人,别人肯定很难受。
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自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
“素皆嫌羽轻己”,就是说关羽看不起糜芳和傅士仁不是一天两天的,而是一直如此。关羽攻打樊城时,傅士仁和糜芳就故意只提供粮草,没有及时救援。关羽知道后,很生气,就说等他回来后再修理两人。
平时关羽就看不起自己,现在有了把柄在关羽手里,关羽会怎么处理他们?两个人越想越怕。
第二点,孙权引诱糜芳投降
尽管糜芳和傅士仁害怕关羽回来处理自己,但是他们当时没想过去投降东吴,还只是内部矛盾。这个时候,一旦有人趁机挑事儿,问题就不一样了。
偏偏这个时候,孙权搞小动作了。
《三国志》记载,“於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这说明,孙权派人偷偷去引诱两人了。两人本就害怕,此时外人再稍加挑拨,很容易就相信别人的话。
在他们看来,自己安安分分做事,凭本事拿工资,凭什么被关羽看不起呢?而且还一直被关羽看不起,时间长了谁也受不了。而且关羽还说回来后收拾自己,谁知道会不会因此丢了小命?
所以,与其被人看不起,被处罚,不如到一个有人尊重自己的地方。
两人就这样鬼使神差地,派人迎接了孙权。于是,关羽内外受敌,终于败北,并因此丢了命。
总结就是:关羽向来看不起糜芳,又说要收拾糜芳,糜芳很害怕的情况下,孙权又来趁机煽风点火,晓以利害,于是糜芳选择了孙权。归根结底,其实还是要归咎于关羽。关羽如果平时能好好对同事,就不会有这些事儿了。
这其实是关羽的缺点,短处,很难改变,张飞也是这样,他和关羽相反,敬重士大夫但喜欢鞭挞士卒,结果就死于小人之手。两人都是“以短取败”,也是性格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