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有很多箭术高手,比如铜雀台箭术比武中曹操麾下先后出场的曹休、文聘、曹洪、张郃、夏侯渊、徐晃等人无一不是箭法如神的神射手,其余将黄盖射落水中的张辽和射伤关羽的庞德箭术也不弱,更不用说辕门射戟的吕布和射中关羽盔缨根的黄忠,以及东吴第一、第二神箭手太史慈和甘宁等人。其实演义中还有一位被低估的箭术高手:此人和吕布并驾齐驱,连黄忠都未必有他强,他就是五虎上将之一的赵云。
演义中最能体现赵云高超箭术的就是赤壁之战期间诸葛亮借东风后离开,赵云前来接应一箭射中东吴追兵大船上的蓬索,逼退了东吴大将丁奉和徐盛。看看至近,赵云拈弓搭箭,立于船尾大叫曰:“吾乃常山赵子龙也!奉令特来接军师。你如何来追赶?本待一箭射死你来,显得两家失了和气。——教你知我手段!”言讫,箭到处,射断徐盛船上蓬索。这个看似简单,其实难度极大,为什么这么说?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诸葛亮借东风是在什么时候?演义中说的很明白:“将近三更时分,忽听风声响,旗幡转动。”三更是子时也就是半夜十二点,算上诸葛亮离开和船在江上行走的时间,徐盛和丁奉追上赵云估计也就是在凌晨三点到五点的五更天,了不起是天刚蒙蒙亮(黑夜的可能性更大),总之视野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在这样极端的不利情形下赵云还能射中对方船上的蓬索,箭术可想而知,演义中没几人能做到!第二,诸葛亮借来了东风,大江之上一览无遗风力肯定更大,这对箭术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稍不留意就会射偏,从演义中可以得知赵云是特意射中蓬索,目的就是让丁奉和徐盛无法追赶(蓬索一断,风帆自然跌落,船就无法高速行驶了)。
再来看看吕布的箭术如何?吕布辕门射戟是一百五十步也就是大概208米左右射中戟小枝,因为距离实在太远了,而且目标戟小枝受力点也很小,所以虽然是固定靶,但是难度也是相当大。和赵云相比,吕布胜在距离上,这一点赵云显然不如吕布,但是赵云当时所处的环境却比吕布要困难得多,所以综合比较下来,赵云箭术当可和吕布并驾齐驱。
那么黄忠的箭术又是如何呢?将近吊桥,黄忠在桥上搭箭开弓,弦响箭到,正射在云长盔缨根上。云长吃了一惊,带箭回寨,方知黄忠有百步穿杨之能。首先,双方距离不远是肯定的,这一点比不上吕布也不如赵云,其次,关羽骑马而来,是个活动靶,这给黄忠增添了难度,不过关羽在演义中是出了名的不会躲箭,这稍微降低了黄忠箭术含金量;最后,射中盔缨根是黄忠特意而为,目的就是要射退关羽,让他知难而退,由此可见黄忠的箭术确实相当厉害。
不过演义中不光是黄忠射中盔缨根,还有一人也射中过对手的盔缨,此人就是赵云。万政勉强来敌,被云一箭射中盔缨,惊跌于涧中。云以枪指之曰:“吾饶汝性命回去!快教郭淮赶来!”万政脱命而回。赵云也是特意射中万政盔缨的,目的在于惊退追兵。
所以论箭术,黄忠虽然名声在外,但是却未必能强过赵云,应该是稍逊一筹,五虎上将除了黄忠和赵云之外,马超的箭术也不错,至于关羽和张飞的箭术在演义中只能算是相当一般了。参考文献:《中国通史》,《史记》,《战国策》,《三国演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