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辽被名将丁奉一箭射杀?丁奉晚年拥兵自重,结局又是如何?

张辽被名将丁奉一箭射杀?丁奉晚年拥兵自重,结局又是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告诉航海家 访问量:3402 更新时间:2024/1/10 0:31:34

错捐金带子舆台,李典张辽安在哉。——[宋]苏籀张辽,三国时期曹操手下的名将之一,同时也是马邑之谋的发动者聂壹的后人。早期在雁门任职郡守,后来又先后跟随董卓、吕布等人奔赴战场。在跟从多位将领的征途中,张辽都尽职尽责,竭尽所能。

吕布死后,张辽率领手下归降于曹操。后来张辽和关羽一起击败了当时势力强大的袁绍军队,为曹魏政权立下了大功,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马之围。随曹操征战山东,讨伐袁谭,平定辽东,张辽的一生几乎都在战场上度过。公元前215年,张辽奉命驻守合肥,孙权乘着曹操在汉中征战的机会,领着十万士兵来进攻安徽。张辽手下的将士在孙权看来不过是九牛一毛,在他看来夺取城池自然也是势在必得。然而张辽带领800名精心挑选出来的将士一路冲锋陷阵,所向披靡,杀敌无数,甚至冲到了孙权的帅旗跟前。

“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三国志魏书十七张辽传》这一壮举让孙权和他的部下大惊失色,皆以为合肥城中将士众多,因此只能先撤退。经过多方查验,才发现张辽手下不过几百人,孙权不甘心就这么败走,再一次派兵攻城。尽管孙权的士兵将张辽等人团团围住,但张辽依旧面不改色,数次杀出重围,有势如破竹之势。

十几天过去了,孙权还是没有取得丝毫优势,反而弄得战士疲惫不堪,粮草也快要见底。迫于无奈他只能下令撤退。此时张辽却乘胜追击,打的孙权措手不及。这一战,张辽名声大噪,也让天下人感受到了魏军的雄风。曹操听说以后,非常欣赏张辽的胆识和谋略,因此封他为征东将军。文远英才世间稀,吴侯惶惶跳乌溪,江东儿郎多才俊,闻君入吴夜不啼。丁奉,同样也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归属于孙吴麾下。丁奉年少时就骁勇善战,但是早期的他只是吴国的一名小将。吴国文臣武将众多,人才辈出,周瑜、甘宁等都是这一时期赫赫有名的将领。后世也有人将丁奉徐盛二人比作孙吴的哼哈二将,意思是他们在南征北战时只是做一些辅助工作而已。但是历史上的丁奉,并没有这么无能。

到了吴国后期,丁奉几乎成为了国家砥柱。孙亮当权时期,孙琳升为大将军,孙琳蛮横专断,欺压当时年纪尚小的君主。后来甚至擅自做主废除孙亮,改立孙休为帝。孙琳这么做,不过是为了自己独揽大权,他自任为丞相,还兼顾着荆州的统治权。丁奉眼见国家都要被孙琳掌控,于是联合张布设计捉拿孙琳。孙琳兄弟二人在朝堂之上被三十将士团团围住,后来又被斩杀于市集。丁奉为孙氏政权肃清朝纲,帮助孙休收回皇权,在吴国一时间被奉为国家砥柱。

“老将丁奉,计略过人,能断大事,可与议之”。——张布《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们都很熟悉。罗贯中在书中也将张辽和丁奉两员大将刻画的栩栩如生。但是根据《三国演义》第八十六回记载,一次战役中,彪将丁奉追击曹丕,张辽见状立刻骑马上前搭救,但不慎被丁奉一箭射中腰间,所幸被徐晃所救,最终共同护送曹丕逃走。这场战役中,魏军损失惨重,折损了许多士兵。孙韶、丁奉缴获马匹,车仗,船只,兵器数量甚多,吴军的统帅徐盛获得首功,受到吴王很丰厚的奖赏。并且张辽回到许昌后,因为流血过多不治身亡。然而真实的历史真的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

根据正史《三国志·张辽传》记载:“是岁辽与诸将破权将吕范。辽病笃,遂薨于江都。帝为流涕,谥曰刚侯。”公元222年,张辽在击退孙权麾下大将吕范之后,得了治不好的病,最后病死在江都,曹丕知晓后悲伤不已,追封张辽谥号为刚候。而丁奉一生数次北上征战,先后侍奉了吴国四位君主,可以说丁奉见证了整个三国时期的兴衰历史。孙休病逝后他又拥立孙皓当皇帝,这时期丁奉又被接连升为右大司马和左师军。但是年迈的丁奉开始拥功自重,多次征战也未取得胜利。孙皓勃然大怒,以丁奉无功而返定罪。公元271年,丁奉病逝。

所以说张辽被丁奉射杀是并不靠谱的。《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对三国时期群雄逐鹿,割据混战斗争的历史回顾,但是毕竟作者也没有亲身经历三国鼎立的时代,所以小说中的内容大多是根据作者参考古籍或者从民间传说收集而成。如果我们深究《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创作背景,不难发现,元末明初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发生,百姓流离失所。罗贯中生活在社会底层,深知人民疾苦。他撰写这篇历史小说的时候其实是蕴含了大量个人的英雄主义情节的。他希望在社会动荡之时总有英雄豪杰愤起,为百姓创造和平安定的生活。因而我们可以推理得出,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写到关于张辽和丁奉的死因时,给他们赋予了更加强烈的英雄色彩,所以我们在阅读时更应参考史实,不可一味全信。“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贯穿于整部《三国演义》当中,但是真实历史上不一定所有英雄都是壮烈牺牲的,张辽和丁奉虽然都是病逝,并不是像传说当中那样轰轰烈烈的死去。但是他们在三国时期都为自己的国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都应该是被历史永远铭记的豪杰。参考文献:《三国志》《三国演义》《全三国文》《三国史》《资治通鉴》《细说三国》《三国史研究》《品三国》《三国史话》《后汉书》

标签: 张辽丁奉孙权曹操吴国曹丕

更多文章

  • 徐晃被孟达射死,张辽被丁奉射死,他们都在阴沟里翻船了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徐晃,张辽,孟达,丁奉,文丑,刘备

    徐晃和张辽都是曹魏名将,两个人都在同一阵营,他们武艺高强,善于统兵作战,彼此不分伯仲。在战场上,徐晃和张辽是好搭档,两个人经常一起并肩战斗,在共同作战中,遇到危险的时候,徐晃还曾救过张辽两次。然而,徐晃和张辽两个人,大风大浪都过来了,没想到,最后却都在阴沟里翻船了,他们都死于箭下,徐晃被叛将孟达一箭

  • 东吴名将丁奉究竟是何许人也?战绩竟然如此了得,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吴刚故事汇标签:丁奉,东吴,刘备,孙权,诸葛亮,张辽

    一说起三国猛将,一定是滔滔不绝。常胜将军赵云、千里走单骑的关羽、虎痴将军许褚等等。但是仔细想想,他们大多数都是蜀国、魏国的猛将,那么三国之中的东吴就没有猛将了吗?东吴猛将也有很多。这位英雄虽然不如周瑜、鲁肃那样运筹帷幄,也没有孙策、周泰那样以一敌十的武艺,却也干过伏击刘备、追杀诸葛亮、射杀张辽的大手

  • 张辽斩杀太史慈,丁奉射死张辽,三国演义常见的缺点,关公战秦琼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张辽,丁奉,秦琼,太史慈,乐进

    文 / 布衣如是说 未经授权 谢绝转载东莱太史慈,猿臂善射,箭无虚发,北海救孔融,神亭战孙策,投身孙氏声名显赫。但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这位江东名将却死于张辽之手,是确有其事,还是小说家发明的历史?张辽射杀太史慈,出现在小说第五十三回,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赤壁之战后,孙权率领得胜之师

  • 三国名将墓现世!从龙套变成孙吴长城,丁奉走过的一生跌宕起伏

    历史解密编辑:浅意时光标签:丁奉,孙吴,东吴,三国,三国演义,刘备

    对于古墓的发掘,一直是我们国家考古队的目标,那些古墓的重现有助于后人对于古代文化的了解。三国时期的古墓,有许多都已经出土被世人所了解,像是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曹操墓、南京市的孙权墓、安徽省马鞍山的朱然墓……但是三国时期的杰出人物多如牛毛,还有许多英杰的墓穴一直在某个角落未被发掘,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

  • 如果刘禅死守成都,等丁奉、姜维和南中的援军,会不会扭转战局?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刘禅,姜维,邓艾,钟会,诸葛瞻,蜀汉

    邓艾兵临城下时,刘禅面临着许多困难。然而,当时的蜀汉,形势上仍有可为,军事上并没有必败之理,仍有机会坚持下去。只不过,对于已深陷惊恐之人来说,满眼都是困难和放弃的借口。成都的形势:困难极大,但仍有自守之力邓艾逼近时,成都城内陷入恐慌之中。仅仅一个月之前,蜀汉君臣还相信:战火无论如何不可能烧到成都。因

  • 东吴名将丁奉是如何一战斩杀张辽的?丁奉最终的结局又是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猫眼观史标签:丁奉,张辽,东吴,曹丕,孙权,徐晃

    丁奉,三国东吴名将,据说少年时就异常骁勇善战,多次为吴国立下战功,尤其是“丁奉雪中奋短兵”的典故更是家喻户晓,(丁奉在严寒的冬季,大雪纷飞之时,让所有部将和士兵脱去盔甲和头盔,不用长枪大戟,一律带短刀去和曹魏士兵作战,最后魏兵因为轻敌,被杀了个措手不及,丁奉在这一战大获全胜。)丁奉在东吴官拜大将军,

  • 刘禅投降后给邓艾一账本!邓艾看后才明白,为何诸葛亮救不了蜀汉

    历史解密编辑:无银开箱标签:刘禅,邓艾,诸葛亮,蜀汉

    刘备与东吴之战中落荒而逃,刘备受了重伤,而后退居白帝城,在白帝城他将自己的孩子刘禅托付给自己最信任的军师诸葛亮,希望他能辅佐自己的孩子巩固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蜀国。但是刘禅被称之为“扶不起的阿斗”。刘禅继位之后,基本上大小事都依赖诸葛亮,没有自己的主见。后来在钟会和邓艾讨伐蜀国的战争中落败。刘禅投降

  • 解析三国战争:邓艾奇袭成都,击溃蜀军,入主成都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邓艾,钟会,姜维,诸葛瞻,司马昭,刘禅

    公元262年,九月。魏国三路大军打崩蜀地外围据点,姜维镇守的剑阁成为了蜀地最为的希望所在。邓艾大军进至阴平,挑选出精锐兵卒,准备联合诸葛绪所统中路大军,从江油奔袭成都。诸葛绪以不受邓艾统领为由,转而前往白水与钟会合兵。但此时的钟会已经心怀鬼胎,他想要独享攻破蜀地这份不世之功。诸葛绪此时前往自己大军合

  • 蜀汉终结者——邓艾

    历史解密编辑:中言妍施标签:邓艾,蜀汉,姜维,钟会,司马懿,诸葛瞻

    今天我们来讲讲这位见证蜀汉灭亡的“执刀人”,姜维的一生之敌,魏国名将邓艾。邓艾是三国末期最顶尖的将领之一,不仅擅长行军打仗而且还是一位饱读兵书的智将,在内政上甚至也颇有建树。邓艾出生在一个衰败的大家族中,幼年时颠沛流离,只有母亲与其相依为命,万幸的是他小的时候接受过教育,再加上他自身的努力后来才在曹

  • 益州刺史师纂是靠着邓艾的提拔才身居高位,为何要和钟会陷害邓艾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邓艾,钟会,师纂,益州,司马昭,诸葛瞻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师纂(zuan)是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在魏灭蜀之战中随邓艾立有大功而成为益州刺史。既然师纂是靠着上司邓艾的提拔才身居高位,为何却要和钟会一起陷害邓艾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司马昭心腹师纂出身不详,但师姓属于罕见姓氏,名人不多,在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