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刘禅死守成都,等丁奉、姜维和南中的援军,会不会扭转战局?

如果刘禅死守成都,等丁奉、姜维和南中的援军,会不会扭转战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纯度茶生活 访问量:849 更新时间:2024/1/24 13:46:46

邓艾兵临城下时,刘禅面临着许多困难。

然而,当时的蜀汉,形势上仍有可为,军事上并没有必败之理,仍有机会坚持下去。

只不过,对于已深陷惊恐之人来说,满眼都是困难和放弃的借口。

成都的形势:困难极大,但仍有自守之力

邓艾逼近时,成都城内陷入恐慌之中。

仅仅一个月之前,蜀汉君臣还相信:战火无论如何不可能烧到成都。因此,当守南中的霍弋表示要率军回援时,刘禅回复:朝廷已经作好了部署,你们不必来援!

这种心理之下,成都显然是没有作好准备的,他们既没有作守城调度,也没有准备得力将帅。

而且,留守成都的军队,大多已随诸葛瞻报销在了绵竹关下。

既没有足够的军队,也没有作好守城调度,要守成都显然是困难的。

然而,刘禅并不是没有资源。

当时,成都的国库中,尚有米40万斛,金银各2000斤,锦绮彩绢各20万匹。

国库中剩下这些财富,还不及当初刘备入成都时赏赐诸葛亮、关羽、张飞、法正4人的财富。

然而,这些财富,全部用来支撑一个城市保卫战,是绰绰有余的。

成都虽兵力不足,但人口不少。

拿出当年父辈取汉中时“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决心来,组织百姓依城而守,是可以抵挡邓艾的。

当年,刘璋都能死守成都大半年,刘禅如果有心,也是可以的。

军队的形势:军力尚完整

何况,此时蜀汉仍然拥有完整的军队。

自开战以来,蜀军丢掉了汉中,诸葛瞻军在绵竹也全军覆灭。

然而,姜维所统领的主力仍在剑阁,军力基本完好。南中、江州也都拥有不俗的军事力量。

而且,这些军队完全效忠蜀汉,并时刻准备救援。

诸葛瞻兵败后,姜维与朝廷联络中断。有传言说后主要死守成都,也有传言说后主要撤到江州或南中。

姜维遂率军移至广汉等地,一面打探情况,一面准备积极配合。

在得到投降的命令后,蜀军气得拔剑击石!

南中霍弋,先是主动提出回援,蜀汉灭亡后,他不急降,直到确认司马家厚待刘禅后才降魏。

可以说,当时的蜀汉,军力尚完整,且极为忠诚!

敌军的裂痕

而魏军也存在严重的内部问题。

早在魏军出发前,魏内部就有人提出钟会、邓艾必出问题。

姜维奉诏降魏后,立刻开利用钟会,以恢复蜀汉的计划。

由此来看,在灭蜀之前,魏军内部的矛盾就已经很严重了,而姜维这样的将领也一直在关注这样的矛盾。

诚然,在蜀汉投降前,魏军内部的矛盾未必会很快爆发,但是,这无疑是一颗定时炸弹。

当然,比起未必会发生的内乱来,魏国也面临着补给线过长的问题。

18万大军,要靠抄掠解决补给问题是不可能的,补给线过长,也是可能被蜀军利用的弱点。

事在人为

即便刘禅不投降,蜀汉也是极为危险的。

诸葛瞻失利后,姜维已经沿广汉道撤退,撤离了剑阁,钟会进军到涪,并以为胡烈追击姜维。

也就是说,即便刘禅不投降,汉中、剑阁,蜀汉赖以立国的“重关之险”已经丢失,蜀已失地利。

尽管蜀军仍然完整,但总兵力不足10万,且散在各地,而钟会、邓艾军18万,已失地利的蜀军要在成都平原抗击魏军,胜算确实不大。

就人和而言,尽管蜀军将士仍忠于蜀汉,但百姓惊慌,撤入山谷,无法制止,而益州大族也都纷纷主降,不愿再战。

就外援而言,东吴确实已经出兵支援蜀国。不过,吴军并没有直接来援,而是兵分三路,指向淮南、荆州方向,有“围魏救赵”之意。

不过,其实就在几年前,东吴出动近10万大军支援寿春叛军,依然没有什么卵用,此次动用的兵力还不及当时,最多算是象征意义的声援,要围魏救赵是不可能的。

相比之下,魏国的“余力”还大得狠。

后来,光是为了弹压邓艾、钟会,司马昭在长安治军十万···

所以,要比后劲,蜀汉的劣势也已经极其明显了。

然而,如前所说,蜀军虽然机会不大,但并不是毫无机会,并没有必败之理。

如果刘禅君臣,能发扬当年其父败而不屈的坚韧精神,坚持打到底,并不是没有机会。

毕竟,有时候,不是看到了机会才坚持,而是坚持了才看到机会···

遗憾的是,刘禅,不是刘备。

他为邓艾的迅猛突进所惊恐,早已失去了信心!

标签: 刘禅姜维邓艾钟会诸葛瞻蜀汉

更多文章

  • 东吴名将丁奉是如何一战斩杀张辽的?丁奉最终的结局又是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猫眼观史标签:丁奉,张辽,东吴,曹丕,孙权,徐晃

    丁奉,三国东吴名将,据说少年时就异常骁勇善战,多次为吴国立下战功,尤其是“丁奉雪中奋短兵”的典故更是家喻户晓,(丁奉在严寒的冬季,大雪纷飞之时,让所有部将和士兵脱去盔甲和头盔,不用长枪大戟,一律带短刀去和曹魏士兵作战,最后魏兵因为轻敌,被杀了个措手不及,丁奉在这一战大获全胜。)丁奉在东吴官拜大将军,

  • 刘禅投降后给邓艾一账本!邓艾看后才明白,为何诸葛亮救不了蜀汉

    历史解密编辑:无银开箱标签:刘禅,邓艾,诸葛亮,蜀汉

    刘备与东吴之战中落荒而逃,刘备受了重伤,而后退居白帝城,在白帝城他将自己的孩子刘禅托付给自己最信任的军师诸葛亮,希望他能辅佐自己的孩子巩固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蜀国。但是刘禅被称之为“扶不起的阿斗”。刘禅继位之后,基本上大小事都依赖诸葛亮,没有自己的主见。后来在钟会和邓艾讨伐蜀国的战争中落败。刘禅投降

  • 解析三国战争:邓艾奇袭成都,击溃蜀军,入主成都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邓艾,钟会,姜维,诸葛瞻,司马昭,刘禅

    公元262年,九月。魏国三路大军打崩蜀地外围据点,姜维镇守的剑阁成为了蜀地最为的希望所在。邓艾大军进至阴平,挑选出精锐兵卒,准备联合诸葛绪所统中路大军,从江油奔袭成都。诸葛绪以不受邓艾统领为由,转而前往白水与钟会合兵。但此时的钟会已经心怀鬼胎,他想要独享攻破蜀地这份不世之功。诸葛绪此时前往自己大军合

  • 蜀汉终结者——邓艾

    历史解密编辑:中言妍施标签:邓艾,蜀汉,姜维,钟会,司马懿,诸葛瞻

    今天我们来讲讲这位见证蜀汉灭亡的“执刀人”,姜维的一生之敌,魏国名将邓艾。邓艾是三国末期最顶尖的将领之一,不仅擅长行军打仗而且还是一位饱读兵书的智将,在内政上甚至也颇有建树。邓艾出生在一个衰败的大家族中,幼年时颠沛流离,只有母亲与其相依为命,万幸的是他小的时候接受过教育,再加上他自身的努力后来才在曹

  • 益州刺史师纂是靠着邓艾的提拔才身居高位,为何要和钟会陷害邓艾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邓艾,钟会,师纂,益州,司马昭,诸葛瞻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师纂(zuan)是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在魏灭蜀之战中随邓艾立有大功而成为益州刺史。既然师纂是靠着上司邓艾的提拔才身居高位,为何却要和钟会一起陷害邓艾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司马昭心腹师纂出身不详,但师姓属于罕见姓氏,名人不多,在汉代

  • 邓艾:口吃大将是如何夺取灭蜀第一功的?

    历史解密编辑:时拾史事标签:邓艾,姜维,钟会,蜀汉,司马懿,司马昭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陈华这哥儿们的祖先曾经阔过,可惜到他这一代却成了破落户。天生口吃的他没有沉沦,硬生生地活成了一个乱世励志典范。文武双全的他从小吏做起,苦逼多年,总想着有朝一日“文为世范,行为士则”。后来,他的努力与才能受到了司马懿的赏识,一度成为曹魏屯田高手,其建议

  • 邓艾自夸比姜维厉害,为啥遭到耻笑?你看邓艾死后司马昭发现了啥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邓艾,姜维,司马昭,蜀汉

    一、邓艾和姜维,到底谁厉害?两人谁厉害?这个问题实在难说。若是用结果说话,那自然是邓艾更胜一筹了。一则在唐肃宗时期,曾评选出来一个“古今六十名将”,邓艾赫然其中,姜维却被没有入选。这代表着后世的评价,所谓盖棺定论。不过姜维不必难受,吕布、马超、黄忠、赵云、张郃、徐晃等这些三国著名大咖们,都没有入选。

  • 姜维与邓艾谁更强?“幼麟”之名怎比得武庙之功

    历史解密编辑:地缘历史档案标签:姜维,邓艾,蜀汉,钟会,曹操,三国,司马懿,诸葛亮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乱世枭雄,当属东汉末年最受世人瞩目,一本《三国演义》,铸造多少华夏英豪。对于刘关张的桃园结义,是我们小时候最为欣喜的结拜情节,三国前期的演绎应当是最具少年英豪之气的。姜维剧照不少人对于人物的了解

  • 三国名将邓艾终究无法摆脱宿命

    历史解密编辑:如果是晴天呢标签:邓艾,姜维,钟会,蜀汉,诸葛亮,司马昭,诸葛瞻,三国名将

    《三国演义》后期,名将逐渐凋零,有名的屈指可数,吴国的陆抗,蜀国的姜维,晋国的羊祜,魏国的钟会和邓艾。而且,很多人经常把邓艾和姜维来比较。不能不说,姜维作为诸葛亮“嫡传弟子”,坚决继承其北伐遗志,最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为正面典型,具有非常悲剧的色彩。所以很多人感情上认为,姜维既不能辱没诸葛亮的传

  • 为什么邓艾偷渡阴平能成功,而子午谷奇谋就注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小du说历史标签:邓艾,蜀汉,魏延,曹魏,刘备,三国,谷奇谋,子午谷

    为什么邓艾偷渡阴平能成功,而子午谷奇谋就注定失败?因为二者的战略目标不同,也就造成了二者在计划实施中,所面对的风险也是截然不同的。偷袭阴平在战略高度上要比子午谷奇谋的战略高度高出一个档次。这并不是说魏延的水平没有邓艾高。而是因为蜀汉北伐受到了地形的限制,魏延只能谋划出剑指长安的计划。长安这个地方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