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名将墓现世!从龙套变成孙吴长城,丁奉走过的一生跌宕起伏

三国名将墓现世!从龙套变成孙吴长城,丁奉走过的一生跌宕起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浅意时光 访问量:801 更新时间:2024/1/5 3:00:50

对于古墓的发掘,一直是我们国家考古队的目标,那些古墓的重现有助于后人对于古代文化的了解。三国时期的古墓,有许多都已经出土被世人所了解,像是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曹操墓、南京市的孙权墓、安徽省马鞍山的朱然墓……但是三国时期的杰出人物多如牛毛,还有许多英杰的墓穴一直在某个角落未被发掘,

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委托资质库专业队伍,对鼓楼区五百村进行了地下勘探,为之后的建设项目做准备,在勘探的过程当中,发现了墓葬多座。在这些墓葬群中,就有一处孙吴时期高规格的家族墓地,引起了考古人员的关注,经过勘探研究后确定这个家族墓地属于三国孙吴时期名将丁奉及其家族墓地。所以,今天我们来讲讲这位三国东吴名将的一生。

一、丁奉的崛起

如果对于三国历史不熟悉的人,可能对于丁奉这个名字还会比较陌生。因为无论是在《三国演义》这样的小说当中,还是在《三国志》这样的正史当中,前期对于丁奉的描写都只有寥寥数笔,直到公元252年东兴之战名场面中的“雪中奋短兵”,才对丁奉有了着墨:

1.《三国志·卷五十五·吴书十》:

天寒雪,敌诸将置酒高会,奉见其前部兵少,相谓曰“取封侯爵赏,正在今日”。乃使兵解铠著胄,持短兵。敌人从而笑焉,不为设备。奉纵兵斫之,大破敌前屯。

2.《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八回:

丁奉将船一字儿抛在水上,乃谓部将曰:“大丈夫立功名,取富贵,正在今日!”遂令众军脱去衣甲,卸了头盔,不用长枪大戟,止带短刀。

两书记载基本一致,当然演义后出转精,显得更为生动,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所以后面接着写,吴军这样装备差的队伍让对面的魏兵大笑,放松了警惕。“忽然连珠炮响了三声,丁奉扯刀当先,一跃上岸……”

我们从对这次战役的描写当中,不难看出丁奉对于用兵还是有自己的心得的,在与魏军交战的时候,因为下雪,魏国军队认为这个时候不宜交战,所以就命令将士们停下喝酒取暖,而丁奉却认为,这个时候却正是突袭的好机会,命令所有将士都脱去盔甲,抛去长的武器,转而带上短刃,与魏军赤身肉搏!丁奉以用兵之巧,夺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

二、丁奉的成就与结局

凭借上面的东林之战,丁奉得到了东吴的重用,之后的仕途也是一路亨通,升迁到了左将军的职务。之后孙休想诛杀权臣孙綝,张布就建议他找丁奉,最终丁奉也不辱使命,将任务出色完成,从此之后,丁奉就成为了孙休的心腹,取代了孙綝职务,官拜大将军兼左右都护,这在当时的东吴,只有左大司马施绩和他齐平。

不过令人可惜的是,丁奉身居高位之后在战功上再无建树,虽然最后已经成为孙吴数一数二的大将军,但最后的结局却令人唏嘘:尽管忠心耿耿为四代孙吴君主服务,但死后反而被翻旧账祸及子孙。

梦回历史君按语

历史之所以精彩,往往就在于结局的不可预知性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人物丰富的多面性。所以尽管丁奉结局令人唏嘘,但他这一生却是跌宕起伏,轰轰烈烈,他通过自己一直的努力,从开始的名不见经传到后面的一鸣惊人,可以说是东吴又一个“吴下阿蒙”的华丽转身。从这些历史人物的身上,我们不断发现,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成功虽然有气运成分在,可更加需要的还是自身的实力和关键时刻的爆发力。

参考文献:陈寿《三国志》、罗贯中《三国演义》

作者简介:梦回历史堂,高校人文教师,已经出版有多本国学历史点校与解读书籍,专注历史人文教育。这是“梦回三国”专栏的第七篇原创作品,感谢您的关注。扩展阅读:刘备为什么不能一统三国?除了感情用事外,还有什么原因?

标签: 丁奉孙吴东吴三国三国演义刘备

更多文章

  • 如果刘禅死守成都,等丁奉、姜维和南中的援军,会不会扭转战局?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刘禅,姜维,邓艾,钟会,诸葛瞻,蜀汉

    邓艾兵临城下时,刘禅面临着许多困难。然而,当时的蜀汉,形势上仍有可为,军事上并没有必败之理,仍有机会坚持下去。只不过,对于已深陷惊恐之人来说,满眼都是困难和放弃的借口。成都的形势:困难极大,但仍有自守之力邓艾逼近时,成都城内陷入恐慌之中。仅仅一个月之前,蜀汉君臣还相信:战火无论如何不可能烧到成都。因

  • 东吴名将丁奉是如何一战斩杀张辽的?丁奉最终的结局又是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猫眼观史标签:丁奉,张辽,东吴,曹丕,孙权,徐晃

    丁奉,三国东吴名将,据说少年时就异常骁勇善战,多次为吴国立下战功,尤其是“丁奉雪中奋短兵”的典故更是家喻户晓,(丁奉在严寒的冬季,大雪纷飞之时,让所有部将和士兵脱去盔甲和头盔,不用长枪大戟,一律带短刀去和曹魏士兵作战,最后魏兵因为轻敌,被杀了个措手不及,丁奉在这一战大获全胜。)丁奉在东吴官拜大将军,

  • 刘禅投降后给邓艾一账本!邓艾看后才明白,为何诸葛亮救不了蜀汉

    历史解密编辑:无银开箱标签:刘禅,邓艾,诸葛亮,蜀汉

    刘备与东吴之战中落荒而逃,刘备受了重伤,而后退居白帝城,在白帝城他将自己的孩子刘禅托付给自己最信任的军师诸葛亮,希望他能辅佐自己的孩子巩固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蜀国。但是刘禅被称之为“扶不起的阿斗”。刘禅继位之后,基本上大小事都依赖诸葛亮,没有自己的主见。后来在钟会和邓艾讨伐蜀国的战争中落败。刘禅投降

  • 解析三国战争:邓艾奇袭成都,击溃蜀军,入主成都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邓艾,钟会,姜维,诸葛瞻,司马昭,刘禅

    公元262年,九月。魏国三路大军打崩蜀地外围据点,姜维镇守的剑阁成为了蜀地最为的希望所在。邓艾大军进至阴平,挑选出精锐兵卒,准备联合诸葛绪所统中路大军,从江油奔袭成都。诸葛绪以不受邓艾统领为由,转而前往白水与钟会合兵。但此时的钟会已经心怀鬼胎,他想要独享攻破蜀地这份不世之功。诸葛绪此时前往自己大军合

  • 蜀汉终结者——邓艾

    历史解密编辑:中言妍施标签:邓艾,蜀汉,姜维,钟会,司马懿,诸葛瞻

    今天我们来讲讲这位见证蜀汉灭亡的“执刀人”,姜维的一生之敌,魏国名将邓艾。邓艾是三国末期最顶尖的将领之一,不仅擅长行军打仗而且还是一位饱读兵书的智将,在内政上甚至也颇有建树。邓艾出生在一个衰败的大家族中,幼年时颠沛流离,只有母亲与其相依为命,万幸的是他小的时候接受过教育,再加上他自身的努力后来才在曹

  • 益州刺史师纂是靠着邓艾的提拔才身居高位,为何要和钟会陷害邓艾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邓艾,钟会,师纂,益州,司马昭,诸葛瞻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师纂(zuan)是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在魏灭蜀之战中随邓艾立有大功而成为益州刺史。既然师纂是靠着上司邓艾的提拔才身居高位,为何却要和钟会一起陷害邓艾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司马昭心腹师纂出身不详,但师姓属于罕见姓氏,名人不多,在汉代

  • 邓艾:口吃大将是如何夺取灭蜀第一功的?

    历史解密编辑:时拾史事标签:邓艾,姜维,钟会,蜀汉,司马懿,司马昭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陈华这哥儿们的祖先曾经阔过,可惜到他这一代却成了破落户。天生口吃的他没有沉沦,硬生生地活成了一个乱世励志典范。文武双全的他从小吏做起,苦逼多年,总想着有朝一日“文为世范,行为士则”。后来,他的努力与才能受到了司马懿的赏识,一度成为曹魏屯田高手,其建议

  • 邓艾自夸比姜维厉害,为啥遭到耻笑?你看邓艾死后司马昭发现了啥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邓艾,姜维,司马昭,蜀汉

    一、邓艾和姜维,到底谁厉害?两人谁厉害?这个问题实在难说。若是用结果说话,那自然是邓艾更胜一筹了。一则在唐肃宗时期,曾评选出来一个“古今六十名将”,邓艾赫然其中,姜维却被没有入选。这代表着后世的评价,所谓盖棺定论。不过姜维不必难受,吕布、马超、黄忠、赵云、张郃、徐晃等这些三国著名大咖们,都没有入选。

  • 姜维与邓艾谁更强?“幼麟”之名怎比得武庙之功

    历史解密编辑:地缘历史档案标签:姜维,邓艾,蜀汉,钟会,曹操,三国,司马懿,诸葛亮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乱世枭雄,当属东汉末年最受世人瞩目,一本《三国演义》,铸造多少华夏英豪。对于刘关张的桃园结义,是我们小时候最为欣喜的结拜情节,三国前期的演绎应当是最具少年英豪之气的。姜维剧照不少人对于人物的了解

  • 三国名将邓艾终究无法摆脱宿命

    历史解密编辑:如果是晴天呢标签:邓艾,姜维,钟会,蜀汉,诸葛亮,司马昭,诸葛瞻,三国名将

    《三国演义》后期,名将逐渐凋零,有名的屈指可数,吴国的陆抗,蜀国的姜维,晋国的羊祜,魏国的钟会和邓艾。而且,很多人经常把邓艾和姜维来比较。不能不说,姜维作为诸葛亮“嫡传弟子”,坚决继承其北伐遗志,最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为正面典型,具有非常悲剧的色彩。所以很多人感情上认为,姜维既不能辱没诸葛亮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