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最有争议的蜀汉大臣,谯周历史评价如何?

三国最有争议的蜀汉大臣,谯周历史评价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粒圈主 访问量:1314 更新时间:2024/1/21 21:47:16

  谯周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邓艾偷渡阴平,出其不意地来到蜀汉国腹心地带,皇宫内立刻陷于一片惶恐不安的状态当中。在谯周的力主之下,刘禅终于做出了决定:向魏国投降。魏国以为谯周有“全国之功”(让魏国完整地拥有一个国家)封他为阳城亭侯。不过,到裴松之注释《三国志》时,人们就对谯周劝主子投降这件事情有了不少的非议,就是谯周本人也不敢居功,晋朝廷给他一个官做,他也是拖拖拉拉的不敢去上任。直到如今,对于这个人的争议也是不断,可以说,谯周这个人是蜀汉国最有争议的一个人。

  谯周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人。州郡征召邀请他出来做官,他都不应召。谯周家里虽然贫穷,但他立志学问,达到了手不释卷的程度,直到建兴年间,诸葛亮以丞相身份兼任益州州牧,任命谯周为劝学从事,谯周这才算是走进了官场。蒋琬任职大将军兼任益州刺史时,谯周调任典学从事,统理益州的学者。刘禅策立太子后,任命谯周担任仆,后转任家令。

  谯周一生除了做学问和劝谏刘禅,大概只有两件事值得一说,即为诸葛亮奔丧和劝刘禅投降。诸葛亮在战场上去世,谯周在家中听到音信马上飞奔前往,不久有诏书禁止到那里去,只有谯周因为急速赶路才得以到达。此事虽小,也可以算是有一定的先见性吧。第二件事就是劝刘禅投降魏国。当时,邓艾已经深入蜀汉国腹地,刘禅召集群臣商量对策,有的认为应该去吴国,有的认为应该去南中,刘禅更是不知道如何是好。谯周以为,到吴国去也是向人家称臣;魏国大吴国小,如其称臣,不如向大国称臣;吴国早晚也会被魏国吞并,如其受两次耻辱,不如就受这一次好,结论是最好是直接投降魏国。并保证,如果投降了魏国,魏国人不能够划出一块土地来给他封王封侯,他就到魏国的京城去,以古代的义理向他们争辩。刘禅那意思是向南走南中,谯周则上书说,南方是蛮夷之地,平常国家无事的时候都经常反叛,现在有事了前去,谁又能保证他们就能拥护?何况国家此前对南人并没有恩德,有的只是调赋调税,这时候前去,人家反叛了还不向外赶人吗?刘禅和其他人都没有个正主意,于是决定投降魏国。

  刘禅投降后,魏国丞相司马昭以为谯周有“全国之功”,也就是让魏国完整地拥有一个国家,下诏书让谯周到魏国去做官,谯周走到汉中,也不知道是真病了还是假病了,停下来不走了。到了司马炎当皇帝,晋国也多次下诏征召他,谯周这才到了洛阳。

  即便是在今天,这种争议仍然存在。有的认为,谯周促使刘禅投降,客观上加速了国家的统一,而刘禅的投降,又让蜀汉国的百姓免遭战火,一大批官员也得到了保护。

  其实,对待谯周这个人在当时是阵线分明的,那就是晋王室认为他有“全国之功”,所以一定要用他;陈寿和谯周有师生之谊,他当的又是蜀国史官,所以要维护他。但对于其他人来说,谯周的计策是“苟存”之计,绝对不是正道。只有申包胥田单范蠡等人的作为才是正道。

  对于今天的人来说,我们完全用现代人的观点来看待古人是没有意义的,就像我们说人人平等一样,在古代百姓能和官员平等,官员能够和皇帝平等吗?所以我们评论谯周和刘禅,不能脱离三国当时的环境,如果单纯用现代人的眼光看问题而脱离了古代的环境,这就好比要说,三国人打仗攻城为什么要爬云梯,他们为什么不用大炮!所以说,蜀汉国谁都可以投降,就是刘禅不能投降。结合当时的情况,看一看曹操就可知道,刘禅为什么不能投降?曹操把汉献帝迎接到自己的地盘上,天下很多人包括原来的老臣子都来到了他的身边,他站稳脚跟后就当了丞相。当时在外部不受约束的诸侯说他是“托名汉相,实则汉贼”,但内部还是一直看好他的。到曹操当了魏王,天下人说他篡逆,内部也不再是铁板一块,就因为这个魏王是脱离汉朝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对于刘禅来说,结合当时的环境看问题,从他接受谯周建议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死了,活着的只是一个肉体。后来司马昭问他:“颇思蜀否?”其实就是一种对他人格的羞辱,后来给他的一个谥号叫做“思公”,那意思是说,你到坟墓里也去“思蜀”吧!

  弄清楚了刘禅的定位,就知道谯周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地位。不过,随着现在的人面临着新的问题,人们不免要会拿古人出来比较一番,这就会给古人有一个新的不同的看法。更何况,人们的思想认识不同,看问题的绝度不同,因而对一个人的看法也不会相同。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谯周的争议,恐怕还会继续下去。

标签: 谯周蜀汉魏国刘禅丞相诸葛亮曹操吴国三国

更多文章

  • 谯周的两位学生:一位写出了《三国志》,另一位则是三国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谯周,陈寿,三国志,刘禅,蜀汉,诸葛亮

    在三国时期,劝说后主刘禅归降曹魏的谯周,应该是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历史人物。谯周(201年-270年),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人,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吏。谯周少读典籍,精研六经,颇晓天文,为蜀地大儒之一。诸葛亮担任益州牧时,任命他做劝学从事。诸葛亮去世后,谯周前往奔丧,虽然朝廷随后下诏禁止奔丧,但谯周仍

  • 邓艾入蜀,谯周为何力劝刘禅不战而降?看看他的《仇国论》就懂了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刘禅,谯周,邓艾,蜀汉,姜维,三国,仇国论,诸葛亮,历史学家

    邓艾入蜀,谯周为何力劝刘禅不战而降?看看他的《仇国论》你就懂了!谯周根本不是什么软骨头,投降派,这背后隐藏着极大的深意!谯周很多人对于谯周的认识,大部分是来源于三国演义,因为蜀汉成也谯周,败也谯周!在三国演义中,当刘备打进益州,兵临成都城下后,刘璋的手下原本还想抵抗,因为成都城中还有大量的士兵,且粮

  • “卖国贼”谯周:其貌不扬的意见领袖,是怎么被《三国志》洗白的

    历史解密编辑:青言论史标签:谯周,蜀汉,陈寿,刘禅,曹魏,钟会,三国志,诸葛亮,科学家,历史学家,天文学家

    景耀六年(公元263年),成都,蜀汉宫廷,一位老者正在向皇帝刘禅进言:“陛下,听说邓艾已经打过来了,您准备跑路,是吗?万不可如此啊!您要是能主动向大魏投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岂不美哉?您不管是向南投奔孟获他们还是向东投奔孙吴,跑得了跑不了不说,就是能跑,也保不齐会被再抓一次啊!”于是,在这一番摇唇鼓舌

  • 谯周:三国头号蜀奸,整天高呼蜀汉将亡,为何刘禅却不敢动他?

    历史解密编辑:白泽述异标签:刘禅,谯周,蜀汉,曹魏,刘备,后主,三国,诸葛亮

    263年,魏军逼近成都,有人劝刘禅东奔吴国或退守南蛮。刘禅六神无主,却有一人朗声道:“荒谬!为今之计,当然是投降曹魏!”刘禅大惊失色,他召集群臣,是要商讨应对之策,可不是要商讨如何投降的。待他定睛一看,出声者正是“光禄大夫”谯周,心中大感大妙:果然又是他!谯(qiáo)周,字允南,益州巴西郡充国县人

  • 曹冲之死:引发了“世子之争”,神通周不疑不久也死于曹操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三煎客标签:曹操,曹冲,周不疑,曹丕,世子,丞相

    曹冲,一个令曹操抱憾终身之人!曹冲是东汉末年有名的神童,他是曹操最小的儿子,由曹操的小妾环夫人所生。曹冲天资聪慧,思维敏捷,小小年纪就可以为曹操出谋划策,因而深得曹操的宠爱。《三国志》曾有语:“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曹冲为曹操多次解决难题,传为佳话曹操占据北方之境后,江东孙

  • 周不疑有何过人之处,曹冲一死就被曹操暗杀,连曹丕求情都没用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曹操,曹丕,曹冲,周不疑,孔融,曹植

    汉末三国时期是古代史上最为星光璀璨的时代,各色人才都走上舞台,而且光芒四射,大放异彩。三国不仅武将出彩,谋士也同样耀眼,还有一群才华横溢的人才。比如曹植、孔融、祢衡、杨修等人,他们都在史书上留下浓厚的一笔。汉末三国还有两位神童,既曹冲和周不疑。曹冲是曹丕最为宠爱的儿子,周不疑又是曹冲最铁的朋友,两人

  • 一个令曹操都感到忌惮,不得不杀的天才——周不疑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曹操,周不疑,刘备,刘表,曹丕,零陵先贤传

    都说曹操爱才惜才,其实曹操深得汉武帝的用人之道:能为我所用的人才才叫做人才,才能够得到特别宽松的待遇,无法驾驭的人才不值一提。而且曹操有一点和袁绍类似,或者这也是古代许多上位者容易犯的毛病——外宽内忌。总之由于种种原因,直接或间接死于曹操之手的人才也不少了。其中有一个比较特殊,未及弱冠就引起曹操的忌

  • 曹操要处死神童周不疑,曹丕赶紧劝谏。曹操:都是为了你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曹操,曹丕,周不疑,刘备,诸葛亮

    208年,曹操要处死周不疑,曹丕赶紧劝说道:“父亲,周不疑是神童,您不要处死他!”曹操却冷冷地答道:“若曹冲还活着,我会培养周不疑,现在曹冲死了,所以他也得死,懂吗?”曹操位高权重,儿女众多,可在这些儿女中,要说聪明绝顶,还得属曹冲。在曹冲五、六岁时,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当时的人们见到这头稀奇的大

  • 曹冲夭折后,曹操处死了他的朋友周不疑,曹操说了7个字道破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奔跑吧向阳光标签:曹操,曹冲,周不疑,曹丕,刘表,郭嘉

    曹冲夭折后,曹操处死了他的朋友周不疑,曹操说了7个字道破玄机普通人眼中的历史2022-06-0513:08江西轨道交通技术专员,历史领域创作者关注三国乱世诸侯林立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同时也诞生了特别多的英雄。乱世之中能够有许多人本来可以成就一番大事业,无奈身体不允许,英年早逝白白浪费了聪明才智和满腹经

  • 曹操为什么要斩杀神童周不疑?曹丕去求情时,他7个字道破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清川知行标签:曹操,曹丕,周不疑,司马懿,刘备,诸葛亮

    在三国中,有两位超级神童,一位是曹操的爱子曹冲,另一位的名字叫周不疑。曹冲大家都不陌生,他从小聪明伶俐,5岁时便上演著名的“曹冲称象”的经典故事。那么,周不疑又是何方神圣呢?周不疑是零陵人,出身士族家庭,他是刘先的侄儿。周不疑自小便展现了惊人的学习天赋,读书过目不忘,看过一遍就能倒背如流。由于他过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