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禅为什么听从谯周的建议,甘愿向曹魏投降?有这几点理由

刘禅为什么听从谯周的建议,甘愿向曹魏投降?有这几点理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趣史研究社 访问量:3740 更新时间:2024/1/18 15:33:14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共同匡复汉室,二人齐心协力,在不占任何优势的情况下白手起家,创建了蜀国。

可是刘备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兢兢业业的守住主公创下的基业,传到刘禅手里却被他拱手相送给魏国,还留下了“乐不思蜀”这个成语,一度成为后世的笑话,那么刘禅当初听从谯周的建议投降当真是正确的么?

刘备白帝城托孤

谯周执意要求蜀国投降

诸葛亮死前留下了姜维代替自己辅佐刘禅,姜维继承了自己老师的遗愿,带领蜀国的将士们不断征伐,虽然几乎每年一次的大战的确让蜀国境地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拓宽,但是战争给百姓和耕种所带来的压力也并不小。

蜀国国君刘禅没有刘备的英明果断,在失去了诸葛亮以后,更是不知应该主战还是主和,主弱臣强的模式就导致了朝臣持有不同的意见经常争执。

段谷之战失败以后,蜀国在兵力上元气大伤,谯周一直不建议开战,恰巧抓住了这场战争失败的机会向刘禅提出了应该立即停止战争,恢复百姓生活和生产,静静的等待曹魏和东吴内部割据分裂,蜀国在从中坐收渔翁之利。

谯周

在公元262年,谯周反对战争的意愿更加明确,他摆明了认为蜀国和吴国已经没有任何能力和魏国开战,比起用一些不必要的战争试图反抗,造成劳民伤财的结果,还不如早些投降。

而且面对魏国的实力越来越壮大,蜀国的人心早就散了,唯一剩下能够坚守的那些人不是曾经受过诸葛亮和刘备的恩德,就是坚守蜀国最后一丝可能性的直臣。

公元263年,司马昭带领18万精兵强将直攻汉中,邓艾领大军绕道江油进攻,拿下四川平原,先后打败了马邈和诸葛瞻,整个汉中北方彻底失守。

刘禅的都城周边已经被司马昭的大军前后包围夹击,处在非常危险的状态。

谯周剧照

刘禅打开城门投降

刘禅作为蜀国的君主,面对司马昭大军压境的情况只有三条路,第一条就是刘禅带领蜀国现有的兵力严防死守,和司马昭的大军拼死抵抗,不过双方实力悬殊,战果几乎显而易见。

第二种可能就是刘禅在身边死忠臣子的保护下,一路逃往东吴,寻求东吴的庇护,相对他要付出的代价很有可能是割让蜀国的土地,甚至还会有被东吴吞并的可能。

最后一种可能就是避免即将发生的战乱,直接选择开城投降。

谯周了解了具体战况之后第一时间向刘禅谏言,他的想法非常明确,直接要求刘禅不要做任何抵抗,投降到魏国。

刘禅剧照

因为寻求东吴方面的庇护这条路几乎走不通,无论是吴国还是魏国实力都要强于蜀国,二者均有问鼎天下之心,在刘禅没有足够和他们对抗的实力时,东吴并不会好心收留刘禅,帮助他东山再起。

虽然在逃往东吴的前段时间很有可能会得到他们的帮助,但是时间一长,刘禅一定会成为他们的人质,蜀国也将彻底成为东吴的一部分,最后的结果依旧是灭国。

哪怕蜀国现在的将士们拼死保护刘禅一路逃到南中地区卷土重来,可南中地区并不是刘禅可以东山再起的地方。

刘禅剧照

先不说刘禅是否有重振旗鼓的能力,光是南中地区对蜀国的不认同感,就足以让刘禅在此地费尽心血,最后依旧逃不了被灭的命运。

谯周已经意识到魏国现在的强大有多可怕,未来统一天下不过是时间的问题,若是刘禅能够借着这个机会主动投降帮助魏国节省一部分兵力,魏国方面自然也会选择投桃报李,对他和蜀国剩余的部将有着极其优厚的待遇。

而且司马昭当时已经掌握了魏国大部分的实权,刘禅这种意味鲜明的示好对他来说正是收拢人心的好机会,蜀国的臣子们也能跟随刘禅幸免于难。

刘禅在慌乱之中自然是对谯周的建议无所不从,干脆利落地选择了开城门投降。

司马昭

刘禅投降后乐不思蜀

刘备和诸葛亮等人千辛万苦所创下的蜀国基业就这样在刘禅的手中彻底终结。

当时蜀国都城内一共有4万兵力,在外征战的蜀国将士们得知都城被围后立刻调兵遣将赶回成都进行支援,如果刘禅当时宁死也不投降,带领4万士兵坚守,一定能够及时等来援军。

司马昭派出的18万大军虽然战斗力极强,但是此地毕竟是蜀国的地盘,只要援军一到,里应外合之下,谁输谁赢还是一个未知数。

刘禅输就输在了没有魄力和偏听偏信上,而且谯周毕竟是蜀国的臣子,从头到尾一直在主和,甚至到了战争后期开始消极抵抗,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候,谯周非但没有积极出谋划策帮助主人分忧解难,反而一力要求刘禅投降。

刘禅剧照

无论谯周对刘禅的劝告是出于想要节省兵力、保护更多百姓,还是为了顺应局势,他执意投降的行为依旧是没有尽到一个蜀国臣子应尽的职责,愧对蜀国对他的重用。

而司马昭为人奸险狡诈,他对于刘禅的投降一直持有怀疑态度,在多次试探之下,司马昭总算发现刘禅并没有任何卧薪尝胆要和他争夺天下的心思。

宴会上几次三番的试探也有了刘禅赫赫有名的那句“此间乐,不思蜀”,被封王之后的刘禅每天享受着美食美酒,再也没有提过有关于蜀国的任何话题。

但是为了以防万一,司马昭还是仔细调查了当时劝说刘禅投降的人,刘禅虽然不是他称霸天下的对手,但是他也不愿意让刘禅身边留下有用的臣子。

谯周

当司马昭得知谯周主动劝告刘禅投降,还说出魏国一定会给予刘禅优待的言论以后,开始将谯周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司马昭不仅没有选择重用谯周,还在第一时间利用内讧的机会杀掉了谯周,避免日后会被谯周暗害。

除掉了这个心腹大患之后,司马昭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刘禅的身上,全心全意扩大手下的势力,将目标对准东吴。

参考文献

《仇国论》

《三国志》

标签: 刘禅谯周魏国司马昭诸葛亮刘备

更多文章

  • 三国最有争议的蜀汉大臣,谯周历史评价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谯周,蜀汉,魏国,刘禅,丞相,诸葛亮,曹操,吴国,三国

    谯周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邓艾偷渡阴平,出其不意地来到蜀汉国腹心地带,皇宫内立刻陷于一片惶恐不安的状态当中。在谯周的力主之下,刘禅终于做出了决定:向魏国投降。魏国以为谯周有“全国之功”(让魏国完整地拥有一个国家)封他为阳城亭侯。不过,到裴松之注释《三国志》时,人们就对谯周劝

  • 谯周的两位学生:一位写出了《三国志》,另一位则是三国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谯周,陈寿,三国志,刘禅,蜀汉,诸葛亮

    在三国时期,劝说后主刘禅归降曹魏的谯周,应该是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历史人物。谯周(201年-270年),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人,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吏。谯周少读典籍,精研六经,颇晓天文,为蜀地大儒之一。诸葛亮担任益州牧时,任命他做劝学从事。诸葛亮去世后,谯周前往奔丧,虽然朝廷随后下诏禁止奔丧,但谯周仍

  • 邓艾入蜀,谯周为何力劝刘禅不战而降?看看他的《仇国论》就懂了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刘禅,谯周,邓艾,蜀汉,姜维,三国,仇国论,诸葛亮,历史学家

    邓艾入蜀,谯周为何力劝刘禅不战而降?看看他的《仇国论》你就懂了!谯周根本不是什么软骨头,投降派,这背后隐藏着极大的深意!谯周很多人对于谯周的认识,大部分是来源于三国演义,因为蜀汉成也谯周,败也谯周!在三国演义中,当刘备打进益州,兵临成都城下后,刘璋的手下原本还想抵抗,因为成都城中还有大量的士兵,且粮

  • “卖国贼”谯周:其貌不扬的意见领袖,是怎么被《三国志》洗白的

    历史解密编辑:青言论史标签:谯周,蜀汉,陈寿,刘禅,曹魏,钟会,三国志,诸葛亮,科学家,历史学家,天文学家

    景耀六年(公元263年),成都,蜀汉宫廷,一位老者正在向皇帝刘禅进言:“陛下,听说邓艾已经打过来了,您准备跑路,是吗?万不可如此啊!您要是能主动向大魏投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岂不美哉?您不管是向南投奔孟获他们还是向东投奔孙吴,跑得了跑不了不说,就是能跑,也保不齐会被再抓一次啊!”于是,在这一番摇唇鼓舌

  • 谯周:三国头号蜀奸,整天高呼蜀汉将亡,为何刘禅却不敢动他?

    历史解密编辑:白泽述异标签:刘禅,谯周,蜀汉,曹魏,刘备,后主,三国,诸葛亮

    263年,魏军逼近成都,有人劝刘禅东奔吴国或退守南蛮。刘禅六神无主,却有一人朗声道:“荒谬!为今之计,当然是投降曹魏!”刘禅大惊失色,他召集群臣,是要商讨应对之策,可不是要商讨如何投降的。待他定睛一看,出声者正是“光禄大夫”谯周,心中大感大妙:果然又是他!谯(qiáo)周,字允南,益州巴西郡充国县人

  • 曹冲之死:引发了“世子之争”,神通周不疑不久也死于曹操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三煎客标签:曹操,曹冲,周不疑,曹丕,世子,丞相

    曹冲,一个令曹操抱憾终身之人!曹冲是东汉末年有名的神童,他是曹操最小的儿子,由曹操的小妾环夫人所生。曹冲天资聪慧,思维敏捷,小小年纪就可以为曹操出谋划策,因而深得曹操的宠爱。《三国志》曾有语:“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曹冲为曹操多次解决难题,传为佳话曹操占据北方之境后,江东孙

  • 周不疑有何过人之处,曹冲一死就被曹操暗杀,连曹丕求情都没用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曹操,曹丕,曹冲,周不疑,孔融,曹植

    汉末三国时期是古代史上最为星光璀璨的时代,各色人才都走上舞台,而且光芒四射,大放异彩。三国不仅武将出彩,谋士也同样耀眼,还有一群才华横溢的人才。比如曹植、孔融、祢衡、杨修等人,他们都在史书上留下浓厚的一笔。汉末三国还有两位神童,既曹冲和周不疑。曹冲是曹丕最为宠爱的儿子,周不疑又是曹冲最铁的朋友,两人

  • 一个令曹操都感到忌惮,不得不杀的天才——周不疑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曹操,周不疑,刘备,刘表,曹丕,零陵先贤传

    都说曹操爱才惜才,其实曹操深得汉武帝的用人之道:能为我所用的人才才叫做人才,才能够得到特别宽松的待遇,无法驾驭的人才不值一提。而且曹操有一点和袁绍类似,或者这也是古代许多上位者容易犯的毛病——外宽内忌。总之由于种种原因,直接或间接死于曹操之手的人才也不少了。其中有一个比较特殊,未及弱冠就引起曹操的忌

  • 曹操要处死神童周不疑,曹丕赶紧劝谏。曹操:都是为了你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曹操,曹丕,周不疑,刘备,诸葛亮

    208年,曹操要处死周不疑,曹丕赶紧劝说道:“父亲,周不疑是神童,您不要处死他!”曹操却冷冷地答道:“若曹冲还活着,我会培养周不疑,现在曹冲死了,所以他也得死,懂吗?”曹操位高权重,儿女众多,可在这些儿女中,要说聪明绝顶,还得属曹冲。在曹冲五、六岁时,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当时的人们见到这头稀奇的大

  • 曹冲夭折后,曹操处死了他的朋友周不疑,曹操说了7个字道破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奔跑吧向阳光标签:曹操,曹冲,周不疑,曹丕,刘表,郭嘉

    曹冲夭折后,曹操处死了他的朋友周不疑,曹操说了7个字道破玄机普通人眼中的历史2022-06-0513:08江西轨道交通技术专员,历史领域创作者关注三国乱世诸侯林立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同时也诞生了特别多的英雄。乱世之中能够有许多人本来可以成就一番大事业,无奈身体不允许,英年早逝白白浪费了聪明才智和满腹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