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延死后蜀汉还有8员大将,与文鸯相比如何?有3人成为西晋名

魏延死后蜀汉还有8员大将,与文鸯相比如何?有3人成为西晋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的百态 访问量:4394 更新时间:2023/12/29 22:50:59

1、罗宪。264年,也就是蜀亡之后的第二年。罗宪带着2000人的亡国部队硬扛东吴6万扫秋风大军。足足守了永安6个月。对手里有陆抗、步协等人,是孙休当时能凑齐的最强将领配置。

不仅如此,永安城内还有病瘟、成都正在搞兵变,蜀地上百座城池无主。且还不是龟缩挨打:面对步协率领的前部军队,首战就做到了运动歼敌。于是孙休大怒,又增派陆抗的3万前去支援。

成都平乱后,罗宪被司马昭召回晋都,被封为“凌江将军、领武陵太守”——《蜀志》。顺带带了一波亡国将领,都得到了册封。成为晋臣后,刷了东吴一波数据,多次大破孙恢、唐咨等人。

到了司马炎时期,又拔为“安南将军,假节。”对了,《晋书》还单列一传,是名副其实的西晋名将,列侯。算是变相为蜀汉报了国仇。

2、霍弋。晋初名将。大晋国的南中都督、获封侯:负责晋吴边境防御。带着一批亡国蜀将:杨稷、毛炅、董元、马融(马忠之子)等常年对交趾用兵。在8年内控制了交州全境。三分天下,请问,东吴一共有几个州?

《华阳国志》:

《三国志》和《晋书》:

8年后,东吴的确是收回了交州,但一是出兵10万;二是此时:霍弋已死,稷等必不得救——《晋书列侯传》。

值得一提的是晋灭蜀时,霍弋主动请战——请南中军北援成都,可惜被刘禅拒绝了。若能获准,当时邓艾虽破绵竹,但雒城防线还没丢。当初庞统就是在雒城被流矢所害,而刘备也曾被刘循堵在雒城1年。

事实上与姜维和罗宪相似,刘禅投降时,时任南中督的霍弋仍然控制着南中六郡。一直到刘禅被册封为安乐公——确保旧主性命无忧,才举兵北投。

3、廖化。不少人瞧不起他是演义所致。然而在正史里,廖化在北伐里堪称战功赫赫。有两个例子:一是《魏书》记载的238年,凉州名将郭淮准备派2位太守夹攻廖化。

——这个方案送给曹睿之后,被认为是可行性不高的。然而在诏书送达前线之前,魏军就败了:郭淮手下的广魏太守王赟战死,另一位太守游奕则被击溃。

第二个例子出自《三国志郭淮传》:公元248年。廖化独领一军在阴平吸引郭淮的火力。掩护姜维北出石亭,促成了蜀汉接收部分羌兵部队的任务。

我想说的是,像第1个战例根本没有被《三国志》收录。而敌国或许是认为很重要,反倒被录了下来。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你读完《魏书》之后有时不得不怀疑,像廖化这样活到蜀亡时的老将,究竟有多少功绩被陈寿掩埋。而且还不能单独列传。

如今形容老迈无用,35岁以上就找不到工作。事实上在各行业中,技能精熟的岗位哪个不是靠着“十年磨一剑”的艰苦沉淀。廖化就算是资质平平,作为一个在军中效力多年的老兵油子,凭什么就不能靠积累经验终得大成?

若论游戏数值,廖化被郭淮吊打。而在历史上,郭淮却是廖化刷数据的工具。老将军也不会想到身死之后,成为被后人嘲讽为千古名句吧?

4、张翼。担任南中督时刘胄叛变。部将建议他应立即回成都请罪——坦白从宽?而张翼决定先准备好军需再回京。最后,马忠用张翼的军需平定了叛军。这算不算将才?比较一下处事风格,是否和于禁类似?

曹操的青州兵经常劫掠老百姓,于禁决定惩治,于是青州兵诽谤于禁。于禁的部将建议应赶快回营向曹操禀明实情。于禁认为形势紧迫,决定先准备防御。确保曹操的安全。立了首功。这么来看,张翼是不是具备了相当治军名将的能力呢?

5、柳隐。诸多史料验证:小黄忠。先是跟姜维北伐,常陷阵,履立战功。蜀汉最后一战,作为姜维“前出围守战略”的一员据点将领,坚守黄金围一直到亡国。就算钟会进了剑阁,黄金围也还是在他手上。直到刘禅下令,才缴械投降。

最后被晋文帝册封为西河太守,第3位晋初名将。捎带,那些说蜀汉是阻碍华夏一统绊脚石的,此时孔明已死30年。这些不辱使命的蜀将们脑子是进水了吗?面对强敌还要负隅顽抗?

6、张嶷。文武双全。名副其实的“小诸葛”,正史里“七擒七纵”的主角。担任南中督期间,修筑不少“坞城”抵御南蛮入侵,是蜀汉治戎的关键性人物。其功绩类比邓艾筑垒堡抵御秃发树在西域的渗透。

谋略方面:一是判断出降将刺杀费壹的图谋。二是与诸葛瞻讨论东吴局势时:准确预言了诸葛恪败亡的结局。武艺方面:刚出道时只身杀退20多员土匪,救出县令夫人。第一次北伐虽败亡,但临死前杀死数倍于本部的魏军。

读完《裴注》,你会发现诸葛亮前期为蜀汉培养的诸多2、3代将领,绝对不是你感觉上的废柴角色。

7、诸葛瞻。陈寿心目中的废柴。但从临阵表现来说,正史说得很清楚:大破邓艾前军。

除了经验不足,没有统兵经历之外,其时人心思统的内部环境也是诸葛瞻败亡的主要原因。假设一下,如果是霍弋、廖化这样的老将在绵竹坐镇,大概率会据险而守,待姜维回援。

而天赋出众,独缺资历的诸葛瞻,反而急需一场酣畅淋漓的野战胜绩来证明自己。再加上江油速降、阳平关破的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传过来。初临阵的诸葛瞻,缺乏的还是时间而已。

8、王嗣。王嗣之于姜维,类比与:萧何之于刘邦,诸葛亮之于刘备。还有被夏侯惇从袁术那里挖来的韩浩。属于辅佐大将的足食足兵之才。你以为穷兵黩武的姜维9伐,实际上是建立在陇西夷族的诚心归附的大好局面。

兵法曰:车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什么萧何位列开汉四大功臣之首?比起演义里的“大战三百回合”“天下第一武功”。真实战场上的军需人才,才是千军易求,一将难得。

姜维北征,每次都要把他带在身边。王嗣还帮助蜀汉招纳了不少夷族人心,为军事行动铺平道路。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大批外族内迁蜀汉,这才是更为重要的地方。

当然了,这里还没算在演义里就很出名的:夏侯霸、傅俭、马忠。以及被陈寿埋没,隐藏在魏书、吴志里的什么:王伉、蒋斌、庞宏(庞统之子)、董厥宗预、王基、施绩等等……

这些人,按照各类史料记载的功绩,都是吊打什么文鸳的存在。正史上的文鸯,只身杀入千人阵,往返6、7次,杀上百人,可以说比《演义》里的吕布还要强。但既然是真实历史,就要按照史记的逻辑来。

真实的文鸯。亡命逃亡:有勇无谋。叛而复投:政商低下。虚领赏赐:治军无力。尽管有都督三郡大破夷族的功绩,拜护军,假节,最后还是因为反复无常,没能讨得司马炎的信任,遭诽谤而被夷族。

同为晋初名将,文鸯比司马昭、司马炎“义之”,并善终的罗宪、霍弋和柳隐如何?自有公论。

标签: 魏延蜀汉姜维东吴廖化文鸯诸葛瞻于禁西晋三国

更多文章

  • 导致司马师眼病发作而死的文鸯,为何被称为小赵云?为何下场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赵子龙,司马师,文鸯,小赵云,司马昭,毌丘俭

    被人冠以“小赵云”的文鸯,别看名字文绉绉的,其实很生猛。历代史学家评价文鸯,都对他的神勇感叹,说他“姿器膂力,万人之雄”,“出入万众,单枪匹马,所向无前”,“百战百胜,貔貅为群”。已经没有人可以相比,只好与貔貅这类猛兽为伍,按这个战力,估计也只有项羽再世,才能以跟他比划比划。所以,有人称他为三国后期

  • 文鸯被人称为“小赵云”,究竟有多厉害?他曾一人单挑数千魏军

    历史解密编辑:欢乐就是你哦标签:赵子龙,文鸯,魏军,小赵云,司马师,曹操

    总的来说,文鸯在三国演义中出场时间比较晚,战斗呢还算是不错,勉强算是一个一流水平,和之前那批超级猛将相差还是比较大的。不过文鸯的冲阵能力,那可是没有几个人能比的。可以说,在演义中,赵云的冲阵能力第一,文鸯就是第二。连罗贯中先生在写道文鸯时,都直接拿赵云来对比,称呼文鸯为小赵云!事实上,本文认为,文鸯

  • 三国演义猛将排名前二十位,文鸯力压关羽挤进前5,吕布不是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史书凌轩阁标签:关羽,吕布,三国演义,张飞,赵子龙,张辽

    在本文之前,笔者先声明几点:(1)此次排名只依靠罗贯中的原著《三国演义》,不依靠任何影视作品,也不依靠《三国志》;(2)此次排名主要依据武将的巅峰时期的巅峰战力,马超50回合拿不下曹洪,我也不会把马超排在10名之后;(3)排名时综合考虑武将的突围、单挑、斩将三种能力,不仅仅依靠单挑战绩;(4)“一吕

  • 率土之滨:文鸯砍王实战测试!马超的下位替代,上限够,下限太低

    历史解密编辑:萌小凌儿标签:马超,文鸯,魏延,杜预,吕蒙,曹操

    率土趣事儿千千万,来听凌儿慢慢盘,大家好我是萌小凌儿!话说最近晋朝武将出来之后,大家就适配的阵容也在各种的猜测。其中凌儿比较感兴趣的并不是大家所看好的杜预,因为杜预作为一个C,走物理刀,成长太低。走法刀,自带战法又是混伤,属于那点儿都沾,结果那点儿都不算强势的情况。因此,凌儿选择了文鸯,作为马超的下

  • 三国的文鸯只是个小将,为何却能出尽风头呢?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文鸯,司马师,赵子龙,曹魏,三国,关羽

    自古英雄人物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尤其是三国中涌现出的大批能人义士,在文学艺术的渲染之下已然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后人无不感叹于张飞关羽等人的勇猛善战,每每谈及三国中的武将之时,他们则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不敢说武艺最高,但最起码都是排在前面的。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光有文谋是远远不够的,能武者则成了众才能之辈

  • 文鸯的武艺如何呢?三国打斗场面最后的一抹亮色:文鸯逞威乐嘉城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文鸯,武艺,乐嘉城,邓艾,姜维,张郃

    扬州文次骞,英姿敌万人。九岁驰骏马,十二挽强弓。少年从军旅,名震乐嘉城。猛士单骑入,夜踹司马营。貔貅十万众,莫能当其锋。追者皆股战,惶惶且逡巡。匹马入千骑,来去自从容。三分称猛士,文鸯万夫雄!三国迷们都知道,在前三分时代猛将迭出,勇士如云,而到了后三国时代,魏蜀吴各方的战将们武力值就下降了一个档次,

  • 三国后期第一猛将——文鸯

    历史解密编辑:中言妍施标签:文鸯,司马师,曹魏,司马炎,猛将,三国

    在魏末晋初之时有这么一位武将在演义中被罗贯中先生称为“小赵云”,它就是三国后期魏国名将文鸯。文鸯是曹魏扬州刺史文钦之子,一身武力强横在军中作战勇猛深受当时的大将军曹爽喜爱,可以说是曹魏的嫡系武将。而且文鸯最突出的就是他的冲阵能力,在《资治通鉴》中记载:“文鸯以匹马入数千骑中,辄杀伤百馀人,乃出,如此

  • 《三国演义》中,文鸯比五虎将哪个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文鸯,张郃,张飞,邓艾,黄忠,关羽

    喜欢看《三国演义》的朋友都能够发现一个现象:以蜀汉五虎全部谢世为标准(或者以魏蜀吴全部称帝,三国正式形成为标准),将三分时代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三分时代,英雄辈出,猛将如云;而后三国时代的战将们的武力值有一个很明显的下降,拿得出手的就没几个人了。筷子里面拔旗杆,勉强选出来几个,战绩都不甚理想,厮杀场

  • 三国演义:文鸯单骑退雄兵与赵子龙单骑七进七出,谁更胜一筹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文鸯,刘备,张郃,邓艾,赵云,赵子龙,古装剧,曹操手下,三国演义(电视剧)

    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三国前期,强将如云。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关羽斩颜良、诛文丑;许褚大战典韦;马超恶斗张飞;许褚酣战马超;赵云长坂大战……这些打斗场面已成经典,让读者过目难忘,也为演义增色不少。而三国后期,由于超一流高手们相继离世,再也难现经典的打斗场景,小

  • 三国后期的第一猛将文鸯,若单挑张飞赵云许褚典韦,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原始人侃历史标签:张飞,赵子龙,许褚,典韦,文鸯,马超

    单挑张飞会输,对阵赵云能平,面对许褚、典韦可以取胜。三国时代猛将如云,吕布单挑无敌,关羽骄傲又勇猛,马超年轻气盛,黄忠老当益壮,典韦力大无穷,许褚敢于赤膊上阵,赵云一生从无败绩,这些猛将的武力值也均达到了顶流水平。不过若仔细观察的话,你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大部分猛人基本扎堆在了三国前期。虽然三国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