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马谡不可大用,刘备是怎么看出来的,你看马谡干了什么

马谡不可大用,刘备是怎么看出来的,你看马谡干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生活磁场 访问量:2006 更新时间:2024/2/21 10:28:36

早在托孤之时,刘备就已谆谆告诫诸葛亮不要在关键位置重用马谡,可惜诸葛亮并没有听从。街亭一战,马谡刚愎自用,惨败于张郃之手,致使北伐中原功败垂成,令人扼腕。回头再看刘备的神奇预言,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我有孔明,如鱼得水”,这是刘备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刘备是三国时期仅次于曹操的人物,号称“打不死的小强”,戎马一生,英雄一时。在刘备死之前,除了将蠢儿子刘禅托付给丞相诸葛亮以外,也同时告诫诸葛亮“马谡不可大用”。而对于刘备的这一告诫,诸葛亮选择了阳奉阴违,最后在北伐时因为马谡丢街亭而功败垂成,堪称诸葛最大的失误。那么,抛开结果不谈,刘备是怎么看出马谡不可大用的?只是靠运气吗?

《马谡传》中详细记载了刘备对诸葛亮的嘱托:“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对于蜀汉政坛崛起的新星马谡,刘备持保留意见,苦口婆心叮嘱诸葛亮不要重用马谡。其实,这一句已然交代了刘备不看好马谡的依据,那就是“言过其实”。《三国志》比较简略,很多事都是一笔带过,这里也不例外。

要解析这个疑问,首先得说清楚什么叫“言过其实”。据汉语词典解读,“言过其实”的含义是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其同义词有夸大其词、夸夸其谈。说到这里,其实就很容易想到被史书批评为纸上谈兵的赵括,同样也是一个夸夸其谈的人物,与马谡非常的相似。那么刘备为什么会觉得马谡“言过其实”呢?

《马谡传》记载:“良弟谡,字幼常,以荆州从事随先主入蜀,除绵竹成都令、越隽太守。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从马谡的传记来看,马谡最早就有跟随刘备,刘备是有条件深入了解马谡的。马谡主要的官职都是文官一类,在刘备手下就不曾参与直接的军事。可是偏偏马谡又“好论军计”,因此而让刘备瞧不上眼。

其实,从刘备本人的拼搏过程就能看出端倪。刘备从最初在公孙瓒手下效力,到逐渐成为一方诸侯,并不是靠在诸侯面前高谈阔论,而是真刀真枪的拼出来的名声。不论是袁绍还是刘表,或者是孙权、刘璋,都把刘备安排在对抗曹操的第一线,这就是大家对刘备打仗厉害的公论。

另外,在历史上,刘备在死之前,人事安排非常的分明。武将如关羽、张飞、黄忠魏延,谋主如法正庞统,后勤和统领内政交由诸葛亮,内务交由赵云,基本上可以说是人尽其才,安排得恰如其分。而这些人,在其位置上也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说明刘备确实有识人之明。刘备安排马谡,也是安排的内政一类。

《三国志》:五年,随亮汉中。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

在大家的印象中,马谡打输街亭之战中,似乎就没有消息了。但是从三国志的综合分析来看,马谡在打输街亭之战后,是抛弃了军队逃跑的,他并没有想着死战或者把军队带出去,相反,许多蜀汉溃兵还是王平给收拢的,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马谡这人,真的是缺乏担当!身为主帅,在战败之际,要么你就直接死战不降,这样的话大家会称赞忠义,要么就把军队尽可能地带回去,这样也算是进退有据,挽回损失。但马谡的操作完全违反了这两点,直接逃了,而他这一套,就更加坐实他名不副实,缺乏担当的标签,最终只能被杀!

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本文认为,马谡在刚进入益州时,其实是深受刘备器重的,刘备为了锻炼马谡,甚至直接把马谡给提拔成为了越嶲太守,只不过马谡的表现非常差劲,他贪念荣华,不愿意去艰苦的地方锻炼,给刘备留下了一个缺乏担当的印象,所以刘备才会说马谡这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更多文章

  • 马谡成功在街亭堵住张郃,诸葛亮的北伐是否就能成功?希望不大!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张郃,马谡,魏延,蜀汉,北伐,三国,诸葛亮,赵子龙,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诸葛亮给马谡的任务就是在街亭拖住魏军,最好的办法就是于要道处设防。由于人马无法展开,短时间内魏军人数上的优势无法发挥。而因为魏军是去救援,不会恋战。时间一拖,士气自然受损。而守军等不来援军,大概率投降。这样的话,诸葛亮就能带军增援街亭,张郃必然要考虑退守陈仓一线以图进取。曹真会领兵增援,他怎么增援?

  • 若马谡堵住街亭,蜀汉将会发生5种不可控制场面,姜维都无可奈何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姜维,马谡,曹魏,蜀汉,诸葛亮,东吴

    公元228年,诸葛亮以声东击西之计,成功取得陇右三郡,剩下两郡只需要马谡堵住曹魏援军最多也就半个月左右,诸葛亮就有信心把陇右的五郡全部划入到蜀汉的版图之中。然而,马谡在街亭却掉了链子,不但没有守住街亭,反而把诸葛亮的精兵给消耗殆尽。不过俗话说得好:“骞翁失马焉知非福”,凡事都有两面性,马谡虽然失败,

  • 青海发现数枚竹简,揭开历史真相,专家:诸葛亮难怪要杀马谡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诸葛亮,马谡,蜀汉,魏国

    文/玉浊清青海发现数枚竹简,揭开历史真相,专家:诸葛亮难怪要杀马谡有很多小伙伴们都是三国迷,对三国中的人物也是耳熟能详,对一些经典事件更是熟记在心,相信大家对诸葛亮挥泪斩杀马谡都不会陌生,有人觉得诸葛亮太过于残忍,这可是他的爱将,在同僚当中也是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可是他的遭遇却令人唏嘘不已,那么诸葛亮

  • 为啥一定要斩杀马谡?诸葛亮真正的目的太狠了,令赵云都害怕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马谡,诸葛亮,赵子龙,蜀汉

    诸葛孔明一生运筹帷幄,为蜀汉江山的建立呕心沥血,但是诸葛亮也犯了许多大错,失荆州,失街亭都和诸葛孔明有不小的干系,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更是广为人知,但是诸葛亮斩马谡的原因却十分复杂。马谡的失误在马谡请兵以前,诸葛孔明就先从街亭一战的意义上来告诫马谡,街亭地位十分重要,如果街亭有失,蜀军就相当于全军覆没,

  • 如果马谡守住了街亭,诸葛亮的北伐能成功吗?不可能

    历史解密编辑:花颜语心标签:马谡,诸葛亮,张郃,赵子龙,魏国,姜维

    三国时期的马谡是个悲剧人物,更准确地说,是自己把自己祸祸成悲剧的人物。守街亭前的马谡,智谋出众、风流潇洒、前途无量。可能是因为太顺了,马谡自认为天老大、诸葛亮老二,他老三,谁也看不起,谁也不放在眼里。所以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问谁要去守街亭的时候,马谡第一个蹦了出来,让我来!但纸上得来终觉浅,年

  • 非只街亭之过也,挥泪斩马谡的真实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历说观标签:马谡,诸葛亮,关羽,赵子龙,赵括,刘备

    我想,三国时期的人也会和我们一样嘲笑赵括用兵吧。俗话说,读史可以明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要学会站到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这些道理我相信我们普通人都懂,就更别说那些能记录到史书上的狠人了。可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以此为鉴呢?今天来谈一谈诸葛亮为什么非要斩马谡。长平之战一、街亭太重要先

  • 诸葛亮斩马谡真是因为违抗命令?其实是大洗牌,还有5人跟着遭殃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诸葛亮,马谡,蜀汉,刘备,赵子龙,曹操

    马谡是诸葛亮晚年时期重用的一位将领,大家一定非常熟悉的一件事便是其亲自处决马谡,在人才匮乏的蜀汉,诸葛亮为什么会如此坚定呢?处决马谡的理由便是其未听从诸葛亮的命令指挥,擅自做主自作聪明,导致街亭被攻占,让曹魏占得先机,使得蜀汉变得十分被动,犯下如此罪过,如不处决必然使得军心涣散,有违军纪。不听从调遣

  • 如果马谡听从诸葛亮的安排,平地筑城,能抵御数倍的魏军吗?!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马谡,诸葛亮,魏军,姜维,魏国

    诸葛亮北伐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其中第一次北伐出人意料,而魏军最弱,成功的机会最大。当时,诸葛亮已经攻占了天水等许多城市,还收集了姜维,形势非常好。这时候,魏军援军到了,诸葛亮派马谡坚守街亭,抵挡魏国援军。然而,马谡只是纸上谈兵,不知道如何利用地形,最终不小心失去了街亭。如果马谡按照诸葛亮的安排,在地

  • 街亭失守的真正原因很复杂,马谡的战略很宏大,失败的原因很特别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马谡,诸葛亮,曹魏,蜀汉,赵子龙,张郃

    诸葛亮是我国三国时期蜀汉的著名军事家,他一生运筹帷幄,长于计谋,在我国民间都有很多传说。像诸葛亮的空城计,草船借箭等等。几乎是家喻户晓。但是诸葛亮一生也犯过错,而且犯的还是大错,就因为他一念之错,后来再也无机会去弥补了。以致于蜀汉在三国中的地位慢慢的衰败下去。这件事发生在公元228年,诸葛亮发动第一

  • 如果当时马谡守住了街亭,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能不能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马谡,诸葛亮,蜀汉,曹魏,张郃,关中

    这得看你怎么定义北伐成功。如果说拿下陇右就算北伐成功,那么如果当时马谡守住了街亭,那么还是有可能成功的。但如果说消灭曹魏,一统天下才算北伐成功,那么守不守得住街亭都没有任何意义,毕竟就蜀汉那10万兵力,防守益州一州之地或许问题不大,但想要一统天下还真不可能。街亭很重要吗?说实话街亭这个地方还真没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