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杀杨修后,一日遇见杨父:为何消瘦甚多?杨父一句话沿用至今

曹操杀杨修后,一日遇见杨父:为何消瘦甚多?杨父一句话沿用至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廊人 访问量:2983 更新时间:2024/2/5 0:30:58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读三国,一定不会错过的就是曹操

曹操的历史评价褒贬不一,对立不一。

就是这样一位乱世枭雄,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曹操的出生就带着玄幻色彩,曹府上空巨龙腾飞。

就像武则天出生时天现祥瑞,这样的人注定不凡。

不过不如武氏出落得貌美如花,曹操的相貌可谓是一言难尽。

天分极高,学习很快,文韬武略都信手拈来。

但生性骄傲自大,脾气暴躁,生而多疑。

这样一个人,评价纷纭,有赞扬他功绩的,也有批评他多疑猜忌的。

曹操剧照

这样的性格让他杀伐果断,宁愿错杀也不放过。

自视极高,虽然天赋能力也高,但总有更厉害的人存在。

曹操见不得比自己聪明的人在自己身边长期存在。

会有一种被比下去的感觉,他很不喜欢。

而恰恰杨修就是这样的人。

杨修身世显赫,相互牵制

杨修作为在曹操的身边出谋划策部下,为什么可以做到制衡曹操?

杨修一家一直是汉室的忠臣,也出了很多重臣。

到了杨修的父亲杨彪之上,已经出了三位太尉,“

四世三公”

之家也是因此而来。

正是因为他的显赫出身,连曹操也不得不顾及。

有着这样的家庭背景,也难怪杨修这么嚣张了。

在和曹操的相处中,经常不给曹操面子,有话直说,也不管曹操是否高兴。

要不是这样的家世让曹操不敢动他,想必一开始就会丢了性命。

这样看来他确实有狂的资本,这样的家族,放在当时可是地位颇高的。

所以还是汉室臣子的曹操,奈何不了他。

杨修这么不给他面子,换了谁都会有所顾忌,更何况是心怀天下的曹大人。

所以杨修被诛,在意料之中,他的聪明有点太锋芒毕露了。

曹操想要成就大业需要聪明的人从旁辅助。

但过于聪明并且外露过多也不是一件好事。

不懂得收敛,只顾着展现自己很容易被别人抓住把柄。

可杨修年轻气盛,不懂这个道理,最终落得凄惨下场。

杨修被杀的缘由

杨修家世显赫,又自幼聪颖过人,

年纪轻轻就中了举人,后来到了

曹操的账下任职。

随着曹操南征北战,看着曹操一路从曹大人到成为魏王。

曹操能有一番造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收纳了很多有用的人才。

曹操最初只是一介汉臣,在已经落没的王室里当一个臣子。

他自然是不甘心的,他的雄才大略不允许他就这样了了一生。

开始广纳贤才,为自己所用。

在部分史实记载中,曹操为了纳取这些人才是很舍得付出的。

书中记载曹大人对下属是很优待的。

所以前期的曹操身边,聚集了大量的能人异士。

得到厚待和重用的,更是为了曹大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有这样的胸怀和魄力,曹操必然走向人生巅峰。

能力大,部将优秀,自然就不甘心屈居人臣。

三国末期三分天下,曹操独占一方。

从无法施展的曹大人坐上了魏王的宝座。

随着身份的转变,曹操的个性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开始变得多疑,对身边的人都不信任。

权力过大的人、武艺高强的人、过于聪明的人……

这些他费尽心思收纳过来的的贤才的优点。

逐渐变成了魏王的眼中钉肉中刺。

这时候的曹操不允许太过优秀的人存在。

能力出众懂得收敛的人还算好,不容易被抓住把柄。

像杨修这样锋芒毕露的人,被处理是迟早的事。

他依然直来直去,从来不给曹操留颜面。

殊不知魏王已经不是从前的曹大人了。

曾经对杨修还有所忌惮,这时候已经很难受到四世三公的约束了。

一旦有了把柄,就可以直接处置杨修。

说来有些离谱,最后送走杨修的是一盘“鸡肋”。

这大概是史上唯一一位因为这么离谱的罪名被处置的臣子。

事情发生也很微妙。在一次与孔明的交战中,又一次遇到抉择。

手下来请曹操做决断,曹操思考过后拿了一盘鸡肋当做答案。

这是曹操经常使用的文字游戏。

就像“一盒酥”一样,魏王喜欢给下面的人出题。

看着他们各种理解,花样百出,最后称赞曹操的高明。

可他杨修偏不,他知道答案就要直接说出来,不会阿谀奉承。

他直接点出鸡肋的意思是“

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

直接揭穿了曹操的想法。

这样的做法让曹操大为不爽,感觉被下了面子。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杨修的确聪明过人,能够很快理解曹操给出的文字游戏。

但他不懂得人情世故,往往会吃力不讨好。

当然了,曹操要取一个人的性命也会给他一个正经一点的罪名。

毕竟不能在史书上记一笔,说今天因为一盘子鸡肋就要了他的命。

这样的理由显然是难以服众的。

什么都要讲求一个名正言顺,这就需要给他一个合理的理由,一个让杨修不得不被处置的理由。

于是乎,曹操就以泄露机密背叛自己的罪名,

理所当然的除掉了杨修。

在古代功高震主,背叛旧主的后果都是非常严重的。

更何况是曹操这么多疑的一个人。

说来也不是完全的胡乱给他定的罪名。

曹操

杨修的站队倾向于曹植一边,站在了魏王的对立面。

毕竟是四世三公的后入,对汉室还有着一份忠诚。

曹植不能说心向汉室,但人家的态度很诚恳啊。

没有曹操那么大的野心和抱负,低调处事,不锋芒毕露。

在表面上,曹植还对汉室保持着尊敬。

这也是杨修站队倾向于他的原因所在。

杨修被杀实属必然

连杨修自己最后都表示,想不到自己这么晚才被治罪。

他一直高调的展示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经常跟曹操作对。

他也很清楚曹操是容不下他的,只不过最初碍于他的家世背景有所忌惮。

一旦过了相互制衡的界限,魏王的权力大过曹大人了。

也就不用再顾及什么世家了,这时候的汉室都已经岌岌可危了。

自身难保的汉室,自然也就庇佑不了过去的世家了。

东汉末年三国分立,这时候谁能笑到最后就能成为赢家。

杨修的聪明最后成了被治罪的理由。

杨修的结局有其历史必然性。

改朝换代的节点,作为前朝世家,还在尽力维护着王室的最后一点颜面。

对于野心勃勃的魏王来说,这样的人只会是成就霸业路上的阻碍。

再说了,这个人老仗着自己聪明,从来不给曹操留面子。

这样的人早该被处理了,一直留在身边迟早会是祸患。

三分天下分了一杯羹的魏王,手握一方最高权力。

这些贵族,他早就看他们不爽了。

之前一直碍于汉王室的情面,大家相敬如宾相安无事。

现如今他的权力已经在臣子只上了,是一国之君了。

再也不能被这些贵族世家牵着鼻子走了。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魏王诛杀了不少他觉得有二心的臣子。

他的多疑骂名也因此而来,却也不是空穴来风。

那盘鸡肋只是一个“炮灰”,随便找个由头罢了。

魏王开始清洗自己的手下,把这些贵族架空的架空,处置的处置。

培养起自己选的一批新生力量,这是宏图大业的重要一步。

悄悄站队,在曹操背后搞小动作的杨修,丢掉性命只是时间问题。

他明面上老跟曹操作对,但没有把自己的心计表露出来。

在暗处做一些有可能威胁到魏王一统天下的事情。

就像他最后的罪名一样,泄露了秘密。

终于在曹操对他忍无可忍的一天,下令除掉了他。

除掉杨修之后依然没有改善疑心病,同样的事情经常有发生。

一日见了杨修的老父亲,问其近况,留下了千古名句。

没有了杨修之后,过了好长一段时间,魏王见到了他的父亲杨彪。

看似关心他的身体,问他怎么瘦了这么多。

杨父表示自己已经老了,后悔自己没有先见之明,到老了还要送走儿子。

表示了自己的忠心,也留下了“

老牛舐犊

”这一成语沿用至今。

足以见得一位老父亲深切的痛心和惋惜。

这是杨氏父子之间最真挚的感情。

但这样的感情,在那样的乱世之中,是很难得到两全的。

除掉杨修是必然,是杨彪也改变不了的事实。

结语

太聪明了有时候也不是一件好事。

杨修这样聪明的人才,最后也因为自己的聪明离世。

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他自己太过高调的缘故。

如果懂得收敛,低调做人结局也许会不一样。

参考文献

《三国演义》

《曹操全传》

《后汉书·杨彪传》

标签: 曹操杨修魏王杨彪曹植曹魏诗人汉朝武则天

更多文章

  • 曹操杀杨修后,笑问其父杨彪怎么瘦了?杨彪:老牛舔犊之爱

    历史解密编辑:壹线故事汇标签:曹操,杨修,杨彪,丞相,艺术家,三国,曹操麾下

    东汉末年分三国,魏蜀吴争霸天下,对于三国时期的那段历史,可能很多人都难以释怀,毕竟那个乱世出了太多的人才,让人意难平,其中最著名的可能就是乱世枭雄、末代奸臣曹操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东汉末年的曹操成了大汉政权的实际掌舵者,曹丞相文采卓然,野心勃勃,却又多心多疑,例如曹操怒杀杨修就是其疑心重的典型体现。

  • 这,或许是杨修真正殒命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妈耶冯宝宝标签:杨修,曹操,曹丕,曹植,丞相,刘备,杨彪,三国

    杨修,字德祖,太尉杨彪之子。算得上是一个聪明有才华的人,连狂士祢衡也认可他。人们一般认为,杨修的不幸是缘于立储之争。曹操决定立曹丕为储后,为了防止杨修从中添乱,弄得兄弟相争,祸起萧墙,就于临终前把他给解决了。据有关史料来看,也不尽然。一、杨修之殒命,与立储之争关系不大。曹丕和曹植争当王储时,杨修是帮

  • 杨修,点破曹操的梦

    历史解密编辑:蒋南强读历史标签:曹操,杨修,丞相,东汉末年,诸葛亮,刘备

    中学语文课本中曾经有一篇名为《杨修之死》的课文,文章讲述了东汉末年才子杨修被曹操妒忌才华,并最终杀害的故事。这个故事节选自小说《三国演义》的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改编自正史《三国志》中的真实事件。东汉末年,战乱连连。汉相曹操征讨孙权刘备联军,大败于赤壁,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曹操败

  • 司马懿和杨修都很聪明,为什么曹操杀了杨修却留下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杨修,曹操,汉朝,司马懿,史说三国

    曹操出兵汉中,欲占领此地威胁蜀汉,但是被刘备拼尽全力抵抗,进退不得,正在郁闷,正好晚餐来了,曹操望着眼前的鸡肉汤,随口说出来记了两个字。并将这两个字作为当天晚上的口号,杨修知道这件事之后,就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两个字,成功推测出了曹操想退兵的意思。杨修自幼为人好学, 有俊才,在建安年间被推举为

  • 杨修司马懿都是曹操心腹大患,为何他杀掉杨修,却放过了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笑春风标签:曹操,杨修,司马懿,曹丕,曹植

    曹操临去世前,在心目中依然存有着两个心腹大患。这两个心腹大患一个是杨修,一个是司马懿。于是在汉中之战时,他以扰乱军心的罪名把杨修杀掉。但是对司马懿,他只是警告了一下曹丕,就放过了他,这是为什么呢?一、不得不杀的杨修。有人说杨修被杀是因为他站错了队,参与到曹植集团与曹丕争夺世子之位,这看起来有几分道理

  • 曹操处死杨修,故意问杨修父亲什么感受,杨彪用一句话回答

    历史解密编辑:共醉明月标签:杨修,杨彪,曹植,东汉,诗人,曹操手下

    公元219年,曹操处死了杨修,杨修临死前却说:“我觉得自己死的太晚了”。杨修80岁的父亲杨彪,听说后也说道:“杨修早就该死”,并谢谢曹操对杨家的照顾。历朝历代都不缺聪明睿智的才子,这些饱读诗书的人才,也都会辅佐帝王,达到功成名就的目的,但是,同样也是高危的职业,稍有不慎就会功败名裂的结局。杨修就是三

  • 曹操杀杨修后,笑问其父杨彪怎么瘦了?杨彪回答成千古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曹操,杨修,杨彪,司马懿,东汉,三国,曹操麾下

    曹操杀杨修这件事情,至今仍然不少人争论不休,一些人认为曹操小肚鸡肠,嫉妒别人的才华,所以才将杨修杀害;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是杨修自己恃才傲物、目中无人,所以才有了杀身之祸。不过很少有人知道的是,杨修死后,曹操还笑问其父杨彪怎么廋了?但杨彪给出的回答,最终造就了一千古名言。聪明反被聪明误《三国演义》这本小

  • 杀杨修后,曹操碰见杨修老爹:怎么消瘦了?杨彪:我又不是金日磾

    历史解密编辑:解压捏捏标签:曹操,杨修,杨彪,金日磾,刘备

    杀杨修后,曹操碰见杨修老爹,杨修老爹一番话,问的曹操哑口无言建安24年,刘备驻军定军山,与曹操手下悍将夏侯渊争夺汉中,最终夏侯渊兵败,被黄忠斩杀,不久,曹操亲自出征,夺下汉中,但此时的曹操,却陷入两难境地。退,汉中必定再次落入刘备之手,夏侯渊等于是白死了,可若是进,刘备又坚壁不出,曹操根本占不到便宜

  • 曹操杀了杨修之后,笑问杨彪怎么瘦了?杨彪的回答造就一千古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说史道明标签:曹操,杨修,杨彪,丞相

    曹操是历史上很有名气的枭雄,凭借自己的实力拉起了一大帮子人马逐步统一了北方的广大地区,成为东汉末年最有实力的地方军阀。曹操手下人才济济,早期有典韦、郭嘉等等,后期有荀彧、杨修等一干人,特别是杨修,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让曹操一度很是受用。然而,聪明过头的杨修却在不经意间碰触了曹操的逆鳞,最终被曹操推

  • 曹操杀了杨修,笑问其父杨彪为啥瘦了?杨彪的回答造就一千古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曹操,杨修,杨彪,曹植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古代有才能的人,通常会因为不被他人理解,或者因为各种各样情景而陷入困境,杨修可能就是这种人,他的结局相当的惨,被曹操所杀。但是杨修被杀是因为曹操嫉妒他的才华,还是因为“扰乱军心”,或者另有他因呢?那他的父亲杨彪在面对曹操的时候,说了什么话,竟然成为了千古名言呢?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