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霸(生卒年不详),字宣高,泰山郡华县(今山东费县方城镇)人。东汉末年,臧霸和父亲逃亡到东海郡。黄巾起义时,臧霸从属陶谦,击破贼众,拜为骑都尉。因此,臧霸曾是徐州牧陶谦的部下。不过,臧霸与孙观、吴敦、尹礼等聚合兵马,臧霸为统帅,屯于开阳一带,自成一方霸主。从这一角度来看,臧霸可以称之为半独立的一位将领。
一
建安二年(197年),在吕布从刘备手中夺取徐州后,臧霸先是和吕布交战,后来则选择和吕布联合。建安三年(198年),曹操讨伐吕布时,臧霸等人曾率军支援吕布。吕布被擒后,臧霸隐身匿藏,然而曹操点名搜索,寻得臧霸,一见之下大悦,便使臧霸招降吴敦、尹礼、孙观、孙观之兄孙康等,往见曹操。曹操以臧霸为琅邪相,又各任用吴敦等,割青、徐二州委任于臧霸。
对此,在笔者看来,臧霸在徐州、青州等地盘踞已久,堪称地方豪强,而曹操当时还需要对付袁绍等强敌,于是就暂时放手臧霸来执掌青州和徐州。进一步来说,这凸显出曹操在用人上的魄力。
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相拒,而臧霸数以精兵投入青州,所以曹操不用顾念东方之事,能专心应付袁绍。因此,臧霸虽然没有直接参加官渡之战,却也立下了战功。
建安十年(205年),曹操破袁谭于南皮,臧霸等前往祝贺。臧霸便求遣子弟及诸将之父兄家属前往邺城,也即让自己的家人到邺城到人质。面对臧霸的这一举动,曹操表达了安抚的态度,并且将臧霸的家人都册封为列侯。至于臧霸本人,也被曹操拜为都亭侯,加威虏将军。
二
建安十一年(206年),臧霸与于禁讨昌豨于东海,昌豨降,为于禁引用法令所诛。建安十二年(207年),臧霸与夏侯渊讨黄巾余贼徐和等,再算上前讨昌豨之功劳,迁为徐州刺史。
建安十四年(209年),张辽围剿陈兰时,臧霸与于禁征讨梅成。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冬,臧霸从讨孙权,先登入阵,再入巢湖,攻破居巢。后来,孙权派遣徐详乞降,曹操还师,便留臧霸与夏侯惇等屯居巢。
黄初元年(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即位。在此背景下,臧霸迁镇东将军,进爵武安乡侯,都督徐州诸军事。到了这个时候,臧霸作为手握兵权的武将,地位已经不输张辽、张郃等五子良将了。
黄初三年(222年),曹休督领张辽、臧霸等人,在洞口一带征讨吴将吕范。臧霸以轻船五百、敢死万人袭攻徐陵(京口),烧攻城堑,杀略数千人。随后又渡江杀到长江南岸,被全琮、徐盛等人击退,臧霸部将尹卢也被敌军斩首,臧霸只好撤回。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次跟随曹休征讨东吴,成为臧霸最后一次作战经历,因为他最终被曹丕夺走了兵权。
三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公元222年后,臧霸被征为执金吾。每有朝廷要务,曹丕都经常征询臧霸的意见。执金吾,古代护卫京城的官吏。虽然在汉朝时期,执金吾可以执掌禁军。但是,在三国时期,魏蜀吴的禁军主要是被中领军、中护军所掌握的。所以,臧霸来到都城洛阳,仅仅获得了一个虚职。相对于之前的镇东将军、都督徐州诸军事,这可以说是明升暗降了。
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曹丕此举,是因为臧霸并未曹操的嫡系,而且他在东汉末年泰山贼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自己的势力集团。也就是说,曹操在世时,臧霸始终处于一种半独立的状态,他甚至多次违背曹操的命令。公元220年,在曹操病逝后,臧霸麾下的士兵居然一度发生混乱,“霸所部及青州兵,以为天下将乱,皆鸣鼓擅去”。而这,无疑让曹丕感到忧虑。
四
最后,曹丕刚刚即位的时候,因为地位不稳,所以通过官职的册封来笼络臧霸等人。不过,在顺利掌握大权后,曹丕自然要解决以臧霸为代表的泰山豪强集团,于是他派曹休都督青、徐二州,对此,臧霸口出怨言,这同样激怒了曹丕。于是,曹丕认为臧霸可能怀有二心,从而通过臧霸来朝见的机会,夺取了他的兵权。当然,在没有明确谋反证据的前提下,曹丕也不可能对臧霸赶尽杀绝。
公元226年,魏明帝曹叡即位后,增臧霸邑五百户,并前三千五百户。不久之后,臧霸去世,追谥曰威侯。其子臧艾嗣任。正始四年(243年)七月,臧霸得享从祀于曹操庙庭。对此,在笔者看来,配享曹操庙庭,无疑是对臧霸二十多年赫赫战功的最好肯定。虽然最后被夺走了兵权,但是,臧霸不仅得到了善终的结局,其后人也继续在曹魏为官,这样的结果已经是差强人意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