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听闻东吴陆逊大败魏都督曹休于石亭,曹休气病而逝。东吴遣使致书蜀主,请兵伐魏。孔明向蜀主上出师表,决意二次北伐中原。孔明的行军路线正如司马懿所料,仿效韩信暗渡陈仓,遇魏将郝昭筑城阻挡,先锋魏延连夜攻打此城,攻不破。军中部曲靳祥,向孔明请命说服郝昭来降。靳祥与郝昭是同乡好友,郝昭以各为其主,国事为重请靳祥离城。孔明见郝昭不识时务,令大军加紧攻城,始终攻不破。
郝昭为何不听好友靳祥的劝说投蜀?
- 郝昭为人公私分明。郝昭为人处事公私分明,他与靳祥是同乡好友,知道靳祥来劝降他投蜀,郝昭立即反脸,对靳祥道:“诸葛亮是我国仇敌也!吾事魏,汝事蜀,各事其主,昔时为昆仲,今时为仇敌!汝再不必多言,便请出城!”
- 郝昭忠于魏国。郝昭忠于魏国,身为魏人,热爱自己的国家。
- 郝昭不负司马懿的举荐之恩。郝昭以前官任杂号将军,不受重用,是司马懿举荐他来镇守陈仓要道,司马懿对郝昭有举荐之恩,郝昭不想辜负司马懿的厚望。
孔明为何攻不破陈仓魏城?
- 魏将郝昭善于守城。司马懿在孔明第一次北伐中原失败后,对魏主言,孔明第二次北伐中原,必仿效韩信暗渡陈仓要道,向魏主举荐善于守城的魏将郝昭,来陈仓筑坚城,阻挡蜀军的二次北伐。郝昭此人能得到司马懿的赏识,说明他在守城方面非常出色。
- 魏国多年前做好守城准备工作。魏主经司马懿的提醒,在孔明第一次北伐失败退守汉中时,魏国开始在陈仓要道修建各项军事设施,坚城,鹿角,深沟高垒,来阻挡蜀军的前进方向。
- 城坚壕沟深,遍排鹿角。陈仓阻城非常坚固,护城河宽广水深,遍排鹿角,军卒战马难行。
- 魏军精锐将士守城。镇守此城的魏军主力,是魏国的精锐部队。这些魏国老卒打仗经验丰富,勇猛善战,令蜀军吃了很大苦头。
魏军都督曹真听说蜀军攻打陈仓要道,令魏军猛将王双引军二万前来助郝昭。孔明令裨将谢雄、龚起战王双。双方大战,王双不过数回合,斩谢雄、龚起于马下。孔明大惊,忙令廖化、王平、张嶷三人夹击王双。王双诈降,张嶷追来,被他用流星锤击伤,王平、廖化救出张嶷,蜀军大败。王双初战告捷,在陈仓城下筑起重城,深挖壕堑,守御陈仓更严。
王双为何能打败蜀军?
- 王双勇武,武艺高强。蜀军后期,名将大都逝世,五虎上将只剩下魏延,其他将领武艺水平只算中上。反面魏将,名将辈出,张郃、王双都有万夫不挡之勇。孔明北伐曹魏,越到后期,蜀军无大将,最好只能让武艺中上的廖化为先锋。魏将王双,使六十斤大刀,开两石铁胎弓,暗藏三个流星锤,百发百中,悍勇异常。
- 魏蜀两军正面交锋,蜀军诸将不是王双对手。魏国猛将王双首次出战,几个回合,阵前斩蜀将谢雄、龚起。廖化、王平、张嶷三大将联手,才压得住他。魏延想出战王双,孔明怕魏延有失,不让他出战。
- 王双不贪功冒进,只以坚守陈仓为主责。王双悍勇,作战勇猛,首战打败蜀军后,不贪功冒进,牢记军令,协助郝昭镇守陈仓要道。他领军在陈仓城下再筑一城,深挖壕堑,与郝昭相呼应,应对蜀军的攻袭。
孔明见陈仓要道难进,问计姜维。姜维献诈降计,引曹真前来送死。孔明同意。姜维令心腹给曹真送信,言以前投蜀迫不得已,现想重归魏国,愿为内应,引军与魏军夹击蜀军。曹真大喜,深信不疑,部将费耀担心有诈,愿引一军接应姜维。费耀中姜维计,进蜀军埋伏,以身殉国。
曹真为何中姜维的诈降计?
曹真不知孔明收姜维为衣钵传人。姜维投蜀,是被逼无奈,迫不得已。姜维刚开始见势不可为,投蜀是保住自己的性命。姜维见孔明后,孔明以礼相待,并坦言对姜维军事才能人品极为欣赏,欲传授平生所学。姜维诚心实意,拜孔明为师。
曹真认为姜维是魏国人,投蜀迫不得已。曹真认为姜维是魏国人,在当时战败,又被自己人误解是汉奸,走投无路下投蜀是迫不得已。他这样的想法是人之常情,但军国大事,哪是他这样简单推理。
曹真作战欠乏谋略,易相信人。曹真作战,一向欠缺谋略。曹真军事才能一般,他能当魏军都督,执掌军事大权,很大原因,他姓曹,是皇亲国戚,深受魏主深任。
曹真听到费耀阵亡,后悔莫及,与郭淮商议退兵之策,向魏主言蜀兵又出祁山,魏军损军折将,形势危急。魏主召司马懿问策,司马懿向魏主建言,蜀军出祁山,粮草难继,让魏军坚守月余,蜀军缺粮必退。曹真得司马懿的谋略,坚守不战。
司马懿不愧是孔明的死对头,深明韬略,蜀军的缺点,司马懿非常清楚,让魏军坚守不出,陈仓要道坚守住,蜀军不得不退兵。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删。
喜欢三国的朋友,请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