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曹操因为徐州牧陶谦手下都尉张闿杀了自己父亲曹嵩,一怒之下起兵攻打徐州,为父报仇。曾经救了曹操一命的陈宫赶来为陶谦说情,却被曹操拒绝。陈宫自觉无颜回去见陶谦,就去投奔了陈留太守张邈。恰好此时吕布也在张邈那里,陈宫就游说他去攻打曹操的根据地兖州,最终引发了曹操和吕布之间的兖州大战。
而在兖州之战中,吕布手下和张辽并列并列八健将之首的臧霸表现非常活跃,首战濮阳就和曹操手下大将乐进战了一个难分难解,接着西寨之战中又和张辽联手杀败了曹洪、吕虔,火烧濮阳时赶了曹操一个落荒而逃。后来臧霸又跟着吕布逃到徐州,继续为他效力。直到曹操再度东征徐州,吕布兵败,白门楼被杀,在外地的臧霸才接受曹操招降,归顺了曹操。
因为《三国演义》流传广泛,所以很多人都认为臧霸一直就是吕布的手下,不过历史上可并非如此。
臧霸是泰山郡华县人,他父亲臧戒原本在县中担任狱掾,后来获罪入狱。臧霸带着几十名食客在臧戒押送路上将他劫走,然后父子二人一起流亡到东海郡,从而闻名乡里。后来陶谦赴徐州上任镇压黄巾军起义时,因为听闻臧霸武勇过人,就将他招抚,让他招募士兵,协助自己和黄巾军作战。
臧霸没有辜负陶谦的信任,在战斗中屡建战功,被陶谦拜为骑都尉,混了一个出身。此后臧霸就一直在陶谦手下任职,和孙观、吴敦、尹礼等人聚众屯驻开阳,成为陶谦手下一个具有一定独立性的小军阀。
所以兖州之战时,臧霸还在陶谦手下,身在徐州,根本不可能飞到兖州去帮吕布作战。倒是曹操东征徐州时,曹仁曾经奉命去攻打开阳,期间可能和臧霸交战过。
陶谦死后,刘备接管了徐州。刘备的实力远不如陶谦,也不像陶谦那样对臧霸有举荐之恩,因此此时的臧霸实际上独立性更强,根本不服从刘备的管束,只是名义上还是刘备的下属而已,类似情况的还有琅邪国相萧建等人,也是割据地方,自成一系。
所以刘备入主徐州以后,真正能控制的也就下邳一地而已,别的地方都被其他大大小小各路军头掌控。这也就是为什么徐州有彭城、琅邪、东海、下邳、广陵、东莞六个郡国,后来吕布只袭取了下邳,刘备就无处可去的主要原因。
吕布取代刘备控制徐州以后,臧霸依然保持着很大的独立性,吕布对他也有些无可奈何。比如说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臧霸击败了萧建以后,缴获了大批物资。他原本答应送给吕布一部分,但是后来一直没送去,吕布带兵来兴师问罪,臧霸坚守城池闭门不出,吕布最后就只能空手而归。
不过臧霸毕竟实力有限,不要说无力参与争霸天下的游戏,就是掌控整个徐州也做不到,因此他也并不反对徐州由一个较为弱势的人来领导,好方便自己继续割据地方。所以吕布在徐州期间,两人之间的关系总体不差,比刘备在位时可能还密切一些。后来曹操和吕布开战,臧霸也是站在吕布一边,帮助他和曹军作战。直到吕布败亡以后,臧霸才被曹操招降。
所以臧霸不仅早期和吕布没什么关系,后来双方之间也更接近同盟,互相协作而已,不能算是吕布的手下,和张辽并列八健将之首,只是演义里的故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