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孟达和黄权都是降将,为何投降曹魏时,黄权的待遇高于孟达呢?

孟达和黄权都是降将,为何投降曹魏时,黄权的待遇高于孟达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八卦爱豆秀 访问量:722 更新时间:2023/12/21 8:52:15

三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中较为混乱的一个时期,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期。这段历史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当中更是变得精彩纷呈。因为三国时期诸侯割据,战争不断,所以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将领。但是因为诸侯之间纷争不断,有人兴起就有人覆灭,大浪淘沙之下,这些武将们的命运也跟随着他们的主公们起伏不定。

有战争就有输赢,成者王侯败者寇,当这些诸侯或者皇帝战败之后,他们手下的将领都会面临着两个选择,一个是为主公尽忠,坚决不被对方所用。比如说关羽,即便是投降了曹操,但无论如何都不肯为曹操所用,得知刘备的下落之后立马赶了过去。

当然,良禽择木而栖,不少将领在战败之后都选择了投降,这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也没什么可丢人的。诸多投降敌方,为敌方所用的将领中就有孟达黄权。他们都是蜀汉的将领,最终投降了曹魏,但是来到曹魏之后受到的待遇却有着很大的区别,黄权的待遇明显要高于孟达,这是为何呢?

一、同是降将,黄权待遇远在孟达之上

1、黄权官职在孟达之上

孟达原本是刘璋的手下,刘备取得益州之后,孟达自然就归属了刘备,刘备让孟达做了宜都太守。公元220年,关羽在襄樊大战中失利,最终败走麦城。孟达便投降了曹魏。在投降之后,魏文帝曹丕对于孟达还是很照顾的,将他封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还封了他为侯爵,然后将上庸等三个郡合并,成为新城,而孟达就是新城太守。

《三国志》中记载:魏文帝善达之姿才容观,以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合房陵、上庸、西城三郡为新城郡,以达领新城太守。

两年之后的夷陵之战中,蜀汉的大将黄权也投降了曹操。黄权也曾经是刘璋的手下,后来投降刘备,为刘备效力,在夷陵之战当中他做了蜀汉的镇北将军。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最终失败,黄权也投降了曹魏,曹丕对于黄权的投降也是十分器重,封侯爵,拜镇南将军,加侍中。甚至还被赐予了与皇帝同车陪乘的权利,这可是一般人都没有待遇。

2、黄权爵位等级也在孟达之上

这样看来黄权投降之后获得的待遇远在孟达之上。三国时期的侯爵是有等级的。分为县侯、乡侯、亭侯、关内侯。孟达与黄权虽然都被封侯,但是孟达所被封的是平阳亭侯,而黄权被封的可是育阳侯。这级别可是比孟达的高。另外孟达所被封的建武将军只是个品级也不算高,远远比不上黄权的镇南将军。无论是官职还是爵位,黄权都在孟达之上。这究竟是为何呢?

二、投降曹魏之后,黄权待遇比孟达好的原因

1、黄权在蜀汉时官职便高于孟达

黄权投降曹魏之后之所以官职较高是因为在蜀汉之时官职就很高了,黄权跟随刘备之后便受到了刘备的重用,在刘备自封汉中王之后,便封黄权为治中从事可以,协助刘备处理益州境内的大小适宜,后来刘备发动夷陵之战,黄权被封为镇北将军,率领大量的军队对敌作战,可以说在战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比于黄权而言,孟达在蜀汉时期的官职要小得多,根据史书记载,在投降曹魏之前,孟达被记载的官职就是一个宜都太守,后期他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守住上庸城,这样看来他手中的权利远远比不上黄权。

2、黄权受重用不过是平调官职而已

黄权投降曹魏之后,被封为镇南将军,其实算不上升官,不过是平调而已,倒是孟达在投降后不仅成为了新城太守,还有了建武将军这样的官职,相比于之前的经历来说已经算是不错了。

三、黄权的才干、品行远在孟达之上

1、黄权在蜀汉期间便展现了过人的才干

黄权之所以在曹魏受到重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才华能力过人。早年,刘璋想要引刘备入益州来对付汉中的张鲁。但是黄权看得出来刘备不是凡人,知道刘璋这是引虎驱狼之计,万万是行不通的。于是便劝谏刘璋慎重,不要轻易让刘备进入益州。可见黄权此人还是很有远见的,但是刘璋却不听劝,执意迎刘备入益州,结果鸠占鹊巢,刘备成为了益州之主。

同样的事情在多年之后又发生了,刘备登基之后想要攻打东吴,于是发动了夷陵之战。黄权同样劝谏刘备三思而后行,他对刘备说,东吴人骁勇善战,而蜀汉军队从水路出兵,进攻容易,退守难,所以希望刘备坐镇后方,自己带人先去探探虚实。结果刘备就是不听,悍然发动战争,结果夷陵之战大败。这两件事都可以看得出来,黄权对于战争形势分析得很透彻。足见其才干。

曹操大败张鲁之后,占领汉中,张鲁逃走。汉中丢失,益州门户顿开,黄权便看出了益州的危机,于是便向刘备进言说,如果失去汉中,那么蜀地便任人宰割了,所以要守住巴中之地。刘备听了他的话,让他带兵去守住巴中。

后来汉中之战爆发,曹魏战败,就连夏侯渊这样曹操极为信任的名将也死在这场战争之中。刘备夺取汉中不少人都以为是法正在背后为其出主意,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汉中之战的胜利,黄权功不可没。

黄权的确是一个很能干的将领,这一点曹魏也是知道的,所以在他投降之后,曹丕才会给他较高的官职。而孟达呢?史书中并没有记载太多他展示才华的地方,反而是他在驻守上庸城时,刘备担心他能力不足,将刘封派去协助他。但孟达却在关羽败走麦城之际劝说刘封不去救援,结果导致关羽兵败被杀。

孟达与刘封在关键之际还在内讧、互撕,最后丢了上庸城,可见孟达也没什么太大的本事。另外孟达在投降曹魏之后,却暗中与诸葛亮互通款曲,但是诸葛亮偷偷警告过孟达小心司马懿,孟达却听不进去,最终被司马懿设计杀死。可见孟达为人也并不聪明。

2、孟达品行太差,忠诚度不高

黄权要比孟达得到重用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品行问题,古代君主重用臣子还是很注重品行的,尤其是臣子的忠诚度非常重要。相比于黄权来说,孟达就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孟达原本是刘璋的手下,在刘备进入益州之际,就是孟达与法正去迎接的。

没想到孟达扭脸便投降了刘备,背叛了前主公刘璋。黄权虽然也归顺了刘备,但却一直苦劝刘璋不要引狼入室,最后还被刘璋打发到了外地做官。黄权也是战斗到最后一刻,得知刘璋投降之后才下决心投降刘备。就这一点来说黄权做得还是很不错的。

另外,这两人投降曹魏的情况也是不一样的,孟达可以说是主动投降的。襄樊大战失败之后,关羽便败走麦城,也是便派人前往上庸城向孟达与刘封求援。但是孟达却联合刘封拒不救援,关羽最终丢了性命。刘备听说过非常愤怒,自然要治罪于孟达。孟达害怕被刘备治罪,所以才向曹魏投降。

而事实再一次证明,孟达的确是人品不行,投降曹魏之后,孟达依旧是心猿意马,在诸葛亮北伐期间竟然还想要与诸葛亮里应外合,对付曹魏政权。结果被司马懿识破,最终被诛杀。这样反复无常没有忠诚度的人,哪一个君主都不会想要重用。

3、黄忠忠诚度较高,品行受赞

黄权投降曹魏完全是逼不得已,夷陵之战战败之后,返回蜀地的道路完全被东吴的军队给切断了。黄权眼见到了逼不得已的地步了,但此时眼前最大的敌人是东吴,黄权知道投降东吴之后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于是便投降了曹魏。从这一点上来看,黄权忠诚度远在孟达之上。这一点曹丕也是知晓的,他也喜欢重用忠心之人,对于孟达这种只顾自己利益的小人自然也有些看不上。

黄权的人品也是得到刘备盖章认可的,在黄权投降曹魏之后,便有人想要对付黄权留在蜀汉的家人。但是刘备不同意,因为他知道不是人家黄权对不起自己,而是自己对不起人家,对于黄权的家人,刘备一直是善待有加。《三国志》中记载:先主曰:“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待之如初”。

黄权的品行在曹魏也得到了认可,他投降曹魏之后并没有立下太多的功劳,但是却很受器重,景初三年,黄权被升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从此拉开了臣子开府置官的先例。可见曹魏对他的器重。《晋书》中记载:及魏黄权以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之名,起于此也。黄权在曹魏也得以善终。

黄权的人品与才干早在蜀汉时期就得到了认可,所以官职要比孟达高得多。所以投降曹魏之后待遇远在孟达之上也就不难理解了。

参考资料:

《三国志》

《晋书》

更多文章

  • 诸葛亮为何非要致孟达于死地不可

    历史解密编辑:星空冬雪标签:诸葛亮,孟达,刘备,法正,李严,曹操

    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刘备所属上庸守将孟达绝刘降曹,致使东三郡为曹魏所占,孟达以新城太守之职坐镇曹魏西南边陲数年。魏明帝太和元年(公元227年),孟达欲叛魏归蜀,于次年初为司马懿所破。加之此前孟达曾背刘璋而归刘备,因此在史书上留下了“反覆”之名,后人多认定其最终败亡实属咎由自取。笔者以为,

  • 慷慨的大富人施孟达

    历史解密编辑:文诩历史标签:祠堂,永康,万历,寺庙,乞丐,施孟达

    慷慨的大富人施孟达,一生建九桥十寺公元1955年的一天,浙江永康城内仁政桥工地上,参加拆桥重建工程建设的工人,在挖桥墩时意外发现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万历乙未施孟达造”八个大字,引起了世人的关注。施孟达是谁呢?他为何将刻有自己名字的石碑砌尽桥墩呢?在浙江永康的云路村,流传着这样一个关于施孟达的故事。4

  • 反复无常的孟达和孟达转变阵营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孟达,刘备,蜀汉,诸葛亮,关羽,法正

    在广义上的三国时期,虽然也崇尚“忠臣不事二主”的风气,但更多的是人才在各个军阀之间的流动的现象。这种转变阵营的行为在当时虽然不是什么值得夸赞的事情,但也非十恶不赦,甚至还会得到新旧两个主公的认同。比如刘备阵营中的黄权。不过有一种人的转变阵营的行为是令人不齿的,这些人转变阵营并非出于极端的情况下,而且

  • 魏将孟达造反投蜀,司马懿获悉军情,连夜奔向孟达新城,擒斩孟达

    历史解密编辑:还文楼主标签:孟达,大军,曹丕,刘备,魏将,三国,汉朝,司马懿,诸葛亮,曹操手下

    孔明打败曹真的大军后,镇守永安宫李严令子李丰来见,告诉孔明昔日蜀将孟达降魏,乃不得已,曹丕对其甚好,曹睿主政,朝中多人嫉妒,孟达日夜不安,现差心腹见家父,教代禀丞相,今在新城,听知丞相伐魏,欲起大军,举事取洛阳。丞相取长安,两京可成。孔明非常高兴。忽军情报称,魏主驾幸长安,司马懿复职,加封平西都督。

  • 三国:从刘备对孟达的态度,谈刘封、孟达拒绝相助关羽北伐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刘备,刘封,关羽,孟达,法正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秋,关羽起兵北伐,自江陵出兵攻襄阳、樊城。在围攻襄、樊期间,也就是当年的七月末到十月末这段时间里,关羽曾多次要求在东三郡(西城、上庸、房陵)镇守的刘封、孟达出兵相助。但关羽的要求被刘封、孟达拒绝,《三国志·刘封传》中记载: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

  • 三国名将孟达一战斩杀徐晃,足见英雄了得,孟达的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李三脚标签:徐晃,孟达,蜀汉,诸葛亮,张郃,张辽

    孟达不是名将,徐晃才是。徐晃和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在《三国志》里面合为一传,并有评论:“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因此,人们称这五人为“五子良将”。另外,蜀汉集团中的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在《三国志》里面也合为一传,是为“蜀汉五虎将”,与之遥相对应。平心而论,“蜀汉五虎将”的武勇有余,但用兵谋略

  • 孟达能斩徐晃?诸葛亮为何要出卖孟达,孟达之死对蜀国也弊大于利

    历史解密编辑:老夫从不吹牛标签:徐晃,诸葛亮,孟达,蜀国,司马懿,刘备

    孟达曾杀死诸葛亮的姐夫,诸葛亮准备阴孟达一下,没想到最终鸡飞蛋打。《三国演义》孟达斩徐晃历史上,徐晃是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曾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对徐晃也是心仪有加,不乏夸赞之词,但是他的死却极其窝囊。最后登场是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时,身处上庸的孟达暗中与诸葛亮联络,企图叛

  • 刘封被刘备处死时,曾仰天长叹:后悔没听孟达的话!孟达说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猫眼观史标签:刘封,刘备,孟达,关羽,诸葛亮,徐晃

    公元220年,刘封收到了养父刘备送来的东西,打开一看,一下子变了脸色,大惊失色地喊道:“没有听孟达的话,现在我悔不当初啊!”仰天长啸后,他挥刀自刎。孟达究竟说了什么,对刘封有那么大的影响呢?这事儿还得从头慢慢说起。早年的刘备颠沛流离,曾经寄居在刘表处,暂住在荆州,也就是那个时候,他认识了刘封,当时他

  • “关西吕布,关东潘凤”,虎牢关五虎之一的潘凤为何千年后爆红?

    历史解密编辑:荒野兄弟标签:吕布,潘凤,袁绍,文丑,虎牢关,三国演义

    集仁义礼智信于一身的上将潘凤,曾力挫大将颜良文丑,为了在群雄面前维护主公韩馥的颜面,心系“天下太平,百姓安危。”的他,毅然决然的拖着日趋严重的病躯在关前与华雄展开殊死的搏斗,试问手握180斤大斧以一力降十会见长的潘凤,又怎会是敏捷系华雄的对手呢,即便如此,虽然潘凤最终被斩,但其气势绝不落华雄分毫:“

  • 韩馥:吾有上将潘凤可斩诸葛村夫

    历史解密编辑:天X蓬标签:潘凤,诸葛亮,姜维,诸葛村,庞统,吕布

    战略天蓬说: #三国志战略版#大家好!我是天蓬!潘凤在二次元火起来之后,立马成为三国中的一个网红人物,被封为无双上将的美名。原本在三国演义中一句台词都没有,只露一面就被华雄斩杀的人物。潘凤没有大火之前,三国中无双只有一人号称那就是吕布。潘凤枪兵与骑兵双a兵种属性的三星武将。天蓬的这个潘凤是44级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