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扶苏身边有蒙恬,还有30万的秦军,为何仅凭圣旨就自杀了?

扶苏身边有蒙恬,还有30万的秦军,为何仅凭圣旨就自杀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强哥说史 访问量:1869 更新时间:2024/2/4 3:48:03

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否则就是反叛;没有虎符,即便是扶苏蒙恬想反叛,但三十万大军未必听他们的招呼。

不能调动三十万大军的话,扶苏反叛又有何意义?扶苏是明白事理的人,自杀应该是明智的选择。

扶苏自尽的过程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至平原津而病。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

始皇帝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东巡途中,在平原津(山东德州平原县境内)得病,于七月在沙丘宫(今河北邢台广宗)病逝。

临死前,秦始皇玺书公子扶苏,说:“与丧会咸阳而葬”。意思就是让扶苏回咸阳主持丧礼,自然也就是让扶苏继位。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

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

与《秦始皇本纪》相比较,《李斯传》明确了命扶苏把兵权交给蒙恬,然后回咸阳支持丧礼。

赵高采取说服胡亥、威胁李斯的手段,假造秦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太子,以秦始皇的名义指责扶苏为子不孝、蒙恬为臣不忠,让他们自杀。

赵高等人篡改了诏书,赐给扶苏的诏书说:

“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余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秏,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蒙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

这份遗诏,除了列举扶苏与蒙恬的几大罪过,命他们自裁之外,明确命把兵权交给裨将王离。

胡亥用自己的人为使者,前往上郡传达秦始皇的遗诏。

扶苏看了使者送来的玺书,哭泣不已,进到内舍,就想自杀。

李斯传:蒙恬止扶苏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暮也。”

蒙恬就劝阻扶苏说:“陛下出巡在外,没有立太子,使臣带领三十万大军守边,以公子为监军,这是把天下大任托付给我们。现在使者一来,就自杀,安知这不会有诈呢?请求您复请后再死,也不晚哦。”

使者数趣之。扶苏为人仁,谓蒙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即以属吏,系于阳周。

使者再三催促,扶苏为人仁孝,对蒙恬说:“父亲赐儿子死,哪能再去复请!”

于是,扶苏自杀。蒙恬不自尽,使者就让属吏把他囚禁在阳周。

胡亥篡诏的前提条件

秦始皇本纪:赵高因留所赐扶苏玺书,而谓公子胡亥曰“上崩,无诏封王诸子而独赐长子书。长子至,即立为皇帝,而子无尺寸之地,为之柰何”

秦始皇病逝,只有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丞相李斯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道。

赵高扣留了给扶苏的玺书,对胡亥说:“皇上驾崩,没有遗诏封诸子为王而单独赐书长子。长子到了,就立为皇帝,而你无尺寸之地,为之奈何?”

胡亥说:“这是不可更改的事实。但我听说,明君知臣,明父知子。父亲有遗命,不封诸子,这还有啥可说呢?”

赵高说:“不是这样。当今天下之权,完全在于你、我及丞相三人罢了。以人为臣与臣于人,不可同日而语哦。”

胡亥说:“废兄而立弟,是不义;不奉父诏而畏死,是不孝;才能浅薄而抢夺他人之功,是不能。三德缺失,天下人不服,自己面临危险,社稷也不得安宁。”

照此说来,胡亥也是个好孩子哦,可经不住赵高窜唆。

赵高引经据典,找了一大通歪理邪说,终于说动了胡亥,然后与李斯一起篡改了始皇遗诏,改立胡亥为太子。

胡亥起先也以道义推脱,但经不起利益的诱使,最终同意了赵高的阴谋。

其实,没有人能经得住对帝位的觊觎,关键还是胡亥具备登基的条件:

第一,玉玺、虎符等象征皇权的那些东西全部在赵高手中,这足以名正言顺地号令天下。

第二,始皇身边最关键的几个人支持他,这是最大的保障。

第三,秦始皇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调动军队的制度,任何人没有虎符是不能动用军队的。

第四,所谓的道义,就看咋说,如果有遗诏,那就是道义。有谁敢怀疑始皇遗诏的真假呢?

赵高阴谋能够得逞,胡亥能够上位,还是因为胡亥具备扶苏不能具备的硬核前提,那就是掌握大秦帝国权力的信物。

扶苏不接受蒙恬建议的原因

扶苏接到使者送来的玺书,先是流泪,继而就准备自杀。其中可能有诈,扶苏焉能不知?扶苏又能如何呢?只能流泪而已。

蒙恬劝谏扶苏,也只能是先别急着自杀,让他复请始皇。其结果可想而知,必定不会有任何的转机。

第一,胡亥的使者多次催促扶苏自尽,就说明他不会同意、更不会去替扶苏复请。

第二,扶苏自己派遣使者去复请,胡亥的使者不会给他时间。

第三,接到皇帝的诏书,不立即行动,还要复请,这无疑是要谋反。难道要秦始皇收回成命或者亲自来下令不成?

第四,如果秦始皇已经驾崩,遗诏有诈,那么复请能有希望改变吗?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赵高、李斯已经封锁了消息,他们不可能让扶苏的使者见到秦始皇的尸体吧。

就算秦始皇还活着,也不是谁想见就见的。

第五,玺书明确蒙恬把兵权交给裨将王离,蒙恬拒不交出兵权就是谋反;交出了兵权,蒙恬不要说再调动军队,就是管理军队的权力也没有了。

因此,豹眼认为,扶苏跟胡亥一样,都以仁孝为由拒绝违背始皇帝的诏令,但胡亥有成功登基的可能性,但扶苏却没有任何可能的成功。

尽管赵高等人也做了两手准备,没有立即回咸阳,而是经过井陉(河北西部),转道九原(内蒙古包头)。

其目的就是查看扶苏与蒙恬的反应,事实也正如赵高的预料,扶苏自杀,蒙恬束手就擒,三十万大军也没有出现哗变,要为扶苏鸣不平而造反。

应该说,扶苏自杀是出于无奈,但也是明智的,留下了仁孝的美名。如果当时反叛的话,恐怕只有失败。

根本原因是他不能调动这三十万大军,这是最客观的存在。

这也说明扶苏、蒙恬都不是有野心的人,没有事先在北边私下图谋不轨。

扶苏反叛不具备任何条件

在朝廷内没有人支持

李斯传:胡亥既然高之言,高曰“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臣请为子与丞相谋之”。

胡亥同意了赵高的计谋,赵高对胡亥说:“这事还得与丞相商议,否则,这事不能成功。”

得到胡亥应允之后,赵高对丞相李斯说:“现在皇上驾崩,没有几个人知道。皇上给长子扶苏的玺书以及符玺都在胡亥手上,确立太子一事全在君侯您和我一句话哦。”

李斯一听就明白赵高是啥意思,说:“这是亡国的言论,岂能是人臣所应当议论的吗?”

赵高说:“你觉得你的能力、功劳、谋略能与蒙恬相比吗?您得罪了那么多的人以及长子扶苏的信任方面,可与蒙恬相比吗?”

李斯说不能。

赵高又说:“长子刚毅而勇武,信人而奋士,即位后必定以蒙恬为丞相。新帝即位,你这个旧丞相能全身而退吗?”

李斯说不能。

有种说法,扶苏是李斯的女婿,但没有确证。

李斯列传:“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

扶苏的妻子,一说是大将王翦的后代,一说是李斯的女儿。

《李斯传》说,李斯的儿子都娶了秦国的公主为妻,李斯的女儿都嫁给了秦国的公子。这么看,扶苏很可能是李斯的女婿。

再说,裨将王离是名将王翦之孙、王贲之子,如果扶苏的妻子是王翦后人的话,赵高不太可能把蒙恬的兵权交给王离。

但李斯考虑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即便扶苏是他的女婿,这会儿也顾不上了。

丞相李斯也倒向了赵高、胡亥,那么在朝廷中就没有人支持扶苏。

为了自己利益考虑的人多,替别人打算的人少哦。

蒙恬三十万大军,扶苏并不能调动听自己指挥。

秦朝采用虎符调动军队的制度。

虎符,铜制、虎形、分左右两半,有子母口可以想合。右符留在中央,皇帝掌握,左符在将领之手。

要调动军队,必须持有右符到军中,与将领手中左符相合,军将才听命而动。

蒙恬手下有三十万大军,但他没有虎符也调不动一兵一卒。

除非这三十万大军要跟随蒙恬造反,否则,他们不会听从蒙恬的命令。

如果蒙恬凭借一句话就能调动军队的话,蒙恬早就死了。秦始皇控制不了军队的话,就不会让扶苏、蒙恬一直呆在北方。

因此,蒙恬只是劝谏扶苏复请,并不能建议直接起兵反叛。

标签: 蒙恬扶苏秦二世赵高李斯嬴政

更多文章

  • 扶苏如果没有奉诏自尽,而是和蒙恬起兵夺位,会有胜算吗?

    历史解密编辑:草莓味邮筒标签:蒙恬,扶苏,赵高,秦国,嬴政,秦二世

    秦始皇走了,扶苏是绝对的继承人,一定有很多人拥戴他,再加上蒙恬的三十万能征善战的军队,根本不用打,带着三十万军队直接回咸阳继承皇位,再把秦始皇安葬好。用他的仁政思想治理天下,只怕没楚霸王的英雄故事。蒙恬的30万部队是秦国当时最精锐的部队,关键还是当时秦国很多人都更信任扶苏,本来就是众望所归,而且当时

  • 扶苏有大将蒙恬、三十万秦军精锐,因一道圣旨就自杀,有何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夏目历史君标签:蒙恬,扶苏,嬴政,赵高,李斯,秦国,秦军,周朝,先秦,秦二世,春秋战国,秦始皇统一六国

    一、大秦之殇——扶苏身死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再次巡视天下,期间他的小儿子公子胡亥央求着要随行,皇帝拗不过,于是就带着他随行。结果,行至沙丘时秦始皇病重,于是连忙写下遗嘱: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多数人认为这份遗嘱摆明了就是要传位给扶苏,秦帝国似乎将会走向一个不一样的方向。但事实很残酷,史书记载

  • 扶苏身边有蒙恬,还有三十万的秦军,为何仅凭圣旨就自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走走道就疯了标签:蒙恬,扶苏,秦军,嬴政,赵高,李斯,蒙毅,周朝,秦朝,秦二世,春秋战国,秦始皇统一六国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是存在于那份圣旨里的秦始皇,而并不是真正的,并且还活着嬴政。毕竟,我们都知道,真正的嬴政,在圣旨送达之际,早就被做成了“咸鱼”。但是这一切,当时的扶苏却不知道,他压根儿没想到自己的父亲已死,更没想到这份要他自尽的诏书,居然是假的。那个年代,可没有什么电话手机之类。而赵高和李

  • 扶苏究竟是怎么死的?史记很隐晦地告诉你:是蒙恬出卖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蒙恬,扶苏,嬴政,秦二世,赵高,李斯

    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他扫灭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本以为这是伟大王朝的开始,没想到的是,秦朝仅仅经历二世而亡,令人唏嘘不已。很多历史学者开始研究秦朝为什么灭亡,各种学说层出不穷,但是这些讨论都没有说到根儿上,因为秦二世胡亥本就不是正统的继承人,他的哥哥扶苏才是!扶苏被赵高假传的

  • 坐拥大将蒙恬且有30万大军,扶苏为何自杀?也不看看遗诏中说了啥

    历史解密编辑:醉风文史标签:蒙恬,扶苏,嬴政,赵高,李斯,秦二世

    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是什么?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说,秦朝基业被败坏的原因在于秦始皇没有早早将长公子扶苏确立为继承人,使得胡亥钻了空子,登基成为秦二世。如此一来,很多人将目光转向那位因始皇诏书而自尽的长公子扶苏,很多人认为,如果没有赵高、李斯等人从中作梗,扶苏成为秦二世是理所当然的,以扶苏仁善的性

  • 长子扶苏未自尽,与蒙恬起兵勤王,胜算有多大?扶苏太愚蠢了

    历史解密编辑:皮皮侠说历史标签:蒙恬,扶苏,赵高,李斯,嬴政,蒙毅,秦朝,先秦,秦二世,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长子扶苏未自尽,与蒙恬起兵勤王,胜算有多大?扶苏太愚蠢了打仗表面上看的是人马,但实际上看的还是粮草是后勤,河套地区,大致就是今天甘肃陕西还有宁夏这一块,那些地方是产马的圣地,所以古代王朝得到了河套地区,往往就能和北方游牧民族争雄,但是这个地方它不能产粮食,所以可能一开始蒙恬和扶苏还能赢个一两场,但是

  • 李斯不帮助女婿扶苏,而是帮助赵高,可能胡亥才是李斯的女婿

    历史解密编辑:史吴前例标签:李斯,赵高,扶苏,秦二世

    史料中记载,丞相李斯的女儿嫁得是秦国皇族子弟,儿子们娶的也是秦国公主,为此有了公子扶苏是李斯女婿的说法。那么李斯为何不帮助女婿扶苏,而是选择帮助赵高,拥立秦始皇幼子胡亥继位称帝呢?虽然史料中记载李斯的女儿嫁的是秦国皇族子弟,但并不一定是秦始皇的长子扶苏,而且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任何史料,包括已经出土的

  • 扶苏到底是怎么死的?分析史书会发现:很厚可能是被蒙恬出卖的

    历史解密编辑:王朝说历史标签:扶苏,蒙恬,赵高,皇位,遗诏,史书,先秦,周朝,秦二世,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度量衡、文字、以及货币,被后人尊称为“千古一帝”无可厚非,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争议。比如好大喜功、滥用民力等等,但我觉得秦始皇最大的争议,就是在继承人的问题上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事实证明,开国皇帝以武统一天下,继承者必定是以文治理天下,因为大战过后需要休养生息、发展经济,才能使国历趋

  • 扶苏自杀之谜解开了!扶苏若继位,整个华夏历史都会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皮皮侠说历史标签:扶苏,李斯,蒙恬,嬴政,始皇,赵高,自杀,周朝,先秦,汉高祖刘邦

    扶苏自杀之谜解开了!扶苏若继位,整个华夏历史都会变化蒙恬说手里有秦军长城兵团,能起兵护送扶苏回京,这是保证扶苏回京安全,避免受到伏击。但是长城兵团全军出动,这就不是护送而是造反!蒙恬可以在扶苏要求回京的时候提供护卫,但是他绝对不会也不可能会带领秦长城兵团起兵造反。虽然扶苏和秦始皇政见不合,但扶苏的确

  • 秦始皇为何不立太子?派扶苏去边疆监军,其实这是在保护他

    历史解密编辑:老张聊史标签:嬴政,扶苏,秦国,赢政,皇帝,先秦,周朝,秦二世,秦始皇,汉高祖刘邦

    秦始皇应该是要立扶苏为继承人的。之所以不立太子,大概是长生梦作祟。秦始皇都已经要追求长生上班万年了,还立个太子碍眼,盼着自己死然后接班吗?所以他不立太子太正常。说他想立扶苏,也是有理由的。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秦始皇肯定知道一点:政权交接的时候,掌握政治力量的不一定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