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坐拥大将蒙恬且有30万大军,扶苏为何自杀?也不看看遗诏中说了啥

坐拥大将蒙恬且有30万大军,扶苏为何自杀?也不看看遗诏中说了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醉风文史 访问量:3879 更新时间:2024/2/4 3:48:14

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是什么?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说,秦朝基业被败坏的原因在于秦始皇没有早早将长公子扶苏确立为继承人,使得胡亥钻了空子,登基成为秦二世

如此一来,很多人将目光转向那位因始皇诏书而自尽的长公子扶苏,很多人认为,如果没有赵高李斯等人从中作梗,扶苏成为秦二世是理所当然的,以扶苏仁善的性格与才干,或许能够避免秦朝二世而亡的悲剧。

其实,扶苏不是没有机会登基为帝,当时他奉始皇命令前往上郡成为监军,监督大将军蒙恬领导的30万大军,并且协助蒙恬修建长城,共同抵御匈奴,而赵高是胡亥的老师,又与蒙氏有仇,因此,蒙恬是扶苏天然的支持者。

扶苏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后盾,为何在看到始皇的赐死诏书后却毫不犹豫地选择自杀呢?经过赵高、李斯等人的“润笔”,扶苏看到的诏书中到底说了啥?

长公子扶苏

扶苏是秦始皇长子,其母亲身份存疑,但大概率是楚国王室之女,因为按照秦国旧俗,秦王妻子要由后宫太后挑选,当时只有华阳太后在宫中,而华阳太后又是楚国人,因此扶苏生母为楚国人的概率很大。

与秦始皇崇尚法家,性格有些暴虐不同,扶苏则素有仁孝之名,在庙堂、民间的名声很好,同时扶苏又具有长子这一身份,因此在不少人看来,扶苏成为秦朝二世皇帝顺理成章,可扶苏偏偏就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因看不惯秦始皇暴虐的治国手段,扶苏常常直言劝谏,这使得秦始皇对扶苏这个儿子意见很大,特别是在“焚书坑儒”事件中,扶苏的表现令秦始皇十分失望。

方士侯生、卢生因寻仙访药不可得而怕被秦始皇治罪,于是暗中讽刺秦始皇刚戾自用、暴虐无道,并将秦始皇求仙用的巨额财富卷跑,秦始皇知道后大怒,要将卢生两人处斩,可两人早已不知去向。

暴怒中的秦始皇逮捕方士四百六十余人,悉数在咸阳活埋,当时扶苏不合时宜地提出天下应休养生息,不应过度使用严刑峻法的建议,这些建议本没有错,但在秦始皇要杀人立威时提出就显得有些刻意了。

秦始皇要杀人,整个朝堂无人敢反对,而大儿子偏偏要出头顶撞,这自然让始皇帝很是不开心,两人的关系也进一步恶化。

其实,秦始皇对扶苏的政治立场早就有所不满了,在命朝堂众臣商议是选择分封制还是郡县制时,父子两人就有过一次冲突。秦始皇想要集权,倾向于用郡县制,而以淳于越为首的儒家学派则认为分封制更有利于天下,而扶苏恰巧也认同这种说法。

始皇驾崩,公子饮恨

秦始皇做出的两次重要决策,大儿子扶苏都明确表示反对,这让秦始皇很是恼怒,于是一纸诏令将扶苏发配上郡,让他陪着蒙恬修长城、抵御匈奴之余好好想想,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不过,换个角度来看,秦始皇的这种安排未尝不是出对扶苏的锻炼,他希望扶苏在经过军旅生活后能够一改此前的柔弱,获得秦国军队的支持,毕竟,没有哪一位皇帝会派自己不信任的皇子去监管三十万帝国精锐。

结果这一去,扶苏就再也没有回来。

很多人都在讨论,秦始皇为什么直到死都没有确立太子,有人认为是秦始皇觉得他寻仙访药能成功,能够统治秦朝千秋万代,也有人认为是秦始皇没想到自己那么快就一命呜呼了。

秦始皇是没有确立太子,但他内心应该是比较认可扶苏的,不然也不会在遗诏中说:“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这句话看似很短,但蕴含的意思却很明显,点名道姓让扶苏回到自己身边,就是为了让扶苏继承大秦帝位。

但结果,诏书被野心家赵高截留,在看过诏书内容后,赵高便劝说丞相李斯拥立公子胡亥继位。

李斯主张法家思想,认为法律无情,犯了法就应该受到惩罚,而扶苏却主张仁爱治国,减轻严酷刑罚,因此两人之间有隔阂,李斯怕扶苏继位会影响自己的权势,自然乐意与赵高合作。

于是,一封赐死长子扶苏和大将蒙恬的“诏书”被火速送往上郡,虽然诏书是假的,但扶苏并不知情,并且诏书内容经过赵高、李斯等人的精心设计,显得有理有据。

诏书的主要内容就是赐死扶苏和蒙恬,而赐死原因有两点,一是扶苏与蒙恬率领数十万士卒屯边,寸功未取且对始皇帝心存怨怼;二是扶苏不孝,对不能回咸阳当太子不满,蒙恬不忠,不能匡正扶苏。

在看到诏书内容后,蒙恬对诏书真实性存疑,于是劝扶苏先不要自尽,请示之后再做决定也不迟,但面对使者的催促,扶苏终究还是不敢向咸阳朝堂求证,只能遵从诏书所言,当场自尽。

扶苏不得不死的原因

实际上,扶苏身边虽然有大将蒙恬以及三十万秦卒,但他们却不能成为扶苏真正的助力,因为扶苏、蒙恬对赵高、李斯等人的谋划一无所知,扶苏不知道秦始皇已经去世的消息,也就无从判断赐死诏书的真假。

更何况,送诏书的使者原本就是胡亥的门客,即使扶苏不选择自尽,使者也会动手,他怎么可能会放过扶苏呢!而蒙恬在长公子扶苏自尽已成事实后,仍然不相信始皇帝会赐死他,于是“不肯死”,使者见此则立刻命人将蒙恬关押起来,最后仍旧没有逃脱被冤杀的命运。

假如蒙恬以及三十万大军能成为扶苏的后盾,难么扶苏就不会自尽吗?笔者认为扶苏仍旧会选择自尽,原因有两点。

首先,扶苏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对于君臣之义十分看重。始皇帝虽然是他的父亲,但同时也是君王,君王让自己三更死,从小受到的教育告诉扶苏,他绝对不能活到五更,换句话说,扶苏是被儒家“教育”傻了。

其次,秦朝律法地位至高无上,违抗命令后果很严重。秦朝严苛法令起源于商鞅变法时期,为了做到令必行、禁必止,即使是皇亲宗室也无法逃避律法的制裁,当初秦国太子嬴驷犯法,商鞅就曾让太子师傅公子虔代为受刑,挖去了公子虔的鼻梁。

因此,从小生活在秦朝严酷法令氛围下的扶苏,根本不敢违抗始皇帝的诏令,即使诏令上是让自己去死。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标签: 蒙恬扶苏嬴政赵高李斯秦二世

更多文章

  • 长子扶苏未自尽,与蒙恬起兵勤王,胜算有多大?扶苏太愚蠢了

    历史解密编辑:皮皮侠说历史标签:蒙恬,扶苏,赵高,李斯,嬴政,蒙毅,秦朝,先秦,秦二世,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长子扶苏未自尽,与蒙恬起兵勤王,胜算有多大?扶苏太愚蠢了打仗表面上看的是人马,但实际上看的还是粮草是后勤,河套地区,大致就是今天甘肃陕西还有宁夏这一块,那些地方是产马的圣地,所以古代王朝得到了河套地区,往往就能和北方游牧民族争雄,但是这个地方它不能产粮食,所以可能一开始蒙恬和扶苏还能赢个一两场,但是

  • 李斯不帮助女婿扶苏,而是帮助赵高,可能胡亥才是李斯的女婿

    历史解密编辑:史吴前例标签:李斯,赵高,扶苏,秦二世

    史料中记载,丞相李斯的女儿嫁得是秦国皇族子弟,儿子们娶的也是秦国公主,为此有了公子扶苏是李斯女婿的说法。那么李斯为何不帮助女婿扶苏,而是选择帮助赵高,拥立秦始皇幼子胡亥继位称帝呢?虽然史料中记载李斯的女儿嫁的是秦国皇族子弟,但并不一定是秦始皇的长子扶苏,而且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任何史料,包括已经出土的

  • 扶苏到底是怎么死的?分析史书会发现:很厚可能是被蒙恬出卖的

    历史解密编辑:王朝说历史标签:扶苏,蒙恬,赵高,皇位,遗诏,史书,先秦,周朝,秦二世,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度量衡、文字、以及货币,被后人尊称为“千古一帝”无可厚非,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争议。比如好大喜功、滥用民力等等,但我觉得秦始皇最大的争议,就是在继承人的问题上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事实证明,开国皇帝以武统一天下,继承者必定是以文治理天下,因为大战过后需要休养生息、发展经济,才能使国历趋

  • 扶苏自杀之谜解开了!扶苏若继位,整个华夏历史都会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皮皮侠说历史标签:扶苏,李斯,蒙恬,嬴政,始皇,赵高,自杀,周朝,先秦,汉高祖刘邦

    扶苏自杀之谜解开了!扶苏若继位,整个华夏历史都会变化蒙恬说手里有秦军长城兵团,能起兵护送扶苏回京,这是保证扶苏回京安全,避免受到伏击。但是长城兵团全军出动,这就不是护送而是造反!蒙恬可以在扶苏要求回京的时候提供护卫,但是他绝对不会也不可能会带领秦长城兵团起兵造反。虽然扶苏和秦始皇政见不合,但扶苏的确

  • 秦始皇为何不立太子?派扶苏去边疆监军,其实这是在保护他

    历史解密编辑:老张聊史标签:嬴政,扶苏,秦国,赢政,皇帝,先秦,周朝,秦二世,秦始皇,汉高祖刘邦

    秦始皇应该是要立扶苏为继承人的。之所以不立太子,大概是长生梦作祟。秦始皇都已经要追求长生上班万年了,还立个太子碍眼,盼着自己死然后接班吗?所以他不立太子太正常。说他想立扶苏,也是有理由的。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秦始皇肯定知道一点:政权交接的时候,掌握政治力量的不一定能成

  • 李斯与赵高勾结,想让秦二世登上王位,却死于赵高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一浅青丝烟标签:李斯,秦二世,赵高,嬴政

    李斯与赵高勾结,想让秦二世登上王位,却死于赵高之手菊平历史谈2022-08-2422:20河北关注全文共1642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要说秦朝有名的宰相,李斯就是一个。他是当时的法家之代表,李斯的人生际遇,是史书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为后世所称道。然而,他的失败却是如此的凄惨,令所有人都为之扼腕叹息。李

  •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赵高?

    历史解密编辑:烟花谈历史标签:赵高,嬴政,扶苏,秦国,宦官,周朝,先秦,秦二世,书法家,汉高祖刘邦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太监的性格都是狡诈阴险的,而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上,确实有许多宦官霍乱朝纲的历史事件。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秦朝大宦官赵高背后的故事。历史上,赵高干过最出名的一件事情,就是指鹿为马,把秦二世胡亥哄得团团转。如果说强大的大秦帝国分崩离析是昏聩无能的秦二世胡亥一手造成的,那么这个过程中

  • 子婴为何能扳倒权臣赵高?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档案笔记标签:赵高,子婴,嬴政,李斯,宦官,先秦,周朝,秦二世,书法家,汉高祖刘邦

    子婴为何能扳倒权臣赵高?作者:鉴古君上期咱们说过,赵高除掉了李斯,一个宦官居然名正言顺地当上了丞相,而昏聩的秦二世胡亥把朝野大事都交给赵高代理,于是不再上朝,一味寻欢作乐,朝政大权尽数旁落到赵高手中。公元前207年,赵高逼杀胡亥拥立子婴登上王位。此时,独揽大权、目空一切的赵高视子婴为傀儡,他妄图再寻

  • 一代名相李斯为何会败于宦官赵高?看似败于赵高,实则败于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紫陌阁标签:李斯,赵高,秦王,秦二世

    秦统一六国前,李斯已经位列九卿,担任廷尉一职。秦统一六国天下后,李斯又被秦始皇任命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高位,加上深得秦始皇宠信,在以右为尊的秦代,右丞相冯去疾都要比左丞相李斯低一头。此时的李斯可谓是位高权重,权倾朝野,而赵高只是秦始皇身边的一个近侍,比起位极人臣的李斯,赵高的中车府令一职根本不足

  • 秦始皇死于赵高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嬴政,赵高,秦二世,蒙毅,李斯

    围绕着秦始皇的历史疑案确实是太多了,秦始皇的死因就是其中之一。关于秦始皇之死,《史记》记述很多,分别见于《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蒙恬列传》。其大概经过是这样的: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第一站到了湖北的云梦,再去了湖南南部的九嶷山。然后顺长江而下,到过江苏、浙江一些地方;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