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太监的性格都是狡诈阴险的,而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上,确实有许多宦官霍乱朝纲的历史事件。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秦朝大宦官赵高背后的故事。
历史上,赵高干过最出名的一件事情,就是指鹿为马,把秦二世胡亥哄得团团转。如果说强大的大秦帝国分崩离析是昏聩无能的秦二世胡亥一手造成的,那么这个过程中必然也有宦官赵高的煽风点火。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感到疑问,赵高为什么要这么费心费力的毁了秦国的基业呢?秦国一旦灭亡,赵高这个小小的太监也就失去了容身之所,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其实,这背后的原因都和赵高特殊的身世有关。赵高的出身十分低微,据说他的母亲是因为犯了错,所以被罚在宫中做奴隶,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才与赵高的父亲结识,生下了赵高。
那时候社会上的主流思想就是子承父业,所以赵高从一生下来就注定要成为皇宫贵族的奴隶。不过,较为幸运的是,赵高的父亲是一个文吏,赵高在他的影响之下也学了不少知识。秦国经过了商鞅变法之后,便废除了原来的等级制度,改为了二十级的军功爵制。这对于许多出身贫苦的百姓来说,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因为在原来的制度下,他们的命运从出生时就已经写好了,穷尽一生,也无法跨越阶级的鸿沟。如今,这种阶级鸿沟已经被打破,人们能够凭借自己的军功为自己谋得一个更好的出路。
赵高自然也知道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当时他如果想要升迁,改变自己的命运,有两个方式可以选择:第一就是去军营当中,凭借军功往上升迁;第二就是通过考试流程进入王宫之中做官。赵高善文,自然选择了前者。他很聪明,十分顺利的通过了考试,进入了秦工之中。此后,赵高很快就受到了秦始皇的赏识,被派到了皇子胡亥的身边,做胡亥的老师,教导胡亥。这一时期的赵高还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一心只想表现自己,建功立业。
秦始皇死后,赵高便失去了他在宫中最大的靠山。他知道秦始皇有意要太子扶苏继承王位,而扶苏向来和秦始皇的政见不同,若他继承王位,自己必然性命堪忧。一番深思熟虑之后,赵高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假传诏书。设计将扶苏杀死之后,赵高便一步步扶持着胡亥登基,成为了胡亥的左膀右臂。他本就是胡亥的老师,胡亥对他可以说是言听计从,将朝中大小事物都交给了赵高管理。尝到手握权力的甜头之后,赵高再也掩饰不住自己的野心,通过各种荒唐的手段,铲除了朝中对他不利的人。赵高这一番操作下来,整个秦朝被他弄得乌烟瘴气,再也没有一个贤良之臣。
最后,被权力蒙蔽双眼的赵高有将胡亥逼得自杀。胡亥死后,赵高以为自己便可高枕无忧,哪知此时天下形式已不再如他所愿。刘邦进入咸阳,秦朝大势已去,赵高也顺势被除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