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斯与赵高勾结,想让秦二世登上王位,却死于赵高之手

李斯与赵高勾结,想让秦二世登上王位,却死于赵高之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浅青丝烟 访问量:146 更新时间:2023/12/20 18:39:41

李斯赵高勾结,想让秦二世登上王位,却死于赵高之手

菊平历史谈2022-08-2422:20河北关注全文共1642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要说秦朝有名的宰相,李斯就是一个。他是当时的法家之代表,李斯的人生际遇,是史书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为后世所称道。然而,他的失败却是如此的凄惨,令所有人都为之扼腕叹息。李斯自入秦国后,仕途一帆风顺,一飞冲天,成为了宰相。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一个在朝中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将,竟然会死在一个太监的手里,连累了他的家人。让我们来看看,这是怎么回事。

李斯在嬴政的时候,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但并不骄纵,秦始皇对他也是十分信任,从来不会怀疑他的话。李斯更是为秦二世胡亥立下汗马功劳,谁知道胡亥竟因赵高的污蔑而对李斯失去了信心,怀疑他有谋反之意,于是把这个有功之臣处以绞杀。李斯是孔子的弟子,他虽然是孔子的后裔,但也是荀子的代表。李斯的才智、谋略,在历史上都是数一数二的,他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却被一个太监赵高给灭了,我们可以归纳出三点理由。一、李斯轻视赵高的太监出身,赵高则视李斯为仇敌秦始皇时代,李斯的地位是最高的,李斯这个位高权重的人,早就把蒙恬当成了他的主要对手,于是他和赵高联手,伪造了一道圣旨,逼迫太子扶苏和蒙恬死去。如此一来,他觉得自己在这个位置上,已经没有什么对手可以威胁到他了。胡亥就是因为他伪造了一道圣旨,才登上了皇位,本以为自己能博得秦二世的信任和感激,享受至高无上的身份和荣华。

只是李斯低估了赵高,不知道他的雄心壮志。赵高虽为太监,但他也有一颗升迁的心。在赵高和李斯的合作下,胡亥登上王位后,李斯就成了他的最大障碍。但李斯对赵高这个太监,却是不屑一顾。李斯知道赵高是他最大的竞争对手后,只觉自己位高权重,既是宰相,又是支持皇帝的人,自然不会将一个宦官的威胁放在眼里。也正因为如此,李斯才会屡屡失去机会,陷入被动。李斯在赵高的算计下,没有把握先发制人。当事态发展到不可收拾的程度时,李斯向秦二世告状,说赵高图谋不轨,但这明显是诬陷,没有证据。更何况,秦二世对赵高和李斯都没有任何的怀疑。

二、赵高和皇帝走得很近,有一种特殊的联系方式秦二世胡亥登基后,很久没有朝觐大臣,只能从赵高那里得到政局的消息,李斯这个勤勉的人,是不可能见到皇帝的。李斯靠着自己的学识,赢得了秦始皇的信任,但胡亥的知识,却是无济于事。在争权夺利的过程中,离权力中心越近的人就会获得更多的好处。胡亥与大臣们久别重逢,与赵高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建立了深厚的信任。李斯和秦二世没有任何联系,所以李斯控诉赵高谋反,皇帝自然不会相信。李斯之所以会败于赵高,就是因为这一点。

三、政治之争,必须要有足够的力量李斯虽然位高权重,但在朝中并无势力,也没有什么私人关系,这也是他深得秦始皇信任的原因。然而新皇登基之后,他最信任的人却不是他,而是他在朝堂上,处于一种孤立无援的状态。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建立自己的组织。赵高则以他的身份,威逼利诱,收买了一些大臣,和李斯作对,当他的力量越来越大时,李斯就再也没有机会了。赵高成为李斯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如果李斯能在赵高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势力之前,建立一个强大的靠山,执掌朝政,那么他就能和赵高抗衡了。

李斯身为宰相,权力仅次于君主。秦二世胡亥刚刚登基,根本没有治理国家的经验。以李斯的权势,他完全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势力,然而李斯却没有想过,在与赵高的争权夺利中,他一点优势都没有。李斯之所以没有想着建立自己的势力,也许和吕不韦的遭遇有关。吕不韦在秦国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李斯初到秦国,就是其中之一。秦始皇登基后,立即瓦解了这个庞大的集团,李斯也被卷入其中。

李斯目睹吕不韦的力量衰败,有了前车之鉴,他也许会时时告诫自己:即使他有吕不韦那样的地位,也绝不能再犯以前的错误。皇帝的权力是最大的,也是最不能触及的,文武百官的联合,最终都是徒劳。李斯在他的影响下,不敢招揽文武百官,结党营私,生怕惹得皇帝怀疑,人心涣散。但也因此,他低估了赵高,让他吃了大亏。李斯,天赋异禀,却被一辆马车碾压而死,从此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和他心目中的秦朝,永别了。参考文献:《史记》

标签: 李斯秦二世赵高嬴政

更多文章

  •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赵高?

    历史解密编辑:烟花谈历史标签:赵高,嬴政,扶苏,秦国,宦官,周朝,先秦,秦二世,书法家,汉高祖刘邦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太监的性格都是狡诈阴险的,而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上,确实有许多宦官霍乱朝纲的历史事件。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秦朝大宦官赵高背后的故事。历史上,赵高干过最出名的一件事情,就是指鹿为马,把秦二世胡亥哄得团团转。如果说强大的大秦帝国分崩离析是昏聩无能的秦二世胡亥一手造成的,那么这个过程中

  • 子婴为何能扳倒权臣赵高?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档案笔记标签:赵高,子婴,嬴政,李斯,宦官,先秦,周朝,秦二世,书法家,汉高祖刘邦

    子婴为何能扳倒权臣赵高?作者:鉴古君上期咱们说过,赵高除掉了李斯,一个宦官居然名正言顺地当上了丞相,而昏聩的秦二世胡亥把朝野大事都交给赵高代理,于是不再上朝,一味寻欢作乐,朝政大权尽数旁落到赵高手中。公元前207年,赵高逼杀胡亥拥立子婴登上王位。此时,独揽大权、目空一切的赵高视子婴为傀儡,他妄图再寻

  • 一代名相李斯为何会败于宦官赵高?看似败于赵高,实则败于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紫陌阁标签:李斯,赵高,秦王,秦二世

    秦统一六国前,李斯已经位列九卿,担任廷尉一职。秦统一六国天下后,李斯又被秦始皇任命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高位,加上深得秦始皇宠信,在以右为尊的秦代,右丞相冯去疾都要比左丞相李斯低一头。此时的李斯可谓是位高权重,权倾朝野,而赵高只是秦始皇身边的一个近侍,比起位极人臣的李斯,赵高的中车府令一职根本不足

  • 秦始皇死于赵高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嬴政,赵高,秦二世,蒙毅,李斯

    围绕着秦始皇的历史疑案确实是太多了,秦始皇的死因就是其中之一。关于秦始皇之死,《史记》记述很多,分别见于《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蒙恬列传》。其大概经过是这样的: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第一站到了湖北的云梦,再去了湖南南部的九嶷山。然后顺长江而下,到过江苏、浙江一些地方;转

  • 贵为丞相的李斯,为何斗不过小小的宦官赵高?反而被赵高陷害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农夫的牛大哥标签:李斯,赵高,丞相,秦二世,宦官

    李斯是秦朝时期的丞相,丞相一职是辅助皇帝掌管天下的行政的官员,可以说位高权重,但最终却被作为郎中令的宦官赵高害死,并且李斯是被处以极刑“腰斩”而亡。那么位高权重的丞相李斯为何会被一个“小小”的宦官赵高所杀呢?其关键原因还是在于权力。秦始皇在位时期,李斯是秦始皇所倚重的大臣,深得秦始皇的器重,李斯也在

  • 赵高最后是如何死的?赵高有哪些历史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十六先生标签:赵高,秦国,嬴政,李斯,先秦,周朝,秦二世,书法家,汉高祖刘邦

    赵高,秦朝的权臣,历史上有名的宦官,与秦朝的灭亡有着脱不开的关系。据说赵高原是当时赵国的一位权贵,后来赵国被秦国灭国,赵高为了报仇自残入秦朝皇宫,以至于最后秦始皇驾崩后,赵高篡改遗诏,立胡亥为秦二世,致使秦朝一步步走向灭亡,不过赵高最后的结局更惨。赵高最后是如何死的?赵高,出生年月不详,嬴姓,赵氏。

  • 赵高是怎样让秦朝玩完的?暴政和诸侯叛乱并不可怕,用两招毁根基

    历史解密编辑:史小趣标签:赵高,秦朝,秦二世,嬴政,蒙恬,蒙毅

    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首个中央集权制的大一统王朝,它实际存在的时间太短暂。前段时间,网络上因电视剧《大秦赋》的播出,对该剧及绝对的主角秦始皇的批判中,就有秦朝是亡于秦始皇实行暴政导致的说法。但秦朝灭亡的绝大部分责任,还真不在秦始皇身上。他唯一做的不好的就是,没有提前准备好合理合法,且有能力维持秦朝继续有

  • 秦王子婴是扶苏的儿子吗?为什么胡亥杀了扶苏,却没杀掉子婴呢?

    历史解密编辑:青瓷清茶倾城标签:子婴,扶苏,秦二世,秦王子婴,赵高,嬴政

    汉元年,秦王子婴向时为沛公的刘邦投降,两个月后,项羽进入咸阳,将子婴杀害。关于子婴的身份,历史记载很少,《史记》中有的篇章说子婴是胡亥“兄子”,有的篇章又说是始皇弟。子婴到底是什么身份,会是扶苏的儿子吗?胡亥杀了扶苏,为什么没杀子婴呢?首先,子婴的确有可能是扶苏的儿子。 有的人说,子婴在除掉赵高前,

  • 秦王子婴:不堕始皇威名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秦王子婴,秦二世,赵高,刘邦,嬴政,扶苏

    作者:青灯当秦始皇嬴政用十年的时间,结束了春秋战国的百年乱世,秦这个国家,就已经站在了巅峰。(一)胡亥上位,尽屠兄弟姐妹只是仅秦始皇一人,终究不能延续千年国祚。秦始皇妄想长生不老,却死在行宫。临死之前,召回儿子扶苏,这也是将大秦交给了扶苏。只是在皇位权利面前,秦始皇的宦官赵高,秦始皇的儿子胡亥,秦始

  • 古书录事一则:秦王子婴遇秦始皇托梦,警告自己铲除赵高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嬴政,赵高,秦二世,秦王子婴,秦王,秦国

    秦朝是一个影响力非常大的朝代,但是非常短命,历来被称为二世而亡。其实从秦始皇开始,秦朝延续了三代,只不过到子婴的时候,秦朝已经降低回秦国,子婴也是秦王的身份而非皇帝。子婴本身也比较倒霉,刚刚即位不久,就被刘邦攻破关中。他在位唯一的成绩大概就是铲除了赵高。而关于这一点,在《拾遗记》中还有一段有意思的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