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平历史谈2022-08-2422:20河北关注全文共1642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要说秦朝有名的宰相,李斯就是一个。他是当时的法家之代表,李斯的人生际遇,是史书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为后世所称道。然而,他的失败却是如此的凄惨,令所有人都为之扼腕叹息。李斯自入秦国后,仕途一帆风顺,一飞冲天,成为了宰相。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一个在朝中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将,竟然会死在一个太监的手里,连累了他的家人。让我们来看看,这是怎么回事。
李斯在嬴政的时候,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但并不骄纵,秦始皇对他也是十分信任,从来不会怀疑他的话。李斯更是为秦二世胡亥立下汗马功劳,谁知道胡亥竟因赵高的污蔑而对李斯失去了信心,怀疑他有谋反之意,于是把这个有功之臣处以绞杀。李斯是孔子的弟子,他虽然是孔子的后裔,但也是荀子的代表。李斯的才智、谋略,在历史上都是数一数二的,他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却被一个太监赵高给灭了,我们可以归纳出三点理由。一、李斯轻视赵高的太监出身,赵高则视李斯为仇敌秦始皇时代,李斯的地位是最高的,李斯这个位高权重的人,早就把蒙恬当成了他的主要对手,于是他和赵高联手,伪造了一道圣旨,逼迫太子扶苏和蒙恬死去。如此一来,他觉得自己在这个位置上,已经没有什么对手可以威胁到他了。胡亥就是因为他伪造了一道圣旨,才登上了皇位,本以为自己能博得秦二世的信任和感激,享受至高无上的身份和荣华。
只是李斯低估了赵高,不知道他的雄心壮志。赵高虽为太监,但他也有一颗升迁的心。在赵高和李斯的合作下,胡亥登上王位后,李斯就成了他的最大障碍。但李斯对赵高这个太监,却是不屑一顾。李斯知道赵高是他最大的竞争对手后,只觉自己位高权重,既是宰相,又是支持皇帝的人,自然不会将一个宦官的威胁放在眼里。也正因为如此,李斯才会屡屡失去机会,陷入被动。李斯在赵高的算计下,没有把握先发制人。当事态发展到不可收拾的程度时,李斯向秦二世告状,说赵高图谋不轨,但这明显是诬陷,没有证据。更何况,秦二世对赵高和李斯都没有任何的怀疑。
二、赵高和皇帝走得很近,有一种特殊的联系方式秦二世胡亥登基后,很久没有朝觐大臣,只能从赵高那里得到政局的消息,李斯这个勤勉的人,是不可能见到皇帝的。李斯靠着自己的学识,赢得了秦始皇的信任,但胡亥的知识,却是无济于事。在争权夺利的过程中,离权力中心越近的人就会获得更多的好处。胡亥与大臣们久别重逢,与赵高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建立了深厚的信任。李斯和秦二世没有任何联系,所以李斯控诉赵高谋反,皇帝自然不会相信。李斯之所以会败于赵高,就是因为这一点。
三、政治之争,必须要有足够的力量李斯虽然位高权重,但在朝中并无势力,也没有什么私人关系,这也是他深得秦始皇信任的原因。然而新皇登基之后,他最信任的人却不是他,而是他在朝堂上,处于一种孤立无援的状态。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建立自己的组织。赵高则以他的身份,威逼利诱,收买了一些大臣,和李斯作对,当他的力量越来越大时,李斯就再也没有机会了。赵高成为李斯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如果李斯能在赵高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势力之前,建立一个强大的靠山,执掌朝政,那么他就能和赵高抗衡了。
李斯身为宰相,权力仅次于君主。秦二世胡亥刚刚登基,根本没有治理国家的经验。以李斯的权势,他完全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势力,然而李斯却没有想过,在与赵高的争权夺利中,他一点优势都没有。李斯之所以没有想着建立自己的势力,也许和吕不韦的遭遇有关。吕不韦在秦国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李斯初到秦国,就是其中之一。秦始皇登基后,立即瓦解了这个庞大的集团,李斯也被卷入其中。
李斯目睹吕不韦的力量衰败,有了前车之鉴,他也许会时时告诫自己:即使他有吕不韦那样的地位,也绝不能再犯以前的错误。皇帝的权力是最大的,也是最不能触及的,文武百官的联合,最终都是徒劳。李斯在他的影响下,不敢招揽文武百官,结党营私,生怕惹得皇帝怀疑,人心涣散。但也因此,他低估了赵高,让他吃了大亏。李斯,天赋异禀,却被一辆马车碾压而死,从此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和他心目中的秦朝,永别了。参考文献:《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