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是秦朝时期的丞相,丞相一职是辅助皇帝掌管天下的行政的官员,可以说位高权重,但最终却被作为郎中令的宦官赵高害死,并且李斯是被处以极刑“腰斩”而亡。那么位高权重的丞相李斯为何会被一个“小小”的宦官赵高所杀呢?其关键原因还是在于权力。秦始皇在位时期,李斯是秦始皇所倚重的大臣,深得秦始皇的器重,李斯也在秦统一六国后,被秦始皇任命为左丞相。
《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
此时的赵高只是秦始皇身边的一个宦官,在秦始皇面前是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并且在当时宦官也不能参与听政,主要就是负责皇帝和嫔妃们的饮食起居。而李斯此时已经贵为一国丞相,位高权重,秦始皇在位时期,就是十个赵高也斗不过丞相李斯。李斯的左丞相一职在秦朝虽然不是最高的职位,但李斯凭借秦始皇的器重,在秦始皇在位时期,已然是除秦始皇之外,秦朝最具有权势的大臣。
李斯对秦始皇的所提出的建议,秦始皇也基本都会采纳。秦朝统一后,当时丞相制度分别设有左、右丞相各一职,李斯在秦国统一天下后,还是廷尉一职,还没有被秦始皇任命为丞相,不过李斯的廷尉一职在秦朝也是很高的官职,位列九卿,执掌刑法、律令、礼仪,有审判大臣,修订律令的权利,是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审理全国的重大案件时,即使丞相、御史的提议不对,廷尉也有权封驳。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邪。……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从,与议於海上。”
秦朝的初期的左右丞相,分别是左丞相隗林、右丞相王绾,李斯还是只是高级官员,之后李斯才被秦始皇任命为左丞相一职,右丞相王绾之后是冯去疾担任(见于本文中第一段史料记载)。左右丞相虽是平级,但是也有正副之分,并且职务也有着不同的分工,古代的书写是从右往左,所以在当时,是以右为上,左为下,右为尊,左为卑。李斯的左丞相一职是低于右丞相冯去疾。
《李斯列传》记载:“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骛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
但实际上却不是如此,秦始皇还是比较倚重左丞相李斯,也亲近于李斯。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天下的时候,也是左丞相李斯跟随前往,右丞相冯去疾留守都城咸阳。在史书记载中,李斯在担任丞相一职后,在家中设宴时,李斯表示,自己原本只是楚国上蔡的一介平民,最终被秦始皇提拔到一国丞相这么的高的职位,并说当时做臣子的大臣们,没有人再比自己职位更高,李斯还享受着顶级的荣华富贵。
《李斯列传》记载:“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馀年。”
此时在来看宦官赵高,在秦始皇驾崩前,赵高虽然官至中车府令,但依然只是咸阳宫中的一名仆役,赵高凭借自己熟悉狱法文书得以进宫侍奉秦始皇,这一侍奉就是二十多年,可见赵高在秦始皇在位的时,虽有官职,但还是秦始皇的一名奴仆下人,并没有多么大的权力,而李斯是位高权重的丞相,是秦朝的大臣,赵高拥有的权力和贵为丞相的李斯相比可谓是天差地别。
赵高作为宦官也无法参与朝政,并且以秦始皇的性格,也不会让宦官干涉朝政,秦始皇是一位专权的皇帝,13岁继位秦王时,因年幼无法亲政,朝政基本由相邦吕不韦把持,秦王嬴政的想法,或多或少会受吕不韦的影响。并且秦始皇一生未册立皇后,就是怕步了太后赵姬和华阳太后那样干涉朝政的后尘(原因之一),而李斯作为丞相可以辅助皇帝掌管天下的行政。
李斯可以参与朝政,制定政治方针,并且李斯的提议,秦始皇大多都是听从的,李斯提议的废分封,书同文字、废除六国旧的制度,统一度量衡、统一六国货币等等提议,都被秦始皇所采纳,并且施行执行,可见李斯此时在朝堂上的影响有多大。而赵高只是一个小小的宦官,赵高的此时拥有的权力完全无法和丞相李斯相提并论,也无法和李斯相斗,更不用说处死李斯了。
相反,以秦始皇对李斯的看重,李斯如果讨厌赵高,向秦始皇谏言赵高的缺点等,秦始皇可能就会听从李斯的建议,将赵高裁撤掉。秦始皇在位时,赵高权力弱小,是斗不过丞相李斯,而丞相李斯是可以将赵高拿下的。但随着秦始皇的病逝,李斯的权力和影响力开始逐渐下降,反而赵高的权力开始逐渐提升,最终把持了秦国朝政上的实权,赵高拥有的实权大过于丞相李斯,李斯也最终被赵高谋害。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位三十七年),秦始皇在第五次东巡途中病逝,作为宦官的赵高坐不住了。赵高心想:“始皇帝突然病逝,留下的诏书只是让公子扶苏赶回咸阳主持丧事,这摆明了是让公子扶苏继承帝位,这样也就罢了,而自己教导的始皇幼子胡亥连一寸封地也没有,公子扶苏继位后,胡亥只是一个臣子,也没有封地可去,自己也就失去了依靠”。
赵高继续试想:“并且自己和公子扶苏向来不合,如果扶苏当了皇帝,是对自己的地位不利,而自己教导的胡亥是一位昏庸无知的公子,如果胡亥继承帝位,而自己是胡亥的“老师”,教导胡亥多年,比起和公子扶苏的不合,自己和胡亥有着多年的感情,而且胡亥也信任自己,胡亥的昏庸无知,自己也容易控制胡亥”(第一人称表达),于是赵高起了歹心,就暗中扣压了秦始皇给扶苏的遗诏。
赵高有了谋逆篡位的对野心,而秦始皇病逝时,因是在巡游中病逝,也没有立太子,丞相李斯担心天下大乱,就封锁了秦始皇病逝的消息,而秦始皇病逝的仅有几名近臣所知晓,李斯此举为赵高的谋逆篡位相当于加了一层“保险”。赵高便带着遗诏去劝说胡亥称帝,最终胡亥被赵高游说成功,但没有丞相李斯的帮助,谋逆之举也无法成功,此时也可看出李斯的权力还未降低。
赵高便去游说李斯,拥立胡亥为帝,表示:“公子扶苏继位的话,就会重用蒙恬,我管理事务二十多年,还没有见过被秦王罢免的丞相、功之臣的爵位能传给下一代的,他们最后都是遭杀戮的结局。你要是放弃这个机会,一定会祸及子孙后代,你看着办吧!”,于是李斯被赵高游说成功,听从了李斯的安排。赵高便于李斯合谋,发动了“沙丘之变”,篡改了始皇的遗诏,赐死公子扶苏,拥立胡亥称帝。
李斯在向赵高妥协之后,自此开始,李斯虽依然是丞相,但权力和影响力逐渐下降。胡亥顺利称帝后,是为秦二世。作为胡亥亲信的赵高也被封为郎中令,胡亥登上帝位后,开始了穷奢极欲的生活,不在上朝,赵高作为胡亥的亲近之人,开始掌握了秦朝的实权,成为了胡亥的决策者。此时丞相李斯的权力已经不能和赵高相比,李斯相见皇帝胡亥一面,还要经过赵高的同意才行。
李斯自从向赵高妥协之后,逐渐失去了和赵高抗衡的资格。就如同李斯在秦始皇在位时期,李斯虽然是左丞相,但是李斯深得秦始皇的信任,右丞相还要以左丞相李斯为尊,李斯因秦始皇的器重,成为皇帝之下的“第一人”。而此时的情况也相似,赵高虽然不是丞相,名义上的官职不如李斯的丞相一职大。但是赵高是皇帝胡亥的亲近之人,这是李斯无法可比的,赵高成了之前的李斯。
赵高比李斯在秦始皇在位时的权力更大,赵高可以做胡亥的主,但李斯只能向秦始皇提出建议,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归秦始皇所有。赵高成为了皇帝之下的“第一人”。李斯也因多次劝谏秦二世胡亥减少徭役,而被胡亥所厌恶,赵高还专门挑胡亥玩乐时,让李斯进谏,最终胡亥为此恼怒,赵高开始陷害李斯,李斯被逮捕入狱,经过严刑拷打之后,被迫认罪,最终处以腰斩之刑,并夷三族。
李斯作为丞相,最终却被宦官赵高害死,归根结底还是在因为赵高的权力超越了李斯,李斯虽被害之前虽然还是丞相,但赵高掌握着秦朝的实权,作为丞相的李斯相见皇帝胡亥一面都困难,李斯这个丞相还算是一个丞相吗?赵高的掌握的实权已经大于了李斯的相权,李斯失去了和赵高抗衡的资本,李斯最终也被赵高陷害而死。
各位读友认为丞相李斯斗不过宦官赵高,原因是否是在于权力?下方留言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