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扶苏和蒙恬为什么自杀,其实也是被逼无奈,秦始皇早已设下困局

扶苏和蒙恬为什么自杀,其实也是被逼无奈,秦始皇早已设下困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八卦爱豆秀 访问量:1432 更新时间:2024/1/17 23:49:03

秦始皇是第一个实现大一统的君主,他通过自己强大的治理能力和军事管理能力带领着国家步入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秦始皇也真正的成为了一个值得我们纪念的传奇历史人物,而他去世以后,秦二世胡亥自己的哥哥扶苏下达了赐死的指令。

其实,当年扶苏在接到这条指令的时候,大将军蒙恬也进行过劝阻,可是扶苏仍然坚定地选择赴死,而蒙恬也在扶苏去世以后自杀了。那么这二人为什么当时要选择赴死呢?其实,早在最初的时候秦始皇就已经对这二人有所忌惮了。

扶苏和蒙恬为什么自杀,其实也是被逼无奈,秦始皇早已设下困局!

一、扶苏有头脑秦始皇非常忌惮

扶苏作为秦始皇的长子,虽然是庶出,但是毕竟以当时的立储标准来看,扶苏确实是继承皇位的第一人选,但是扶苏与秦始皇的政见总是不相同,所以秦始皇并不喜欢扶苏。

扶苏这个人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会更加的为百姓考虑为国家考虑,所以他并不会想自己的办法是否与秦始皇产生了冲突。有时候甚至会公开地顶撞秦始皇,所以秦始皇才会对他产生和不喜的情绪。

后来秦始皇为了将扶苏赶出皇宫去,他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让他前往边疆做蒙恬的监军。这个办法可以称得上是松弛有度,一方面又将扶苏从中央赶到了边疆,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扶苏以为自己掌握了一点点军权。

其实当初秦始皇将扶苏变成蒙恬大将军的监军。他是想着蒙恬这个人性格执拗,自然不会与扶疏变成一党,但是万万没有想到扶苏这个人却独具个人魅力,两个人相处一段时间之后竟然成了好友

而秦始皇在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确实非常的生气,蒙恬手握三十多万兵马,而扶苏又是成为皇子的最佳继承人,秦始皇是一个非常多疑的人,这样一个配置让秦始皇认为肯定会发动起义

秦始皇认为,现在扶苏既然已经与蒙恬交好,那么也就意味着蒙恬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会听从扶苏的安排,哪怕是他手下的这三十万大军,只要扶苏一声令下,这些大军也必然会进攻皇宫。所以秦始皇马上便开始重新进行人事调配。

二、通过人事调配制衡扶苏

秦始皇为了防止扶苏和蒙恬举兵造反,于是,他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准备,为了抵抗对方的三十万大军,他自己手中必须要有队伍,所以他手中其实还有一支非常强盛的长城兵团,这支对兵团永远都可以保护着自己的地位。

然后对三十万大军的人事进行重新的调配,毕竟现在的秦始皇手中还是有很多权力的,只要他想要往队伍里安插心腹,那么扶苏和蒙恬也不好再说什么,这样操作就能够成功地分化扶苏的权利。

秦始皇确实是一个非常有头脑的君主,他也知道如果强烈的制衡和压榨扶苏的队伍和他手中的权力,那么一定会让对方奋起反抗。但是现在自己的做法反倒是温水煮青蛙,直接将自己所信赖的人安插到对方的阵营里面去。

一方面可以缓解扶苏等人的反抗心理,另一方面,也能够在对方的队伍里面安插好自己的眼线,一旦有什么动向,自己就能够在第一时间了如指掌。就算他们想要起兵造反,自己也能够有所抵抗。

而扶苏也确实是一个聪明人,他也知道秦始皇的这番操作就是想要削弱自己的实力,但是自己确实没有任何能够抗拒的理由,只能顺从的答应对方的。赐死的命令的时候,他也知道自己没有任何的余地。

如果自己拒绝,反倒是带领的队伍发动起义,那么部队里面根本不知道有多少人还是自己的人。很有可能还未开始起义,就已经被举报,反倒是得不偿失,使得更多的兄弟失去生命

所以扶苏当年选择英勇赴死并不是愚忠,他也是在考虑过多方面的因素之后才做出了这个决定。自己如果接受的命令,那么也能够得到一个孝子的名声,就算这个诏书是假的,后世人也知道自己是被冤杀的。

所以其实当年扶苏在接到诏书的时候,他就只有死路一条了。他的死也确实被后人感到非常的可惜,但是毕竟秦始皇早就已经有所谋划,他早已无力回天

扶苏和蒙恬的自杀,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在曾经那个时代里面,争权夺势的背后充满了太多的血腥与无奈。其实他们俩个人也并不是愚忠,只是情势所迫,实在是没有改变局势的能力了,实在是让人感到可惜可悲

标签: 蒙恬嬴政苏和扶苏大军自杀秦始皇先秦秦朝

更多文章

  • 实拍秦始皇长子扶苏和大将蒙恬陵墓,简陋荒凉,隔河遥遥相对

    历史解密编辑:画个圈圈吧标签:嬴政,蒙恬,苏和,扶苏,陵墓,李斯,秦朝,秦始皇,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秦始皇陵是中国一座没有挖掘的帝王陵墓,如果能挖掘出来,那就是轰动世界了。秦始皇有个儿子叫扶苏,是他的大儿子,扶苏这个人真是不幸,被赵高和丞相李斯等人陷害致死,他的陵墓在陕西绥德县城一座小山坡上,看起来非常简陋荒凉,没人说,很多人都不知道,一个皇太子落到这个地步,真悲哀。绥德县位于陕西省北部,与榆林一

  • 扶苏不死真的能继承大秦皇位吗?看看秦始皇遗诏写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丙润老师标签:嬴政,扶苏,赵高,秦二世,遗诏,李斯,蒙恬,扶苏不死,大秦皇位,秦始皇,前秦,先秦,周朝

    在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坑杀了一些江湖术士,而对于秦始皇的暴行,自己的长子扶苏提出了意见。就因为这件事情秦始皇和自己的儿子大吵一场,也因为这件事情,秦始皇直接把扶苏派到了上郡,让他去监督大将军蒙恬。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次分别就是永别,而爷俩能够再次相见,估计只有在阴间了。第1点,2年之后的政变在两

  • 扶苏手握兵权,没有当上秦二世,看看他干了什么沙雕事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秦二世,扶苏,嬴政,赵高,蒙恬,遗诏

    秦始皇是历史上第一位大一统的皇帝,在历史上,秦始皇率先将华夏大地统一,由此历朝历代都以秦朝为蓝本进行大一统。秦始皇建立秦朝后,开始了更为严格的统一,就是在文字、计量单位、语言等各个方面进行统一,由此让华夏大地真真正正的进入了大一统时代。秦朝的建立让古代进入了封建王朝时期,正因如此,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

  • 秦始皇陵挖出一个头骨,考古发现令人不解:扶苏不是死于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大伽秀标签:扶苏,嬴政,蒙恬,自杀,先秦,周朝,秦二世,秦始皇陵,秦始皇统一六国

    关于扶苏之死,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非常明确,秦始皇死后,赵高李斯矫诏,派人送诏书给远在北地边疆的扶苏和蒙恬,密令他们两人自杀。蒙恬觉得此事蹊跷,希望上书秦始皇问清原由,但扶苏认为不需询问,就此自杀。扶苏为人仁,谓蒙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扶苏自杀之后,就安葬于上郡(今陕西省绥德县

  • 烂好人成不了大事?扶苏手握三十万大军,为何要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老夫从不吹牛标签:扶苏,大军,嬴政,蒙恬,赵高,李斯,先秦,周朝,秦二世,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始皇病逝沙丘之后,赵高仅凭一封假的诏书,就让秦始皇嫡长子扶苏心甘情愿自杀,可谓是千古一憾事!要知道此时扶苏不仅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更有大将军蒙恬为臂助,还有三十万精锐大军枕戈待旦,扶苏为何如此想不开?1.祸起长生秦始皇兼并六国之后,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人间已经没有什么值得自己追求的了,

  • 如果秦始皇让扶苏继位,是否可以挽救秦国,司马迁的分析极为正确

    历史解密编辑:吕肥肥来搞笑标签:嬴政,司马迁,扶苏,秦国,秦二世,皇位

    秦朝的建立是极其艰难的一段过程,贾谊的《过秦论》中有这样的记载,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从秦孝公开始,启动商鞅变法,经过了百余年的时间,秦国才从一个蛮荒的国家逐渐变的强大,为嬴政的统一六国奠定了强大的基础。然而,百年的基业却

  • 扶苏自刎的主要原因:秦始皇与扶苏的父子分歧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嬴政,扶苏,秦国,蒙恬

    秦始皇的长子,素有贤良勇毅之名的扶苏,是当时百姓心中储君的不二人选。谁知,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一封遗诏被送到上郡:“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诏书上罗列了扶苏与蒙恬的各类罪行,并命他们自杀。为此大将军

  • 秦始皇去世,赵高伪造诏书,扶苏手握30万大军,为何仍选择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历来都很现实标签:嬴政,赵高,扶苏,大军,蒙恬,秦国,先秦,周朝,秦始皇,汉高祖刘邦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于巡游途中,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秦始皇留下了遗诏:要扶苏进入咸阳为自己治丧并即位。然而这份遗诏并未发出,便被赵高拦截,他伙同丞相李斯,伪造了一封“赐死矫诏”,另立始皇第十八子胡亥登基。在接到这份矫诏后,扶苏悲痛不已,最终还是选择了自杀身亡。公子扶苏之死,历来都是一个令人惋惜的

  • 扶苏:既是君子,也是秦始皇从祖坟破土而出都拯救不了的千年遗憾

    历史解密编辑:泽哥扒娱乐标签:嬴政,扶苏,李斯,赵高,秦二世,蒙恬

    欢迎大家关注所念,每日为你呈现有温度的历史,文章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哦公元前210年8月28日,秦始皇嬴政于第六次巡游天下途中驾崩,时年四十九岁。这位“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的“千古一帝”可能至死也没有想到,在他死后仅仅3年,秦帝

  • 扶苏之死,在于不懂秦始皇的布局

    历史解密编辑:人间史名人录标签:嬴政,扶苏,秦二世,始皇,秦国,蒙恬,赵高,秦始皇,周朝,先秦

    众所周知,秦始皇雄才伟略,统一天下,堪称千古一帝。但在胡亥即位后,秦朝迅速灭亡,史称“秦二世而亡”。如此一来,很多人将目光投向了秦公子扶苏,一些人提出,若非赵高等人从中作祟,登上秦朝皇位的应为扶苏。扶苏本人又颇有才干,或许能够避免秦朝二世而亡的悲惨下场。不仅今人如此认为,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末时代,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