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鞅、吕不韦、李斯三人都对秦有功,却没能善终?

商鞅、吕不韦、李斯三人都对秦有功,却没能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说观 访问量:3540 更新时间:2024/2/12 1:33:21

秦国自秦孝公开始,秦国每一位君主的身边都有一位或者多位大才辅佐,如秦孝公时期的商鞅;秦惠文王时的张仪、公孙衍、司马错、樗里疾;秦武王时的甘茂;秦昭襄王时的魏冉、范雎等;秦庄襄王和秦始皇时期的吕不韦、李斯等。

正是这些人的辅佐下,秦国才日益强盛,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最终吞并六国,完成统一大业,不过大多外来臣子却没能落得好下场。他们虽然使秦国日渐强大,但最终不是被驱除出秦国,就是落得一个惨死的下场,如商鞅、吕不韦、李斯三人,那么他们三人为何都没有善终呢?

商鞅不得善终的原因

众所周知,秦国在战国时期的强大始于秦孝公时期推行的商鞅变法,可以说商鞅变法的发起人和主要执行人商鞅对秦国有重大的功绩。但商鞅最终却落得一个五牛分尸的凄惨结局,这是为什么呢?

普遍的说法主要有几点:商鞅推行的变法触及了秦国旧贵族的利益,因此得罪了秦国的宗室贵族,在秦孝公去世后,被宗室贵族针对,诬其谋反;商鞅为使变法能在秦国顺利推行,拿太子嬴驷开刀,得罪了之后的秦惠文王;最终秦惠文王继位后,为了解决宗室贵族的怨恨,诛灭了商鞅。

以此看来,商鞅没能善终是因为秦国宗室贵族的迫害,不过这只是表面原因。实际上商鞅之死怪不得别人,关键在于他自己,因为商鞅为推行变法一直给自己“掘坟”。

我们来看商鞅变法触犯贵族利益的三连发,也是商鞅为自己“掘坟”的三连发:首先是作为全面变法序幕的《垦草令》,其中一条就是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迫使贵族亲力亲为的劳动。

其次在第一次变法中废除了旧世卿世禄制,按照世卿世禄制,秦国的贵族和官吏是可以世袭的,父死子继,继续享有原来的封地和封地内的赋税。但按照变法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贵族如果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原本的贵族待遇,还会沦为庶民。

最后在第三次变法中废除了贵族的“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在商鞅的三连发之下,秦国的贵族从身份、地位、特权、财产方面都遭到了打击,可以说在变法之后,秦国的贵族和平民百姓并没有太多的区别。这也导致变法遭到贵族们的强烈反对,商鞅本人也被贵族们痛恨。

若不是秦孝公在背后大力支持商鞅,相信商鞅早就死于秦国的贵族之手,也不用等到秦惠文王时才会惨死。即便将商鞅变法放到其他诸侯国推行,商鞅也不会善终,甚至连变法都无法展开,即便开始也难以成功,因为六国的君主无法向秦孝公那般全力支持商鞅,他们为了平衡国内的贵族也会赶走商鞅,甚至直接将商鞅杀死。

商鞅能顺利在秦国推行并完成变法,其关键原因是得到了秦孝公的大力支持。如果没有秦孝公的全力支持,商鞅是断然不可能在秦国顺利推行变法的,更别谈变法成功,可以说是秦孝公成就了商鞅变法,也成就了商鞅。在秦孝公去世后,商鞅失去了最大的靠山,被旧贵族诬以谋反罪,落得一个惨死灭族的下场。

就算秦惠文王没有动手,商鞅也难逃一死。不过商鞅如果做出一些改变,在完成变法后,可以急流勇退,从此退隐山林,也不至于无法善终。但商鞅并没有做,并且在秦孝公病重期间,独揽秦国的军政大权,更加激化了秦国的内部权力斗争,为其“掘坟”之路又添上了重要一笔。

吕不韦没能善终的原因

对于这位传奇的商人丞相,关于他的事迹相信大家都知道一些。吕不韦原本只是一介商人,但他凭借独特的眼光,看中了在赵国为质的秦国公子嬴异人,当时的嬴异人只是一个落魄的秦国公子,吕不韦却有大魄力,不惜散尽家财,凭一己之力将嬴异人推上秦国的王位,成为秦庄襄王。

吕不韦也因此被秦庄襄王任命为秦国丞相,封为文信侯,以河南洛阳十万户作为食邑,成为秦国最大的封主,从此吕不韦走进秦国的最高权力中心。之后秦庄襄王去世,吕不韦又被拜为相邦,并成为嬴政的“仲父”,因嬴政幼年,开始把持秦国朝政,成为秦国实际掌权人,权倾天下。

后因嫪毐之乱牵连,被罢免相邦之职,回到封地洛阳,最终被秦王逐渐逼迫下,选择自尽而亡。原因是吕不韦回到封地后,还有很多的宾客和六国使者前去拜访,从而引起嬴政的担心。

吕不韦最终自尽看似是被秦王逼迫,其实也在于吕不韦自身。吕不韦在牵连嫪毐之乱中本难逃一死,但嬴政最终还是选择将他放回洛阳,此后吕不韦只要安分守己,谢绝拜访的宾客和各国使者,也不会被秦王担心叛乱,基本上是可以颐养天年,落得善终结局。

李斯错误的选择,为最终惨死埋下了祸根

众所周知,丞相李斯是因为赵高的陷害才落得惨死的结局,不过李斯惨死是因为自己错误的选择。如果李斯没有和赵高同流合污,拥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赵高也无法掌握朝政实权,李斯又如何能被赵高害死呢?

商鞅和吕不韦无法善终虽然很大原因也在于自己,但也是秦国君主的选择,而李斯无法善终完全自作自受。李斯在秦始皇在位时不仅没有遭到打压,还颇受始皇重用,从吕不韦相府的一介舍人,被秦始皇多次提拔,在秦朝建立后,又任命为秦朝的丞相,可见秦始皇对李斯还是信任和看重的。

如果秦始皇病逝后,李斯没有选择和赵高密谋,拥立胡亥为帝,而是选择拥立扶苏登基为帝,即便不能继续做丞相,也能做个其他官职。以公子扶苏的仁慈和李斯辅佐秦始皇的功绩,扶苏断然不会残害功臣李斯,就算扶苏让蒙恬做丞相,蒙毅做国尉,李斯也可以做个廷尉,或者位列九卿的其他职位。

即便再惨,李斯也不至于落得一个惨死灭族的下场。以李斯的才智却被赵高一介侍从说动,他也不想想,赵高作为一个侍从都敢有谋逆之心,最终还能成功,可想而知,赵高是一个极有野心之人,并且赵高还是胡亥的老师,胡亥该和谁亲近,李斯只要多思索一番,难道想不到吗!

李斯选择和赵高密谋,就是与虎谋皮,最终被赵高陷害惨死,也只能说是自作自受罢了!

结语:

秦国之所以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很大原因是商鞅对秦国推行的变法,可以说商鞅对秦国的崛起图强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样也为自己埋下了祸根。因为商鞅对秦国的功劳太大了,以至于秦国的百姓只知商君而不知君上,如果商鞅不死,秦孝公之子嬴驷就无法成为真正的秦王。

吕不韦也是如此,吕不韦被秦庄襄王任命为秦国丞相后,吕不韦便开始逐渐掌握秦国的朝政大权,无论是秦庄襄王在位时,还是嬴政年幼无法亲政前,吕不韦更像秦国实际的君主。即便被赶出咸阳,回到封地后,仍然还有各诸侯国的宾客使者前去拜访,可见其影响力之大,如果他不死,秦王就难以心安。

比起商君和文信侯,丞相李斯身上的光芒就显得比较暗淡,无论是在秦始皇在位时,还是秦二世统治期间,李斯基本上就是个辅佐的角色。他既做不到商君那般独揽秦国军政大权,也无法做到吕不韦的权倾天下,这也是秦始皇能继续留下他的原因,但李斯最终为了一己之私,选择与赵高同流合污,为其惨死埋下了祸根。

大家对商鞅、吕不韦、李斯三人不能善终的结局有何看法?欢迎在留言区交流。

更多文章

  • 《资治通鉴》:从客卿到嬴政的左膀右臂,李斯靠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博览群书君标签:李斯,秦国,秦王,先秦,秦朝,周朝,吕不韦,资治通鉴,秦始皇嬴政

    在《旧唐书·魏微传》中有:“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它的意思是说:“用铜做镜子可以整理我们的服饰、妆容;用往昔的朝代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旺的道理;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得失。”所以我们才会常说“以史明鉴”。而《资治通鉴》则是最具有代表的一部作品。但

  • 三点复盘秦国第一功臣,李斯的深渊脱轨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李斯,赵高,秦国,秦二世,嬴政,扶苏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是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的事。而之于秦国,是如何一统战乱列国林立的天下?这除了秦始皇自己以外,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咱们今天的主角——李斯。秦国从最初闯荡到后来称帝,几乎所有历史大事件中都有着李斯的身影,他是秦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功臣,但也是一个罪臣。就是这么一位在历史

  • 秦朝丞相李斯,辅佐皇帝打下后代基础,又经历怎样的曲折?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李斯,皇帝,秦朝,嬴政,秦王,丞相

    引言:《史记》中记载:“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身为秦朝的第一任丞相,李斯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是这一切并不是偶然,而是他通过自己的付出所得到的。在他年轻的时候,他仅仅只是地方的一个小官员,看起来和其他人一样没有任何

  • 作为“法家三杰”的李斯,是怎样从落魄到辉煌再落寞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浅青丝烟标签:李斯,三杰,秦国,赵高,丞相,秦朝,书法家,商鞅变法,春秋战国

    李斯(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08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秦国末年的丞相,被誉为“法家三杰”之一。李斯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士族家庭,年轻时候曾经在齐国学习,学习了一些儒家思想,但是后来转而向往法家思想,并成为了商鞅和荀子的门徒。在成为秦国丞相之前,李斯曾经历过

  • 一只老鼠改变秦李斯的命运?不可能!真相是这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说故事标签:李斯,赵高,秦王,秦国,嬴政,扶苏

    说一只老鼠改变了李斯的三观,过于夸张了。李斯的功名心很强,是不可能一辈子只做一个仓库保管员的,老鼠只是个催化剂,唤醒了李斯的上进心,加快了向上的步伐。李斯是一个功名心非常强烈的人一个功名心、进取心很强的人,总会想方设法的追求功名利禄,不可能一辈子总是庸庸碌碌的。有三件事可以证明李斯的功名心之强烈:一

  • 江充、曹爽为何走上了李斯的悲剧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曹爽,李斯,江充,赵高,司马懿,秦王

    作者:闲客(李斯)(一)李斯其人李斯年轻时是一名小吏,一日见粮仓中老鼠吃得膘肥体壮,又不惧人,又想起厕所里的老鼠,吃着肮脏的东西,还要战战栗栗,心中大悟,原来一个人的成就取决于所处环境。便离开家乡,拜师荀子,一是可以学知识,二是可以博得名气,以后出去混可以自自诩师出名门。学成后拒绝了老师的推荐,认为

  • 李斯本是忠臣,为何要帮助赵高篡改遗诏呢?

    历史解密编辑:风尘讲历史标签:赵高,李斯,秦二世,扶苏,嬴政,丞相

    纵观历史长河,能集忠臣和奸臣为一身的李斯算一例,可见是忠是奸只在一念之间。李斯前半生辅佐秦始皇,为秦并六国出谋划策;后半生助纣为虐,与赵高合谋篡改始皇遗诏,改立胡亥为帝。难道他不知道这么做是大逆不道吗?李斯是战国末期楚国人,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吏。但在那个人人趋名逐利的年代,素有才学的李斯也想干出一番事

  • 《大秦赋》:李斯的结局比嫪毐还惨,而根源在于他的“仓鼠理论”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李斯,大秦赋,赵高,吕不韦,秦二世,嬴政

    电视剧《大秦赋》正在上映,剧中吕不韦在嬴子楚死后,以“仲父”的身份专政擅政,时刻把身为大王的嬴政排除权力中心。弹幕观众边看边骂“吕不韦贪恋权位,死了活该”,可是真正“贪恋权位”的那个家伙,却是帮助秦始皇制订统一六国的大计的丞相李斯。作为荀子的高徒,法家学派继承人的李斯是雄才大略的,他为秦朝制定的那一

  • 李斯与吕不韦相比缺少刺客精神

    历史解密编辑:度婉容说动物标签:李斯,刺客,史记,秦朝,吕不韦,司马迁,平原君,书法家,春秋战国

    司马迁在《史记》中隐藏着许多秘密,一旦解开会发现很有意思。譬如《平原君列传》最后却穿插了一则故事——虞卿借信陵君功劳为平原君请封,从而引出虞卿其人其事。虞卿与信陵君、平原君、魏齐、范睢都有关联,而这些都没有明确的时间痕迹,需要静心阅读,才能梳理人物与事件之间关系;《魏世家》中在魏国战胜秦国之后,司马

  • 《了不起!舞社》第二季李斯丹妮穿高跟鞋跳辣妹舞 程潇惊艳全场

    历史解密编辑:Yes娱乐标签:程潇,乐器,杨丞琳,高瀚宇,高跟鞋,李斯丹妮,综艺节目,了不起!舞社

    Yes娱乐5月26日讯有激燃爽炸的Battle还不够,竟然又有主理人和厂牌要被打包淘汰了,《了不起!舞社》第二季玩的就是心跳!周六中午12:00,由优酷独播,灿星承制,须尽欢独家冠名的明星带队舞社竞技真人秀节目《了不起!舞社》第二季即将迎来Crew Battle殊死一战。杨丞琳、高瀚宇、李斯丹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