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斯的功与过:太贪恋权力的人,往往都没有好下场

李斯的功与过:太贪恋权力的人,往往都没有好下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每日看点啥 访问量:2893 更新时间:2023/12/25 15:40:41

李斯,以一客卿,一“外国人”的身份,获得了嬴政的赏识和信任,最终,坐上了秦国丞相之位。可见,其能力非常人能比,也可证明其“所言”深合这位始皇帝之意。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李斯的生平事迹。

一、君臣离间计,得嬴政另看。

李斯,楚上蔡人,师从荀子。早年为郡小吏,不甘平庸,来秦谋出路。嬴政为王后,李斯抓住机会,上书献策,大概意思就是:对付那些诸侯国的名士们,可以用财物去结交,不愿意合作者,可用武力解决。

这就是所谓的“离其君臣之计”,从国家内部分化其君臣关系。之后,嬴政采纳此策略,李斯便成了“客卿”。

二、以《谏逐客书》,挽回仕途生涯。

当时,在秦有位叫郑国的韩国修渠者被发现是间谍。另外,在秦国境内,还有不少六国的间谍。于是,秦宗室大臣纷纷上书,让嬴政驱逐这些“外来者”,从而,避免为各自主人进行的“间谍”工作。李斯,毫无疑问也在驱逐之列,当然不排除有人嫉妒他的才能。

对此,李斯不甘离去,在好友蒙恬的劝说下,写下著名的《谏逐客书》: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1,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

其中,他列举了秦国历史上,秦王重用“外人”获得巨大益处的例子。比如:孝公用商鞅,惠王用张仪。可见,正是以前的秦王们,不避人才的策略,“惟贤任用”,才使得秦国有了如今的殷盛和富强。

李斯用强大的事实为理论依据,提出:如果秦王过于计较人才的“出身”,那么,可能将会让国家再无强大之名。果然,嬴政读后,收回了原先的政令。

至此,李斯一路辅佐,最终,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三,李斯为何后来会和赵高“联手”篡改遗嘱呢?这也给他的政治生涯留下了极大的污点。

先来说说赵高,其进宫为宦官,是因为父母的“过错”。有人说是其母亲触犯刑法,也有人说是其父亲,现今已无从考证了。按照当时的律典,赵高遭到了宫刑,做了宦官。此人非常擅长“察言观色”,并“巧言令色”,很得胡亥的赏识和信任。

除此,赵高极有野心,也不缺“智慧”。这里有一段史料,可以看出他是如何与李斯“斗智”的。《史记·李斯列传》记载,二世怒曰:“吾常多闲日,丞相不来。吾方燕私,丞相辄来请事。丞相岂少我哉?且固我哉?”

可见,李斯忽略了赵高这个人,或者可以说是他低估了赵高的“用心”。当初,赵高为何力举胡亥,而不是其他公子,正是因为他可以控制胡亥。

后来,胡亥不理朝政,全凭赵高“说了算”。

而这时,李斯已经是边缘化的人物了,只要让胡亥的“不满”放大,就可以让李斯“惹祸上身”。所以,他故意选择在胡亥很忙的时候,让李斯“觐见”。

作为一名位居高位的丞相,后来会被一个宦官说动,让他改变主意的原因不外乎“个人以及家族利益”。因此,有人分析,李斯是在赵高的利诱和威胁下,才篡改了遗嘱。

当时,李斯和扶苏,在个人政见上相左。所以,他未必不担心,扶苏上位后,会威胁到他现在的既得利益。同时,他也高估了自己掌控大局的能力。

当初,李斯来到秦国,投靠在吕不韦门下,其后续的一系列事件,让他不敢“拉党结派”。可是,赵高的背后,却有胡亥这棵大树,注定了他根本无法抗衡。

再说,赵高手中还有其“合谋改诏书”的证据,这让李斯极其被动。

其实,从李斯个人的经历来分析,最终害他丢了性命的,还是“权力”二字。

当时,他不甘做一个小官,拜了荀子为老师,韩非子是他同学,后来也到了秦国。韩非子口才虽然不佳但文笔极好,根据史载,韩非子后来入狱就是李斯的谗言所害。由此可以看出,李斯不允许任何人撼动他的地位。

李斯虽然有治国之才,但却没有算到,胡亥居然如此“听话”,完全不似他的父亲。本以为拥立他坐上皇帝,可以保全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可是,他忽略了一点,赵高想要的比他想象的多得多。

所以,可不可以做一个设想?当初的李斯如果退一步,完全脱身于官场,是否可以保全自己以及族人的性命呢?

当然,历史是无法重演的。

李斯虽然对秦国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但从其后“背叛”君王一事来看,更应该说他是一位“投机政客”。只是,他过于执着于“权力”,终落得被腰斩的悲惨下场。

纵观历史上功高盖主的人物,无一不是利益所趋,而李斯也是一样。他始终都无法放弃自己的利益,即使身为一朝宰相,也无法摆脱私利的影响。最终,为了自己的利益,毁掉了整个秦朝的基业,也是可悲可叹。

参考资料:

【《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第二十七》、《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

标签: 李斯赵高秦二世秦国嬴政秦王

更多文章

  • 赵高颠倒黑白,秦二世竟将李斯腰斩!

    历史解密编辑:风牛马不相及标签:李斯,赵高,丞相,陈胜,先秦,秦二世,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秦始皇病死后,秘不发丧,在赵高和李斯帮助下,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并逼死扶苏,从而登上皇位,即秦二世。秦二世即位后,朝廷中的大小事情他都交给赵高处理。虽然四处反秦队伍风起云涌,赵高却报喜不报忧。一天,秦二世正在阿房宫享乐,外面传来了通报声:“丞相李斯觐见。”秦二世有些不高兴了。

  • 李斯为何会背叛嬴政?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李斯,嬴政,秦国,赵高,秦王,周朝,先秦,吕不韦,秦始皇,春秋战国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的朝代就是秦朝。秦国本是贫瘠的小国,通过卫鞅变法及施政强兵,才逐渐超越其他诸国,变成春秋时期的第一强国。这是几代秦国人的努力才有的结果,也为之后秦嬴政一统天下埋下伏笔。统一是秦国每一代君王共同的理想,朝着这个目标而努力必然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因为秦国本身处在相对贫瘠的地理位置

  • 李斯在狱中,为何不喊冤?赵高用了一招,李斯无奈认罪!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大伽秀标签:李斯,赵高,扶苏,皇帝,先秦,秦二世,书法家,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大家都知道,李斯才华横溢,治国有道,帮助秦始皇一统了天下,但在秦始皇死后,却为了一己私利,伙同赵高篡改诏书的行为,又让人不齿。总体而言,这是一个让人爱恨交加之人!西元前210年,秦始皇第六次巡游,来到河北沙丘之地时,秦始皇病逝。在临死之前,秦始皇留下诏书:遗诏令公子扶苏主持葬礼,意即使之返都即位。然

  • 李斯堂堂丞相,为什么斗不过一个宦官赵高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李斯,赵高,丞相,秦二世,嬴政,扶苏

    兼并天下以后,秦始皇陷入了极度的膨胀之中,他认为自己功盖三皇五帝,人间的事情没有什么是他摆不平的。死亡,终究是上天对一个自负者最大的嘲讽,秦始皇的膨胀已经不再限于人间,他试图逆天改命,试图长生不死,试图永远统治着亿兆百姓。所以,大秦朝的官员,没有一个人敢在他面前提到死亡,也没有一个人敢劝他早立太子。

  • 一代名相李斯为何会败于阉宦赵高?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档案笔记标签:李斯,赵高,嬴政,丞相,扶苏,秦朝,秦二世,书法家,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一代名相李斯为何会败于阉宦赵高?提起李斯,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可要是提起他的主子——秦始皇,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秦始皇之所以能够统一六国、荡平天下,李斯功不可没。李斯是荀子的学生,他协助秦王,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度量衡,建立中央专制统治,影响中国两千余年,功勋千秋;而赵高做了什么?培养了一

  • 李斯和韩非: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历史解密编辑:瞬间懵懂标签:韩非,李斯,嬴政,秦国,齐国,秦王

    屌丝的逆袭和贵族的奋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明师指路。在古代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当中,一般人如果是想要出人头地,最踏实的办法就是拜入名师的门下掌握真才实学。荀子,作为万世师表孔圣人的再传弟子,他的知名度,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后世,那都是非常高的,他的性恶论影响百代,他的劝学篇文要千古。因此荀

  • 旅英青年钢琴家李斯倩:不追爆款,艺术之路需“小火慢炖”

    历史解密编辑:华闻周刊标签:小火,音乐,李斯倩,演奏家,钢琴家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中英两国交往不断增加,中国来英留学人数不断攀升,在英华人数量也越来越多。据中国驻英国大使馆2021年5月发布的数据称,英国的华侨华人总数约为70万人,占英国总人口的1%,是继印巴裔、非洲裔之后的第三大少数族裔。与此同时,在英华人的职业也越来越多元化。他们中有业余时间在英国当志愿警察

  • 李斯作为秦朝的丞相李斯被腰斩时为何无人求情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李斯,丞相,赵高,秦二世,嬴政,皇帝,秦朝,艺术家,春秋战国,书法家

    还不知道:秦朝丞相李斯被腰斩,满朝文武为何没有一个人为他求情?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秦国丞相李斯,原本只是一个平头老百姓。他曾经拜师荀子门下,学习如何在朝廷为官,辅佐君王治理天下。出师后,他来到秦国,成为官场最底层的小小门客,凭借着满腹才学和把握关键机会

  • 丞相李斯:被陷反叛,腰斩前留下10字预言,不料却字字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李斯,嬴政,赵高,丞相,秦二世,秦国

    秦始皇嬴政被称之为千古一帝,因为他不仅一统诸侯乱世,更是统一文字、度量衡等诸多标准。虽然秦始皇在统一的过程当中用了许多残忍的手段,更是在统一之后劳民伤财,但这也无可掩盖他作为始皇帝的光环。正所谓单丝不成线、枯木不成林。秦始皇立下的种种丰功伟绩,不仅是他一人之功,更是因为有许多人辅佐与他,其中就包含了

  • 宰相李斯为大秦立下赫赫伟绩,为何最后被处以五刑?

    历史解密编辑:李大脚标签:李斯,嬴政,赵高,秦二世,秦国,扶苏

    《史记》:“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秦始皇能统一天下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是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这里面丞相李斯付出最多。李斯最开始只是楚国的小吏,但他有干大事的雄心壮志,去到齐国跟着荀子学习治国之策,荀子是法制代表人物,李斯受他影响也推崇法制,为秦始皇提出很多有用建议。李斯学成之后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