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李斯,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可要是提起他的主子——秦始皇,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秦始皇之所以能够统一六国、荡平天下,李斯功不可没。
李斯是荀子的学生,他协助秦王,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度量衡,建立中央专制统治,影响中国两千余年,功勋千秋;而赵高做了什么?培养了一个无能的秦二世胡亥,知法犯法、指鹿为马,直接导致秦“二世而亡”。可以说,无论是才学、智谋、还是权势,赵高都无法和李斯匹敌。可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小阉宦赵高却把权倾朝野的丞相李斯送上了断头台,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李斯的儿子李由回乡探亲时,来朝贺、赴宴的车马就有几千辆,可是李斯看到这一盛况,他忽然想起他的老师荀子跟他说过“物禁大盛”,也就是物极必反的道理,所以此时的李斯已经意识到他的富贵已经达到了极点,他非常担心自己的荣华富贵会逐渐衰败。在这次的宴会上,李斯和众位宾客谈起了他的出生地——上蔡,谈起了上蔡布衣的梦想,甚至谈到了物极必反。那么,他能料到自己人生的折返点到底在哪里吗?这是他不能预料的,但是他很想保住这份富贵。
终于,机会来了,公元前210年七月,秦始皇巡游东方,到达沙丘病逝。临终前,他让人召回在北方前线的长子扶苏,信未发出而人已驾崩。丞相李斯、宦官赵高和皇帝的小儿子胡亥当时跟在皇帝身边,而知道皇帝去世的也就身边这几个人。始皇帝要立扶苏的意向很清楚,而赵高决定拥戴胡亥,但是赵高在朝廷上没有李斯权威,于是他要拉李斯入伙,说服李斯同意自己的想法。此时的李斯规劝过赵高要忠于秦始皇,不要废长立幼,而善于揣度人性的赵高则巧舌如簧,最终把李斯拉下了水,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
鉴古君认为,赵高之所以能够说服李斯,并不在于赵高真的比李斯高明,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李斯想要保住权势地位的私心和贪欲。坚信“物极必反”的李斯想啊,如果扶苏当皇帝,自己现有位置必定不保。因为扶苏认为自己当皇帝是顺理成章的事,而名将蒙恬是扶苏的心腹,扶苏必然会重用蒙恬,削弱其他权臣的势力,李斯又岂能有二世之福?可要让胡亥当皇帝就不一样了,胡亥一定会感念李斯的拥立之功,自己的权势地位一定会更加长久。
秦二世胡亥残酷杀害诸公子,虐待百姓,昏聩无能。不堪忍受的四方百姓纷纷揭竿而起,陈胜在山东成功地领导了人民暴动,陈胜的军队节节胜利,西进攻打三川郡,而郡太守李由无力防守。此时的赵高正想除掉李斯,一个人独揽朝政,于是他巧妙地利用了这个事件,一夜之间,李由从一个防守无功的太守,忽然变成了一个通敌的反臣,丞相李斯和他的一家人,不容分说锒铛入狱。监狱中的李斯屈打成招,通敌大罪之下,李斯落得个腰斩于市、三族被灭的下场,家族长久荣耀的梦想彻底幻灭。
历史无法改写,天分过人、治国有方的李斯从一个上蔡小吏跃升为权倾朝野的丞相,本应在历史上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可正是由于他的私心和贪欲,致使他一步步落入赵高设计好的圈套,用血的代价验证了他的老师“物禁大盛”的道理,令后人扼腕叹息并得到警示。那么,李斯死后,独揽大权的宦官赵高真的能如愿以偿吗?他又将迎来怎样的命运?请关注鉴古君下期讲述:《子婴为何能扳倒权臣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