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了利益可以做三姓家奴的臧荼,为何会第一个跳出来造刘邦的反?

为了利益可以做三姓家奴的臧荼,为何会第一个跳出来造刘邦的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纯度茶生活 访问量:2156 更新时间:2023/12/6 12:29:43

历史有时候是扑朔迷离的!有些事情,明明大多数人都觉得是十分合理的,但是当事人就是选择忽视,比如蒯通、钟离昧先后都劝韩信造反;有些事情,明明大多数人都觉得不可思议,比如刘邦当皇帝后封了七个异姓王,实力最小且最没有江湖地位的臧荼却是第一个站出来造反的。

难道真的是历史不合常理吗?显然没有这么简单。毕竟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它在整体的趋势上是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事出反常必有妖,我们读历史,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读懂历史的“反常”之处。

那么,势单力薄且没有江湖地位的臧荼率先站出来反对羽翼已丰的刘邦,这件事情的背后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必然逻辑呢?

臧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臧荼这个人在历史上前半生是语焉不详的,他登上历史舞台是以前燕王韩广的部将身份出位的。

英雄不问出处,咱也不纠结于臧荼的出身问题,就从其出道后的身份来逐步推进地分析其行为逻辑和个性特征。

韩广是谁呢?他本来也只是原六国中赵国上谷郡的一个小吏,但是在陈胜吴广起义点燃了天下大乱的导火索之后,像他们这样的原六国贵族都迎来了再次自立门户的绝佳时机。刚刚成立的张楚政权派赵人武臣去赵地发展革命事业,顺势而为的武臣没费多大劲就把赵地给搞定了。后来,武臣派韩广去经略燕地,韩广有样学样,最后顺利当上了秦末的首任燕王。

公元前208年,历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战爆发,燕王韩广派臧荼率兵救赵,使得臧荼有幸亲眼目睹这场史诗般的大战。

这次宝贵的经历也让臧荼同志见识到当时最粗的大腿是什么样子?没错,就是横空出世的项王项羽。那绝世风采绝对是神一样的男人才能具备的。

所以,心思灵泛的臧荼果断登上了项羽这艘豪华大游艇,期待着项羽能带着他看尽人世繁华。

天纵英才的项羽后来果然没有让他失望,一路带他打到了国际繁华大都市——咸阳。

秦朝一亡,作为带头大哥的项羽自然要给下面的小弟们发一拨福利,也就是著名的分封诸侯。在分封诸侯的时候,项羽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那就是他过于情绪化了,看谁顺眼就给块好肉,看谁不顺眼就爱理不理。

结果,一直跟项羽站队不紧密的前燕王韩广就被项羽弄到辽东(今天津一带)去当辽东王了,给老子好好戍边吧,否则别怪我翻脸不认人。至于空出来的燕地(今北京一带),就由看着顺眼的臧荼来当燕王吧。

这件事情发生在前206年,怎么看都有点“一个伙计跟了一个新老板,结果顺利把老掌柜挤走,自己当上掌柜”的感觉。关键是这一切转变仅仅一年多时间。

紧接着,更让人感觉情何以堪的事情又发生了。当上老板的臧荼觉得自己的地盘还是太小了,原老板韩广的辽东地区就像一块肥肉整体挂在嘴边上晃,不吃下去都有点对不住自己了。于是,在同年发动战争将韩广击杀,把韩广的辽东地区占为己有。

问题来了,为什么臧荼干了这么不讲武德的事情,身为带头大哥的项羽却不闻不问呢?这个具体原因无从一一述说了,但项羽当时顾不上必定是主要原因。一来太远,鞭长莫及;二来太乱(楚怀王、田荣的问题更急),无暇分身。

就这样,臧荼一直就这么隔岸观火地当着他的燕王,直到一个叫韩信的男人以不可阻挡之势横扫了大半个北方。

韩信在灭赵之后,采用了李左车的建议,派人去劝降臧荼的燕国。果然,韩信派出的使者刚到燕国,臧荼便主动投降了,宣布自己将紧密团结在以汉王刘邦为核心的革命队伍周围。

刘邦和韩信一见这小子这么懂事,所以也没有较真地非要弄死他,毕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当时他们的核心目标是想办法弄死项羽。臧荼这样的角色还上不得台面。

于是,臧荼同志因为自己的变脸技术足够高明,又躲过了一劫。

直到垓下之围后,项羽被消灭了,刘邦众望所归地当上了皇帝,臧荼才再一次回到了大家的眼线之中。

刘邦初登绝顶,万事以维稳为主,所以也没有急着动原来的诸侯王。基本上原来保留建制的诸侯王,他都顺势暂时保留了,所以臧荼成了刘邦登基时亲自册封的七个异姓王之一。

但是,刘邦登基五个月后,臧荼却突然宣布造反了。这就有点让人匪夷所思了,人家刘邦处处受制的时候,你臧荼选择一声不吭地看热闹,可当人家一统江山的时候,你又急着站出来造反,你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你真以为你能凭实力吊打神功大成的刘邦吗?

这个问题稍后再分析,我们先来看看通过上述介绍,了解一下臧荼在骨子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先叛韩广,再叛项羽,最后叛刘邦(且每一个都是他的恩人),妥妥的三姓家奴呀!所以,说他是吕布前世的领路人,一点都没冤枉他!

当然,我们也不能首先就道德绑架臧荼,毕竟在那个年代,“忠孝”这样的儒家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张耳、韩信等人都是情况不对,赶紧撤退的。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上述事例看出,臧荼这个人在本质上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俗称“有奶便是娘”。这种人就好比站在水坑中间的牛,首先想到的是两个岸边的草自己都能吃到!

臧荼为什么会率先造反?

先来看看臧荼造反的史料记载:

《史记韩信卢绾列传》:汉五年冬,以破项籍,乃使卢绾别将,与刘贾击临江王共尉,破之。七月还,从击燕王臧荼,臧荼降。

《史记高祖本纪》:十月,燕王臧荼反,攻下代地。高祖自将击之,得燕王臧荼。

《资治通鉴》:秋,七月,燕王臧荼反;上自将征之。九月,虏藏荼。

上述这些史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首先说明臧荼是真的谋反了,他的谋反是主动的,不像韩信、彭越等人是先被人家栽赃的。

那么最重要的问题就来了,当时的臧荼实力不是最强,时机也不是最好,他为什么要率先谋反呢?难道他不知道“枪打出头鸟”的道理吗?按照臧荼那精打细算的性格,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很多人又把臧荼急急忙忙造反归因为他内心的恐惧。恐惧啥呢?恐惧刘邦稳住阵脚之后,会大肆清算项羽的老部下。

这种解释其实也是一点都不合情合理!因为臧荼真有这种担心,那他完全可以在垓下之围的时候,趁乱而起,给项羽释放一点战略空间呀!另外,从历史事实来看,刘邦对待项羽旧属,除了跟投奔韩信的钟离昧较过真外,其余的大部分人都是宽容的,甚至包括项羽的家人,这种情况下,刘邦是不大会和臧荼这种立场并不坚定的“项羽旧属”较真的。

那么,臧荼主动谋反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答案自然是藏在历史的蛛丝马迹之中的,几个细节足以说明一切!

细节一:臧荼为什么明明实力不允许还要主动造反?其实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臧荼自始至终就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他不想给别人当小弟,而是自己做老大。至于为什么他要以弱犯强,根据他的性格,那一定是背后找到了帮手。至于他找的帮手是谁,且看后面的分析。

细节二:臧荼造反为什么要先取代地?从地理上看,臧荼一心想要造反,直接从燕地发兵,进军中原不是简单直接得多吗?他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地先取代地?一来劳民伤财,二来打草惊蛇。那么,他夺取代地的战略意图只能说明他是想打通他背后助力的运兵通道。代地是谁的进军门户?自然是北方的匈奴。

细节三:臧荼谋反为什么要一直拖到汉五年秋七月?这个其实就相当有讲究了,因为北方的大草原也正是在前202年才被冒顿单于统一的,只有在内部大统一的前提下,匈奴才能尽最大努力发兵支援臧荼;至于为什么是秋天?因为对于游牧民族来说,秋天正是马儿膘肥的时候,能将骑兵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细节四:臧荼造反在历史上并没有折腾多久,因为匈奴大军不知道是出于何种原因,并没有及时出现,所以臧荼被刘邦率领周勃、曹参等人轻松就给平定了。但是,臧荼的儿子最后恰恰是逃亡了匈奴,并得到了匈奴人的重用。

把上述四个细节串联到一起,大家明白为什么臧荼迫不及待地要造反了吗?总结起来就是:我臧荼早就看不惯你刘邦了,你凭什么当我大哥?此前因为形势逼人,有兵仙韩信的震慑,我的实力确实也不如你,所以我必须低头。但是,我暗中联系了匈奴大哥,有了他们的支持,我觉得我完全不需要怵你,所以,咱们就真刀真枪地干一场吧,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到了这个时候,相信大家对之前的一些疑惑也就豁然开朗了,一些原本感觉不合理的地方也变得合理了。

事实上,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像臧荼这样的墙头草,大家能指望他从忠诚或者大义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吗?像他这样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你能指望他会敢于富贵险中求吗?

三岁定八十,臧荼平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早已将他暴露在了阳光之下!

臧荼谋反的反思

秦末的时代其实是一个浑水摸鱼的时代,讲白了就是一个“白猫黑猫,捉到耗子就是好猫”的时代。这个时代,儒家的正统思想还没有树立,没有什么“忠”和“义”的概念,大多数人都是为了利益不择手段。

所以,从这一点出发,我们也无需过多地苛责臧荼的个人品行问题。这也是“同样是三姓家奴,为什么吕布背负的历史骂名远超于臧荼”的主要原因。

但是,臧荼身上有一个最让人接受不了的问题是什么?就是他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居然勾结外族来搅局。这就牵涉到一个人的大局观问题,你可以窝里斗,但是你不能当汉奸。尽管当时汉奸的概念也不明确,但作为一个正常的男人,最起码的是非观和民族感还是要有吧?

说一千道一万,归根到底,臧荼这个人是一个行事完全没有底线的人。

这种人在生活之中极易成事,但成事之后也很难长久。“其兴也勃,其亡也忽”,说的就是他这种情况。

为啥?因为在任何时代,人其实都是有各种隐性的约束的。当各种套路破灭之后,那么套路会反过来套路自己的。

人,都是有人设的,人设崩了,一切也就都完了!

刘邦是不是想在他老婆和岳父家表现出一个积极的创业青年的人设?但是当他想换太子,一心想让他们老刘家独吞胜利果实的时候,吕雉和吕家买他的账吗?韩信是不是一直想做一个快意恩仇、逍遥自在的职场兵仙?但是当他要挟刘邦想当齐王的时候,他的人设是不是就崩塌了。萧何、张良等人何尝不都是一辈子在维护自己的人设,萧何就是在维护他是刘邦的头号马仔的人设,张良就是在维护自己无欲无求的人设!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世间套路,唯诚不破!

有很多人,精打细算一辈子,到头来,却怎么也没有算清楚自己。

臧荼每走一步,都在追求着利益最大化。但是,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何尝不在看你呢?

刘邦他真的害怕你造反吗?说不定你造反还给他一种正中下怀的感觉呢!

你希望匈奴引兵中原来成就你,匈奴何尝不是希望借你的东风图谋中原呢?

你机关算尽,但你又何尝不在别人的算计之中呢?

凡此种种,少说为妙,因为大道至简,其实这些生活和生存的道理,大多数人都是明白的。

只是,有些人,他能控制住内心欲望所带来的悸动,而有些人却任由欲望洪水泛滥,任由欲望将其带往一条不归路。

历史上,有很多人说刘邦不讲武德,喜欢卸磨杀驴,但这个锅不应该全部扣在刘邦头上。至少,清除臧荼的燕国势力,还真不能怪刘邦。

臧荼这种人,其实就是天生反骨的人,没有信仰,没有底线,一切以利益为导向。关键是,他还比较冲动和糊涂,搞不清小恩小惠和大得大失的区别。

举个例子,臧荼若是一个拣饮料瓶子的人,如果他恰巧在一个饮料公司上班,他是真可以为了多得几个瓶子,从而把公司刚刚生产的饮料一瓶一瓶地偷偷倒掉的人。

这种人有多么可怕和可恨?想必不需要我一一言明了吧!

如果我们在生活之中遇到臧荼这样的人,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简而言之,有以下几条原则可以作为参考。

一、能利用就相互利用;臧荼这种人唯利是图,所以你和他讲什么都是白搭。你和他讲感情,他可能会和你讲利益;你和他讲利益,他可能会和你讲道德;你和他讲道德,他有可能会和你讲套路……总之,他总会为自己的种种行为找到合理的理由。所以,和这种人相处,根本不需要有太多的顾虑和局限,能相互利用就相互利用,从一开始就互相以小人之道相处,或许不会有太多的期待,结果全凭各自手段,大家都心安理得。

二、能远离就尽量远离;有时候,我们生而为人是自带枷锁的,而所谓的锁是只能防君子而防不了小人的,防范小人最好的方式就是“惹不起但可以躲得起”。像臧荼这样一个只有利益而毫无道德和底线的人,其实任何人在他眼中都只是一颗棋子而已。也就是说,我们与之的任何相处与接触,都是存在无限大的风险的。如果我们自身没有强烈的需求和高明的能力,尽量不要接触这类人。任你机关算尽,我自保持距离。不和小人产生交集,其实也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三、能拿捏就使劲拿捏;有时候,我们无法选择我们身边是否有臧荼这样的小人,毕竟我们不能因为臧荼这样的人而选择避世不出。当我们处于某种高位的时候,一定会有一些像臧荼这样的小人嗅着气味赶过来,那么对于这样的人,千万不要心慈手软,不要心存幻想,简而言之,他既然伪装成一只狗,那就把他当成一只狗看就行了,该喂就喂,该打就打,关键是要打就把他打服、打死。千万不能像项羽那样,被其表面上的恭顺所迷惑,要知道狗是改不了吃屎的。这样的人,千万不要把他喂得太饱,否则他一定会得寸进尺,在合适机会背叛主子。所以,对付这种人,能拿捏得住就一定要使劲拿捏他,千万不能让他翅膀变硬了。

历史是一面人性的折射镜,它能让我们看到各种光怪陆离的人性万象。

当我们在历史之中看到像臧荼这样“不合时宜”的人和事时,千万不要觉得有什么不可思议。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浩瀚历史几千年,不也是什么样的故事都有可能发生吗?

以君子之心度君子,以小人之态待小人,这或许是我们应该从历史之中学会的生活之道!

标签: 刘邦臧荼项羽韩信匈奴张良

更多文章

  • 赵姬本是赵王张敖的美人,却为刘邦生下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认真的罗刹标签:张敖,赵王,吕雉,汉高祖刘邦,赵姬(汉朝)

    说到赵姬,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应该是秦始皇的生母,其实西汉初期也有一位赵姬,她也为帝王生下儿子,却没能像秦始皇生母那样享受荣华富贵,反而在生下儿子后便含恨自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赵姬,也称赵美人,她本是赵王张敖的美人。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刘邦出征匈奴归来,途中经过赵国。此时刘邦刚遭遇白登之围,

  • 张敖谋反是咋回事?为何刘邦明知女婿是被冤枉的,还要废黜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张敖,刘邦,韩王信,项羽,韩信,贯高

    高祖八年,刘邦从东垣(真定)返回长安。路经赵国柏人县时,他的小心脏不安分地乱跳起来,于是下令变更了行程。这件不太起眼的小事,却催生了两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刘邦去东垣干什么了?找韩王信(不是韩信)算账去了。韩王信是战国韩襄王的孙子,项羽册封的诸侯之一,楚汉战争时他在项羽和刘邦之间反复横跳,不过最终还是押

  • 张敖把小妾献给刘邦,后来小妾生了刘长,刘邦怎知刘长是谁的儿?

    历史解密编辑:不忘信仰标签:张敖,刘邦,刘长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一生共有八子。前两子皆是发迹前所生,长子叫刘肥,曹氏所生,次子叫刘盈,吕雉所生;其余各子都是发迹后所生,三子叫刘如意,戚夫人所生,四子叫刘恒,薄太后所生,五子、六子叫刘恢、刘友,史书上没有关于他们母亲的记载,七子叫刘长,是赵姬所生,八子叫刘建,母不详。刘邦的这八个儿子中,七子刘长的身

  • 刘邦杀心已起,张敖又是怎么躲过这一劫的呢?仅因他是驸马吗?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刘邦,张敖,韩信,吕雉,臧荼

    刘邦当皇帝之后,前后封了八个异姓王,其中包括平定臧荼造反之后,被安排接替臧荼的卢绾,这八个异姓王,有两个人算是得了善终的,一个是赵王张敖,一个是长沙王吴芮。那么,在异姓王大面积被清洗的必然历史趋势下,这两位大神又是靠什么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呢?其实这两个人的保命之术虽然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主动去中心化

  •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男人之间的友情也很塑料啊

    历史解密编辑:七喜文学标签:刘邦,章邯,秦军,赵王,霸王项羽,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01有一句古话叫,“白发如新不如倾盖如故”,有的人相处到老还是陌生人,有的人第一眼见面就一见如故。张耳和陈余就是第二种。张耳是大梁人,曾在信陵君手下做事,后来逃到了外黄,阴差阳错娶了当地一个富商的女儿,借助妻子的钱财慢慢有了一席之地,由此名声大噪。陈余和他是老乡,巧的是,陈余也娶了富商的女儿。中国人

  • 传·张耳陈馀传原文

    历史解密编辑:小迷糊的小世界标签:张耳,陈馀,高祖,项羽,章邯,赵王

    传·张耳陈馀传原文张耳,大梁人也,少时及魏公子毋忌为客。尝亡命游外黄,外黄富人女甚美,庸奴其夫,亡邸父客。父客谓曰:“必欲求贤夫,从张耳。”女听,为请决,嫁之。女家厚奉给耳,耳以故致千里客,宦为外黄令。陈馀,亦大梁人,好儒术。游赵苦陉,富人公乘氏以其女妻之。馀年少,父事耳,相与为刎颈交。高祖为布衣时

  • 秦末风云:张耳乐娶富家女,陈胜陈县急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陈胜,张耳,陈县,吴广,陈余

    秦末风云:张耳乐娶富家女,陈胜陈县急称王话说大梁二士来谒陈胜,一个叫作张耳,一个叫作陈余。两人籍隶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且家居不远。张耳年长,陈余年少,所以陈余事张耳如父,张耳亦待陈余如子弟,两人誓同生死,时人称为刎颈之交。张耳曾为魏公子门客,后因犯事出逃,避居外黄(今河南商丘民权),外黄有一富家

  • 由“相爱”到“相杀”-陈余、张耳再好的兄弟也经不起猜忌!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张耳,陈余,赵王,项羽,章邯,魏国,汉朝

    文|历史时刻录图|来源于网络张耳、陈余由相爱到相杀春去三四月,满城桃花开“大家好,我是历史时刻录,为您讲述有温度、有深度、有趣度的历史。”01导言在秦末汉初,有这样两个人,他们出身布衣,却凭借自己的能力封侯、封王,他们二人起初情同手足,最后却誓不两立,他们二人正是今天的主人公陈余、张耳。曾仕强老先生

  • 张耳陈余:为什么合伙人最后总会闹得反目成仇?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张耳,陈余,刘邦,项羽,韩信,章邯

    张耳(生年不详-前202年),大梁人,张仪的曾孙,汉朝开国元勋。年轻的时候做过信陵君的门客。张耳曾经逃亡到外黄。外黄有个有钱人的女儿很漂亮,但嫁人后,她老公就死了。她爸听说过张耳,知道张耳逃亡到这里,便让她嫁给了张耳。张耳也没嫌弃,娶了这个老婆。有个有钱的老丈人,张耳就更有时间和钱去结交天下英才,还

  • 论张耳、陈馀关系变化之缘由及其文化意蕴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陈馀,张耳,刘邦,项羽,陈胜,赵王,韩信

    友谊,是自古以来人与人关系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匆匆百年,其间能真正被自己所认可的“友谊”是很少的,所谓真正的朋友至多三两位,甚至一生走完都未必有一个真正的朋友!正如中国明朝时期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冯梦龙所言: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因此,从古至今的人们对于知心相交的朋友都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