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敖谋反是咋回事?为何刘邦明知女婿是被冤枉的,还要废黜了他?

张敖谋反是咋回事?为何刘邦明知女婿是被冤枉的,还要废黜了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信箱 访问量:4663 更新时间:2024/1/5 2:21:16

高祖八年,刘邦从东垣(真定)返回长安。路经赵国柏人县时,他的小心脏不安分地乱跳起来,于是下令变更了行程。这件不太起眼的小事,却催生了两个重大的历史事件。

刘邦去东垣干什么了?找韩王信(不是韩信)算账去了。

韩王信是战国韩襄王孙子项羽册封的诸侯之一,楚汉战争时他在项羽和刘邦之间反复横跳,不过最终还是押对了宝。项羽被灭后,刘邦将他的封地从颍川迁徙到了代地。

高祖六年,韩王信投靠匈奴,把刘邦气得大脑短路。于是刘邦亲率大军北伐,结果被匈奴人围在白登山七天七夜,差点把老命搭上。

白登山事件后,刘邦接纳大臣娄敬的建议,与匈奴和亲,计划将自己唯一的女儿鲁元公主嫁到匈奴。结果被吕雉一顿哭闹,只好改变主意,用宫女冒充公主糊弄鬼,却将鲁元公主嫁给了赵王张敖

刘邦在东垣将韩王信的部将修理了一顿,却没有逮住罪魁祸首,只好扫兴而归。

从东垣到长安要路过女婿的封国,按照原计划,刘邦一行将在柏人县驿站驻跸。可就在此时,刘邦的心脏却莫名其妙地狂跳不止。

这一年刘邦已经57岁了,还受过重伤,估计心脏需要大修了。可那时候汉帝国穷,没钱买CT,所以刘邦就把心跳归结为神秘的第六感:这地方有点鬼哎!

于是他叫来随行官员:此地叫什么名字?答曰:柏人。

那时候,“柏”跟“迫”读音相同,刘邦一听恍然大悟:“柏人”就是“受迫于人”,难怪心跳得这么厉害,传旨,不许停留,继续南行170里到邯郸驻跸。

邯郸是赵国的都城,女婿张敖得到报信,手忙脚乱地安排好了接驾事宜。

张敖是刘邦的好友张耳的儿子,只比刘邦小15岁,比鲁元公主大了近30岁。

当年刘邦混迹江湖的时候,常常在张耳家里一住就是几个月,张耳管吃管住管玩,二人关系铁得很。楚汉战争时,张耳投奔了刘邦,被封为赵王。

能把唯一的女儿嫁给一位“老女婿”,足见刘邦对张家父子的偏爱。

因为刘邦临时变更行程,张敖准备得有点仓促,估计他害怕老丈人不满意,所以他一咬牙端出了镇山之宝,以讨岳父的欢心——美女赵姬

果然刘邦很满意,没有发脾气,第二天拍屁股走人了。这件事引发的重大事件就是,第二年这位赵姬生下了皇七子刘长,并引发了一段长达几十年皇家恩怨。

还有一件重大事件在柏人县的驿站被揭开了盖子。

刘邦突然改变行程,搞得赵国负责接待的官员贯高、赵午猝不及防:TND,白准备了,便宜了你刘老三!

二人一挥手,驿站夹墙里涌出无数杀手,原来,他们计划在这里设计了一场针对刘邦的谋杀案!

贯高和赵午是什么人?又为何要刺杀刘邦呢?

事情要回到一年前,也就是张敖刚刚迎娶鲁元公主的那一年。刘邦也是因为韩王信的调皮捣蛋,从平城路过赵国。

中年大叔张敖喜从天降,娶了天下第一白富美,自然对刘邦感激得无以言表,此刻老丈人大驾光临,自然得拿出孝子的姿态百般讨好。

张敖是怎么做的呢?他脱掉华服,穿上仆人的服装,亲自下厨给老丈人准备膳食:“旦暮自上食,体甚卑,有子婿礼。”

估计刘邦被韩王信的事搞得焦头烂额,再一看女婿老树皮的脸,和那副猥琐的模样,心里一点也不爽。于是他把心中的气都撒在了张敖头上:“箕踞骂詈,甚慢之。”

刘邦就这副德行,别说对女婿,就是朝中重臣他也是说骂就骂,说打就打,都习惯了。可张敖的两位国相贯高、赵午不干了:太羞辱人了,士可杀不可辱!

这俩老头六十多了,跟了张家父子一辈子,一身的侠义之气。对他们来说,赵王才是自己的主子,皇帝往后排,主子受辱,仆从就该以死报之。

于是二人愤愤不平地向张敖进言:“天下有能者居之,您对他恭敬,他却羞辱你,咱干了他!”

张敖吓坏了:“当年俺爹被人打丢了封地,都仰仗陛下的厚爱,我张家才有今天,你们千万不要再说了。”

得,贯高、赵午一腔热血为主人,主人却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

正常情况下,他们应该就此打住,可他们竟然着了魔似的:咱主人胆小,那干脆就不让他参与,咱替他把事做了,成功了果实归他,失败了咱不连累他。

所以,他们没敢在邯郸行事,而是把行动地点定在了柏人。谁曾想,一场精心准备的大计,却被“心脏早博”搞黄了。

随着刘邦的离开,这个未遂事件本该被永远隐藏于历史的尘埃中了,不料第二年,贯高的一个仇人也不知道从什么渠道得知了他们的阴谋,于是事发了。

生死关头见真章,那些参与者,或被牵连者,纷纷选择了自杀,唯独贯高不肯死:咱都死了,谁来替主人鸣冤?咱这么做岂不是害了主人吗?

于是他被打得体无完肤:“吏治榜笞数千,刺剟,身无可击者,终不复言。”意思是身上没有一寸完整的肌肤能够用刑了,他却始终一个腔调:事情就是我做的,跟赵王无关。

刘邦还是不放心,特地请贯高的好友泄公去狱中套取实情。贯高动情地说:“谁不爱自己的父母妻儿?我会为了赵王,牺牲三族的性命吗?这么做就是因为赵王确实是被冤枉的。”

泄公的汇报感动了刘邦,于是刘邦下令赦免了赵王和贯高。

这位义士贯高又以给了后人一个巨大的惊叹号,他说:“赵王得以昭雪我就没有遗憾啦,我以人臣之身做下谋逆之事,陛下不杀我,我也没脸见陛下了。”

于是他在狱中自断其喉!

从整个事件来看,赵王张敖谋反纯属冤案,他唯一的责任是没有处置贯高和赵午。可事件的结果却是,张敖被废黜了赵王,看在鲁元公主的份上,将他该封为宣平侯。

既然女婿白白遭受了一场冤狱,刘邦为何不但不安慰,还公然废黜了他呢?

其实即便没有贯高、赵午的谋反事件,刘邦也会找理由废掉张敖,这是他临终前最重要的大事!

谋反事件曝光于高祖六年(前198年),离刘邦驾崩仅剩三年。此时刘邦拖着病体四处征战,目标只有一个——干掉所有的异姓诸侯王。

当年为了打败项羽,刘邦迫不得已以封土裂疆的代价驱使英布、韩信、彭越等人给他卖命,但国家统一以后,这种诸侯割据的模式必须改变,否则项羽的悲剧必将重演。

刘邦年近六旬,他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他去时候,孱弱的刘盈连功臣势力都镇不住,更何况异姓诸侯王呢?

所以,刘邦才不顾健康,拖着一身的伤痛南征北战。如果说张敖蒙冤,韩信不冤吗?彭越不冤吗?英布不冤吗?说白了,那些异姓诸侯王就是想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根本没有叛逆之心,他们都是被冤枉的。

但刘邦不能这么想,这些异姓诸侯王今天想保一亩三分地,明天就会生出异心,后天就可能举兵,因为他们有这个条件和实力。

所以,请不要拿道德衡量政治利益!

也因此,张敖早就上了刘邦的黑名单,没有贯高事件,他也会被戴上别的罪名,乖乖地交出赵王的印玺。

标签: 张敖刘邦韩王信项羽韩信贯高

更多文章

  • 张敖把小妾献给刘邦,后来小妾生了刘长,刘邦怎知刘长是谁的儿?

    历史解密编辑:不忘信仰标签:张敖,刘邦,刘长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一生共有八子。前两子皆是发迹前所生,长子叫刘肥,曹氏所生,次子叫刘盈,吕雉所生;其余各子都是发迹后所生,三子叫刘如意,戚夫人所生,四子叫刘恒,薄太后所生,五子、六子叫刘恢、刘友,史书上没有关于他们母亲的记载,七子叫刘长,是赵姬所生,八子叫刘建,母不详。刘邦的这八个儿子中,七子刘长的身

  • 刘邦杀心已起,张敖又是怎么躲过这一劫的呢?仅因他是驸马吗?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刘邦,张敖,韩信,吕雉,臧荼

    刘邦当皇帝之后,前后封了八个异姓王,其中包括平定臧荼造反之后,被安排接替臧荼的卢绾,这八个异姓王,有两个人算是得了善终的,一个是赵王张敖,一个是长沙王吴芮。那么,在异姓王大面积被清洗的必然历史趋势下,这两位大神又是靠什么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呢?其实这两个人的保命之术虽然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主动去中心化

  •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男人之间的友情也很塑料啊

    历史解密编辑:七喜文学标签:刘邦,章邯,秦军,赵王,霸王项羽,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01有一句古话叫,“白发如新不如倾盖如故”,有的人相处到老还是陌生人,有的人第一眼见面就一见如故。张耳和陈余就是第二种。张耳是大梁人,曾在信陵君手下做事,后来逃到了外黄,阴差阳错娶了当地一个富商的女儿,借助妻子的钱财慢慢有了一席之地,由此名声大噪。陈余和他是老乡,巧的是,陈余也娶了富商的女儿。中国人

  • 传·张耳陈馀传原文

    历史解密编辑:小迷糊的小世界标签:张耳,陈馀,高祖,项羽,章邯,赵王

    传·张耳陈馀传原文张耳,大梁人也,少时及魏公子毋忌为客。尝亡命游外黄,外黄富人女甚美,庸奴其夫,亡邸父客。父客谓曰:“必欲求贤夫,从张耳。”女听,为请决,嫁之。女家厚奉给耳,耳以故致千里客,宦为外黄令。陈馀,亦大梁人,好儒术。游赵苦陉,富人公乘氏以其女妻之。馀年少,父事耳,相与为刎颈交。高祖为布衣时

  • 秦末风云:张耳乐娶富家女,陈胜陈县急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陈胜,张耳,陈县,吴广,陈余

    秦末风云:张耳乐娶富家女,陈胜陈县急称王话说大梁二士来谒陈胜,一个叫作张耳,一个叫作陈余。两人籍隶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且家居不远。张耳年长,陈余年少,所以陈余事张耳如父,张耳亦待陈余如子弟,两人誓同生死,时人称为刎颈之交。张耳曾为魏公子门客,后因犯事出逃,避居外黄(今河南商丘民权),外黄有一富家

  • 由“相爱”到“相杀”-陈余、张耳再好的兄弟也经不起猜忌!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张耳,陈余,赵王,项羽,章邯,魏国,汉朝

    文|历史时刻录图|来源于网络张耳、陈余由相爱到相杀春去三四月,满城桃花开“大家好,我是历史时刻录,为您讲述有温度、有深度、有趣度的历史。”01导言在秦末汉初,有这样两个人,他们出身布衣,却凭借自己的能力封侯、封王,他们二人起初情同手足,最后却誓不两立,他们二人正是今天的主人公陈余、张耳。曾仕强老先生

  • 张耳陈余:为什么合伙人最后总会闹得反目成仇?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张耳,陈余,刘邦,项羽,韩信,章邯

    张耳(生年不详-前202年),大梁人,张仪的曾孙,汉朝开国元勋。年轻的时候做过信陵君的门客。张耳曾经逃亡到外黄。外黄有个有钱人的女儿很漂亮,但嫁人后,她老公就死了。她爸听说过张耳,知道张耳逃亡到这里,便让她嫁给了张耳。张耳也没嫌弃,娶了这个老婆。有个有钱的老丈人,张耳就更有时间和钱去结交天下英才,还

  • 论张耳、陈馀关系变化之缘由及其文化意蕴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陈馀,张耳,刘邦,项羽,陈胜,赵王,韩信

    友谊,是自古以来人与人关系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匆匆百年,其间能真正被自己所认可的“友谊”是很少的,所谓真正的朋友至多三两位,甚至一生走完都未必有一个真正的朋友!正如中国明朝时期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冯梦龙所言: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因此,从古至今的人们对于知心相交的朋友都会倍

  • 2022广佛同城共读活动收官,作家张况携《赵佗归汉》现身交流会

    历史解密编辑:南方Plus标签:赵佗,赵佗归汉,广佛,同城,作家,张况

    8月27日,2022“广佛同城共读一本书”书友交流会暨接力赛颁奖典礼在广佛同城首家共建图书馆——南海天河城“阅读家”举行,共享广佛同城文化。自2019年开始,广佛同城共读活动连续举办了四届,通过“广佛同城共读”候选书籍的推荐、共读书籍评审、共读书籍的阅读推广活动,吸引了广佛两地读者的积极参与,持续不

  • 2022“广佛同城共读一本书”入选作品:《赵佗归汉》

    历史解密编辑:羊城派标签:赵佗归汉,广佛,同城,广州,佛山,佛山市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江海潮图/主办方提供6月21日,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从广州图书馆获悉,经过广州和佛山两地公众投票及专家评审,由广州出版社于2021年11月出版、张况撰写的《赵佗归汉》入选2022年第四届“广佛同城共读一本书”。《赵佗归汉》(作者:张况)《赵佗归汉》作者张况在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