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吕氏乱政是借口,刘邦提议周勃为太尉另有深意,只能说吕后不够狠

吕氏乱政是借口,刘邦提议周勃为太尉另有深意,只能说吕后不够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破先生 访问量:736 更新时间:2024/1/19 4:35:17

谈秦说汉(302)吕氏乱政是借口,刘邦提议周勃为太尉另有深意,只能说吕后不够狠

刘邦在临死之际,与吕后的交谈中不仅提到了丞相人选是陈平,还提到让周勃为太尉辅助陈平。这看似遗言,其实有很深的用意,其目的就是防范汉室不改姓。也就是说,

陈平、周勃在刘邦驾崩之前是得到了刘邦的口诏,若吕氏称王则诛杀之

刘邦革命成功离不开吕氏的帮助,但刘邦革命成功后又担心会被吕氏窃取了胜利的果实,因此与大臣们定下了“白马盟誓”,埋下以周勃、陈平为首的拨乱反正力量,最终因“吕氏乱政”诛杀了所有吕氏,让大汉王朝的刘氏宗族祭祀得以延续。

王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刘邦以吕氏为基础起事

可能会有人说,既然刘邦生前就已经知道吕后会坏事,为何不提前杀了吕后。其实刘邦不是不想,是真的做不到。刘邦曾经动过废黜太子刘盈、改立刘如意的念头,当时朝廷中大部分大臣纷纷上书劝阻,吕雉甚至还请出了“商山四皓”为帝师。

当初萧何、曹参等人就是吕家的座上宾,都是吕系的人。刘邦在沛县起事时,躲进芒砀山里时,粮草兵器都是吕家给的。吕泽、吕释之带兵入股一起干革命。刘邦的部队在彭城被项羽打败,已经一无所有,收编了吕泽的军队才有机会东山再起。

吕雉的哥哥吕泽、吕释之也是刘邦革命集团的核心创始人,因此吕氏在朝廷内积累了一定的势力是很正常的。没有吕氏,刘邦就不可能建立汉朝,如果刘邦敢诛杀吕后,那么兵权在手的吕氏说不定会马上率兵反叛。

刘邦担心吕氏夺取刘氏天下

刘邦不能更换太子,又不能在他驾崩后避免外戚干政的事。于是想了一个办法,与大臣们搞了一个“白马之盟”,约定非刘氏称王的,天下共击之。但他更清楚,一朝天子一朝臣,吕后掌权之后不一定会按他的思路去任命朝廷的核心管理人员。

萧何是现任的丞相,但年事已高,提议萧何死后由曹参为丞相。曹参是武将,头脑简单,重要的是偏向吕氏集团,吕后应该可以采纳。提议曹参之后由陈平为丞相,但担心陈平不好驾驭,任命执行力强的周勃为太尉,让陈平与周勃相互制衡。

刘邦煞费苦心的安排,吕后听进去了,后来她也是大致上按这个思路任命丞相与太尉。其实刘邦真正的目的就是为防范日后吕氏夺取刘氏江山,让手握兵权的周勃能够力挽狂澜。

吕后问曰:“陛下百岁后,萧相国既死,谁令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曰:“王陵可,然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知有余,然难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乃所知也。”

周勃、陈平诛杀称王的吕氏

其实吕后并没有夺取刘氏江山的想法,她不至于跟自己的儿子去夺权。但汉惠帝英年早逝。而吕后为了扶持自己的力量,想封吕氏为王,引起很多大臣的不满,太尉周勃与丞相陈平却是公开支持吕后的决定,但最终周勃与陈平也同样大权旁落。

王陵事后责备陈平与周勃不遵守之前与刘邦一起定下的盟约,支持吕氏为王。陈平、周勃说:“今天在太后面前公开反对,当朝力争,我们不如你;要说保全国家,安定刘氏后代的君王地位,你又不如我们了。”果然,吕后刚死就发动了政变。

如果周勃与陈平在吕后提出封吕氏为王提出反对意见,就会跟王陵一样马上被罢免职务。他们为了迷惑吕后,假意支持,实际上已经做好了军事政变的决定。

陈平、绛侯曰:“於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後,君亦不如臣。”

刘邦与吕雉在沛县务农时,感情还算不错,但参加革命后,聚少离多,特别是吕雉被项羽逮走关押了二年多时,刘邦不理不问。这期间刘邦有薄姬、戚夫人、赵姬等。刘邦驾崩之后,吕氏将怨气撒到了刘邦的其他姬妾与儿子们身上,大开杀戒。

吕后杀刘邦的其他女人与其子嗣,出于醋性的报复,也是出于对儿子权力的保持。但刘邦居然留下了后手,以“吕氏乱政”为由,安排了周勃与陈平诛杀了所有吕氏宗亲,也说明了刘邦更狠。

2020/11/26

我是秦砖汉瓦里的拾荒人,感谢阅读,人走留香,点个赞呗,不胜感谢!

标签: 刘邦周勃吕雉丞相曹参三毛

更多文章

  • 汉文帝为何打击周勃?从汉初丞相的人选及更替情况,或能找到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孤寡老人讲历史标签:周勃,刘恒,丞相,夏侯婴,灌婴,刘邦

    周勃,西汉开国功臣,汉高祖刘邦的沛县老弟兄,刘邦临终前曾对吕后表示:“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后来,在“诸吕之乱”时,他以太尉的身份跟右丞相陈平合谋,除掉吕氏,挽救了汉朝江山,并迎立刘邦的第四个儿子、代王刘恒为帝。刘恒即为汉文帝。汉文帝登基后,对迎立他的首席功臣周勃的态度是很微

  • 周勃捧汉文帝刘恒上位,却成了阶下囚,没有狱卒指点,就废了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周勃,刘恒,吕雉,刘邦,太后

    汉朝历史雄壮浑厚,很多事情,扑朔迷离,今天就说一段公案,周勃捧汉文帝刘恒上位,却成了阶下囚,没有狱卒指点,就废了!生活很野蛮,从来不讲理,人生很无奈,其实面对人生,我们没有选择。举得起放得下叫举重,举得起放不下叫负重,大多数人都是负重。刘邦对周勃的评价极高,死前预言"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 吕后专

  • 周勃是拥立汉文帝的功臣,因何落得卸磨杀驴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万物解读标签:周勃,刘恒,刘邦,丞相,樊哙,代王

    作者:许云辉吕后驾崩后,侄子吕禄和吕产分别把持朝廷军政大权,野心勃勃“欲危刘氏”,篡夺刘氏江山,建立吕家王朝。陈平枉为帝国丞相,却无权处理政务。太尉周勃名义上是汉廷最高军事长官,却被二吕排挤得“不得入军门。”周勃与陈平密谋策划,在一批对刘家忠心耿耿的文武大臣支持下,将吕氏势力一网打尽,并将皇位这个大

  • 周勃陈平为啥要在吕后去世后动手?又为啥选择最没背景的代王刘恒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周勃,三毛,刘恒,吕雉,王刘恒,刘邦

    公元前180年七月三十日,执掌大汉王朝权柄、临朝称制十五年的吕后去世,留下一个山雨欲来、黑云压城的动荡政治格局。吕后也知道,随着她的黯然离去,大汉王朝必将面临着诸吕(外戚集团)、刘邦还留在世上的刘氏子弟(宗室集团)、当年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集团之间争夺大汉王朝权利分配的血腥斗争。所以,她在临死之前,

  • 汉景帝请客不给筷子,周亚夫面对人生大考0分,真该想想父亲周勃

    历史解密编辑:宅女看史标签:周勃,刘启,丞相,梁王,汉朝,周亚夫,汉景帝

    周亚夫是绛侯周勃的次子,继承了父亲的军事素养,是文景时期的名将,单就军事能力而言,早已超越了其父,当时无人能出其右。汉文帝在临终前,叮嘱太子:"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周亚夫没有辜负汉文帝的赏识,也没有辜负汉景帝的信任。七国之乱,政权几乎倾覆,汉景帝在最艰难的时候,启用了周亚夫。他不负众望,挽

  • 周勃、周亚夫悲惨结局背后的原因,皇帝与功勋集团之间的权力博弈

    历史解密编辑:香茗史馆标签:周勃,周亚夫,丞相,刘恒,刘邦,刘启

    周勃、周亚夫父子,可以说是汉文帝、汉景帝两朝的绝对功臣,其中周勃不仅是西汉开国功臣,而且是平定“诸吕之乱”的首要功臣,且对汉文帝刘恒有拥立之功,而周亚夫则平定了“七国之乱”。然而,功劳卓著的周勃、周亚夫父子,晚年境遇却极度凄惨,这又是为什么呢?周勃:虽然平定了“诸吕之乱”,但也引起汉文帝忌惮周勃是刘

  • 汉文帝能做皇帝,全靠周勃,他为何恩将仇报,想把恩人害死?

    历史解密编辑:史小子范儿标签:周勃,刘恒,皇帝,吕雉,刘邦,丞相,汉朝,汉文帝,中国古文献

    汉文帝名叫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原本被封为代王,他本人既不得父皇的喜爱,母亲也受到刘邦的冷遇,根本没有机会成为皇帝。可是,吕后死后,爆发了诸吕之乱,以太尉周勃为首的大臣们,诛杀了吕后的侄子,将代王刘恒推上了皇帝的宝座。然而,汉文帝即位后,却恩将仇报,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周勃与刘邦是同乡,都

  • 刘邦去世15年后,周勃、陈平为何杀光刘盈的儿子?不能不说很残忍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刘邦,周勃,三毛,刘盈,陈平,陈平(汉朝),汉惠帝,汉朝

    公元前195年,刘邦临终之际,吕后问了刘邦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即“倘若萧何去世了,谁来接替他的位置,来保刘氏江山?”对此,刘邦早有考虑,他给出的答案是曹参,而关于曹参之后谁又是接替者,刘邦给出的答案中涉及到了三个人:王陵、陈平和周勃。并认为“安刘氏者必勃也。”刘邦的看人的眼光可谓毒辣,最终拨乱反正,平

  • 作为西汉初年的军方第一人,周勃和周亚夫为什么不是大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鬼说历史标签:周勃,卢绾,刘恒,窦婴,军方,汉朝,周亚夫,大将军

    熟悉西汉历史的朋友们可能知道,汉惠帝、吕后和汉文帝时期,西汉的军方第一人是周勃。汉景帝时期,西汉的军方第一人是周勃的儿子周亚夫。周勃和周亚夫执掌汉朝兵权几十年,以至于周勃和周亚夫在《史记》里的传记是“绛侯周勃世家”,与萧何、曹参、张良并列。在很多人印象中,西汉和东汉的最高军事官职是大将军。韩信、卫青

  • 曹参之子诛吕有功,功成却被免职!陈平周勃为何卸磨杀驴?

    历史解密编辑:百家杂评标签:曹参,三毛,周勃,丞相,吕雉,汉高祖刘邦,陈平(汉朝)

    西汉初期,随着吕后去世,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清算,于是吕氏发动政变,企图夺取刘氏江山,幸亏陈平周勃力挽狂澜,平定了“诸吕之乱”。其中,曹参之子、御史大夫曹窋(zhú或kū),听到贾寿(上军将吕禄心腹)向相国吕产的汇报内容,判断吕氏即将政变,于是将之通报给了陈平(下图,剧照)周勃,由此他俩才会抢得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