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文帝为何打击周勃?从汉初丞相的人选及更替情况,或能找到原因

汉文帝为何打击周勃?从汉初丞相的人选及更替情况,或能找到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孤寡老人讲历史 访问量:3740 更新时间:2024/1/1 22:27:28

周勃,西汉开国功臣,汉高祖刘邦的沛县老弟兄,刘邦临终前曾对吕后表示:“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后来,在“诸吕之乱”时,他以太尉的身份跟右丞相陈平合谋,除掉吕氏,挽救了汉朝江山,并迎立刘邦的第四个儿子、代王刘恒为帝。

刘恒即为汉文帝。

汉文帝登基后,对迎立他的首席功臣周勃的态度是很微妙的,不停在打压他。

继位之初,汉文帝为奖赏周勃,任命他当右丞相,这个位置本来是陈平的,但陈平主动让出来了,自己去当了左丞相,当时以右为尊,因此,周勃成了百官之首。

不过,既然当了丞相,太尉就不能兼任了,相当于汉文帝收回了周勃的兵权。

刘邦评价周勃是“重厚少文”,让周勃弃武从文去当丞相,未必就是真奖赏。

随后,汉文帝就经常找周勃的错处,比如突然问他一些汉朝财政上的问题,周勃一个大老粗哪知道这个,当然回答不上来。

正好此时有人点醒周勃:"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

周勃恍然大悟,赶紧向汉文帝辞职,“勃亦自危,乃谢病,请归相印,上许之。秋,八月,辛未,右丞相勃免,左丞相平专为丞相。”

但没过几个月,周勃辞职后的独相陈平去世,汉文帝又把周勃调回京当丞相。

仅过了一年,汉文帝就又把周勃罢免了,并亲自劝说周勃回封地去,别待在京城了。

周勃回封地过了一年多悠闲的小日子后,突然大祸临头,因为有人上书告其谋反,然后就被抓回京城并关进监狱审问。

在狱中,周勃很是吃了些苦头,最后是依靠贿赂汉文帝的舅舅薄昭,请出薄太后为其说情,才算得以出狱。

此后,周勃再次回到封地,终老余生。

从上述简单介绍能看出来,汉文帝看周勃这位帮自己登上帝位的首席功臣是很不爽的。

从个人恩情来说,汉文帝当然应该感激周勃,没有他跟陈平出头平定“诸吕之乱”,又从多位候选皇族中选中了当时的代王刘恒,哪还有后来的汉文帝?

这也是汉文帝虽然打压周勃,甚至把他关进监狱,却不会真杀掉周勃的原因,毕竟是有恩情在的。

只不过,汉文帝当了皇帝,就要从皇帝和皇权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他对周勃的不爽是政治因素的不爽。

汉文帝为什么要不带一点感情且明目张胆的打压周勃?

根据我个人的分析,其实跟汉初的丞相位置有相当关系,是汉文帝想让皇权控制相权,以及消除沛县开国元老影响力的政治体现。

下面先来看看西汉初期从首任丞相萧何起,到周勃被告谋反入狱前,丞相位置的人选和更替情况。

汉高祖时期:一直是萧何。

汉惠帝及吕后时期:先是萧何,在他死后由曹参接任、曹参死后,王陵接任,随后,王陵因跟吕后意见不和被明升暗降,去当了太傅。

到王陵时,本来一直是独相制度,王陵被罢后,为平衡和降低相权,吕后分右相和左相,以右丞相为尊,接替王陵的是右丞相陈平、左丞相审食其

汉文帝时期:先是右丞相陈平、左丞相审食其,随后审食其被罢免,改为右丞相周勃、左丞相陈平。

周勃首次被免丞相职位后,陈平独相,陈平死后,周勃被汉文帝调回担任独相,周勃再次被罢免后,灌婴接任。

灌婴死后,汉文帝任命张苍为丞相,同时,有人告发周勃谋反。

这就是直到周勃入狱前,当时丞相的所有人选及更替情况,所有人选为萧何、曹参、王陵、陈平、审食其、周勃、灌婴、张苍。

至汉文帝之前,在这些人都还活着时,吕后基本上都是按照刘邦的遗嘱执行,《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

已而吕后问:“陛下百岁後,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憨,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

这些人中间,周勃二次罢相后担任丞相的灌婴和张苍暂时不提,前面六位中,除陈平外,全部是沛县人(萧何是丰县人,跟沛县相邻,且在沛县为吏)。

这也是汉初政治格局中,一直站在最高处的沛县开国元老,即所谓刘邦打天下的老弟兄。

这里面遗漏了夏侯婴、樊哙、卢绾,樊哙死得早,跟曹参同年去世,卢绾造反离开了汉朝。

而夏侯婴从汉高祖时期,再到汉惠帝及吕后时期,最后到汉文帝时期逝世,他就只干太仆的工作。

太仆掌皇帝的舆马和马政,非皇帝最信任的人不可担任,也不会经常更换,夏侯婴也从不谋求太仆之外的职位,不参与权力争夺。

夏侯婴也因此躲过了多次政治斗争,深得历任皇帝的信任,汉文帝也不会猜忌他。

至周勃二次罢相时,汉初的丞相职位实际上是被沛县开国元老把持的。

陈平比较例外,他是唯一的外人,但他是凭借文臣中仅次于萧何和张良的功勋硬生生挤进去的,并得到了沛县开国元老一定程度上的认可。

沛县开国元老轮流当丞相对于合理的政治生态来说,是不正常的,他们把持最高权力,就阻拦了别人的上进。

且对皇权来说,总是让这帮功勋老臣在丞相位置上换来换去,也不利皇权压过相权,毕竟,除刘邦外,后续的皇帝们,对这些老臣没有一点威慑力。

沛县开国元老担任丞相,对刘邦之后的汉朝皇帝会形成一定程度上的权力掣肘。

这就是周勃后来被汉文帝不断打压且抓进监狱的原因了。

当时,只要上述轮番接替丞相位置的沛县开国功臣还活着或还有威望,外人谁当丞相都坐不稳这个位置,或者说,即使能坐稳,也要跟沛县开国元老们的行事保持一致。

这当然会让皇帝担心,只有陈平略微能让皇帝放点心,因为他到底不是沛县人,不会真的跟沛县帮有割舍不开的关系,他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制衡沛县开国元老的作用。

但陈平死后,汉文帝即使不爽周勃当丞相,也只能再次请他为相,因为不知道让谁担任才好。

第二次罢免他后,虽然请了非沛县出身的灌婴为相,但周勃毕竟还活着,且威望尚存。

此时的周勃是除不参与权力争夺的夏侯婴外,硕果仅存的沛县开国元老了,成了唯一的扛旗之人,有些事即使不想也有人推着他争。

灌婴能暂时为相,一是开国功勋不差,二是“诸吕之乱”时,诸吕派灌婴去攻打刘氏诸王,他带兵出京后,转头就主动跟周勃等合流了,显然跟沛县开国元老的关系极深,能勉强得到认可。

但灌婴死后,汉文帝又任命了非沛县出身的开国功臣张苍为丞相,就未必会得到周勃及其背后支持者的认可了。

周勃人虽然不在京城了,可亲朋故旧都还在朝中,沛县开国元老们的后代也都还在,汉文帝连续在周勃之外任命丞相,打压他们的影响力,他们能甘心?

汉文帝应该知道这些情况,只能采取强硬措施,不能杀迎立自己称帝的周勃,就要把周勃的威望给打压下去,否则,张苍的这个丞相位置未必能坐稳。

于是,汉文帝任命张苍为相后的几乎同一时间,就有人告发除夏侯婴外唯一健在的沛县开国元老周勃谋反。

汉文帝就是要借此打掉周勃的威望,打掉沛县开国元老最后的余光,只有这样,继任灌婴为相的张苍才能安安稳稳的就职。

当周勃经历过一次牢狱之灾后,甚至在狱中,连小小的狱吏都能欺压他,这位沛县出身的开国元老仅存的威望就消散了。

当他对皇权和丞相都没了威胁,之后再回到封地,汉文帝就放过他了。

对于周勃来说,要免掉这次牢狱之灾,其实办法也很简单,他在二次罢相后,就应该在封地想办法自污,收受钱财也好,沉沦美色也好,祸害乡里也好,只要把自己的名声和威望降下来,汉文帝就不会找他的麻烦。

就如萧何,当初不就搞过几次自污的把戏。

以上文中分析均为个人见解,或有错漏,欢迎读者在评论区留言补充和探讨。

参考文献:《史记》《资治通鉴》

标签: 周勃刘恒丞相夏侯婴灌婴刘邦

更多文章

  • 周勃捧汉文帝刘恒上位,却成了阶下囚,没有狱卒指点,就废了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周勃,刘恒,吕雉,刘邦,太后

    汉朝历史雄壮浑厚,很多事情,扑朔迷离,今天就说一段公案,周勃捧汉文帝刘恒上位,却成了阶下囚,没有狱卒指点,就废了!生活很野蛮,从来不讲理,人生很无奈,其实面对人生,我们没有选择。举得起放得下叫举重,举得起放不下叫负重,大多数人都是负重。刘邦对周勃的评价极高,死前预言"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 吕后专

  • 周勃是拥立汉文帝的功臣,因何落得卸磨杀驴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万物解读标签:周勃,刘恒,刘邦,丞相,樊哙,代王

    作者:许云辉吕后驾崩后,侄子吕禄和吕产分别把持朝廷军政大权,野心勃勃“欲危刘氏”,篡夺刘氏江山,建立吕家王朝。陈平枉为帝国丞相,却无权处理政务。太尉周勃名义上是汉廷最高军事长官,却被二吕排挤得“不得入军门。”周勃与陈平密谋策划,在一批对刘家忠心耿耿的文武大臣支持下,将吕氏势力一网打尽,并将皇位这个大

  • 周勃陈平为啥要在吕后去世后动手?又为啥选择最没背景的代王刘恒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周勃,三毛,刘恒,吕雉,王刘恒,刘邦

    公元前180年七月三十日,执掌大汉王朝权柄、临朝称制十五年的吕后去世,留下一个山雨欲来、黑云压城的动荡政治格局。吕后也知道,随着她的黯然离去,大汉王朝必将面临着诸吕(外戚集团)、刘邦还留在世上的刘氏子弟(宗室集团)、当年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集团之间争夺大汉王朝权利分配的血腥斗争。所以,她在临死之前,

  • 汉景帝请客不给筷子,周亚夫面对人生大考0分,真该想想父亲周勃

    历史解密编辑:宅女看史标签:周勃,刘启,丞相,梁王,汉朝,周亚夫,汉景帝

    周亚夫是绛侯周勃的次子,继承了父亲的军事素养,是文景时期的名将,单就军事能力而言,早已超越了其父,当时无人能出其右。汉文帝在临终前,叮嘱太子:"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周亚夫没有辜负汉文帝的赏识,也没有辜负汉景帝的信任。七国之乱,政权几乎倾覆,汉景帝在最艰难的时候,启用了周亚夫。他不负众望,挽

  • 周勃、周亚夫悲惨结局背后的原因,皇帝与功勋集团之间的权力博弈

    历史解密编辑:香茗史馆标签:周勃,周亚夫,丞相,刘恒,刘邦,刘启

    周勃、周亚夫父子,可以说是汉文帝、汉景帝两朝的绝对功臣,其中周勃不仅是西汉开国功臣,而且是平定“诸吕之乱”的首要功臣,且对汉文帝刘恒有拥立之功,而周亚夫则平定了“七国之乱”。然而,功劳卓著的周勃、周亚夫父子,晚年境遇却极度凄惨,这又是为什么呢?周勃:虽然平定了“诸吕之乱”,但也引起汉文帝忌惮周勃是刘

  • 汉文帝能做皇帝,全靠周勃,他为何恩将仇报,想把恩人害死?

    历史解密编辑:史小子范儿标签:周勃,刘恒,皇帝,吕雉,刘邦,丞相,汉朝,汉文帝,中国古文献

    汉文帝名叫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原本被封为代王,他本人既不得父皇的喜爱,母亲也受到刘邦的冷遇,根本没有机会成为皇帝。可是,吕后死后,爆发了诸吕之乱,以太尉周勃为首的大臣们,诛杀了吕后的侄子,将代王刘恒推上了皇帝的宝座。然而,汉文帝即位后,却恩将仇报,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周勃与刘邦是同乡,都

  • 刘邦去世15年后,周勃、陈平为何杀光刘盈的儿子?不能不说很残忍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刘邦,周勃,三毛,刘盈,陈平,陈平(汉朝),汉惠帝,汉朝

    公元前195年,刘邦临终之际,吕后问了刘邦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即“倘若萧何去世了,谁来接替他的位置,来保刘氏江山?”对此,刘邦早有考虑,他给出的答案是曹参,而关于曹参之后谁又是接替者,刘邦给出的答案中涉及到了三个人:王陵、陈平和周勃。并认为“安刘氏者必勃也。”刘邦的看人的眼光可谓毒辣,最终拨乱反正,平

  • 作为西汉初年的军方第一人,周勃和周亚夫为什么不是大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鬼说历史标签:周勃,卢绾,刘恒,窦婴,军方,汉朝,周亚夫,大将军

    熟悉西汉历史的朋友们可能知道,汉惠帝、吕后和汉文帝时期,西汉的军方第一人是周勃。汉景帝时期,西汉的军方第一人是周勃的儿子周亚夫。周勃和周亚夫执掌汉朝兵权几十年,以至于周勃和周亚夫在《史记》里的传记是“绛侯周勃世家”,与萧何、曹参、张良并列。在很多人印象中,西汉和东汉的最高军事官职是大将军。韩信、卫青

  • 曹参之子诛吕有功,功成却被免职!陈平周勃为何卸磨杀驴?

    历史解密编辑:百家杂评标签:曹参,三毛,周勃,丞相,吕雉,汉高祖刘邦,陈平(汉朝)

    西汉初期,随着吕后去世,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清算,于是吕氏发动政变,企图夺取刘氏江山,幸亏陈平周勃力挽狂澜,平定了“诸吕之乱”。其中,曹参之子、御史大夫曹窋(zhú或kū),听到贾寿(上军将吕禄心腹)向相国吕产的汇报内容,判断吕氏即将政变,于是将之通报给了陈平(下图,剧照)周勃,由此他俩才会抢得先

  • 汉文帝要斩周勃, 薄太后将头巾扔到他脸上, 你杀一个试试

    历史解密编辑:杜林说健康标签:周勃,刘恒,薄太后,文帝,刘邦,太后,丞相,汉文帝,薄姬,军事制度,国防政策

    汉文帝6年,薄昭进宫找姐姐薄太后叙旧。第二天上朝,薄太后直接当着众臣子的面,把头巾怒气冲冲地摔在汉文帝脸上。汉文帝是出了名的孝顺,看到薄太后如此生气,文帝就纳闷啊,惶恐地问:“母亲大人,我怎么你了。”而薄太后并不领情,大声斥责文帝:“绛侯当年攻进皇宫,手拿天子印玺的时候没有反,掌管天下兵权的时候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