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文帝的四个儿子离奇去世,汉文帝和周勃谁是凶手?

汉文帝的四个儿子离奇去世,汉文帝和周勃谁是凶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慢聊的历史 访问量:2176 更新时间:2024/1/17 18:57:03

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孝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史记》

大家都知道史书是记载大事的,即使再怎么惜字如金,那也会尽可能的把大事描写清楚,不过《史记》中的这一段记载让人实在费解。这句话中的代王不是别人,就是汉文帝刘恒。这句话大致翻译的意思如下:刘恒在身为代王时期有一个妻子,这个妻子给刘恒生了4个儿子。但是之后这个女人死了,代王也就成了皇帝。不过后续短短几个月内,那个妻子生的四个儿子全部病死,病死之后公卿请求立太子。

这句话里面的问题太多了,代王后为什么死?病死?摔死?还是所谓的无疾而终?而且代王后的四个儿子怎么病死的?为什么会在一起病死?代王后四子在世的时候,为什么没人请求立太子?为什么这四个人一死就有人请求立太子?难道不怕新立的太子也死了?而且最离奇的是代王后的姓氏都没有记载。要知道尹姬只是汉文帝的一个妾室都有自己的姓氏,身为汉文帝的正室竟然连自己的姓氏都没有留下。字越少事越大,这是古今中外通用的定律,这句话这么短的记载其后一定有故事,今天江郎就大家了解下前因后果,看看汉文帝的四个儿子到底是怎么死的。

吕后当权,刘吕一家,与国共富贵

吕后是刘邦的妻子,刘邦死后,吕后就开始当权。首先拜吕太、吕产吕禄为将军,统领南北二军,牢牢把握军权。当军权稳固之后,吕雉临朝改制,成为中国历史上太后专权第一人。但是吕氏并没有什么人才雄杰,只靠一个吕雉是撑不起来一个大家族的,吕雉还是要为后代考虑的。为了避免自己死后吕氏一家遭到清算,吕雉开始了一系列的安排。

第一:将反对派王陵明升暗降,卸掉其丞相实权,改虚职太傅任之,硬是把王陵逼得告病辞官。

第二:任命支持者审食其为左丞相,不仅有权处理丞相职权范围内的事情,还有权处理宫中事务,甚至公卿大臣的事务都需要通过审食其。

第三:封吕太、吕产、吕禄、吕通为王,并且把和吕家有关系的人封王或封侯,比如封自己女儿的儿子为鲁王,自己的外甥吕平为侯。

此时朝廷形成两大集团,其一是刘氏皇族势力,其二就是吕氏外戚势力。吕雉知道吕氏不是刘氏的对手,与其硬碰硬还不如联姻。在吕雉的撮合下,吕家女几乎都嫁给了刘氏。刘恢刘友、刘建等刘氏成员不愿意娶吕氏女,然后尽数被吕后清洗掉。吕后的部署就是刘吕一家,尽可能的促进刘吕联姻,试图避免自己一死吕家就被清洗,希望吕家可以与国共富贵。

综上所述:代王刘恒很有可能也娶了吕姓女,而且其母亲曾经梦见苍龙盘在肚子上,和刘邦说过之后刘邦就对其加大几分宠爱,薄姬也因此怀孕,代王也。而且之前有算命先生还预测薄姬能生天子,吕后不可能不知道这档子事,但是吕后在各诸侯王身边安插党羽的时候并没有在代王身边安插党羽。那么会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吕后疏忽,另一种是吕后对他放心。首先吕后疏忽这一点应该不可能,毕竟身处高位的人,一个小疏忽就有可能灭族,很多小决定都是三思而后行的结果,更别说监视刘氏诸侯王这种生死大事了。

吕后不可能对代王放心,唯一可能的就是吕后在代王身边安插了一个很有地位的棋子,并且这颗棋子能带吕家走向巅峰。这颗棋子可能在什么位置上?最有可能就是在代王后这个位置上。代王后能为代王生四个儿子,可见其二人也非常恩爱。如果吕氏有不测,或者传言应验了,代王真是一条苍龙,那么代王后会成为皇后,而代王后的儿子也会成为太子,吕氏仍旧是外戚家族。

《史记·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及诸侯畔秦,魏豹立为魏王,而魏媪内其女於魏宫。媪之许负所相,相薄姬,云当生天子。《史记·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汉王坐河南宫成皋台,此两美人相与笑薄姬初时约。汉王闻之,问其故,两人具以实告汉王。汉王心惨然,怜薄姬,是日召而幸之。薄姬曰:“昨暮夜妾梦苍龙据吾腹。”高帝曰:“此贵徵也,吾为女遂成之。”一幸生男,是为代王。其後薄姬希见高祖。

皇权争夺战爆发,周勃掌军,另立新君

尽管吕雉安排的明明白白,但是吕雉一死,吕家就迎来了毁灭性打击。当时周勃跑到军营,然后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迅速夺取兵权,然后开始强力镇压吕氏。有没有感觉这套流程有点熟悉?没错,和曹操的手段如出一辙。不过曹操是挟天子以令不臣,而周勃是握军权以立新君。吕氏和刘氏掀起了皇权争夺战,不过在军队面前吕家是非常渺小的,随着刘氏诸王的反击,吕家很快就备镇压了,而吕氏族人开始被连根拔起。

大臣们都坚持认为后少帝不是刘盈亲生的,所以将其废除,并且开始考虑重新立皇帝。此时是周勃掌军,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周勃点头,不然很有可能被定义为吕氏余党。也正是在那些人思考谁当皇帝的时候,代王刘恒的王后死了。代王后的死着实蹊跷,因为之前并没有记载有生病,只是一个卒字很容易让人多想。代王的妾室为窦氏,窦氏曾是吕氏的心腹,如果代王后真姓吕,那么窦氏没必要去杀吕氏,因为窦氏和吕氏都是一个阵营的,而且此时的窦氏并不知道代王要成为皇帝,所以窦氏的主凶嫌疑基本排除。

那么凶手就锁定在代王和薄姬的身上了,薄姬本身就和吕氏有渊源,所谓墙倒众人推,薄姬清算代王后,这还是有可能的。清算了代王后,然后担心代王后的儿子复仇,所以斩草除根。这一套的理论似乎合情合理,但是我们还不能就此定案,因为之后还有一些小细节。周勃和大臣们拍板要立代王为皇帝,为什么立代王?当时适合当皇帝的诸侯王多了,唯独这种天大的好事砸到一个没兵没钱没权的穷代王身上?

周勃和刘恒的交锋,刘恒掌握大权,周勃黯然神伤

刘恒可不傻,你让我去京城当皇帝,这种好事你能给我?但是如果不去,那么很容易遭到清算,因为当时的周勃权利太大了。权衡利弊之后,刘恒让他舅舅去京城看看是什么情况。薄昭到了京城见了那些大臣,那些大臣说薄家人善,所以立刘恒为帝。说白了,薄家和刘恒都不咋地,没有什么大权利。这样看就能理解为什么立刘恒为帝了,因为外戚专权时代结束了,而周氏专权即将到来。周勃手握大军,想要治刘恒简直是轻而易举,“屠龙人终成恶龙”这种事情在历史上无数次发生。

刘恒到了京城的时候,周勃当着大臣的面和刘恒说我有点事想告诉你。但是周围大臣说有事当面说,周勃显然不想当面说,所以就没有说什么事。于是就出现了未央宫的一幕,未央宫门口有十来个人,手持利器阻止刘恒进未央宫。但是周勃来了之后,那些人就让刘恒进了未央宫,很明显周勃释放了一个信号,那就是我能立你,也能废你。此事刘恒也不是傻子,他当然要思考周勃想和他说什么。他想来想去,想来想去,然后四个儿子都死了。

《史记·吕太后本纪第九》:代王即夕入未央宫。有谒者十人持戟卫端门,曰:“天子在也,足下何为者而入?”代王乃谓太尉。太尉往谕,谒者十人皆掊兵而去。代王遂入而听政。夜,有司分部诛灭梁、淮阳、常山王及少帝於邸。

这四个儿子怎么死的?周勃杀死的吗?开什么玩笑,谁敢在皇帝的眼皮底下杀皇子?刘恒在继位的时候就让自己的心腹担任郎中令和卫将军,这两个官职是掌握京城和皇宫军队的,如果周勃坚持用武力杀死那四个人,那么势必会发生政变,但是并没有发生政变。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一个人,那就是汉文帝。只有汉文帝有能力杀四个儿子,也有能力把这件事抹平。

为什么汉文帝要杀四个儿子,因为这四个儿子是吕氏血脉,周勃是谁?是铲除吕氏的人。如果这四个儿子掌权了,那么势必会秋后算账,周勃的下场可想而知。汉文帝不明白这个道理吗?只要这四个儿子在,周勃一定不会安分。所以这四个儿子消失了,而汉文帝也坐稳了统治。随后汉文帝卸掉周勃的权利,并且将其赶回封地。并且让其锒铛入狱,如果不是太后求情,韩信的下场就是周勃的下场。对此史书还记载过,周勃回到封地之后一直担心被杀,所以常常披着铠甲见人。周勃担心谁杀他?只有汉文帝。汉文帝为什么杀他?我想和四个儿子的死脱不了干系。

结言

综上所述:吕后死后,最高权力陷入空档期,而在这一段时间权力最大者无疑就是以周勃为核心的反吕派。在对吕氏家族进行清洗的时候,代王刘恒或者薄姬两个人很有可能为了避免牵连所以对代王后下手,当然也不排除是自然死亡的现象。而刘恒的四个儿子很显然是被人杀害的,因为四个人几乎同时期死亡,这个可能性太小了。但是这四个人又很难死于他手,毕竟谁也不敢承担杀龙子的罪过,最大的可能就是汉文帝为了坐稳统治,为了让反吕派安心,所以自己动手解决了四个儿子。如果是其他人的话,史书不可能那么干净,只有皇帝才能让史书闭嘴,才能写出完美无瑕的史书。

汉文帝解决四个儿子并不只是让周勃安心,他的目的是让所有反吕派安心,因为如果这四个人有一个人大权在握,那么他们这些反吕派很有可能都会被清算。在这四个人没有被解决之前,所有参与过诛吕事件的人都不能幸免于难。而至于周勃,他很有可能跌落神坛,原本一个匡扶刘氏的人也很有可能成为权臣。所谓的周勃无辜入狱,这一点其实并不一定无辜。现在史学界最缺少的史料就是代王后出身的问题,如果有史料能证明代王后是吕家的人,那么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参考资料:《史记》

郑晓时著《汉初诛吕安刘的政变过程与历史意义》

郑晓时著《汉文帝元配之死:政治考古学的发现》

《汉惠帝新论——兼论司马迁的错乱之笔》

《关于汉文帝原配代王王后出身的猜测》

标签: 周勃刘恒薄姬吕雉刘邦

更多文章

  • 灭吕安刘,周勃功业顶峰时埋下祸患,晚年在恐惧中度过

    历史解密编辑:史吴前例标签:周勃,吕雉,刘恒,刘邦,代王,齐王,汉朝,汉惠帝,吕安刘

    "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刘邦果然有识人之能。在诸吕作乱的关键时刻,周勃主导了剪除吕氏的行动。他首先夺取了上将军吕禄掌控的北军军权,又派朱虚侯刘章入宫,由其斩杀了相国吕产。吕氏家族对政权的把控至此结束,周勃随后尽灭诸吕,迎请代王刘恒进京称帝。周勃是铲除诸吕的领导者平乱之功、迎立之功,其功莫

  • 汉文帝要斩周勃,薄太后将头巾扔到他脸上:你杀一个试试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周勃,刘恒,薄太后,刘邦,吕雉,丞相

    封建社会中的皇帝,掌握着天下人的生杀大权,轻而易举之间,能够决定一个人的生死。但是,有时候,皇帝的行为,也会受到多方的限制。即使是皇帝,也要孝顺父母。因此,皇帝的某些行为,也会受到太后的限制。汉文帝当政期间,曾经想要斩杀周勃。但是,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得知消息之后,立马赶来阻止,不允许他杀周勃。周勃是

  • 汉文帝让61岁周勃出糗,周勃辞职,但仅2月,汉文帝求着周勃回来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周勃,刘恒,刘邦,丞相,右丞相

    公元前179年,汉文帝让61岁的周勃出糗,周勃便辞去丞相之位。但仅仅2个月后,周勃又被汉文帝召回。不料,10个月后,汉文帝找借口,再一次把周勃从丞相之位拉了下来。周勃是西汉初年的四朝元老,刘邦刚起兵反秦时,周勃就义无反顾跟着刘邦。刘邦死后,这么评价周勃:“周勃为人敦厚稳重,质朴平实,能帮助刘氏安定天

  • 痛别!湖北大学著名学者周勃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极目新闻标签:周勃,湖北大学,中文系,教授,武大

    极目新闻记者 邹浩通讯员 吴珊极目新闻记者从湖北大学获悉,该校著名学者、当代文艺思潮的见证人、行管系退休教授周勃,于11月7日12时38分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病逝,享年93岁。当代文艺思潮的见证人湖北大学官网介绍,周勃于1932年出生于湖南湘阴,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早年参加革命,1956年毕业于武大中

  • 古代名人智慧:项梁借助旧王买民心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项梁,楚怀王,秦国,项羽,怀王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战国后期,楚、秦两国最为强大。为了称霸中原,它们连年征战不休。由于楚国推行的一系列保民措施,所以楚怀王颇得民心。秦国看到久攻不下,就邀请怀王赴秦结盟。怀王不知是计,一到秦国就被囚禁。秦国采用种种手段,终于灭了六国,统一了中原。秦二世胡亥继承皇位后,恣情享乐,横征暴敛,把百姓推

  • 项羽他叔叔到底有多牛?为啥有人说项梁不死,汉朝就彻底没了?

    历史解密编辑:东北老刘标签:项羽,项梁,刘邦,秦国,章邯,楚王,项燕,汉朝,秦朝,春秋战国,四大名将

    在整个秦末汉初的历史上,项梁绝对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尽管在指挥打仗方面,他比不过韩信;在个人武力方面,他比不过他侄子项羽;在识人用人方面,他可能也比不过刘邦。但这样的项梁,如果没被章邯偷袭干掉的话,他其实原本是秦朝末年,最有希望统一天下的那个人。至少,他的希望,远比刘邦要大得多。项梁的故事,其实可

  • 秦朝最后一位悍将,灭陈胜、杀项梁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陈胜,项梁,章邯,秦军,项羽,吴广

    公元前209年,陈胜振臂一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百姓苦秦久矣,纷纷响应:刘邦在沛县起兵,项梁项羽在会稽起兵,赵歇自立为赵王,魏咎为魏王,田儋为齐王……陈胜起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麾下的大将周文便抵达戏水(今陕西临潼东),逼近咸阳,叩关叫阵。面对汹汹而来的周文大军,胡亥大惊,赶紧

  • 章邯灭陈胜吴广,杀项梁,水平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地图帝标签:陈胜,吴广,章邯,项梁,秦军,周文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带着戍卒在大泽乡打响了反秦起兵的第一枪,中原掀起了反秦的高潮,在六国贵族的带领下,各地百姓纷纷起兵响应陈胜,杀官吏,夺城池,一时间秦朝大地狼烟四起。各路兵力共几十万出击攻秦,吴广向西北攻击秦朝重地荥阳,以打开关中的大门;宋留向西南进攻秦朝的南阳郡,以通过武关进攻关中;武臣和

  • 项梁项羽如何起兵?

    历史解密编辑:白家酱坛标签:项梁,陈胜,吴中,汉朝,秦朝,春秋战国,霸王项羽

    项梁为楚国名将项燕之子,项羽为项燕之孙。两人为叔侄关系。项梁因杀害仇人,为躲避官府抓捕,与侄子项羽,隐姓埋名到吴中(今苏州)。项梁在吴中经常见义勇为,会说话,能办事,威信颇高,当地的婚丧嫁娶,修路建桥等大事全由他出面主办,任何事情都能按时按质量的超预期完成。吴中人们都佩服他,愿意听他指挥。项梁利用这

  • 秦末风云:项梁会稽起事,项羽斩杀郡守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项梁,项羽,王翦,陈胜,嬴政

    秦末风云:项梁会稽起事,项羽斩杀郡守在那故楚会稽郡(今浙江绍兴)境内,又出了项家叔侄,戕吏起事,集得子弟八千人,横行吴中。这叔侄姓名,便是项梁、项籍。项梁本下相县人,即楚将项燕之子,项燕为秦将王翦所围,兵败自杀,楚亦随亡。项梁既遭国难,复念父仇,常思起兵报复,只因秦方强盛,自恨手无寸铁,不能如愿。有